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立武 《沉积学报》2012,30(6):1053-1060
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古地形背景、水动力学特征、平面形态、微相类型及三角洲内部结构等多个方面与正常三角洲有着极大的差异。姚一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古地形平坦并不具备明显的坡折带,水体浅、面积小并且湖泊能量较弱,湖岸线不稳定并常常发生大范围的迁移,为典型的浅水沉积湖盆。浅水湖盆的沉积充填主要以浅水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浅水三角洲砂体是湖泊砂体的主要类型。根据供源水系的不同,松南的浅水三角洲可以分为浅水型扇三角洲、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和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等。浅水型三角洲主要有以下特点:1.具高建设性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平面上呈鸟足状,前缘相带延伸较远,形成了大规模的湖盆中心砂体;2.浅水三角洲前缘主要以分流河道为主,河口坝极不发育;3.前缘分流河道呈网状展布,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化、中等席状化、强席状化等3种类型;4.不具备典型三角洲的三层式沉积结构及向上变粗的反序列特征。松南姚一段沉积时期,总体表现为基准面上升的湖侵过程,I、II砂组低位和湖侵域的砂体为成藏提供了的有利储集空间,III砂组的湖侵为区域性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央坳陷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地形相对平缓,物源供给充足,湖岸线变化相对频繁,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有利条件;由于距离物源区较远,沉积砂体以细砂岩、中-细砂岩为主,粒度相对较细,垂向上形成多期正旋回沉积序列。三角洲前缘分布广、延伸长、面积大,平面主要呈朵状,由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叠置形成的复合砂体构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厚度较大,数量众多,垂向相互叠置,横向互相切割,连通性较好,单砂体具有不同叠置方式,构成了主要油气储集砂体,泥岩隔层较薄,河口坝砂体不发育;总体上,形成了该区远源型、分布广、粒度较细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时期,来源于两个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形态和范围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由宽阔的复合河道砂体为主构成的浅水三角洲。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几乎淤浅整个湖盆,形成盆地中生代主要储集层系。当前对三工河组层序旋回性的认识存在分歧,旋回性沉积的驱动机制也缺乏研究,并因此导致对砂体叠置样式和组合规律的认识具有较大争议。利用研究区钻遇三工河组38口井的取心及测井资料,基于沉积学和沉积盆地分析等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了三工河组沉积旋回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砂体叠置特点和组合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退积式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由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河上坝组合砂体、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滩坝组合砂体等5类不同叠置样式的砂体组成,可划分为4个体系域级正旋回,不发育反旋回沉积。第一旋回为高湖平面期断续分布的滩坝组合砂体,第二旋回为自最低湖平面开始的湖侵过程中连片沉积的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和河上坝组合砂体,第三旋回主要为自低湖平面开始的湖侵过程中接近连片沉积的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和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第四旋回为最高湖平面期零星分布的滩坝砂体组合。推测准噶尔盆地基底幕式快速抬升和总体缓慢沉降的构造运动特点,导致了三工河组4个正旋回之间的(强)冲刷特征及退积式叠加样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几乎淤浅整个湖盆,形成盆地中生代主要储集层系。当前对三工河组层序旋回性的认识存在分歧,旋回性沉积的驱动机制也缺乏研究,并因此导致对砂体叠置样式和组合规律的认识具有较大争议。利用研究区钻遇三工河组38口井的取心及测井资料,基于沉积学和沉积盆地分析等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了三工河组沉积旋回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砂体叠置特点和组合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退积式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由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河上坝组合砂体、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滩坝组合砂体等5类不同叠置样式的砂体组成,可划分为4个体系域级正旋回,不发育反旋回沉积。第一旋回为高湖平面期断续分布的滩坝组合砂体,第二旋回为自最低湖平面开始的湖侵过程中连片沉积的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和河上坝组合砂体,第三旋回主要为自低湖平面开始的湖侵过程中接近连片沉积的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和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第四旋回为最高湖平面期零星分布的滩坝砂体组合。推测准噶尔盆地基底幕式快速抬升和总体缓慢沉降的构造运动特点,导致了三工河组4个正旋回之间的(强)冲刷特征及退积式叠加样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下白垩统泉头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的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北部和西南方向,具备了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有利地质条件,即盆地基底稳定沉降,盆广坡缓;古气候干热,古温度可达37℃;母源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碎屑物质;古水体浅,小于10m,湖平面波动频繁,湖泊水位发生旋回变化等。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具有以下典型沉积特征:岩性细,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具有牵引流沉积特征;砂岩中发育有丰富的强水动力沉积构造;紫红色泥岩大面积展布,生物扰动强烈;垂向上多个间断正韵律相互叠置;具有叠瓦状前积反射地震相;三角洲大面积稳定展布,砂地比值低;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以及席状砂,不发育河口坝。气候是浅水三角洲展布形态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湖泊收缩,河流携带碎屑物质长距离搬运,形成枝状三角洲,分流河道在凹陷内的延伸距离一般超过20km,宽度为800~1 800m。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湖泊扩张,受湖泊的阻碍作用,河道频繁分叉改道,形成网状三角洲,分流河道在凹陷内的延伸距离一般不超过15km,宽度为500~1 600m。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广,纵横叠置,利于构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川西坳陷在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期,地形平缓、气候干旱,湖平面频繁变化,发育了一套以浅水三角洲-漫湖为主的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利用,阐明了发育在湖平面频繁变化背景下的浅水漫湖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和平面分布规律,建立了浅水漫湖沉积体系砂体叠置模式。