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国土资源》2015,(1):52-53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大连市提出"全域城市化"的理念以来,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城镇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连市也面临着建设用地快速扩展、粗放利用,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位于沈阳市皇姑区的首府新区是沈阳市城镇低效位用地再开发的重点区域,2014年3月,沈阳市出台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方案后,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皇姑区分局(以下简称"皇姑区分局")抢抓机遇,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推进力度。近日,记者从该局获悉,皇姑区首府新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一期)改造方案正式获得省厅批复,项目区面积110.09公顷。低效用地改造方案的获批,标志着皇姑区低效用地开发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海晏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建设是以土地为依托,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聚集,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针对海晏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如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问题,海晏县国土资源局通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初浅想法和建议。一、土地利用现状全县总面积444310.09公顷。其中:耕地3634.62公顷,占总面积0.8%;林地56277.31公顷,占总面积的12.7%;  相似文献   

4.
临邑县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规范有序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开展"两区同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建立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高起点科学编制规划、多方面做好宣传工作,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有效推进了当地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第23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告诉我们: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切实珍惜土地资源,大力节约集约用地。2013年的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的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这一主题告诉我们: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切实珍惜土地资源,大力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2014,(1):24-26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超过80%,是我国城镇化起步较早和程度较高的地区,在过去30余年的城镇化过程中,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也出现了很多土地管理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这些情况、问题,对全国土地利用和管理具有前瞻性。前不久,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赴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5个城市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的报告深入总结了珠三角城镇化方面的经验、问题,研究提出了政策建议,对于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年的试点运行,我们已经认识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新农村及各项建设规划相衔接,积极主动、严格地开展城乡增减挂钩试点,是有效推进"三农"发展和城镇化的现实可靠的载体和抓手,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朝阳市城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13年,朝阳"5+1"新城建设突飞猛进,新开工项目177个,完成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化率提升2.6个百分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当前稳增长、长远调结构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富裕文明美丽和谐新朝阳的  相似文献   

9.
正大连市于2009年提出要着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根据《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和《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到2020年,大连市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80%,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496平方公里,形成以"四大城市组团"为依托、以"两核七区九节  相似文献   

10.
两会期间,土地改革政策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土地改革与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在合理地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要防止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务必要破除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2014年以来,随着未来土地改革大方向的逐渐明确,有关地方上推进土地改革的尝试逐渐增多,不少地方政府已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使用登记制度等领域先行启动试点。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征地制度改革,都是为了更有效率地为城镇化进行土地储备。但是在推进改革和实现土地流转的同时,必须意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可盲目进行圈地造城运动,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思维,把产业培育倒位,制度改革到位,公共服务到位。现在有些地方推行城镇化,先定城镇化率指标,官员以城镇化率来拆迁建城,不仅在拆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在经济效益上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出现了一些“空城”、“鬼城”。要破除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就必须在政策层面上破解这种城镇化思维。  相似文献   

11.
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城镇化战略已成为当前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势。城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而城镇建设用地则是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平原地区和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树立正确的城镇建设用地观尤为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借鉴发达地区城镇建设的经验,笔者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四种城镇建设用地观:  相似文献   

12.
一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十六大的重要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一决策,符合国情,对于促进小城镇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  相似文献   

13.
辽沈大地     
正大连金九银十零住宅用地出让据大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中心网站数据显示,"金九银十"期间大连市内土地市场延续了前几个月的惨淡。9月,仅大连弘润置业以1.1亿价格摘得张前路一商业服务业地块,山东路金龙路一住宅地块则出现流拍。10月的大连市区更是出现零住宅用地出让现象。(大连市国土资源局)  相似文献   

14.
正沈阳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在国家振兴战略及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激励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加速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沈阳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历史遗留的用地问题也逐渐显现,北方寒冷气候制约项目建设的矛盾更加突出,耕地保护压力也逐渐增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地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多渠道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是沈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积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初,国土资源部在总结广东三旧改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在全国十个省份近20个城市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大戏拉开了序幕。大连市作为辽宁省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已经开始了方案编制和报送工作。应该说,大连是全国开始"城市改造"较早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要走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对此,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已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然而,当土地规划"遇上"新型城镇化,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日前,由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主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规划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规划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共谋未来发展良策。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这一重要观点是根据我国80%人口在农村,全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这一实际提出的。百色市是一个山多耕地少,城镇化水平只有19.8%的城市,必须根据自己现有的环境和条件,合理地引导农民下山进城入镇,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这是推进百色市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无一不与用地问题密切相关。为此,在不违反土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结合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辽宁新型城镇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城乡统筹、注重生态。2009年以来,辽宁省通过增减挂钩打通了土地、资金等城乡要素,为破解城镇化建设"地向哪里要"、"人往那里去"、"钱从哪里来"等难题提供了平台和抓手。在新型城镇化建  相似文献   

19.
辽沈大地     
《国土资源》2012,(8):62-63
大连省内率先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批日前,大连市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等7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至此,大连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在全省率先并全部完成报批工作,标志着大连市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工作确立了新的重要依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强调要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土地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元素和支撑要件,但是未来中国推进城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土地供应保障瓶颈。研究表明,2006-20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占用的建设用地是1980-2005年的3.45倍,而且在十八亿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