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培宏 《测绘通报》2001,(Z1):41-42
以黄河中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秃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讨论了如何利用RS和GIS相结合的技术,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例,通过介绍RS,GIS技术集成以及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二者的集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部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基于RS和GIS技术,以陕西省成旬商速公路为研究案例,从植被覆盖变化、水土流失、景观生态、地形地貌等方面对路域生态环境进行宏观评价。选用C#语言结合SuperMap Objects组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设计和开发基于GIS的高速公路路域生态...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宝鸡市土地变更调查为例,通过介绍PDA(掌上电脑)与GIS、GPS、RS等技术的结合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探讨PDA与3S的结合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测绘》2016,(1)
本文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青海湖流域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RS和GIS相结合的思路,科学划分研究区域并进行单元制图,最终对目标区域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分析了十年间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最终分析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外研究动态和RS与GIS在土地检测中的实际应用,阐述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论证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可快速发现并能反应研究区域的变化趋势.RS,GIS技术的结合也为有效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快速决策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7.
CH20061653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遥感定量监测研究=Study on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Soil Loss inSmall Watershed Base on GIS and RS/刘耀林,罗志军(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35~38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遥感  相似文献   

8.
永善县建设用地变化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用地变化是其关键.以永善县县城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区,以建设用地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2003年遥感影像以及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为数据源,运用GIS和RS技术,研究了该区过去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通过挖掘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则,利用LCM模型、CA_Markov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松花江流域为例,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借助不同时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研究1995,2005年土壤侵蚀时空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力侵蚀是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研究区域以微度侵蚀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68.98%和68.32%,研究区域总体水土保持良好;微度侵蚀保留率最大,强度侵蚀的转出率最大;研究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有助于开展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0.
孙健 《北京测绘》2018,32(2):193-195
随着RS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也越发完备,应用该方法来分析城市、森林、农田以及湿地等景观格局已经成为了取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以我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为依托,以辽宁省某农业大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进行重分类来获取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然后计算研究区的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来实现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支撑现代地理学的两大空间技术工具,近年来两者的结合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研究。本文阐述了RS和GIS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了RS和GIS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支撑关系,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了RS和GIS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公路网建设、人口、GDP、海拔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评价公路网建设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空间分析方法,以辅助公路工程预可研决策.研究方法也可为其他区域公路工程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背景下,寻求经济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便成为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木兰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林特产品和农粮产业基地,文中以木兰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手段,对木兰县生态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生态系统图斑破碎,城镇和裸地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人为干预强度大;生态系统流动方向主要是城镇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转化,且城镇生态面积增加量最高。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对当地生态格局变化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日后的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布局优化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更高台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新余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2、2013和2017年Landsat影像,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土地覆被信息和土壤侵蚀信息。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GIS和RS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计算出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析和监测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2年新余市的EI为75.96,为优水平,说明新余市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 2013年新余市的EI为67.74,为良好水平,生态环境明显变差; 2017年新余市的EI为70.71,也为良好水平,但生态环境有略微变好趋势。研究结果使人们对新余市的生态环境现状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为新余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RS和GIS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保持土地利用调查成果的现势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更新调查方法周期长、精度低且费用较高。近年来RS、GIS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了新的调查手段。RS具有宏观性、及时性、动态性及多光谱等优点,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通过对RS和GIS集成技术的分析研究,利用SPOT-5数据进行遥感解译、影像判读,采用MapGIS作为数据管理平台,详细阐述RS、GIS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付治河 《测绘通报》2013,(3):98-101
以地理空间数据、社会经济人文数据为数据源,借助RS、GIS技术对郑、汴一体化区域3个城市48年间8个监测年点建成区内的建成区范围、道路、绿化、建筑物用地、人口、GDP等监测要素进行获取和统计,并利用相关模型和指数,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对监测对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其内在动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以衡阳中心城区(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多时相的Landsat数据,探讨衡阳城区2000—2015年15年期间建设用地扩张的规律。定量分析主城区在不同时段的扩张过程、特点及扩张模式,分析衡阳市城区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衡阳市城区2000—2015年间通过大量侵占耕地来满足城区扩张过程中的建设用地土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78.3 km~2,耕地面积减少122.6 km~2。其扩张方向由西部蒸湘区转向南部雁峰区后转向东部珠晖区。15年的整体扩张模式表现为以中心城为圆心的"同心圆"式蔓延扩张,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为科学制订和完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RS与GIS一体化数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RS与GIS一体化的概念 ,通过对RS与GIS一体化方面的研究与分析 ,进一步明确RS与GIS一体化对空间数据存储结构的要求 ,着重探讨了几种典型的用于RS与GIS一体化的数据结构 ,针对现有数据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基于语义网络的空间数据存储结构 ,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以大庆市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技术平台,介绍了湿地环境因子研究工作程序及湿地现状类型分布研究,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GIS与RS技术在湿地资源应用研究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大庆市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技术平台,介绍了湿地环境因子研究工作程序及湿地现状类型分布研究,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GIS与RS技术在湿地资源应用研究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