(1)分流河道和滩坝是研究区内浅水漫湖沉积体系的主要微相类型;(2)分流河道垂直于湖岸线分布,滩坝平行于湖岸线分布,在高频层序发育过程中,由于湖浪淘洗、河流进积等因素的改造,浅水漫湖沉积砂体经历了沉积-破坏-再沉积的过程,在平面上表现为分流河道切割多期平行于湖岸线的滩坝砂;(3)多种成因砂体叠置模式可以分为4种,分别为同期同相自旋回叠置模式、同期异相自旋回叠置模式、不同期同相异旋回叠置模式和不同期不同相异旋回叠置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相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等方法,对石南地区头屯河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认为石南地区头屯河组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头屯河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头屯河组二段沉积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由于湖平面的下降,辫状河三角洲进积,靠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头屯河组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相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等方法,对石南地区头屯河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认为石南地区头屯河组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头屯河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头屯河组二段沉积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由于湖平面的下降,辫状河三角洲进积,靠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头屯河组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庙西南凸起蓬莱A构造区馆陶组有良好油气发现,但储层厚度多小于5 m,难以被精确识别刻画。以薄层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古生物等基础资料,明确研究区馆陶组沉积时期受北东向物源供给沉积,发育河流-浅水三角洲相。基于90°相位化处理确定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频解释处理判断相对等时地震同相轴,构建馆陶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三级层序SQ1-3),优选60Hz地震数据体进行地层切片划分;地层切片高精度沉积学解释揭示研究区馆陶组SQ1层序至SQ3层序依次发育河流-席状化浅水三角洲-朵叶状浅水三角洲-水下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其中SQ1层序中河道砂体以及SQ2-3层序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皆为有利储层。此次研究丰富发展了渤海海域河流-浅水三角洲相中地震沉积学在砂体预测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冯怀伟  许淑梅  王金铎  张关龙  曾治平  任新成  修金磊  王千军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8-2023040028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远近和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敞流盆地快速抬升/缓慢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序列,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1、2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强烈冲刷,导致河道砂体叠置,微相类型单一,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砂体全区稳定分布,储集性较好。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3、5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冲刷不明显,形成河道“二元结构”,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粒度变细,储集性好;河口坝组合砂体见于第4砂组,在三角洲退积过程中,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坝,总体岩性向上变细,砂体不连续,储集性好,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见于第6、7砂组,砂体零星分布,储集性很差。在浅水、低可容纳空间、快速抬升/缓慢幕式沉降构造背景之下,浅水三角洲的物源的方向、远近及类型是影响沉积微相展布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砂体构型及其储层物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物源、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认识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等基于岩芯、录井、钻井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周缘磷灰石及锆石年龄数据,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分析及储层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远近和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砂体构型及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敞流盆地快速抬升/缓慢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辫状河三角洲退积式沉积序列,在五级层序地层格架中,河道强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1、2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强烈冲刷,导致河道砂体叠置,微相类型单一,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砂体全区稳定分布,储集性较好。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见于第3、5砂组,三角洲退积,分支河道冲刷不明显,形成河道“二元结构”,单砂体厚度向上变薄,粒度变细,储集性好;河口坝组合砂体见于第4砂组,在三角洲退积过程中,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形成河口坝,总体岩性向上变细,砂体不连续,储集性好,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见于第6、7砂组,砂体零星分布,储集性很差。在浅水、低可容纳空间、快速抬升/缓慢幕式沉降构造背景之下,浅水三角洲的物源的方向、远近及类型是影响沉积微相展布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砂体构型及其储层物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伊犁盆地郎卡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铀矿地质勘查中对沉积相研究存在的问题,以钻孔岩芯精细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测井、地震、粒度等分析资料进行沉积相标志、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研究区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西山窑组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西山窑组中段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整体呈现出湖退过程,辫状河三角洲进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在三角洲前缘亚相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是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南缘和腹部)的主要生产层段,但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运用露头、录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等,研究三工河组四级层序格架下物源、沉积体系类型、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物源变化、古地貌演化、构造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及腹部早侏罗世沉积环境格局及充填过程。