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铜官山岩体矿物学-矿物化学特征:岩浆结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皖南官山岩体开展详细地显微镜观察鉴定,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对岩浆岩典型矿物斜长石、角闪石和榍石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显微镜鉴定表明,铜官山岩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岩浆不平衡结构:如斜长石和角闪石嵌晶结构以及针状磷灰石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铜官山岩体在形成过程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岩浆混合作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的成分环带是震荡环带,而大尺度的震荡环带可能代表了大规模的岩浆混合作用;角闪石成分TiO2-Al2O3图解、CaO/NaO2-Al2O3/TiO2图解和Mg-(Fe2++Fe3+)- LiNaKCa角闪石成因矿物族三角图解指示铜官山岩体中角闪石很可能为壳-幔混合成因。LA-ICP-MS技术对主要造岩矿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角闪石很可能为幔源或壳幔混合源,斜长石可能为不同分异程度岩浆的混合形成。本研究比较明确地反映了铜官山岩体的形成过程中岩浆来源和结晶动力学过程,即壳幔源区的混合交代作用,与前人通过元素-同位素手段获得的信息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
湘南地区燕山期成矿花岗岩有3种类型,其主要造岩矿物化学成分和种属明显不同;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异特征均显示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特点:①角闪石均属于钙质角闪石亚类。②MC型早期次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多属镁质黑云母;CM型晚期次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主要为铁质黑云母;C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主要为铁叶云母-铁黑云母,且多为铁锂黑云母。3类型花岗岩中黑云母的成分变异呈线型关系,暗示有成因联系。③3类型花岗岩中斜长石有明显区别,MC型多为中长石,CM的多为更长石,C型多为钠长石。斜长石环带构造发育程度不同,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中的斜长石环带最发育。④CM型花岗岩及其暗色微粒包体中的碱性长石主要属于相对富钾的正长石,包体中的个别属歪长石,表明其形成温度较高;C型花岗岩中碱性长石为相对贫钾的钠正长石及微斜长石。⑤造岩矿物特征和成分变异显示了成矿花岗岩的形成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形成MC型和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主要是岩浆混合作用,而CM型花岗岩晚期次的花岗岩类和C型花岗岩类的岩浆演化可能还存在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的混合成因:来自成因矿物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地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中部,呈东西向平行雅鲁藏布缝合带分布.该岩体以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为主,其次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岩体内普遍发育微粒镁铁质包体.对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微粒镁铁质包体的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1)斜长石发育环带且边缘和核部偏基性,幔部酸性;(2)斜长石斑晶边缘常含有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包体;(3)钾长石X射线结构分析显示自核部向边缘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特点;(4)长石矿物中普遍含有较高的Cr、Ni、Co元素,明显不同于壳熔花岗岩;(5)角闪石、黑云母矿物MgO含量高于典型壳熔花岗岩;(6)包体中发育针状磷灰石和角闪石,显示为岩浆淬冷的结果.上述特征不可能用正常岩浆分异作用来解释,而更可能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采用矿物温压计所得到的结果也符合混合后的岩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南秦岭东江口和柞水岩体的似斑状花岗岩类进行了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两种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钾长石、镁角闪石和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岩浆成分的变化可能是矿物环带结构和环斑结构形成的原因之一.东江口和柞水花岗岩类锆石结晶时岩浆温度为759~784℃,平均771℃;稀土元素在岩浆中饱和时岩浆的温度为741~800℃,平均773℃;斜长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24~641℃,平均632℃;角闪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10~668℃,平均632℃.岩体侵位深度约5.8km,压力约1.77×108 Pa,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雪花顶岩体形成于志留纪,为由5个侵入次组成的复式岩体,侵入于寒武纪地层,与泥盆纪地层呈沉积接触,主要岩性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少量角闪石。早侵入次单元岩体内暗色微粒包体发育。综合研究表明:雪花顶花岗岩主要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其中亦有地幔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湘赣交界地区发育的万洋山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该岩体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主要讨论英云闪长岩及其中发育的石英闪长岩包体,并获得英云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8.0±3.0 Ma,石英闪长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25.6±3.1 Ma,为晚志留世。英云闪长岩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石英以及少量的角闪石、磁铁矿和榍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低硅、准铝质及钙碱性的花岗岩,在岩石类型判别图解中为I型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包体为细粒结构,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及少量辉石,表明岩石包体是岩浆成因的;包体中存在异常共生矿物斜长石斑晶、针状磷灰石,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未出现刚玉分子,地球化学组成显示其具有低硅、低碱、准铝质的钙碱性岩类特征;包体还表现为富Mg、Fe以及高Mg#值(45~50),显示出包体高镁、偏基性的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表明二者在成因上相关联。