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产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中涉密测绘地理信息的安全存储和高效应用等需求,本文基于OpenStack和VMware技术,提出了智慧城市私有云GIS平台的体系框架,并对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私有云平台和云GIS管理系统,实现私有云环境和GIS技术的高效集成融合,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性能、海量级、高可靠性的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汇总存储、计算管理及服务。  相似文献   

2.
唐刚  黄杰 《测绘通报》2015,(11):139-140
<正>中海达私有云系统是以测量的位置数据为基础,专门为测量用户打造的一系列云服务,主要围绕移动互联和数据管理应用,通过互联网体验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它提供用户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监控、数据管理、协同作业等服务模块,并可为用户搭建自主管理的私有云服务。中海达私有云系统融合先进测量技术,引入先进的互联技术,具有可定制的功能模块,可配置不同功能,满足不同测量用户的需求,让用户体验更高性能、更快交互、更贴心的私有云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地理信息"的思维和手段,实现传统空间数据"一张图"转变、传统应用服务向智慧化应用转变。总结了智慧徐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成果,提出时空信息云平台的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数据即服务3种应用模式。以智慧旅游和智慧水利的应用成果为例,介绍了时空信息云平台在智慧徐州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分析了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对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建设要求;介绍了龙岩市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建设内容、方法,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理信息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应急保障服务、国情监测等需求,迫切要求对全院地理信息数据全面整合、统一管理,打破部门间数据共享壁垒。基于此需求构建了以私有云架构为基础,采用C/S端系统对多源地理数据进行资源组织、入库以及管理,采用B/S应用程序对用户提供地图服务,并捕获用户的数据购买申请,通过B/S与C/S客户端的交互实现数据分发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能够为院属各部门、相关委办局、政府机构全面、实时、全面提供定制化、精细化的数据服务,同时确保了我院数据源的所有权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是将服务按照业务流程需求集成为更加复杂的服务,从而提高空间信息服务的复用能力,节约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的成本。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服务及乡村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补偿服务机制的地理信息服务无缝聚合的方法,聚合不同来源的服务,实现了分布式数据的无缝聚合显示及共享。  相似文献   

7.
围绕电子地图服务对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联动更新的需求,阐述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联动技术的思路、流程及技术方法,最后介绍了联动更新技术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线电子地图服务建设方面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WebGIS是GIS发展的方向.首先讨论了WebGIS的特点和技术实现方式,然后针对目前WebGIS存在的技术难题,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方法:即空间数据处理的分步骤服务模型.它将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成4个步骤,从空间数据源中选择出要显示的地理实体的数据,把选择出来的地理实体数据组合生成一个显示元素的序列,将显示元素系列生成最终要显示的地图结果,将准备好的地图送往显示设备进行最终显示.文中根据服务器和客户端所承担的功能的差异对几种服务方式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9.
地理空间数据库联动更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多比例尺、跨行业的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更新为背景,介绍了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联动更新模式,描述了多比例尺数据的级联更新和跨行业数据的协同更新两种模式,以及支撑联动更新的两大关键技术,即实体级增量更新和地理实体编码。联动更新技术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的运用与相关机制的建立,对提高平台各类空间数据的更新效率和数据一致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网络导航中基于SVG的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网络导航服务系统,通过对MapX Mobile、ArcPad和SVG的地理空间数据组织的比较,得出基于Mobile SVG的地理空间数据组织方式优于其它两种组织方式。它不但适合网络导航服务系统的数据交互操作,而且同一图幅的数据量也明显少于MapX Mobile、ArcPad两种格式的数据。然后利用gzip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压缩,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Big Earth Data has experienced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volume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mproved sensing technologies and improvement of numerical-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 The traditional geospatial data analysis workflow hinders the use of large volumes of geospatial data due to limited disc space and computing capacity. Geospatial web service technologies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to access large volumes of Big Earth Data via the Internet and to process them at server-side. Four pract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from the marine, climate, planetary and earth observation science communities to show how the standard interface Web Coverage Service and its processing extension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raditional geospatial data workflow. Web service technologies offer a time- and cost-effective way to access multi-dimensional data in a user-tailored format and allow for 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r time-series extraction. Data transport is minimised and enhanced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re offered.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investigate web service implementations in an operational mode and large data centres have to become more progressive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geo-data standard interfaces. At the same time, data users have to become aware of the advantages of web services and be trained how to benefit from them most.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顾及上下文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语义匹配方法。该方法根据空间信息服务组合的特点,充分考虑了空间信息组合服务对内部抽象原子服务匹配的约束,以及匹配过程中各抽象原子服务上下文之间的相互影响,应用回溯算法思想准确有效地将抽象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模型转换为工作流引擎可执行的空间信息服务链。  相似文献   

13.
基础地理数据具有空间载体和知识存量两大作用。以往人们主要关注其空间载体作用,研发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基础地理数据服务与信息服务,但对其知识存量挖掘不够,提供的地理空间知识服务极少。近年来,“数据海量,信息爆炸,知识难求”现象愈加突出,从地理数据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势在必行,已成为测绘科技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借鉴知识图谱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基础地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本内涵,提出了以结构化和关联化为重要特征的基础地理知识服务总体思路,分析了由此带来的4方面问题;继而从领域知识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应用服务3个方面讨论了基础地理知识服务的研究方向与重点;以GlobeLand30知识服务为例,介绍了初步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服务域技术为空间服务网格构建了一个服务路由树状结构的元服务体系,提供了符合空间信息领域特点的基本元服务和高级元服务,实现了该元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地理信息服务的互联共享与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面对资源海量、多源异构的地理信息服务,如何实现服务的有效组织并提供合理高效的服务组合,拓展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范围,满足更高层次的应用需求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构建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并通过语义实现服务协同,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当前地理信息服务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络研究的现状,依据服务网络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服务网络的表达和优化、服务协同的构建和优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基于网络构建的地理信息服务协同方法的发展潜力,进而提出了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及协同面临的挑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信息在线网络服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地理空间信息在线网络服务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基本类型进行了论述,对网络地理信息发布、WebService、空间数据中心建设等地理空间信息在线服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介绍了武汉市在地理空间信息在线网络服务方面的应用和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7.
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 is a remark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 from GIS to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Fac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from the masses and the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and Web 2.0, a new model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DMI (digital measurable image) is presented. First, the concept of LBS and the opportunities of Web 2.0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 of DMI is discussed. Taking the Image City·Wuhan as an example, the function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DMI is introduced.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for its industrializ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MDA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方法。该方法使用UML设计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元模型,利用MDA模型转换机制生成空间信息服务链设计器,利用设计器构建空间信息服务组合模型。该建模方法能很好地描述数据流和控制流,通过引入空间信息服务本体库,实现服务资源动态组合建模。  相似文献   

19.
Nowadays,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s (SDI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t different levels: global, national, and local. They aim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haring of geospatial data. Nonetheless, these SDI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information islands, in which a user's query is compared to metadata described only in their own catalog services. The lack of interaction among SDIs limits the potential of these infrastructures in providing geospatial data to a larger audienc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based on a federation of SDIs which interact among themselves, using query propagation. This propagation facilitates data discovery and sharing. We also describe a distributed query processing service used to enable the resource discovery in distributed infrastructur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