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汪益敏  闫岑  于恒  李奇 《岩土力学》2018,39(Z1):311-317
为探究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直接拼接拓宽路堤受力和变形特征,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模型试验系统,通过改变软土地基差异沉降、土工格栅加铺层数对软土地基高速公路直接拼接路堤进行一系列模型试验,研究各种工况下旧路与新拓宽路堤土中应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拓宽路堤在荷载作用下新旧路各断面土中竖向应力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受路堤填土边坡与下伏地基侧向约束条件的影响,荷载作用下土中竖向应力在填土路堤与地基内沿深度方向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分布特征;软土地基拓宽路堤差异沉降对新旧路结合部位土中竖向应力影响较大,土中竖向应力随着差异沉降增大而增大;旧路范围内土中竖向应力受差异沉降的影响不大;在拓宽路堤填土的顶部和底部各布设一层土工格栅加筋层时可明显减小路堤土中竖向应力和路堤沉降:相同荷载作用下对比无加筋路堤,铺设2层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的顶面沉降最大可以减少62%,土工格栅加筋对软土地基拓宽路堤沉降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连云港海相软土路堤沉降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定文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06,27(2):304-308
根据连云港至徐州高速公路连云港段60多个断面的现场实测沉降资料,分析了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连云港海相软土的沉降和固结规律。实测数据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的沉降曲线符合双曲线形式,故可采用双曲线法预测最终沉降。由此可以分析在不同施工期的地基沉降和固结特性,得到不同地基处理条件下路堤填筑期和预压期地基平均固结度与施工时间的关系。分析亦表明,粉喷桩加固能加速地基的固结速率。最后,针对沉降和固结理论计算中计算参数的难以合理确定的局限性,对现场实测沉降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适用于连云港地区海相软土路堤沉降和固结估算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曲线法的分级填筑路堤沉降预测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杨涛  李国维  杨伟清 《岩土力学》2004,25(10):1551-1554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多采用分级施工的方法。基于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软土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沉降预测的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性和固结性质随荷载的变化,将沉降拟合方程中的待定参数在2个不同荷载级中分别确定。利用有较长预压期的前一级实测沉降,确定与土的固结性质有关的参数,待预测沉降荷载级的最终沉降量由该级较短预压期内实测沉降确定。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建议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方含辉 《中国岩溶》2003,22(4):276-281
浙江台州高速公路为主要由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组成的软土地基,经过预压法、轻质路堤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等方法的综合处理,效果明显。在填筑过程中,使路堤保持稳定;在预压阶段,加速了地基的沉降,缩短了预压期;在路堤与桥头衔接部位,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沉降;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中,增强了路堤的整体性能,提高了软土地基的力学强度,保证了全路段投入运营后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克志  仇寅生 《安徽地质》2002,12(4):313-315
对引起路堤荷载下软土地基沉降从竖应力、固结沉降、瞬时沉降和后期沉降的计算四个方面,常见计算方法误差的诸多因素,从受力、沉降原理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使沉降更为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6.
孙彦峰  骆瑞萍  陈保国 《探矿工程》2009,36(5):56-58,65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时效性变化规律。通过无桩无筋、无桩加筋、竖向桩体及水平加筋联合使用3种情况对比研究,分析了路堤填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路堤水平位移、沉降和工后沉降、筋材最大拉力及桩体荷载分担比随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可为软土地基上路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道路行车荷载影响深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仇敏玉  俞亚南 《岩土力学》2010,31(6):1822-1826
提出了黏弹性边界单元有限元模型,用以研究行车荷载在道路中的有效传播深度。通过与Lamb问题的解析解及连盐高速公路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用于研究车辆荷载在道路中引起的动响应具有很好的精度。应用该方法探讨了行车速度、道路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对动响应沿道路深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用附加动应力大小作为行车荷载有效传播深度的控制标准不足以反映车辆荷载对道路沉降的影响。尤其对建于软土地基上的道路,建议以竖向动应变作为界定车辆荷载影响深度的控制标准为宜。分析表明,软土地基中行车荷载引起的动响应的影响深度一般在6~10 m范围内,这对地基的设计处理和道路工后沉降的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粉喷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加和  程华龙 《安徽地质》2002,12(4):282-285,292
简介了水泥粉体喷射搅拌加固软土地基的工作机理,结合沪蓉高速公路(沪宁段)地基处理实践,论述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计算方法.采用粉喷桩加固软基,可加快路堤填土速率,铺筑路面后的工后沉降量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耒宜高速公路路基的地质特殊性,研究了适合路基沉降的监测方法,对煤层采空区路基、岩溶路基、软土路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这些特殊地基条件路基的变形规律,对其他类似山区公路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良  罗强  陈亚美  裴富营 《岩土力学》2010,31(12):3793-3800
为了考察路堤荷载作用下桩网结构路基桩土间的荷载分担与传递、垫层筋带拉力的组成与分布,选择某新建铁路桩网结构路基试验工点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了地基变形、路堤基底压力、孔隙水压力、桩身轴力和格栅拉力等数据。测试数据表明:①地基沉降以压密下沉为主,路基结构稳定,软土较厚一侧地基变形较大;②当桩、土间沉降差与桩间净距的比值为5.93%时,土拱效应完全发挥,之后增加的路堤荷载完全由桩承担;③桩间土竖向附加应力在加固区内沿深度呈K型分布;④筋带拉力沿路基横向呈M型分布,软土较厚一侧拉力较大;⑤筋带拉力由路堤荷载作用下的桩间筋带张力与路堤横向滑移引起的筋带拉力两部分组成,设计筋带时二者均需考虑。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式处理后软土地基侧向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建设期侧向位移的控制是评价路基变形的重要依据。依据四川省遂-资(遂宁至资阳)高速公路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数据,通过对现场监测资料的分析,分别探讨西南地区软土路基经塑料排水板(PVD)、碎石桩处理后,路基侧向变形y与深度z,最大侧向变形增量△ym与地表沉降增量△SD,平均侧向变形量Sy与地表沉降量Sf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1)根据Boussinesq解答和实测数据得到路堤荷载作用面积下变形y随着深度z大致呈“S”形变化,近地表变化剧烈,随荷载增加最大侧向位移深度基本保持不变,土体最大侧向变形深度与路堤填筑高度无关,与土性有关;(2)经PVD处理后的软基在填筑期、预压期均有大量侧向位移发生,各占总位移量的50%,最大侧向位移深度在距离地表1.0~1.5 m处;(3)经碎石桩处理后软基侧向位移在填筑期已完成总位移量的75%~80%,总位移量明显小于PVD处理后软基侧向位移量,最大侧向位移深度在距离地表2.5~3.5 m处;(4)PVD处理软基在固结阶段△ym/△SD、Sy/Sf分别为0.15~0.30和0.10~0.20,大于填筑前期2~4倍,而碎石桩处理软基固结阶段△ym/△SD、Sy/Sf分别为0.10~0.15和0.03~0.05,各个阶段变化相当。  相似文献   

12.