石英闪长岩包体分异指数DI=45~48与辉长岩接近,SiO_2含量略高于辉长岩,表明石英闪长岩包体源于上地幔基性辉长质岩浆、经岩浆混合演化形成。英云闪长岩显示为岛弧岩浆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结合英云闪长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包体成因认为:万洋山岩体可能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俯冲消减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和上覆的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以壳源为主、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发育,主要为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截然、过渡关系。包体的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如矿物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斜长石发育自形环带并存在新、老两个世代,发育针状磷灰石。由电子探针对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分析结果可知,寄主花岗岩和包体中各主要矿物含量基本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关系密切,两者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方面也表现为明显的地球化学亲缘关系。这表明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具有壳幔混合成因特征,暗色微粒包体是由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寄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造山带以广泛发育富含镁铁质包体的早-中三叠世花岗岩为主要特征,但目前尚缺乏对不同类型镁铁质包体系统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香加花岗岩体及其中包体为研究对象,从岩相学和矿物化学角度揭示了东昆仑地区壳幔岩浆相互作用的详细过程.研究表明包体发育眼球状石英、韵律环带斜长石和针状磷灰石等不平衡结构和快速结晶现象,指示存在岩浆混合作用,而似辉绿辉长结构包体代表了岩浆混合的基性端元.此外,长石的多阶段生长证明可能存在多次的岩浆混合过程.镁铁质包体相对寄主岩(Mg#值为0.39~0.56,Fe#值为0.44~0.62)具高Mg#和低Fe#特征.包体具有两类角闪石:一类结晶源自早期深部幔源岩浆(TiO2=2.1%~2.9%,SiO2=41.75%~44.49%),另一类则起源于浅部壳幔混合作用(TiO2=1.0%~1.8%,SiO2=42.49%~48.10%).部分黑云母具有高镁特征(MgO=9.78%~11.53%,Mg#=0.462~0.541),与幔源成因黑云母成分相当.斜长石的韵律环带及化学组成指示其岩浆混合成因.幔源基性岩浆在5×108 bar(约18 km)左右深度结晶并形成高钛角闪石,玄武质岩浆底侵上升,并发生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混合的岩浆上升至2.5×108 bar(约8 km)左右深度结晶形成低钛角闪石.以上证据指示,东昆仑地区在三叠纪时期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混合作用,地幔岩浆的注入在地壳深熔作用和地壳生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广泛的壳幔岩浆相互作用可能是三叠纪时期阿尼玛卿洋板片断离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9.
岩浆混合过程中不同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晶体的成核与生长,形成矿物内部复杂的成分变化,以及矿物之间的不平衡结构。尼木二长花岗岩位于冈底斯岩浆岩带中部,是代表性的形成于后碰撞构造演化时期的花岗岩体。本文对其中的斜长石与角闪石颗粒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和成分分析,揭示了斜长石中的港湾状、浑圆状、筛孔状熔蚀结构以及斜长石成分的突然变化和角闪石包裹黑云母的不平衡结构,并探讨了它们的成因以及相关的岩浆混合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中突变环带的An含量为37.6~40.6,熔蚀环带的An含量为48.2~59.5,均高于两侧斜长石的An含量(18.4~26.4),表明在形成这些结构时有外来基性岩浆的混合使得岩浆成分发生了突变。样品中的部分黑云母被自形的角闪石包裹,黑云母呈浑圆状并且具有港湾状的熔蚀边,这可能是基性岩浆的混合作用使得岩浆的温度升高导致黑云母发生部分熔融,混合后的岩浆在黑云母周围继续结晶形成角闪石。这些显微结构为揭示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义敦岛弧形成于晚三叠世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过程中,位于松潘甘孜地体和羌塘地体之间。稻城边部岩体是义敦岛弧带内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质岩体,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大量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发育于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中,且其与寄主岩石的接触界线明显。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具有细粒结构,发育石英眼构造、针状磷灰石和具环带结构的斜长石斑晶。文中以稻城岩体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粒包体中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原位化学成分分析,厘定了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了岩浆混合作用过程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其核部呈浑圆状;前者核部的An值(21~50)显著高于幔部(21~34);后者则发育典型的突变环带,An值(29~44)呈波状变化且相对集中。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花岗闪长岩中斜长石的An值部分重叠表明二者形成过程中存在含量的岩浆混合作用。斜长石环带中的An值随Al2O3、FeO、MgO和Ca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但随SiO2、Na2O和K2O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寄主岩石和暗色微粒包体中角闪石富镁铁,阳离子特征为:CaB=1.56~1.75,Ti=0.08~0.13,属于钙质角闪石,具壳源特征,其结晶温度分别为697~725 ℃和680~705 ℃。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Mg/(Mg+Fe2+)为0.37~0.45,显示出富Fe贫Ca、Mg,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黑云母。黑云母TiO2含量变化范围为3.54%~4.62%,Al2O3含量变化范围为13.89%~15.15%;黑云母的氧化系数为0.08~0.11,Mg#为0.39~0.46,MF值为0.36~0.44,单位分子中阳离子数AlⅥ为0.03~0.11,以单位分子中Ti和Al阳离子数计算的黑云母结晶温度为584~624 ℃,表明其结晶温度较高,具壳幔混源特征。稻城岩体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源成因的I型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是由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张旗 《岩石学报》1997,13(4):528-528
