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1研究背景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MS 5.1地震,震源深度10km,震中位于1976年唐山MS 7.8地震老震区内,距唐山断裂小于10 km。地震造成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天津、河北承德震感明显,北京、河北廊坊、沧州等地有震感。此为继1995年10月6日唐山古冶MS 5.0余震后,唐山老震区时隔25年发生的又一次5级以上地震。对于此震是否为唐山MS 7.8地震的余震尚有不同认识。1976年唐山大地震2年后,在原唐山十中院内地表出露的地裂缝上布设跨断层水准和基线各4条测线开展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DY-1蠕变仪的断层水平活动自记曲线中提取临震信息作一探讨。 资料概况 唐山7.8级大震后,我们先后在北京大灰厂、八宝山和唐山等处,用DY-1型蠕变仪进行断层水平活动的监视试验。各测点分别位于地面以下3米、8米和900米处,按断裂位移型展布测线。为了取得可信的资料,除设置常规方法(基线、水准)的检测装置外,还采用地面相应测线和应变型测线提供验证。发现:各点测值  相似文献   

3.
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唐山余震区小震活动增强,尤其是8月21日至9月22日期间,其中9月10日发生震级最大地震为唐山开平ML4.7地震。为了解中强地震发震特征及地震序列变化,基于模板匹配定位识别技术,利用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连续波形进行唐山开平地震前后微震检测和定位。从研究区域内中国地震台网目录中选择283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基于连续波形共检测识别出878个地震事件,其数量约为模板事件的3倍,约为中国地震台网目录的1.4倍,检测后的地震目录完备震级由原来的ML0.2提升至ML-0.1。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847个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结果显示震中附近小震活动频繁,且在唐山开平地震震中周边分布较集中。分析震群分布特征认为唐山开平地震属于唐山老震区正常地震活动,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以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众多的板内地震、多发的破坏性地震著称.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北京东约160km处的唐山7.8级大地震是历史上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灾害之一.唐山断裂带是唐山大地震的主控断裂,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NNE向的走滑断裂组成,由于在构造表现和运动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基本上可划分为南、北两段.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28日唐山发生MS4.8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唐山断裂带上,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与唐山断裂带走向一致,错动方式以走滑为主,地震序列是主震-余震型。震前两个月,从天津汉沽到北京平谷快速形成一条NW走向的ML1.0以上小震条带,该条带可能是唐山老震区未来地震活动增强的一个窗口,这对判断未来中强震的震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山地震的震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震区及其附近存在着上地幔高导层的隆起,这可能是唐山地震孕震构造特征之一,而地震前后的地磁场短周期变化的转换函数与Wiese矢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震源区地下电导率变异的反映。震前地磁总强度在宁河、东堤头等测点存在8—10nT的变化异常,在北京测区显示了地磁总强度统计参数的异常信息。地磁垂直分量的变化异常,唐山约为-12nT,昌黎约为10nT。此外,在地磁垂直分量的功率谱、相关系数、日变幅、日变低点时间等方面均有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7.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九月一日在北京召开了唐山丰南地震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代表会议。来自唐山,天津,北京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三千五百多名代表,带着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向毛主席、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汇报抗震救灾的胜利成果,决心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夺取更大的胜利。我们向参加大会的代表,向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向大力支援灾区的全国务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8.
