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智利楚基卡马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并从围岩蚀变特征、矿化阶段的划分、成岩成矿年龄以及矿床的破坏和保存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分析了矿床成因,建立了该矿床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结果表明,楚基卡马塔铜矿床位于安第斯造山带中部,产于楚基卡马塔侵入杂岩体中,主要受西部断裂控制;蚀变分带呈不规则状展布,矿化与石英-绢云母化密切相关;矿床氧化带发育,含有氯铜矿和孔雀石等矿物,与我国土屋斑岩型铜矿具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形成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其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含矿斑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与我国玉龙和驱龙斑岩型铜矿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次矿化叠加,与南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之间的快速斜向俯冲运动有关。对楚基卡马塔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总结,可以为我国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毛登锡铜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地质资料和馆藏资料,综合分析了内蒙毛登锡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得出了毛登锡铜矿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矿床,矿床的富集在空间和成因上与花岗斑岩体密切相关;岩体为该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含矿热液沿北西向断裂及其派生的节理裂隙多次运移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3.
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实现了对 Cu同位素组成(δ65Cu)的精确测定,推动了 Cu同位素在矿
床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在收集铜同位素近年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不同铜矿床 类 型(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 矿 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等)以 及 主 要 矿 物(黄 铜 矿、辉 铜 矿、黄 铁 矿等)的 Cu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铜矿床和矿物 Cu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 床、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黄铜矿、斑铜矿、铜蓝、硫砷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辉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轻铜 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斑 岩 型 铜 矿 床、热 液 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斑岩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中的黄铁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铜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均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   相似文献   

4.
萨因达克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巴基斯坦贾盖铜矿带西部,是巴基斯坦境内重要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床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巴基斯坦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萨因达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从而探讨了其主要控矿因素。研究表明,NW向区域性断层(托兹吉科断层)和大型向斜构造,以及一系列的次级断层是该矿床的导矿通道和容矿场所,控制着矿体的分布和就位;早中新世岩浆活动产生了与之密切相关的石英闪长斑岩岩株,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围岩蚀变从岩体到围岩依次为钾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导致萨因达克斑岩成矿模式(中心为管状、透镜状矿体,边缘为脉状矿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垣曲县"同善天窗"分布有虎坪铜矿床、篱笆沟铜矿床及旋风沟、杜家沟等众多铜矿点,本文通过对区内典型铜矿体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晚太古界变基性火山岩是铜矿的主要矿源层和含矿层;宋家山期形成的片理化带、韧性剪切带及褶皱是铜矿床的控矿构造,后期的变质热液活动为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源,使成矿物质在不同岩层中富集成矿,形成铜矿床。因此认为本区铜矿床的成因类型有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和变质热液型铜矿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继玉龙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含矿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O、Pb、Sr同位素等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成矿意义。结果表明:纳日贡玛成矿斑岩体大部分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部分为钾玄岩系花岗岩,Ti、Ta、Yb、Ba等元素亏损,富集Zr,Hf、Rb和轻稀土元素,中低初始锶比值结合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加厚的下部地壳熔融,具有幔源成分的混染。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勘查资料均显示,冀北地区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及部分金矿床具一定的分带性,铜钼多金属矿床多靠近岩体,形成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多呈热液脉状分布在岩体外围。两类矿床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上均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以冀北地区勘查程度较高的蔡家营、贾家营、北岔沟门和小寺沟等大中型矿床为例,说明了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在冀北地区存在的普遍性。据此提出,应改变过去以单一脉状铅锌银矿为目标的勘查模式,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勘查模式代之,重新考虑和审视以前地质工作中忽略的含矿斑岩体或脉状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床的外围及深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铜矿床硫化物的矿δ34S值一般变化在-6‰~+10.5‰之间,以正值为主,大多富集重硫,接近陨石硫;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只有细碧角斑岩型和混合岩化型矿床的值域位在上地幔和下地壳曲线之间,其它类型(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等)矿床位于造山带曲线之上。这反映了不同类型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存在着差异。浙江省铜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矿物的δ18O多为正值,变化范围为+4‰~+12‰之间,在δ18O水—δD相关图上,细碧角斑岩型矿床具低δ18O水值高δD值域,混合岩化型矿床为高δ18O水值低δD值域的特征,这表明它们的成矿流体分别混合有海水和变质水的特征,其它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则多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寻找斑岩铜矿床,化探方法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这种直接找矿方法具有效果好、速度快的特征。安徽三二七地质队成功地应用化探找到沙溪式斑岩铜矿便是例证。该队根据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布置的钻孔见矿率达80%以上,并根据找矿的效果提出了有意义的化探找矿标志。