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泡塑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金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试样在650℃烧制、王水溶解、泡塑振荡吸附、硫脲解脱,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金量,克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低含量金测定稳定性和精密度差、对高含量金测定分取误差大和返工率高等不足,缩短了分析时间。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二级标准物质测定的方法精密度(RSD,n=12)为6.45%。方法检出限为0.138μg/g,线性范围宽,适用于矿石中0.2μg/g以上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孙文军 《岩矿测试》2012,31(5):829-833
传统的发射光谱、化学光谱、泡塑富集分离-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的金和银,分析结果不稳定,效率低。本研究提出用50%的王水分解化探样品,负载二苯硫脲泡塑吸附金银,石墨炉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金和银进行联合测定。在二苯硫脲浓度、吸附酸度、吸附温度、振荡时间等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金和银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7.9%和98.8%,检出限为0.25 ng/g和0.038μg/g,准确度(RE,n=9)为2.0%~14.0%和7.7%~13.3%,精密度(RSD,n=9)为3.1%~12.4%和5.1%~13.2%。经国家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相符。该方法实现了在同一份溶液中同时测定金和银,与现行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金、发射光谱测定银的方法相比,称样量达到10 g,样品的代表性显著增加,提高了准确度和精密度,简化了金银分析的程序,化学试剂用量少,分析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光栏、窄狭缝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钥比用现行发射光谱法分析铝的技术条件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准确度高,分析含量范围大,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可成功地用于大批量地质样品中(互~200)X10-'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试样经浓盐酸加热溶解、挥发除锑后,灰化,王水溶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锑金精矿中金量。解决了样品在烧样除炭过程中因锑的熔解而结块、在溶解实验过程中因大量锑的水解包裹使金的溶解变得较为困难的问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克服了原子吸收法测定的线性范围小,而稀释倍率大,造成分析误差偏大的不足。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g。金加标回收率96%~104%,精密度(RSD,n=6)<3.0% 。适宜于锑金精矿中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发射光谱法测定中药中的银,铅,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定了中药中微量银、铅、锌等元素的直接原子发射光谱的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准确度、精密度都能满足中药中微量元素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6.
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摇床样品中的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克臣 《吉林地质》2011,30(2):108-110
建立了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摇床样品中的金的分析方法.采用王水溶样,以10%王水为介质.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计测定摇床样品中的金该方法具有设备投资小、流程短、劳动强度低、速度快、污染小等特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和火试金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载金炭中铜铁钙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珍珠 《岩矿测试》2012,31(2):263-267
样品经灼烧灰化后,用盐酸、硝酸溶解残渣,在稀王水介质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载金炭中的铜、铁、钙和镁。试验了烘样温度、灼烧坩埚的材质、温度和时间、测定介质及共存元素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载金炭的烘样温度宜选择150℃,石英材质的坩埚耐侵蚀性高于瓷坩埚,且空白值低、结果稳定,载金炭中共存元素不干扰铜、铁、钙和镁的测定。该方法用于样品的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2.69%,加标回收率为97.1%~104.5%,各元素的测定值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方法简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超痕量元素分析是指ngg~(-1)—pgg(-1)含量范围元素的测定,对这类分析方法的主要要求是高的检测能力与可靠的分析结果。目前最适合于超痕量分析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这些方法的检测能力大略如下:检出限≤10ngm1(-1)者: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2个元素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53个元素感耦等离子发射光谱法59个元素直流等离子发射光谱法26个元素原子荧光光谱法31个元素检出限≤0.01ngm1(-1)者:  相似文献   

9.
含金地质样品的分解和痕量金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寿根 《岩矿测试》1989,8(1):56-60
本文收集了60篇文献资料,系统综述了含金地质样品的预处理,各种分解方法以及痕量金的提取富集手段,特别是对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有关的进展情况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金的普查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的需要,对金的分析测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测定地质样品中0.001克/吨,甚至更低含量的金。火焰原子吸收法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物中微量金已有不少报导。各方法的差异仅是分离富集手段不同。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离富集手段有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共沉淀、活性炭吸附和反相萃取色层法等。这些方法均能获得满意的分离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种用于化探金异常检查的痕量金的现场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荫府 《物探与化探》1990,14(6):464-469
作者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溶解试验,提出用7%硫脲—15~20%硫酸—1%过氧化氢及2克氟化物于室温下溶解样品中的金,经活性炭负载的泡沫塑料富集后灰化,用盐酸—过氧化氢溶解灰份中的金,使用改进的微珠析出法比色,取10g样品,可测定0.001—10g/t范围内的金。方法较为简便和灵敏,可在普查分队驻地进行,每一工作日约可测定50个样品,由于避免了使用王水分解样品的刺激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德春 《地质科学》1990,(3):294-301
对于含硫化物样品,用2:1逆王水分解,泡沫塑料吸附,缩短(或省去)了除硫和有机碳的灼烧时间,解决了矿石中含硫和有机碳高时,经长时间灼烧,硫、碳仍除不尽,致使金的分析结果偏低的问题。逆王水分解后的试样用泡沫塑料分离富集金,回收率在95%以上。高含量金火焰法测定,低含量金石墨炉法测定,操作极为方便快速。火焰法测定时,特征浓度为0.48ppm/l%吸收,VC为2—11%;石墨炉法测定时,绝对灵敏度为2.48×10-11g/l%吸收,VC为7.42%。  相似文献   

13.
