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杨巍然  郑剑东 《地质学报》2004,78(6):799-799
开合构造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大地构造观点,强调开裂运动和聚合运动是统一地球动力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开合构造是从开与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中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演化。开合构造的基本特征为:时间上具旋回性,一开一合构成一个开合旋回(构造旋回);平面上具互补性,一个地区开裂,相邻地区必然聚合;垂向上具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开合特征不同;规模上具级别性,可划分不同级次的开合旋回与开合组合;  相似文献   

3.
构造运动的纵向演化和横向迁移牛树银(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050031)地壳运动除总体具有螺旋式不可逆发展的特征,在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中还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不仅可以表现为纵向的威尔逊旋回,而且往往表现出此闭彼张的横向构造迁移。华北地台北缘的构造演化过...  相似文献   

4.
以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大陆及其边缘的形成演化为主线,以岩石建造组合为基本分析对象,以区域重大地质事件为重要线索,结合区域深大断裂和各分区主要构造特征分析,论述了江苏省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期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地质环境演化,进一步阐述了江苏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活动论观点,概括地探讨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四项基本特征:全球最复杂的地块、褶皱带镶嵌体系,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古生代与中、新生代之间大地构造面貌的变格,以及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化;认为这些特征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板块构造活动的结果,因而可以在中国板块构造演化的统一模式中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24,自引:18,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地构造几个重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大地构造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甚多 ,文中选择了其中的 4个加以讨论。首先是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动力学理论。现在流行的按密度差、温度差建立的地幔对流、拆沉作用、地幔柱理论 ,阐明不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的组成、结构与演化。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 ,任何一个自然形成的系统 ,其运动与演化的能源 (或力源 )都来源于它的自身 ;它内部的变形和结构几何学特征 ,也是它自身运动的结果。为此特提出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制约下的多层扭动涡旋甩出说———核幔壳“风暴”所引发的热核反应是地球发展与演化惟一的、统一的动力来源。第二 ,地槽、板块是涡旋甩出构造体系中的一种运动方式、一种造山模式。此外 ,我们根据秦岭和其它造山带所总结出来的抽拉逆冲岩片构造 (或抽拉构造 )也是大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内部的一种新的运动方式 ,它是继地槽学说、板块构造理论以后一种新的造山模式。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抽拉构造理论的基本特征。第三 ,中国大陆岩石圈在中—新生代时期、在陆相沉积盆地形成以后、在抽拉构造体制作用下所形成的 (陆内 )造山带以及它们之间的残留陆相 (或海相 )沉积盆地 ,是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陆内造山作用是中国大陆划时代的造山作用 ,所形成的造山带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8.
非一 《地质科学》2001,36(2):256-256
谢鸣谦教授的《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以下简称《拼贴》)从板块观点对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提出的“微板块”与“拼贴”两词是讨论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从书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看,作者并不唯板块是从。论述板块,但不拘泥于板块,反映出他对唯学说论的超越。岩石圈演化是客观存在,人们立足于局限的时间和空间试图去探知久远的岩石圈演化,不可能轻易得出结论;岩石圈演化的复杂性,决定它不可能成为某一学派绝对认识的试验场。这可能是作者必须拓宽视野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故《拼贴》一书熔断块构造、槽台学说和板块理论于一炉。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张文佑先生在我国较早地提出了断块构造概念,指出:“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别是地层和岩石、航磁、重力等资料以及结合模拟试验,得知中国大地构造不仅现在,而且在过去都具有以断裂运动为特征的块断构造性质。”,并指出大陆地质构造的断块概念概括了各种不同等级大地构造的“块断属性”。在第四纪活动构造的研究中,不同活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项目, 总结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史, 以侏罗纪末幕运动为标志划分为前后2个大阶段, 发育2种巨型扭动构造型式, 即华夏系和新华夏系, 其间存在广泛的构造不整合; 显示二元结构, 即新华夏系形变构造层与华夏系形变构造层的叠置, 是本区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旋回构造学     
大地构造现象包含一系列在时、空上有旋回韵律的自身重复事件,而这些旋回或多或少有些规律,同时有各度空间维数的变化。在空间上暂时旋回引起各种构造形态,这些构造形态反映了在地壳不同单元构造和岩浆演化的不同带状阶段。这种带状构造引起了一系列的平行构造带,这些平行构造带显示了一个区域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每一外带都比与它紧邻的内带构造发展阶段年轻。在每一大地构造体系中,越靠近体系的外凸边,构造带越年轻。  相似文献   

12.
马晓Min 《贵州地质》1991,8(4):329-334
本文首次将“全球旋涡大地构造假说”用于具体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地幔旋涡对流作用在岩石圈旋涡构造单元内的应力分布。提出中国大陆的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看似繁复的褶皱断裂构造,均可用东亚旋涡构造单元的旋转向心运动得到统一、合理的解释。贵州境内大规模的强烈褶皱和断裂变形以及多种形象的构造组合形式和不同的变形结果,综合地表现出了旋涡构造单元的典型区域构造特征。结合贵州特征初步探讨了“全球旋涡大地构造假说”在大地构造研究、成矿预测、地震预报等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一 《地质科学》2001,36(2):256
 谢鸣谦教授的《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以下简称《拼贴》)从板块观点对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提出的“微板块”与“拼贴”两词是讨论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从书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看,作者并不唯板块是从。论述板块,但不拘泥于板块,反映出他对唯学说论的超越。岩石圈演化是客观存在,人们立足于局限的时间和空间试图去探知久远的岩石圈演化,不可能轻易得出结论;岩石圈演化的复杂性,决定它不可能成为某一学派绝对认识的试验场。这可能是作者必须拓宽视野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故《拼贴》一书熔断块构造、槽台学说和板块理论于一炉。  相似文献   