但是,化探能不能象发现磁异常那样准确地发现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特征如何?构造赋矿条件如何?矿体或岩体剥蚀深度如何?这些就是当前化探异常评价中必须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文着重研究了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作用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是中国东部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及富家坞三大矿床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德兴地区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磷灰石ID-TI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1.3±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4;热液蚀变磷灰石ID-TIMS U-Pb年龄为(170.6±1.0)Ma,MSWD值为0.49。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侵位和铜钼成矿作用均发生在中侏罗世,从岩浆侵位到热液成矿具有较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欧玉陶勒盖这个世界级铜矿的发现与开发,蒙古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铜资源大国.在前人研究基础 上,对蒙古国境内的铜矿床主要成矿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蒙古国内的铜矿床主要类型是斑岩 型,其次是 VMS型.根据这些铜矿床的形成时代与产出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南、北2条铜矿带,分别为与古亚 洲洋构造体系有关的斑岩型和 VMS型 CuGAuGMoGZn多金属成矿带(Ⅰ),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有关 的斑岩型 CuGMoGAu成矿带(Ⅱ).其中南部 Cu矿带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①泥盆纪 VMS型 CuGZn成矿亚带 (Ⅰ1);②晚泥盆世斑岩型CuGAuGMo成矿亚带(Ⅰ2);和③石炭纪斑岩型Cu多金属成矿亚带(Ⅰ3).而北部Cu矿 带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西部三叠纪斑岩型 CuGMo成矿亚带(Ⅱ1)和东部三叠纪-早侏罗世斑岩型 CuGMoGAu成 矿亚带(Ⅱ2).根据蒙古国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所产出的矿化特征,认为蒙古国铜矿的找矿潜力仍然是以斑岩型 为主,其次是 VMS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 CuGNi硫化物型矿床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铼是一种战略性的稀散金属矿产,很少形成独立的矿床,多数以伴生元素的形式产出于斑岩型岩浆热液系统。研究表明,富铼矿床主要分布于活动大洋或大陆板块边缘,成因上主要与板块俯冲或碰撞作用紧密联系。富铼矿床成矿时代较新,主要为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已报道的铼独立矿物约11种,主要包括自然铼、硫铼矿、铜铼矿、钌铼矿、氧化铼等,其中以硫铼矿为主。大多数的铼主要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于辉钼矿中,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黑钨矿等。富铼辉钼矿通常形成于中低温热液体系,辉钼矿中铼常显示不均匀性和多阶段性富集特征,最普遍的置换机制为Re4+?Mo4+。自然界中,由于铼独特的化学行为,铼可以以气相、络合物或离子的形式迁移。在不同的物理化学(如温度、pH、氧逸度、硫逸度等)条件下,相对低温、低pH、还原环境更有利于铼的富集沉淀。为了进一步完善铼金属成矿理论,需着重加强铼的成矿物质来源、赋存状态以及铼富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近代成矿理论方法对建德铜矿床的控矿构造、成矿围岩、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模式和成矿时代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建德铜矿床赋存在一向斜构造倾没端,产于中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灰质白云岩和大理岩化白云岩中,经燕山中一晚期构造—岩浆活动富集成矿,为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为热液叠加型层控矿床,系燕山中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陕西镇安锡铜沟铅锌矿床过去一直被认为是SEDEX型矿床,笔者认为锡铜沟铅锌矿床可能属于造山型铅锌矿床。区内矿体斜切地层,赋矿地层为泥盆纪大枫沟组,通过氢、氧、硫及铅等同位素的研究,成矿的物质来源为南缘的泥盆纪海相沉积地层。成矿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阶段为无矿石英阶段,中阶段为含硫化物-石英脉阶段,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脉阶段。矿床形成的时间应该是晚三叠世至侏罗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秦岭微板块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陆内俯冲或逆冲推覆,热异常驱动流体循环,萃取地层内的成矿元素,并将成矿元素搬运至有利于流体聚集、成矿物质卸载的空间,使成矿物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技通报》2018,37(5):168-175
通过对香厝坑铁多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矿床 的 成 矿 模 式。结 果 表明: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汤泉岩体)侵入活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热能;构造是成矿的重要因素,北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政和—大浦断裂带)和太华—长塔复式背斜控制了岩浆的侵入,区内滑脱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形 成和就位;地层是矿床形成的关键控制因素,一方面在含矿流体的运移、矿质的沉淀和矿体的定位过程中,地层成为十分重要的成矿地球化学障;另一方面地层作为矿源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型和风化淋滤型铁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沅麻盆地砂岩型铜矿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沅麻盆地为一中生代断陷盆地,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铜矿成矿区之一,区内铜矿床(点)较多,砂岩型铜矿为主要矿床类型,具有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矿石选冶性能良好等特点,九曲湾铜矿是其典型矿床。本文通过对九曲湾铜矿矿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现代沉积学理论,对原有“含铜岩系由地壳震荡运动造成”的论点提出质疑,提出“盆地的不断下陷及周期性的气候变化是形成含铜岩系的关键因素”,并对区内铜矿其它控矿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蓝家庄金矿床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南部,为一处严格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次之的大型金矿床。控矿构造内煌斑岩的大量出现,显示控矿构造具有贯通下地壳的特点,可以为幔源含矿岩浆流体浅部就位提供空间条件。研究认为矿化蚀变带中心发育的正长斑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地质特征和穿插关系显示矿床形成经历了4个热液成矿期,第Ⅱ和第Ⅲ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金成矿期,矿物组合特征显示应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发育的超壳断裂和斑岩体,为研究胶东金矿矿床成因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秋树湾铜钼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南侧靠近商丹断裂,铜矿赋存于北山角砾岩筒中,黄铜矿发育于角砾岩胶结物中。金属矿物简单,主要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和辉钼矿。矿石铅、硫同位素等表明成矿物质与深源浅成小斑岩体有关。氢氧同位素以及包裹体成分指示大气降水参与了成矿作用。铜钼矿形成于统一的接触交代成矿作用体系,后期热液使早期形成的矽卡岩发生退化蚀变并形成铜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半边山花岗斑岩型金矿为例,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和矿床成因,预测其矿床规模,并对花岗斑岩型金矿床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分析,为湖南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