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富氏滑动、归一化变化月速率等方法处理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9个地电阻率观测台2002—2013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本次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结果显示,尽管震中周围的地电阻率台站存在环境干扰等影响,但在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仍然很明显,表现出震前以下降为主、大幅度异常的特点。最后初步讨论了本次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2.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华北地区中强成组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研究地电阻率小波能谱及相对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波能谱在震前中期阶段地电阻率出现异常,与成组地震活动中地电阻率出现破年变异常相符。中强震前或成组地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出现明显小波相对能谱增大异常,能较好的识别地电阻率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黑龙江省地电阻率台网近些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对台网的两个地电阻率台观测资料进行了评估,发现林甸台地电阻率数据受各种干扰非常严重,无法提取震兆信息,而绥化台的观测数据质量较高,映震效能较好。绥化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曲线具有规则年周期变化特征,以此为依据进行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的研究,发现利用原始曲线法和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在中强地震前震区一定区域内的电阻率各向异性值(S)会出现上升型或下降型异常变化。分析认为速率法对于提取短临异常,判断发震时间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对已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前的部分地电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3要素的关系再次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指出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可能对判断地震趋势及对华北地区的短临预报跟踪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对已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前的部分地电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3要素的关系再次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指出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可能对判断地震趋势及对华北地区的短临预报跟踪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北6.2级地震宝昌地震台地电异常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分析了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值曲线具有的长趋势变化以及规则年周期变化特征,为确定和提取前兆异常提供了正常变化的背景值和参考值.其次,通过去倾、傅立叶去年周期变化以及归一化月速率等方法,分析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异常特征,并利用相关理论尝试解释了异常产生的物理机制.归一化月速率法对于提取、分析短临异常,判断发震时间,较为理想;膨胀流体扩散(DD)模式适于解释宝昌地震台地电异常,而广泛扩容各向异性(EDA)模型适合解释该台地电阻率变化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归一化月速率法对甘肃四0四台地电阻率震前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15年4月15日和2016年6月3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S5.8和MS5.0、2018年5月6日青海玉树MS5.3、2019年4月28日甘肃肃南MS5.2地震前,地电阻率NS向月速率曲线出现中短期、短期下降或上升异常;在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S7.0强震前,NS、EW向地电阻率变化速率均出现大于异常判别指标的快速变化;在2018年6月17日、8月10日甘肃酒泉、玉门MS4.5和MS4.1地震前,NS向地电阻率出现快速上升、下降异常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归一化变化速率(NVRM)方法,研究了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周边800km范围内25个地电阻率台站2012—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震中区周围的地电阻率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25个台站中共有14个台站在震前出现了地电阻率变化,结合本次地震震源机制等分析其时空变化,认为邻近地震破裂带的临夏、通渭、武都和宝鸡台地电阻率在震前出现了下降—折返回升型的变化,符合前人已总结的强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过程.(2)地震发生前震中区周围大区域内出现了地电阻率负异常变化,且以震中区为中心呈条带分布,异常区的长轴方向与地震断裂带走向或地震烈度分布的长轴方向几乎垂直,与地震主压应力轴方向吻合.本文认为九寨沟M_S7.0强震发生之前,震中区周围出现的区域性地电阻率异常空间丛集现象是很好的中期和短临前兆;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动态演化、各向异性等特征对认识本次强震发震断层活动以及震源区应力场分布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北京延庆台1988年以来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讨论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用以处理该台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结合北京及邻近地区近三十年来发生的7次中强地震,研究该台地电阻率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对附近的中等以上地震和远距离大震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可为今后该台附近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提供中、短期预测预报参考依据;同时该台在中国大陆及周边远距离大震前也观测到了时间上对应的地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10.
