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艳军  梁鑫 《地质与资源》1992,28(3):280-288
在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发育现状、矿区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开展了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总结采矿活动对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2)综合分析矿区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构建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为工作平台,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进行了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3)针对评价结果,理论分析了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种齐全的高山峡谷区,选取四川省阿坝县为研究区,采用多灾种耦合的评价思路,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精细化评价。崩塌、滑坡等斜坡类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栅格为评价单元,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开展危险性评价,进而采用取大值的方法,获取研究区综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工作区综合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面积明显大于单灾种评价结果,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主要位于崩塌、滑坡较发育的碎裂岩区域和极度易发的泥石流流域。针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多灾种耦合的评价思路能更合理的反映不同类型灾害在形态及空间上的差异,获取更精确的危险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紫云县重点区域为例,通过划分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运用AHP-信息量模型,结合GIS分析建立了基于斜坡单元尺度的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通过选取符合区域孕灾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坡度、坡高、地层、斜坡结构、河流距离、构造距离、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评价因子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最后通过叠加易损性评价结果形成不同降雨频率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成果。基于斜坡单元尺度AHP-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相较栅格法和传统信息量法,避免了夸大平坝区及无人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不合理结果,其充分考虑了评价因子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及影响情况,且增加了相似孕灾条件下的地质灾害样本以确定信息量值,经验证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同时其成果能做到以斜坡为单元开展地质灾害精准防治。  相似文献   

4.
朱伟 《山东地质》2014,(1):41-44
通过调查,认为费县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大气降水关系密切。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规律、致灾因子,利用 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和 Microsoft Ex-cel数据计算功能对其进行叠加,获得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将费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问题突出,其中万州至巫山段更是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数量达5000余处。以“查背景、识灾害、评风险、研预测”为主线,通过2019年项目工作,在区域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认识和机理研究、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一是从地质材料特性、赋存条件及影响因素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的孕灾背景条件;二是从地质沉积历史、地貌演化及微地貌改造等方面认识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三是通过遥感技术与轻型无人机低空航摄精细化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实现了承灾体自动化提取;四是形成了基于斜坡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完成了三峡库区大周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其成果为支撑服务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和引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唐山开滦赵各庄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各庄煤矿多年采矿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文介绍了矿山自然及地质环境、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体(层)地质特征等矿山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采空沉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成灾机制,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和各阶段评估取其重的原则,对矿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白龙江流域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区。2020年8月由于强降雨激发,白龙江流域武都段发生了大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损失。文章以白龙江流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段(宕昌县两河口乡—武都区桔柑镇)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选取流域面积、流域形状系数、平均坡度、沟谷密度、物源参照值(HI)、岩性、流域中心距活动断层距离、一小时最大降雨量、植被覆盖度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基于灾害熵理论,分别以泥石流单沟和小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泥石流沟大多数都属于中、高危险性。致灾因子中岩性、物源参照值(HI)、距断层距离、植被覆盖度及平均坡度的权重最大,与实际考察结果一致。且以小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更符合研究区的泥石流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孕灾条件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区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由南而北、自西向东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孕灾地质背景及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发育特征的差异。西部中高山峡谷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活动断裂发育且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大、泥石流相对发育、沿构造线和河流线状分布的特点;南部低中山及岩溶发育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及岩性较复杂,碳酸盐岩极为发育,采矿活动强烈,以地面塌陷相对发育为主要特点;北部红层丘陵区地质构造及岩性简单,地形起伏小,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类型单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上具有面上松散分布、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技术支持的地质灾害及孕灾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及孕灾环境进行定量或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HP多层次分析法,对地质灾害及孕灾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选择10种地质灾害及孕灾环境因素作为评价因子,10种因素被分成两个中间要素层,构建成三层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地质灾害及孕灾环境轻良区占全区总面积的19.7%,中度区为52.4%,重差区为27.9%。评价结果还反映了地质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地质灾害严重,其发育与地质环境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涉水新型城镇建设面临的地质灾害及其风险定量评价难问题,在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基础上,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集镇区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稳定性和危害性,构建了基于斜坡单元的危险性评价和基于危险源分析的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的城镇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框架。