颜可珍  王晓谋  夏唐代 《岩土力学》2004,25(7):1099-1101
根据伊洛河河谷平原的河滩相软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用指数法和双曲线法,并配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推算了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及固结参数,运用于沉降计算,发现结果比室内试验更与实际接近。对路堤填筑过程中实测沉降资料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填土高度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临界填土高度为2.5 m。  相似文献   

13.
张波  石名磊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07,28(Z1):839-843
低路堤可以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浅层固化处置是低路堤软基处理科学、经济的方法。采用现场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CPTU)对长江河漫滩相典型非均质性天然沉积软土层进行原位试验。应用二维有限差分方法对平面应变条件路堤荷载作用下有无浅层固化层的软土地基固结排水与沉降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对路面车辆重载作用下有无浅层固化层的路基及基底变形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地基浅层固化层的设置改变了地基应力场的分布,通过应力扩散作用减小地基土体的附加应力,进而减小了地基土体的沉降量。基底固化层通过增强路基基底的刚度来增强路基的整体刚度,减小路基的变形,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陈力恺  孔纲强  刘汉龙  金辉 《岩土力学》2013,34(Z2):428-432
桩承式加筋路堤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对其承载变形机制还缺乏深刻认识。结合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段软基加固工程,基于数值方法对现浇X形桩桩承式加筋路堤中桩土沉降、桩土应力、桩身轴力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土拱效应影响,路堤填筑荷载主要由桩体承担,桩及桩间土土压力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均逐渐增大,在软基固结过程中,桩顶土压力继续增大而桩间土土压力逐渐减小,最终趋于各自的稳定值;路堤填筑过程中桩身轴力增长较快,现浇X形桩桩身上部较大部分区段存在负摩阻力,桩身中性点位置经历了先逐渐上移、而后向下移动,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黄俊杰  王薇  苏谦  李婷  王迅 《岩土力学》2018,39(5):1653-1661
为了分析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变形特征和失稳破坏机制,建立了3组不同桩间距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离心试验模型及其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在路堤填土自重、轨道和车辆荷载作用下,改变桩间距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变形、桩体应变、加筋垫层和桩体破坏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当桩间距不大于4倍桩径时,加筋垫层整体基本保持完好,路堤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能逐渐趋于稳定,而桩间距达到6倍桩径后,桩顶刺穿加筋垫层,加筋垫层对桩土变形协调和传递荷载作用失效,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沉降持续增大;当桩间距达到4倍桩径时,素混凝土桩最大应变值发生随上部荷载的增大反而减小的突变现象,最靠近坡脚的素混凝土桩最先产生弯曲破坏而不是剪切破坏,当桩间距增大至6倍桩径时,桩体弯曲破坏逐渐往路堤中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超软土地基的真空预压加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曹永琅  丛建  吴晓峰 《岩土力学》2003,24(5):771-775
某高速公路采用了真空预压法加固高填方路堤的超软弱土地基。试验表明:与常规堆载预压法相比,采用真空预压法工期节省1/4,路堤实际填高6.2 m的超软弱地基土在预压3个月后,其固结度大于95 %,路基沉降量却减少1/3;地基土强度平均增长1.5倍;路堤填筑期侧向挤出的日均位移量小于0.2 mm/d,路堤地基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预估的路基工后沉降均小于20 cm。由此得到的实践经验,可以在其他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深厚软土地基上修筑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低矮路基,需要重点解决好软土地基工后沉降和长期动力稳定性问题.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路堤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残余沉降;同时,线路运营后,地基土在高速列车长期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二者耦合将严重影响到无砟轨道的几何状态和线路运营安全.基于此,在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深厚软土地区低矮路基中,首次采用了桩基-连续薄板梁结构型式,并进行了系统的静动态监测、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良好、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性能稳定,可以满足高速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和高速列车长期平顺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