《地震》2015,(4)
本文用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处理,分析研究了兰州及附近地区2004—2013年共10年期间5个大地电磁测点视电阻率重复观测数据,得到:1在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这些测深点在穿透深度几~二十余公里范围内的连续频点显示了同步变化的视电阻率异常,时间上对应了本次地震。其中3个测点NS测向在几乎相同的深度范围内出现了异常变化,各测点的NS测向异常频点较EW测向多且连续性好。2 NS和EW测向的连续频点在归一化变化速率曲线上同步上升异常是测点原地地下电阻率变化引起的,反映了地下介质相应勘探深度范围内电阻率升高,NS测向的连续频点的归一化变化速率下降而EW测向上升的变化,反映了测点原地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了MT复测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几年内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前后距其震中一定范围内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及其特征。用地电攻关结果进行检验,效果较好。再次表明,地电阻率法是一种颇有前景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1989年、1991年发生在山西大同一阳高的两次6.1级地震、1996年内蒙古包头西的6.6级地震、1998年的河北张北6.2级四次中强震前后华北北部地电阻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出晋冀蒙交界区中强地震前地电异常信息,为今后该区中强地震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归一化月速率法研究了高邮地电台周围200km范围内发生的固镇5.0级、溧阳6.0级、射阳5.1级、常熟5.1级和台湾地区6.4~7.6级4次地震的地电阻率变化。结果显示,对于邻区的4次近震均在出现负异常后发生,而台湾远区地震均发生在正异常之后,笔者研究认为,高邮台地电阻率归一化月速率异常可能与该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台址有关,该台地电阻率对200km范围内和特殊位置(台湾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成组地震前后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自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三次成组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其中包括1976年唐山地震组、1989年大同地震组和1998年张北地震组.结果发现(1)成组地震的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都比较长,主震发生后异常一般会继续下降或维持低值异常不恢复,整个成组地震的趋势背景非常清楚;(2)主震前异常台站范围比较广,异常台站数目比较多,后续地震的异常多集中在震源区;(3)成组地震结束后,异常一般都很快恢复.最后探讨了成组地震的地电阻率异常发展特征与孕震机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水位与水氡中期、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华北地区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定量方法判定异常,对该区强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地下流体存在着趋势上升型的中期异常和转折型的中短期异常,且不同地震的前兆异常图像具有相似性;依据大量异常资料,给出了华北地区中长期和中短期前兆异常的统计特征,以期能为华北地区年度会商的地震预测提供较为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合肥地震台1995-2007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原始月均值曲线和归一化月速率曲线,结合安徽省及邻近地区近12年来发生的5次中强地震,探讨分析其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前兆特征明显,可为今后邻近地区的中强地震提供短期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7.
激发极化法探测油气田——效果及异常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在20多个油气藏上作激发极化法找油气的试验结果。在华北的第三系油田,四川的中生界油气田,新疆的中生、古生界大逆掩断层带油田,以及华东的第三系油田上试验,普遍得到好的效果。各地区的充电率、电阻率及金属因数等参数的反应特点有差异,异常明显程度受盖层影响很大。该方法可以探测到埋深不小于3000m的油气藏,并在许多油气藏发现了具有共同特征的典型异常模式:它在浅部中心部位表现为高阻,高极化;两侧为低阻,低极化;深部表现为低阻,高极化;深浅两带之间为过渡带,异常无固定的特征。此模式可用以分辨油气藏异常,选择合适工作极距,以及研究引起异常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NVRM)分析处理了芦山MS 6.1地震震中距450 km范围内的成都地震基准台、冕宁地震台、红格地震台、甘孜地震台等4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结果显示:红格地震台NS、EW测道及甘孜地震台NE测道原始数据震前出现年变趋势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3%;红格地震台NVRM曲线震前出现正异常,冕宁地震台、甘孜地震台出现负异常,曲线转折下降过程中发生芦山MS 6.1地震。虽然整体而言提取出的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在时间上与此次地震对应关系较好,但甘孜地震台、红格地震台与此次地震震中间距离均大于300 km,提取出的异常是否为此次地震异常,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