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古气候相对湿润。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及腹部形成了宽缓的大面积汇水区,发育来自西部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东部克拉美丽山的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来自天山造山带的毯式浅水扇三角洲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环境,可划分为5大沉积体系;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为小而陡的汇水区,南侧发育来自天山的吉尔伯特式浅水扇三角洲,北侧发育来自扎伊尔山的吉尔伯特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环境,可划分为2大沉积体系;受古气候、沉积基准面和沉积作用的控制,三工河组二段1砂组为低位体系域,沉积基准面低,三角洲向湖延伸较远,砂体分布最广,向湖粒度变细;三工河组二段2砂组为湖侵体系域,三工河组一段为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分布范围次之;三工河组三...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白垩系储层沉积相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克拉2气田是我国陆上勘探发现的最大气田,它的发现奠定了塔里木盆地做为我国 “西气东输” 重要天然气基地的资源基础。克拉2气田产层主要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和白云岩,其中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厚度为220.3-285.2m,孔隙度为1.1-22.4%,平均12.83%;渗透率为0.004-1770.1×10-3μm2,平均51.46×10-3μm2。砂岩储层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通过钻井和露头剖面沉积相对比,克拉2气田巴什基奇克组第三段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重力流和浅湖泥等,岩性以砂砾岩、含砾砂岩和褐色泥岩为主;第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有水下辫状河道、河口砂坝和分流间湾等微相,以棕褐色中细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第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主要有远端辫状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以棕褐色中细砂岩为主。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时期,古气候以干旱炎热为主,北部发育多个扇体,在平面上相互连接、叠置形成多个物源出口,形成了一系列由辫状河道组成的辫状河三角洲,而非单一辫状河流形成的沉积体,从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稳定砂体。沉积微相对比表明,巴什基奇克组储层是由互相切割的多个辫状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各段微相在横向上分布十分稳定,各砂体互相连通、连续性好,泥岩夹层薄、不连续,空间上具有厚度大、分布广、连续性好、物性好和隔夹层少的特点,为一套优质天然气储层。  相似文献   

15.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可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6.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纪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层序与储层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贾进华 《地学前缘》2000,7(3):133-143
文中紧密结合生产勘探实践 ,充分运用陆相前陆盆地的观点对库车前陆盆地陆相沉积层序控制下的白垩纪巴什基奇克组储层进行了重点研究。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纪地层具有北厚南薄分布的特点 ,在纵向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层序 :层序 1为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 ;层序 2为巴什基奇克组。每个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其中层序 2巴什基奇克组为克拉 2气田主要储层。巴什基奇克组低位体系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湖侵体系域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 ,高位体系域为辫状河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储集砂体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辫状河冲积平原砂质辫状河道砂体 ,空间上由互相切割的多个辫状河道砂体叠置而成 ,具有厚度大、分布广、连续性好、物性好和隔夹层少的特点。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岩以褐色中、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 ,具有排驱压力低和中小孔—中细喉的孔隙结构特点。巴什基奇克组为偏碱性成岩环境 ,压实和胶结作用中等偏弱 ,溶蚀作用改善了孔隙结构 ,成岩阶段达晚成岩A期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盐岩和膏盐岩的成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发育暗色泥岩与盐岩和膏盐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暗色泥岩为深水成因。根椐盐岩和膏盐岩的沉积序列特点、与盐岩和膏盐岩互层的泥岩和砂岩的沉积特点,沙三段沉积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和膏盐岩是浅水蒸发成因的。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或膏盐岩频繁互层,说明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也正是由于湖平面变化频繁,在沉积中心的周围主要物源方向上形成一系列低水位期的砂体。这些低水位期砂体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18.
山东孤岛油田馆陶组沉积晚期浅水振荡湖泊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蛟 《沉积学报》2007,25(1):82-89
浅水振荡湖泊是一种特殊的浅水湖泊沉积类型,湖盆地形平坦、湖面广阔、水体极浅,广大湖区受气候影响湖平面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多表现为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的红灰相间的细粒沉积物。馆陶组馆1+2砂层组沉积时期浅水振荡湖泊广泛发育,表现为高频红、灰泥岩互层、物源供应不足、浅水湖泊沉积构造及生物成因构造发育、水进→水退沉积旋回明显的沉积特征。通过取心井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化验,识别出水道砂坝、砂坪、混合坪、泥坪和沼泽5种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孤岛油田馆1+2砂层组浅水振荡湖泊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五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20.
横山地区位于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期处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过渡区。由于地形平缓、间歇性水流供给使得河流频繁改道。不同形态与规模的河道砂体交错叠置,加大连续沉积砂体的寻找难度。通过连井剖面追踪主河道内的单一砂体,揭示其空间展布规律,多条砂体追踪得到不同厚度砂体的空间延伸形态,其结果表明连续沉积越厚的砂体,其延伸距离越远。基于砂泥叠置关系与砂体发育规模确定优势砂体为多期次叠加的且隔夹层较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整套砂体。优势砂体空间延伸较远、沉积厚度较大、岩性较为均一,为理想的储集砂体。确定优势砂体的平面发育情况,为优势储层的寻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