别鲁阿嘎希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带与金矿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锆石U-Pb法测得别鲁阿嘎希石英闪长岩年龄为369Ma。斜长石环带成分振荡,与黑云母共生的角闪石成分显示为富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岩石为幔源的拉斑玄武岩岩浆和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混合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新疆托里别鲁阿嗄希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成伟  徐永生 《岩石学报》1997,13(4):529-537
别鲁阿嘎希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带与金矿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锆石U-Pb法测得别鲁阿嘎希石英闪长岩年龄为369Ma。斜长石环带成分振荡,与黑云母共生的角闪石成分显示为富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岩石为幔源的拉斑玄武岩岩浆和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混合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郭娜欣  吕晓强  赵正  陈振宇 《地质学报》2014,88(12):2423-2436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与本区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本文在总结南岭地区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钨锡钼铋和铜(钼)铅锌金银两类多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岩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并对比了这两种成矿花岗质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指出:①与钨锡钼铋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以壳源物质重熔形成的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但不少岩体也带有幔源物质信息.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石英、长石、黑云母包含结构十分发育.斜长石以钠长石为主,An平均值为8;黑云母为富铁黑云母—铁叶云母—铝铁叶云母,MF值为0.001~0.5311;个别岩体中含角闪石,Mg# =0.21~0.53.②与铜(钼)铅锌金银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以壳幔混源的花岗闪长岩为主.造岩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包含结构不发育.斜长石以更长石为主,An平均值为22;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MF值为0.5120~0.7216;普遍见有角闪石,Mg# =0.48~1.00.两类成矿岩浆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差异可以为南岭花岗质岩石地区找矿提供初步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火神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西部,为一杂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其中石英闪长岩出露于边部,构成了岩体的主体。为准确厘定石英闪长岩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为进一步确定火神庙钼矿床成因提供依据,对主要造岩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石英闪长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可分为“正环带”斜长石、“反环带”斜长石和“韵律环带”斜长石;钾长石为正长石;角闪石为镁角闪石;黑云母属于原生镁质- 铁质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形成过程中岩浆经历了多期演化:早期岩浆稳定结晶,结晶出An=30~35的斜长石;中期岩浆含水量增加,斜长石An值显著升高,An=39~42;晚期岩浆稳定结晶、含水量降低,结晶出An=42~28的斜长石。岩浆结晶温度为798~830℃、结晶压力上限为198~242MPa、氧逸度为-14~-13。镁铁质岩浆较高的氧逸度、温度及Cl含量与火神庙钼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位于西秦岭南部的金厂石英闪长岩岩体内含有大量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大多呈浑圆状和水滴状,部分呈不规则拉长状,与寄主岩的接触界线截然或呈渐变过渡关系.石英闪长岩中的磷灰石呈短柱状,而包体中的磷灰石则呈细长针状,反映基性岩浆的快速冷凝结晶.石英闪长岩中的斜长石发育振荡环带,核部的斜长石An低,而边部斜长石An先急剧上升,复又下降;核部与边部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同时斜长石边部包裹有暗色矿物,指示其形成时可能有更基性的岩浆注入.寄主岩中的角闪石大多为普通角闪石和镁普通角闪石,属SiO2饱和型,而包体中角闪石一部分为镁普通角闪石,属SiO2饱和型,一部分为韭闪石、韭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属SiO2不饱和类型.包体中的角闪石自核部到边部,Al2O3与TiO2含量急剧下降,说明核部和幔部相对于边部形成于更高温的环境.寄主岩中黑云母部分为铁质黑云母,部分为镁质黑云母,而包体中黑云母均为镁质黑云母,在∑FeO/(∑FeO+MgO)对MgO图解上寄主岩与包体中黑云母均落入壳-幔混源区.寄主岩和包体中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 MS锆石U- Pb定年表明它们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12±2 Ma及215±1Ma(2σ),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证明二者同时形成.综合以上岩相学和年代学证据认为,金厂石英闪长岩和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是幔源基性岩浆和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形成于秦岭造山带中三叠世造山后伸展环境.结合区域上的研究结果认为,中—晚三叠世时期的幔源岩浆底侵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在西秦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6.
