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做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国务院决定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按要求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全面启动。本文结合本省实际,从普查经费保障、资金使用管理,促进共建共享等方面,就促进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普查成果效益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明确从2013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进行的一次全面普查。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意义重大。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不仅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基础,也是科学揭示资源、  相似文献   

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是进行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今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本底数据库,由国家和省分级建设。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对省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的基本要求,以及辽宁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的目标、系统架构、关键技术、概念模型与逻辑设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的运行环境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明确从2013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进行的一次全面普查.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加强指导.统筹推进,组织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面。今年伊始,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按计划按时间节点如期推进。2月,张高丽副总理签发《关于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同时做好普查成果应用及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通知》。3月,国普办召开了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会议,国普办与各省(区、市)对接了2014年普查工作计划,明确了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时间表、路线图。同时,向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报告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进展情况,国务院副  相似文献   

6.
结合天门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试生产工作实际,对外业巡查、变化要素提取编辑等进行了探索,为湖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实施方案的编写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一个全新项目,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内容新。如何做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使技术管理服务于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是当前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做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结合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影响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的主要因素,形成了面向地理国情普查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如何提高地理国情普查质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2014年3月27日,山西省召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动员誓师大会,标志着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铺开。山西省此项工作怎样开展,现阶段进展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罗鹏 《东北测绘》2014,(6):192-194
地理国情普查是新时期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的实践和重大任务,控制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至关重要。笔者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情普查相关技术规程,在充分考虑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生产、质量控制、成果特征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多年的质量检查经验,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已全面展开,其目的是全面掌握黑龙江地理国情现状,系统掌握全省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除煤、木、粮、油、机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作为连接中原与黑龙江地区的水陆大通道,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比西北丝绸之路早了1000多年,且一直繁荣了几千年,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但近百年来却鲜为人知。充分利用基于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获得的地理国情数据和信息,恢复和开辟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旅游带,对弘扬黑龙江历史文化,宣传黑龙江意义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后世。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技术要求,基于Arc GIS桌面平台Arc Objects开发接口,采用Add-in开发模式,设计出一套符合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检查验收的软件功能模块,可将大部分数据质量检验工作实现自动化。对提高普查成果检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控制普查成果的质量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测绘高新技术和先进测绘设备的广泛应用,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且部分完成的情况下,地理国情监测的条件日益成熟。本文主要选择政府和有关部门关注的相关方面,结合地理国情的要素,从6个方面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准确掌握省情省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调查我省辖域概况、地理区域特征、地形地貌特征、交通网络、江河湖泊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城市布局和城市发展变化、环境与生态状况、生产力空间布局等基本状况,并通过统计分析其空间范围、分布特征、地域差异等,形成反映各类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与关系,对于我省实施“五大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出发,探讨了总体培训、内业培训、外业培训、成果统计分析培训、质量检查培训等几个关键节点的培训。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成果数据的质量,关系到国土、规划、建设、水利、交通、环保、公安、园林、防灾减灾等政府各个部门对数据应用的效果和科学决策的准确性,做好几个关键节点的培训工作,有利于普查数据质量的提高。对顺利完成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是一种全新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形式,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成果质量是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生命线"。本文在详细分析其成果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成果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其数据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全面准确地掌握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支撑宏观决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具有历史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通过论述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目的意义、对象任务、主要内容、技术路线、主要方法以及质量控制,初步探索了江苏省地理国情普查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围绕项目质量管理目标,首次将"预验收"的质量控制思路引入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开展预验收检验,将质量控制工作前置,关口前移,为提升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许多宝贵的实施经验。笔者结合参与的地理国情普查预验收工作,总结分析了预验收检验的目的、技术流程、检验方式及实施效果,列举了预验收检验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并以某一检验任务区为例,对比了预验收检验与验收检验的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增设预验收检验的质量控制环节,使地理国情普查最终成果的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是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的采集工作,同时也是开展统计分析的前提。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市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数据采集工作为例,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的内容及指标进行数据采集研究。采集的基础指标包括范围、位置、属性、面积等,利用清华山维EPS2010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建库、数据检查和时点更新等工作。详细阐述了在辽宁省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工作流程,总结出一套稳定、高效、可靠、因地制宜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省)情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工程和重大任务。为保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在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生产过程及质检工作发现主要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生产过程中如何设置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并基于设置的质量控制关键节点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