为悼念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中的殉难者,吸取这个用人们的生命财产换来的血的教训,唐山市政府在唐山城市中心建立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和“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纪念碑广场东部;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位于广场西部。中部为水池和花坛。广场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70米,占地面积5.44公顷。 1.唐山抗震纪念碑唐山抗震纪念碑,座南朝北,分主碑和副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7.8(Ms)地震及震前、震后地震断层面解资料,通过分析整理认为:前震和主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部分强余震同主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主震后一段时间表现尤为突出,主震后有明显差异的强余震发生的时间具有间歇性.因此,唐山余震为正常地震活动,唐山余震序列今后仍将延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月10日,距北京西北220km的张北—尚义之间发生了MS6.2强烈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这次地震也是继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大地震之后距北京最近的一次强震,其震波效应仅次于唐山地震,给首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地震,发生在地表未见第四纪活动断裂的中新世汉诺坝玄武岩覆盖区。震中位于晋冀蒙交界地区,虽然从1995年起该地区连续几年被划为地震危险区,但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破坏性地震的记载。在我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被预测的地震烈度是至度(1990年出版的地震烈度区划图)。由于距离震中最近的是北京台网的张家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了1973—1977年北京、红山、昌黎、青光地磁台2206个急始型与湾扰型的短周期变化事件,以及80个磁暴的资料。在周期与视周期为1分钟至24小时的频率域内,分析了各台△Z/△H 及其随周期的变化,以及 Wiese 矢量的变化,比较了各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的 H、Z、D 分量相对于红山台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唐山震区周围的渤海地区确实存在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其空间分布与频率特性相当稳定,似乎不受唐山地震的影响。(2)从各台结果的分析比较中发现,只有昌黎台地磁短周期变化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在唐山地震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唐山地震前,昌黎台的 Wiese 矢量及其偏差矢量的变化较大,可能反映了在唐山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电导率的变异,上述昌黎台地震前后1—5分钟(?)的显著差异,也许与地震前后地下电导率变异有关。综合考虑异常的时空特性、频率范围与唐山地震的关系,上述差异性可能是唐山地震短周期地磁效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7.8级地震前若干天,从承德至塘沽,从渤海岸到北京、天津,包括整个唐山地区在内出现了大范围的电磁波异常现象.奇异的电磁波讯号像出没无常的“不速之客”闯入了发射与接收电磁波的各种系统中,搅乱了这些系统的正常工作,并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收音机、电视机、半导体闹钟等.这些“不速之客”在大震前悄然而至,震后又不胫离去.下面举出一些比较典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瑞士最大的钟表产业公司所属中央研究所的阿斯拉布公司最近研制出一日误差百亿分之一秒的超高精度氢气脉(MASER“微波量子放大器”)频率标准装置。该装置可以用于预测地震、观测天体,这一发明创造已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该设备是私营企业研制的装置,是欧洲第一个氢气脉频率标准装置。与其它频率标准装置相比,其准确性、稳定性特别高。用数字来表示,其最大的稳定性为1×10~(-15)。该氢气脉(?)装置第一个被纳入西德的卫星观测中心,并被法兰克福大学应用于大地测量,被地学研  相似文献   

15.
唐山地震的重力异常及其震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孙柏成 《地震》1998,18(3):293-298
将唐山地区 1 981~ 1 997年流动重力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全过程。震后二十余年 ,唐山地区未出现过震前量级的重力异常 ,且在震后 1 0年里重力值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表明 ,唐山地震前的异常变化是确实存在的 ,1 995年 1 0月古冶 ML5.4地震前亦出现了形态相似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最近,瑞士最大的钟表工业集团阿索哥公司的中央研究所阿斯拉布公司研制出,一天之内误差在一百亿分之一秒以内的超高精度氢分子放大器频率标准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应用于地震预报和天体观测,因此,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注意。 这套氢分子放大器频率标准装置在欧洲还是第一个,是由民间企业研制成的。它有比其他频率装置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从理想的运算器到晶体管运算器基本方程的推导方法和结果,阐明了其物理意义,简单讨论了晶体管运算器的几个主要误差。附录中还给出了晶体管直流差动放大器基本方程的推导方法和结果。目的是想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晶体管运算放大器有所裨益,文中讨论对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分析震源区应力调整过程;利用CAP和GPAT两种方法计算河北唐山M...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越来越多的高压直流线路投入运行,地电场观测数据的质量受到严重干扰。本文从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机理出发,以江苏地区为例,对其5年来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影响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论:①当地电场观测数据受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干扰时,地电场观测数据会出现畸变,持续一段时间后,不平衡电流消失,数据恢复正常;②地电场观测数据产生畸变的方向与观测台站的装置布设方式、接地极相对观测台站的位置有关;③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距离江苏地电台站较远,同一台站同一方向受同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影响的长短极距观测数据变化幅度之比接近1;④不同次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在同一台站出现地磁干扰变化幅度一致时,同一台站的地电场观测变化幅度不一定一致,与台站和接地极之间的地下电性结构的导电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寄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3):F0002-F0002
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所、天津市地震工程研究所和唐山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抗震减灾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唐山召开。这是地震工程学界的一件盛事。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24万同胞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百年工业重镇毁于一旦。面对空前的浩劫,英雄的唐山人民未渝回天之志,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震减灾、重建家园的伟大斗争中。三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英雄的唐山人民大力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