刘志鹏  李建威 《地质学报》2012,86(7):1077-1090
位于西秦岭南部的金厂石英闪长岩岩体内含有大量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大多呈浑圆状和水滴状,部分呈不规则拉长状,与寄主岩的接触界线截然或呈渐变过渡关系。石英闪长岩中的磷灰石呈短柱状,而包体中的磷灰石则呈细长针状,反映基性岩浆的快速冷凝结晶。石英闪长岩中的斜长石发育振荡环带,核部的斜长石An低,而边部斜长石An先急剧上升,复又下降;核部与边部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同时斜长石边部包裹有暗色矿物,指示其形成时可能有更基性的岩浆注入。寄主岩中的角闪石大多为普通角闪石和镁普通角闪石,属SiO2饱和型,而包体中角闪石一部分为镁普通角闪石,属SiO2饱和型,一部分为韭闪石、韭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属SiO2不饱和类型。包体中的角闪石自核部到边部,Al2O3与TiO2含量急剧下降,说明核部和幔部相对于边部形成于更高温的环境。寄主岩中黑云母部分为铁质黑云母,部分为镁质黑云母,而包体中黑云母均为镁质黑云母,在∑FeO/(∑FeO+MgO)对MgO图解上寄主岩与包体中黑云母均落入壳-幔混源区。寄主岩和包体中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它们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12±2Ma及215±1Ma(2σ),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证明二者同时形成。综合以上岩相学和年代学证据认为,金厂石英闪长岩和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是幔源基性岩浆和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形成于秦岭造山带中三叠世造山后伸展环境。结合区域上的研究结果认为,中—晚三叠世时期的幔源岩浆底侵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在西秦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7.
样品来自南沙地块北缘、洋陆过渡带附近2个拖网站位,主要为代表陆壳基底的中-酸性侵入岩,如花岗闪长岩(中性组)和二长花岗岩(酸性组)等。分析了这些中-酸性侵入岩的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等矿物的主量元素成分。中性组的斜长石的牌号(An为13~38)明显高于酸性组的斜长石的牌号(An值为9~12),岩石主要组成部分的斜长石成分与岩石类型一致。两组岩石的黑云母均为富镁黑云母,黑云母成分反映其岩浆物质来源为幔源或壳幔混源,且酸性组的黑云母成分反映其寄主岩石受到地幔物质的影响要大于中性组,角闪石只出现在中性岩石内,为壳幔混合成因,反映其寄主岩石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矿物共生组合温压条件计算表明,中性组岩石的结晶温度和深度分别为544~630℃(平均为573℃)和18~19 km,而酸性组岩石的结晶温度和深度总体上都低于中性组岩石,分别为416~538℃(平均为494℃)和9~10 km。本研究所揭示的矿物化学特征与所计算的温压条件为基于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的岩石成因模型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8.
王晓霞  王涛等 《地质通报》2002,21(8):523-529
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岩体中暗色包体发育,主要类型为细粒闪长质和二长质的岩浆包体,有的岩浆包体具有细粒边,有的和寄主岩石呈过渡关系。包体的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出现石英-角闪石眼斑;暗色矿物中有石英包裹体;磷灰石呈针状。在包体、寄主岩石及其边界上广泛出现卵球状的碱性长石斑晶。这些混合特征表明:老君山和秦岭梁环斑结构花岗岩、环斑结构与岩浆混合关系紧密;岩浆作用也具双峰式的特点,表现为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混合。这为探讨该类花岗岩和环斑结构的成因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依据。同时,也为探讨北秦岭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岩体中暗色包体发育,主要类型为细粒闪长质和二长质的岩浆包体,有的岩浆包体具有细粒边,有的和寄主岩石呈过渡关系.包体的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出现石英-角闪石眼斑;暗色矿物中有石英包裹体;磷灰石呈针状.在包体、寄主岩石及其边界上广泛出现卵球状的碱性长石斑晶.这些混合特征表明:老君山和秦岭梁环斑结构花岗岩、环斑结构与岩浆混合关系紧密;岩浆作用也具双峰式的特点,表现为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混合.这为探讨该类花岗岩和环斑结构的成因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依据.同时,也为探讨北秦岭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南太行山平顺闪长岩体中偶见具有特殊环带结构的斜长石,其核部为钙含量高的基性斜长石(An>63),幔部为富钠的斜长石,二者之间存在由绢云母和绿帘石组成的溶蚀带,且核、幔An值变化截然不同。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岩浆混合过程大致如下:起源于EMI型富集地幔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在高温下结晶出钙含量高的基性斜长石,且所携带的热使下地壳开始熔融形成壳源岩浆;壳、幔两种岩浆沿着太行山深大断裂快速上升侵位于地壳浅部,发生岩浆混合;与此同时,早期形成的基性斜长石由于压力突然减小发生溶蚀,形成形态不规则的溶蚀带;壳幔混合岩浆在基性斜长石基础上结晶生长富钠斜长石,形成具有特殊环带结构的斜长石。这为研究区内存在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