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早期预警的基础.为了探索秦岭山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文中在陕西凤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GIS技术结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完成了凤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区划.结果显示:凤县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与河流侵蚀、植被覆盖率及人...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过程及步骤,并运用该方法(AHP)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及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的权重,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单灾种评价及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绵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应用证明,该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育区的拟合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气候分界线,是地质灾害多发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资料分析,选取坡度、坡向、地形曲率、到水系距离、到断层距离、夜间灯光指数和植被指数共7个指标,采用CF-LR模型,对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划分为4类:极高易发区(占全区面积11.39%)、高易发区(19.51%)、中易发区(14.20%)和低易发区(54.90%).经合理性和准确性检验,评价结果符合要求,说明采用的CF-LR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信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  相似文献   

4.
高治群 《地质与勘探》2010,46(6):1112-1118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评价工作的基础,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重点。以往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大部分依据专家的主观经验,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利用研究区实际调查资料,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参评因子,利用信息量模型在基于GIS的平台对空间数据进行自动叠加分析,得出各影响因子综合影响下的客观的易发性分区结果,然后结合专家的主观经验,经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对分区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科学评价。选取晋宁县作为示例区的应用结果与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实该方法切实可行,并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易发性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是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及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采用信息量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以遥感解译、现有灾害点、隐患点、历史灾害数据为评价基础数据,获取地质灾害信息量。以地形坡度、坡高、坡形、断层、地层、斜坡结构、水系距离7个固有地质环境影响因素为评价指标,开展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荔波县极高易发区4个,占31.65%;高易发区5个,占30.26%;中易发区4个,占29.11%;低易发区3个,占8.98%。经野外验证,符合度较高,评价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6.
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和易损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其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与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函中的划分标准一致,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监测报警和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滑坡是沙溪流域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开展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通过沙溪流域生态地质调查,分析了滑坡灾害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选取岩性建造、地貌、坡度、坡向、降雨量、距河流距离和距断层距离7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沙溪流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 沙溪流域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依次为岩性建造、多年年均降水量、地形地貌、坡度、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和坡向; 沙溪流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坡度、岩性建造、年均降水量表现出明显正相关,即坡度越大、岩性建造性质越软弱、越易风化,年均降水量越多,越易引发滑坡灾害; 滑坡灾害易发性与断裂构造、河流距离与滑坡灾害易发性呈负相关,即距离越近越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流域整体以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为主,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沙溪流域中南部、东部及东北部地区。这为沙溪流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峨眉山市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高、坡向、岩土体类型、构造、河流侵蚀、地表覆被、降雨、工程切坡以及矿产开发10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改进信息量法,在评价因子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方法科学可靠,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地质灾害在高陡斜坡区域、坚硬薄层-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夹白云岩、灰岩岩组、构造密集区最为发育,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发育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极低易发4个等级,分布面积分别为169.37km~2、429.07km~2、363.43km~2和221.12km~2。易发性评价精度74.80%。评价方法可为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评价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论文在总结陕西省107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灾种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作为其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专家——AHP定权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基于GIS构建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综合指数模型,将各指标因子图层按权重进行代数叠加运算,计算出全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四级区。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甘肃环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滑坡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其对环县境内9处典型滑坡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所建模型不仅反映滑坡地质灾害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且体现滑坡易发性评价过程中的层次性和全面性;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较吻合,具有较好地实用性;为其它地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和防治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存在着易发性因子权重选取主观性强、因子分级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等问题。采用单一评价模型只能对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定性评估,无法定量化评价。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基于改进集成算法(XGBoost)和云模型,在辽宁省朝阳市189个灾害隐患点中选择坡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等12个易发性因子,通过XGBoost分类算法确定了易发性因子权重,拟合准确率为96.5%,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云模型将因子分级的模糊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建立了朝阳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朝阳市大东山为评价单元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单元的易发程度为高易发,与实际情况吻合,应用文章提出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为探索适合云南高原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论文选择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典型研究区,选择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构造线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坡面曲率、距公路线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因素,应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证据权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各因素各分级(分类)综合证据权重的近似学生化检验(Student-T)优化了各因素的分级(分类)方案。采用文中所构建模型评价得出的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89.9%和9.1%的地灾点落入高和中易发区,对比分析显示建模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吻合度高,较好地揭示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可为昆明市五华区及云南高原其它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共发育有崩塌16处、滑坡12处、泥石流7条,地质灾害已对研究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对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及指导防灾减灾,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选取14个基础指标,建立了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评价模型,对评价单元叠加分析计算及验证分析,将会宁县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划分为3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通过专家评审法检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认为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情况相符性较好,可以为制定会宁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概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分析阐明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领域的一些模糊问题,探索预测评价的技术指南.试图将国际上滑坡风险评估管理的理论技术与国内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相结合,在概要分析突发地质灾害空间预测评价的基本理念、结构层次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的工作流程:强调基础性资料调查编录工作的重要性,提倡基础工作质量分级,初步提出基础资料详细程度分级依据;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模拟计算评估相结合,提倡实用性技术方法和GIS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提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估区划的基本原则、实用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最后,简要讨论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的4个主要难点问题,提出定性分析与相对定量相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技术指南的编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共发育有崩塌16处、滑坡12处、泥石流7条,地质灾害已对研究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对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及指导防灾减灾,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统计方法,选取14个基础指标,建立了会宁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评价模型,对评价单元叠加分析计算及验证分析,将会宁县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划分为3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通过专家评审法检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认为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情况相符性较好,可以为制定会宁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精度,采用斜坡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作为平台,利用水文解析工具,提出了一种将大面积研究区自动划分为最小适宜评价单元的新方法。使用此方法将陕西省黄陵县划分为6 258个最小适宜评价单元后,再通过一个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贡献分值模型计算每个评价单元易发度的分布,并以此进行黄陵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据易发度分值将黄陵县分为5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的9.94%,主要分布于洛河、沮河及寇家河河谷区,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张华湘  孙乾征  樊善兴  杨子林 《贵州地质》2023,40(3):302-309, 295
近年来贵州省突发性滑坡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除在册滑坡隐患外,还有不少斜坡存在着滑坡的孕灾环境条件,通过新一轮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发现,选用不同的风险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和政府决策等基础数据。本次以大方县滑坡数据为例,选取与滑坡相关的7个影响因子:坡度、坡向、相对高差、工程地质岩组、距水系距离、距构造距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信息量模型(I)及耦合模型(AHP-I)对研究区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并采用滑坡点频率统计和成功率曲线(ROC)对3种模型的评价精度进行检验。通过比较,选取精度高的耦合模型(AHP-I)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从而能更加精确地评价大方县的滑坡易发性,为山区县级区域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降水等6个影响因子,采用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分别对北京山区斜坡类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叠加各灾种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出北京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完善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威胁着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有助于山区城镇进行规划与建设时规避灾害风险.以川东南古蔺县为例,基于ArcGIS空间分析获取了研究区高程、坡度、岩性、斜坡结构、植被指数、距断层距离和距道路距离7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模型分别对滑坡和崩塌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后,进一步利用ArcGIS单元统计功能对...  相似文献   

20.
在白龙江流域甘肃段主要城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影响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的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了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按照自然间距分类方法将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栅格图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极低易发区4类,并绘制了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该问题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