14.
正车自成等编著的"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一书第三版即将于2016年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届时该书已三版六次印刷,有必要作点说明,以便于读者使用。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对某一地区而言,本书就是侧重于中国及邻区。本学科自在我国形成以来一直受到普遍热议和关注,但多侧重介绍大地构造学假说,具体  相似文献   

15.
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刍议   总被引:10,自引:28,他引:10  
随着大地构造学的不断发展,出现过的理论很多.它们此起彼落.更替频繁.究其原因.要从高层次来分析. 地质学史上.关于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一向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主要在于对地球历史的重建.并把研究重点放在追索地质事件的时间序列上,可称为历史论地质学.另一种则认为主要在于对地球变革的理解.并把重点放在探究支配地球变化的一般规律.可称因果论地质学.作为地质学中涉及地球科学许多根本性问题的大地构造学,这种分岐自然尤为突出.并形成了历史论大地构造学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 在历史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最流行的为地槽地台理论.它主要研究地壳演化的阶段划分.构造单元的出现顺序和历史生因关系.在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著名的有地质力学和板块理论,前者主要探究诸种构造的力学性质和成因.以及构造体系的划分.后者则主要探索岩石圈块体的移动和互相间的力学关系.以及移动的力源机制.由于历史论和因果论各有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因而各有其自己方面的优点和长处,而且两方面都是解决地球构造问题所需要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缺一不可.另一方面,由于各自的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要求.来不及重视另一方面的优点和长处.遂致两方面都难以适应全面地解决地球构造多方面问题的要求.如果把它们两方的研究目的兼顾,统一研究;并把两方研究方法和长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就会互相补益、相辅相成,能够比较全面地研究地球构造及其所成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更有成效地指导找矿。作者设想的这样一门综合性大地构造学.叫做“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 体现把历史论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两方研究对象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研究思路和途径.主要是建立一个把岩石圈演化与运动统一研究的综合性的构造概念.叫做“壳体”.壳体的定义是这样:“地球硬壳(相当于岩石圈)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先后不一地出现于不同地域,在诞生、成长、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方面分异进行;既在演化又在运动(包括移动)的时空综合的全球性基本构造单元。”它们在形式一表现为岩石圈的既不断发展又变化位置的块体.各有其自身的诞生时代,成长方式和发展历程,演化阶段和成熟度.物质组成及地壳性质.垂向及平向结构.构造单元组成,面积、厚度、形状及其变化,整体及体内运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演化、成矿演化及其时空规律等方面的特点。不同壳体可由不同数目(或)不同性质类别的大地构造体制的构造区组成. 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发展观点同联系观点结合:(2)时间观念同三维空间观念结合;(3)水平运动同垂直运动并重:(4)壳体的整体运动同体内运动并重;(5)构造层划分与构造系划分结合;(6)洋壳同陆壳兼顾;(7)远古与近代并重;(8)全球与地区兼顾;(9)岩石圈演化与运动并重.  相似文献   

16.
川西南康定——会理地区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角度阐述了研究区金矿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并依据其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划分了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区(带),分析了不同区(带)内金矿成矿特征,通过讨论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不同构造体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阐述了区域金矿成矿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7.
青、藏、川、滇地区印支期太平洋型古大陆边缘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和“三江”地区,广泛发育着特堤斯型的海相三叠系和印支期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成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印支运动的重要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境内冈瓦纳与劳亚古陆界线和特堤斯洋壳时空分布特征的地区。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对该区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演化做过大量研究和不同观点的探讨。本文根据近来一些新资料和作者的野外观察,结合板块构造研究方法,认为青海中南部、西藏东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以及云南西部地区,在晚二叠世到三叠纪时曾经发育了一个南临古特堤斯大洋(或北特堤斯大洋)的太平洋型(活动性)古大陆边缘。它的特征基本代表了该区印支期大地构造的演化。  相似文献   

18.
地洼学说自50年代提出后,发展很快,特别是近10年来,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有较显著突破.地洼学说理论的精髓,不仅在于提出了“地洼区”作为地壳构造演化的第三构造单元,而且强调了地壳构造动“定”递进演化的一般规律,这些见解,揭示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复杂性和构造单元的多样性.地洼区的分布,从时间上说,最近的研究表明:地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角度阐述了研究区的金矿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及在不同成矿地质环境中产出的主要金矿床类型,代表性金矿床地质特征。从金成矿的地质背景、构造环境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结合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的时间演化,总结了金矿成矿地层控矿规律、构造控矿规律、岩浆岩控矿规律和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论东特提斯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东特提斯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特征罗建宁(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特提斯的形成与演化一直是推动地质学发展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这不仅是因为特提斯地跨欧、亚、非和南、北美洲,而且它的形成与演化对全球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特提斯巨型构造域西自加勒比海,经阿尔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