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下水对工程和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下水对上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日趋显著,人们认识日益深化。实践表明,这类问题不完伞是纯水文地质问题。实质上,它是介乎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暂定名为工程水文地质学。专门进行在工程建设和环境地质中由于地下水作用而产生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或水文地质问题。为充分阐明问题,本文从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基坑排水与潜蚀流沙、地基沉降与黄土湿陷、道路冻害与隧道涌水、矿抗突水与竖井破坏、坝基渗漏与稳定、坝基抗滑稳定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举例阐述,初步论证了重要性、问题和某些实质。目的在于,向人们揭示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并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生态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地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生态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生态水文地质学是生态学与水文地质学交叉渗透后形成的学科,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生态状况的定量描述、水文地质条件与生态状况的关系、多重界面水分转换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含水层中地下水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的生态效应和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生态响应等问题。生态水文地质学必将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潜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许多水文地质问题中,多因素且非线性的影响常使传统的集中参数随机模型或分布参数确定性数值模型的方法难以对其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与预测。本文从几个典型的水文地质问题入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高度自组织、自适应与自学习能力和分类计算能力,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系统的BP网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可有效减少人为的主观臆断性,其训练识别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效果令人满意,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必须解决和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才能使水文地质学带有我国的特色并发育成长。以下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即供水、矿山排水,水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和实验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只有解决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水文地质学才能在我国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5.
韩再生 《地质通报》2005,24(2):i001-i001,i003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的第33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2004年10月10—15日在墨西哥Zacatecas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6个国家,约400人。会议共进行5天,其中学术交流4天(含开幕式和闭幕式),会间野外考察1天。  相似文献   

6.
MODFLOW是水文地质学领域内一套实用的计算软件,文章对它的特点与应用,总结结构以及所包含的子程序包作了介绍,阐述了该软件的接触方式和在我国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环境地球系统科学系进行学术访问。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相似文献   

8.
关于水文地质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水文地质学发展的有关问题。概念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不断发展、不断探索概念的内涵,是学科发展的根本;控制性实验对于探索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迄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定性分析,盲目进行定量计算的倾向需要扭转;与包括社会人文学科在内的学科交叉渗透,是水文地质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是对水文地质学的重大突破,它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假设演绎法,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震水文地质学是地震流体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流体地质学是地震水文地质学的重要推广,因为与地震紧密相关的不只是地下水,还有地下气体、石油等其他地下流体。鉴于流体地质学这一术语还不够普及,姑且用地震水文地质学作为学科名称。 在地震发生的深度内,尤其是在地壳内,固体与流体并存,其间存在着力学和物理化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在固体地壳受力、变形、破裂过程中,通过岩、土、水、气间的能量传递、物质交换和信息变换,地下流体的某些物理参数和化学组分会有灵敏的反应。地壳深部信息还能比较迅速地通过地下流体传递到浅部来。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土资源》2013,(4):I0001-I0002
<正>李德仁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1963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  相似文献   