定量计算不同重现期降雨极值情景下的斜坡稳定性和不同灾害强度下承灾体易损性,实现了库区集镇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风险现状分析,提出了大周镇集镇区国土空间规划建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对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意义,评价方法对同类沿江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区、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新康石棉矿区为例,从矿山地质环境概况,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分区等入手,全面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并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位于海陆交互地带,其独特的地理、地质和环境条件导致其灾害地质现象发育,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高。考虑到海岸带的重要经济和社会属性,开展海岸带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条件概率,并简化了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图谱。在此基础上,以辽东半岛东部海岸带作为研究区,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5个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作为评价对象,开展了基于ANP-模糊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评价,并编制了综合地质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显示,区内高、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西南部海岸带,面积为249km2,约占全区面积的9.1%。研究成果可为海岸带国土资源开发、经济建设规划、防灾减灾救灾等提供重要参考,对同类地区的海岸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From the viewpoint of safety in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the most suitable mining panel is the one with minimum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e right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trained employee, and proficient stope management. Since the ground parameters are uncontrollable and inherent uncertainties exist, a high percent of risk will usually accompany the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activiti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esent a geological–geotechnical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identification of high risk-prone area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using an integrated GIS-geostatistics system. Tabas as the first mechanized and largest underground coal mine in Iran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in this study. Gas content of coal seam, Coal Mine Roof Rating (CMRR), initial in situ stress state, fault throw, and orientation were selected as hazard/risk factors. For estimating the amount of coal seam gas content, CMRR and initial in situ stress in unsampled areas and providing the prediction maps, geostatistics module in ArcGIS was used. Rock engineering system–interaction matrix method was used for attribute weight assignment. Next, the attribute layers were weighted, rated, and overlaid to create a final map of geohazards risk.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final risk map indicate that about 45% of under study area is prone to high to very high geohazards risk.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with experiences obtained during the early part of the mine and mined-out panels showed generally good agreement with promising ideas. This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GIS-based approach for hazards detection and geohazards risk assessment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在总结和回顾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基本概念、方法步骤和应用于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现状的基础上 ,阐述在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的 GIS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步骤 ,认为这种思路有效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外动力地质灾害相对多发的滇西怒江河谷潞江盆地段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在全面掌握该区崩塌与滑坡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获得了该区的崩塌和滑坡危险性评价图。可将该区崩塌和滑坡的危险性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3个等级的区域,稳定区主要是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部分基本稳定和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朱进守  邓辉  苑泉  沈娟  周瑾  靳洁 《地质与资源》2018,27(3):272-278
在西藏贡觉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研究区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7个评价因子:坡度、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植被覆盖度、河网密度、年均降雨量,并建立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揭示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青岛崂山地区一直都存在着地质灾害及隐患,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更是加剧了改造环境的人类工程地质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崂山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存在,而且增强了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更是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有些已经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区内开展地质灾害研究,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青岛崂山区为实证,针对旅游背景条件下地质灾害隐患存在区域已经建立的灾害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和气候因素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强降雨仍然是灾害引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与隐患的存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本文为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了地质灾害变形方面的参考资料,并为旅游地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质灾害研究拓宽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矿业开发中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业开发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干扰生态环境平衡、诱发大量的环境地质的灾害问题。以前对矿山项目的环境评价和环境审批往往仅是局限于大气、地表及水体等常规环评因素,而对矿区岩石的生态功能、矿震、滑坡、崩塌及塌陷等不利地质因素评价涉及甚少,导致对潜在地质灾害认识不足而造成损失;文章指出矿业开发环境评价中应加强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促使地质环境监督和环境监理协调进行;提出矿业开发中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9.
大理—瑞丽铁路龙陵段地处云南高原滇西峡谷区,处于怒江与伊洛瓦底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地貌复杂、峡谷深切,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 地震活动频繁。该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10 月份, 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复杂的地质环境及降雨、人类活动等外部因素使该地区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常冲毁稻田、山林,发生毁坏桥梁公路、毁坏房屋及人员伤亡的事故。阐述了大理—瑞丽铁路龙陵段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 为大理—瑞丽铁路工程规划建设和测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