含粗粒金矿,由于粗粒金的存在使其样品的采集、加工和分析极具挑战性,如何获得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的化学分析样品,并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长期以来一直是该类金矿资源勘查评价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含粗粒金矿样品的采集、加工和分析方法等3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1含粗粒金矿样品的采集是确保样品代表性的首要环节,含粗粒金矿样品分析结果的潜在误差有80%来源于样品采集,因此研究经济、有效的样品采集方法至关重要。2含粗粒金矿样品的加工主要从提高自然金的粉碎度,改进加工流程,选择样品加工设备等方面进行,但查明金的粒度分布及伴生矿物是拟定样品加工流程的关键。3含粗粒金矿样品的分析方法有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批量浸金法和人工重砂加权平均法,相对于复杂的加工流程研究,后者有望成为此类样品经济有效的分析方法。本文指出,含粗粒金矿资源评价质量的误差来源于地质、采样、加工、分析等诸多方面,总体而言应最小化所有阶段误差,应特别重视样品采集方法的研究,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是提高该类金矿资源评价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野外微量金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天平  张应娥 《岩矿测试》2001,20(2):150-151156
介绍了稀王水冷浸取,硫代米虫酮显色,以聚丙烯滤棒为载体,一次完成富集、显色的野外测定微量金的方法。对实际金矿样品进行测定,精密度(RSD,n=10)<6%;对国家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黄裕柱  张宜 《铀矿地质》1989,5(6):337-342
自然界最常见的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矿物。作者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我国的金-银系列矿物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和对50个样品的研究成果。样品分别取自我国各主要产金区的不同类型金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金-银系列的各亚种矿物在我国均有产出,金的含量由98.18%至微量。自然银和金银矿较为少见,自然金和银金矿则是最主要的工业矿物,几乎每个金矿床的样品中都普遍存在,不同类型的样品,金矿物所含的微量元素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用微型活性碳柱富集痕量金的方法。研究了富集金和TMK—Au—Twee 85显色反应的条件,用本法测定了地质试样中痕量金,其测定限为2 ppbAu,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岩矿测试》2008,27(4):305-309
用φ=50%的王水分解样品,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富集金,10g/L硫脲为解脱剂,偏振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痕量金。对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温度和时间,以及载气流量和灯电流强度进行了讨论;对影响金吸附效果的泡塑载体和王水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了Z-2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最佳石墨炉分析测试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3ng/g,回收率为95.0%~101.0%,精密度(RSD,n=12)低于8.0%,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43~GBW07245)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18.
胡铁锋 《物探与化探》1993,17(3):193-200
x射线荧光探矿技术是金矿资源勘查工作中的一种新的手段。选定砷、锑、亲铜元素组作指示元素在湘中南碳硅泥岩型金矿进行X射线荧光测量,从而达到了寻找和圈定金矿化带,指明含金层位和矿化地段、指导山地工程、筛选化探样品之目的。本方法在现场直接测定快速、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地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坝金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野外地质实际出发 ,系统研究了区内广泛发育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将断裂分为三级 , 、 级断裂主要为导矿和配矿构造 ,NW、NWW向的 级断裂为最有利的赋矿构造。据此 ,以构造地球化学的观点为指导 ,借助计算机化探数据处理系统 ,对系统采集的构造地球化学样品的 17个元素分析成果进行系统研究和 R型聚类分析等处理 ,将构造与金矿化的关系转化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进而转化为找矿指标。研究表明 :含矿 (赋矿 +矿化 )断裂的特征元素组合为 :Au、Ag、As、Sb、Pb;非矿断裂的特征元素组合为 :Cr、Mn、Ti、V。将已知的赋矿、矿化和非矿断裂作为母体 ,利用多类判别分析建立了非矿、矿化和赋矿断裂判别函数 ,对已知的 2 3条断裂进行判别分类 ,错判 3条 ,准确率为 87%。该成果已应用于实际找矿工作中 ,通过对 11处未知区构造的含矿性研究 ,系统采取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和进行相应的多元素分析 ,经判别后指导找矿 ,共发现金矿体三条 ,矿化体五条 ,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extraction of organically bound gold from surficial materials is accomplished by using a solution of 5% sodium hypochlorite. A 10-g sample is digested at least twice with 50 mL of hypochlorite solution. The recovery of gold from the organic phase is nearly quantitative for lake sediments and stream sediments high in organic content. For stream sediments and soils low in organics, the recovery of gold is complicated by the sorption of released gold onto inorganic sample components. For these materials, recoveries as low as 70% of the organically bound gold are possible. For a stream sediment sample containing 53.4 ppb gold, the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is approximately 6% for a 10-g sample and 14% when a 5-g sample of stream sediment is us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all materials tested indicate that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he gold found in sediments and soils exists as organically bound go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