11.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成立于1956年。1985年资深的中国专家出席了第17届和18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自那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代表出席了该学会的学术会议。中国分会于1987年建立,并组织相关活动。中国的协会成员近年来不断增加。国际水文地质大会曾在中国举办两次,第21届大会于1988年在桂林市举行,第34届大会于2006年在北京举行。多年来,在我国每年都举行水文地质学和地下水科学学术会议。协会主办的《Hydrogeology Journal》期刊编委会中有很多中国和华裔学者,中国分会负责论文摘要的中文翻译。协会的图书系列在我国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国地下水科学的发展。该协会近期提出了水文地质战略系列,已经发布的九个专题分别是:生态系统与地下水、能源与地下水、粮食安全与地下水、全球变化与地下水、人类健康与地下水、城市与地下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采矿业与地下水,以及气候变化适应地下水,指导了地下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九年度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组织者,为了突出当前地球科学跨学科渗透的特点,突破以往按专业分组的惯例,独具匠心,在学术上划分了十四个方面,近二百个主题,内容包罗万象,反映了80年代后期世界地学研究的前沿动向,引导了地质科学的新潮流.水文地质学被包容到了许多学术问题中去,“渗透”到了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下面大致按应用地学与基础研究两大范畴.谈谈自己对当前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的认识.一、应用地学方面1. 水资源管理是应用地学中环境问题的首要问题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面临的危机之一.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及某种程度上使用不当造成的水质恶化和水量枯竭,不仅使供水有难以为继之虑,也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3.
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在水文物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与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等效性入手,说明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可用于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并且频率域激发极化法有许多特点比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更适宜于在山区、市区等复杂地区进行水文物探工作。最后给出几例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在水文物探中的应用实例,说明频率域激发极化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工程地质学在美国的地位十分微妙,作为一门专业工程地质学能否继续存在下去在今后5至10年将至关重要。设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专业的学校数目较少,只有5所学校设有工程地质学课程大纲,可授予博士学位。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大量数据,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 采用检出法和超标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 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47.9%, 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52.1%;深层地下水质量一般好于浅层地下水.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以锰、铁、氟、碘、总硬度等为主, 人类活动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三氮"(NO3-、NH4+、NO2-)、镉、铅和微量有机等组分上.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三氮"普遍呈面状污染特征, 重(类)金属呈点污染特征, 尤以铅、砷污染较严重, 有毒有害有机污染呈现"检出率高、超标率低"的特征.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 应该尽快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 组织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态势, 有效保护我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某地位于汶川地震影响区域,为评价汶川地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开展了该地区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pH值在7.9~9.48,偏碱性,TDS多小于500mg·L-1;水化学组分在垂向上有明显变化,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为主;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地下水主要源自当地大气降水补给,氚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减小,反映了深部地下水循环交替强度明显小于浅部地下水,也说明区内地下水以垂向交替为主。  相似文献   

17.
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概况、特征及可开采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资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掌握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可开采潜力,对该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本文选择雄安新区,在近年来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监测及综合研究等成果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对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以恢复地下水降落漏斗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的目标,从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尺度,设置现状开采条件、河流补水、工农业节水及地下水禁(限)采等不同情景方案,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综合分析不同情景30年后的预测结果,提出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在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利用方案基础上,分析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的最大资源量,进而评价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结果显示,雄安新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浅层富水性中等,深层富水性较强;地下水位为多年下降状态,近年来,浅、深层地下水整体呈企稳或回升状态,局部地区仍有所下降;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且较为稳定。根据评价结果,雄安新区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80×10~8m~3/a,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1.50×10~8m~3/a,深层地下水可开采潜力约为0.30×10~8m~3/a。  相似文献   

18.
王秉忱大师是我国水文地质勘察界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的学科带头人,在英、日、俄等国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他自50年代中期师从前苏联著名水文地质学教授开始,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勘察评价、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勘察实践,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在能源与矿床水文地质及城乡供水等领域做出不少贡献。他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提出寻找明水组含水层作为油田开发工程注水水源,指导勘探出该层高质量地下水;  相似文献   

19.
反应条件指数(RCI)及其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应条件指数与饱和指数都是建立在热力学基础上、反应所研究体系的状态或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方向的综合性水文地球化学参数,本文旨在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它们在水文地球化学中的意义和开发它们的实用价值.1反应条件指数的概念(1)反应条件边界值(BRC或RCB).为了...  相似文献   

20.
应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王焰新教授邀请 ,挪威奥斯陆大学 (University of Oslo) Per Aagaard教授于 2 0 0 1年 1 1月 1 0~ 1 2日来到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奥斯陆大学是挪威最古老、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大学 ,涉及所有学科专业。该校建于 1 81 1年 ,目前有 3 2 0 0 0名学生 ,近 2 5 0 0名永久教员 ,8个学院和 70多个系 ,以及大量的门诊部、研究中心与博物馆。Per Aagaard教授于 1 97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质学博士学位 ,1 992年任奥斯陆大学地质系教授 ,主要从事低温地球化学与环境地质研究 ,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