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遥感卫星数据产品分类分级规则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晋年  顾行发  明涛  周翔 《遥感学报》2013,17(3):566-577
随着遥感卫星应用的发展,多源、多时相、多尺度以及不同类型遥感卫星的数据综合集成应用以及与地面观测信息集成,对遥感信息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正在成为遥感应用的重要趋势。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系列的遥感卫星数据产品分别采用不同的分类分级方案,难以适应多源、多系列地理空间信息整合应用的需求。本文从遥感应用对遥感卫星数据产品分类分级的需求出发,分析了目前主要遥感卫星的产品系列及其数据产品分类分级规则,参考了正在研究的相关国际标准,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兼容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充性原则,研究提出了中国遥感卫星数据产品分类分级的规则。该规则以卫星载荷采用的遥感探测光谱特征及其数据获取方式作为分类依据,以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水平作为分级依据,建立统一的遥感卫星数据产品的分类分级体系。该规则与正在研究制订的相关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不但覆盖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类遥感卫星数据产品,而且能方便地建立与现有遥感卫星数据产品分类分级方案的映射关系,并且对未来的数据产品的分类分级留有比较充分的可扩充性,为遥感卫星数据产品分类分级指标体系的研究和相关国家标准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序言     
20 0 2年金秋 9月 ,美丽的西子湖畔 ,分布在全国各地、工作在不同领域的遥感学者纷至沓来 ,出席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2 0 0 2环境遥感学术年会”。世纪交替间 ,随着国家重大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经济能力的持续提高 ,我国的遥感技术与应用得到长足发展。“神舟”号宇宙飞船携带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和多模态微波传感器上天 ,创造了新的历史 ,“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不断产出新的信息源 ,“资源卫星”、“环境卫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 ,对地观测小卫星登上了遥感大舞台 ,机载对地观测系统显示出其特有的强大能力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40年来,中国的地球观测遥感卫星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形成了陆地、气象和海洋3大卫星系统,正在广泛服务于中国的自然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测和国家重大工程等诸多领域。本文回顾了3大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内在特点,归纳总结在轨卫星的文献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中国3大遥感卫星系统的发展并不均衡,气象卫星业务较为成熟,陆地卫星发展最为迅速。遥感卫星的文献研究数量总体偏少,应用研究亟待提升。后续规划和发展应考虑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差异性和波谱范围的互补性,同时增加气象和海洋卫星数量,提升卫星传感器的探测能力和时空分辨率,尤其是加快海洋卫星的业务应用能力。此外,学者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使用力度,加强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业务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空间遥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展现国家科技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国家农业与粮食安全、新一轮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水资源、生态安全、灾害监测与救援、城市发展与城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各主要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了对遥感数据与信息的重大需求。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巨大需求、国际的空前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势,为中国空间遥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中国空间遥感迎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目前,中国自行研制发射了30余颗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初步建立了风云、海洋和资源等卫星系列,在卫星…  相似文献   

5.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加快地方海洋监测能力建设,构建省级卫星遥感海洋应用平台十分必要。介绍了河北省卫星遥感海洋应用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总体架构、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该平台将国家遥感数据分发单位、地方业务化监测单位、现场观测单位有机联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卫星遥感数据与现场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产品生产、数据管理、成果发布至精度评价的全业务闭环流程,实现了海洋环境常规监测业务系统后台全自动化运行,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河北省海洋遥感监测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地方海洋遥感监测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25日,由中国科技部和欧洲空间局共同主办、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和欧洲空间局对地观测部共同承办的"龙计划"二期总结研讨会暨三期项目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欧合作"龙计划"是目前我国在地球观测领域的大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旨在建立面向地球观测数据应用研究的中欧联合研究队伍,促进双方卫星遥感技水平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成功实施,GF-1—GF-7七型卫星共19种主要载荷发射升空,形成了中国遥感卫星多谱段、多模式的观测能力,可为各种科研和行业遥感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空间、高时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的高质量遥感数据。如何打通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到信息的转换链,降低高分卫星数据应用门槛、提升高分卫星应用服务成效已成为急需破解的迫切问题。遥感定量产品的误差来源包括传感器成像、几何与辐射定标、数据预处理、定量反演与产品检验等各个环节,提高定量遥感产品精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行业应用部门和多领域用户难以独立完成全流程数据处理、产品生产和检验。本文在分析高分卫星遥感产品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多用户共同需求,梳理了7大类共45种共性定量遥感产品;从全链条误差溯源和质量检验需要出发,提出了高分遥感共性产品生成和检验的技术体系,分析了算法测评—算法优化—产品生产—真实性检验等环节面临的关键技术;进而提出了高分遥感共性产品真实性检验平台与产品定型分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介绍了系统研发的最新进展;最后对高分共性产品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构建高分遥感共性产品生成与真实性检验技术体系,对于保障高分卫星遥感...  相似文献   

8.
蒋兴伟  林明森  张有广 《遥感学报》2016,20(5):1185-1198
中国十分重视海洋遥感及其监测技术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优势互补的海洋遥感观测体系,并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海洋一号(HY-1A/B)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海温预报业务系统、冬季海冰业务监测、夏季赤潮和绿潮监测、海岸带动态变化监测、近岸海水水质监测和渔业遥感监测等方面。海洋二号(HY-2A)卫星不仅填补了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的空白,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在轨运行的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身的综合型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同时获取风场、有效波高、海面高度和海面温度的能力。通过卫星获得的数据提高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与灾害性海况预报的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等提供了可靠的遥感数据,同时还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高度认可。海洋一号和海洋二号卫星系列为中国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对海洋遥感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紧迫的需求。为此,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中专门规划了海洋观测卫星系列,服务于中国的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权益维护、海域使用管理、海岛海岸带调查和极地大洋考察等方面,同时兼顾陆地和大气观测领域的需求。在充分继承已有HY-1A/B、HY-2A、高分三号(GF-3)和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成功研制经验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光学和微波遥感技术,建设新一代的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卫星组网观测能力;发展海洋监视监测卫星,构建优势互补的海洋卫星综合观测体系。通过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海洋遥感卫星必将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测绘科技工作捷报频传:落实了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核心技术及产品等3个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级遥感测图业务平台研制及重大工程应用、国家系列比例尺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及导航领域应用两个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发明二等奖;组织实施了困难地区测图关键技术、机载干涉SAR测图系统等一批测绘科技专项,为重大测绘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测遥感系统系列项目通过鉴定并推广应用,丰富了实时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22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和一大批地方标准,1项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卫星遥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建立自主可控的对地观测系统。同时,各国商业卫星不断发展壮大,遥感卫星的观测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观测对象越来越丰富。本文简要阐述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商用卫星遥感发展计划,谨供读者参考。美国(一)LANDSAT计划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计划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已发射  相似文献   

11.
GPS和地球动力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党亚民 《测绘科学》2004,29(2):77-79
在 2 0 0 3年 7月日本举行的第 2 3届IUGG大会上 ,全球大地测量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GPS的技术改进和应用、GPS及其地球动力学应用方面等做了较为系统的交流。本文对这次会议中有关GPS及其地球动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最新进展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利用农业系统地图直接对区域经济布局及发展作出规划与预测,并将分析和解译地图的结果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图就是客观实际的科学模拟,可以揭示出自然与经济、经济系统内部的规律,是研究农业生产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发展区域经济和科学预测的极为有效的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与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02,31(Z1):16-21
全面介绍数字地球,数码城市,数字省、市的概念与理论;提出数字省、市建设的总体框架结构与上下连接关系;对数字省、市建设的技术支撑条件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差分GPS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科学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发展与应用作了分析与讨论;分析了数字省、市在国土规划,城镇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数字省、市应是全国各省、市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各省、市都应高高举起,以此推动数字中国,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开展武汉地区第四纪与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对于武汉的城市建设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武汉地区第四纪与新构造的基本特征作了概括的论述。主要内容是:武汉地区青山沉积层的形成和构造及其地质特征,它不是河流沉积而是风成沉积;概述了武汉地区下更新世到现代地层的主要特征;研究了武汉地区第四纪断层及断层带的活动,初步分析了武汉地区地壳稳定性及新构造运动,探完了武汉地区地震地质背景与地震活动,历史上武汉地区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是必须注意目前地震发展趋势和邻区地震对武汉的威胁性。 文章不但概述了武汉地区第四纪与新构造运动研究的现状,而且还涉及到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新趋向。  相似文献   

1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进展及建设CORS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GPS和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新进展,对GPS现代化的三个步骤作了简要介绍,对它和GLONASS的技术差异作了简评,对Galileo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前景作了讨论。指出导航卫星系统将进入一个多系统近百颗卫星同时并存的新局面,用户将面临多系统导航卫星信号使用方面的组合、选用和最优化问题。讨论了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网及其服务系统的构成和作用,及其在国内各地区各系统建设的概况。指出当前缺乏在国家级层面对全球导航卫星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的统一规划、设计、规范和标准。建议明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的国家级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制定全球导航卫星地面连续运行站系统的国家级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它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数据组织及处理作为数字化测图的基础 ,其方法的应用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目前数字化生产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践 ,就数据组织及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总结了方法的基本类型、适用情况、基本要求等 ,其目的是为了给数据组织及处理方法的优化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7.
由于测量平差涉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测量学等知识,在高校测量平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求解法方程困难等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几个常用数学软件在条件平差求解法方程过程中的解决方法,探讨了这几个软件的各自特点,并进行了举例。平差过程比较清晰,数据输入直观,计算方便,针对初学者和高校《测量平差》课程的教学比较有益。  相似文献   

18.
饶洪全 《东北测绘》2014,(1):206-208,212
结合工作实践,主要探讨了一级检查在1:5000及1:10000航测外业调绘工作中的应用,并对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做一定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是对全省各县区土地调查数据的集中管理,数据量大、更新频繁。本文根据河南省省级数据库建设的实际工作流程,在实践基础上,对省级数据库的建设流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建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