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以河南省嵩县德亭老道沟滑坡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面调查、无人机航拍、物探、钻探、岩土测试等多种方法手段,从滑坡的平面形态、坡体结构、岩性特征等,多角度勘查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机理。进而运用极限平衡法,针对不同工况条件,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提出治理措施,为后期工程治理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目前滑坡基本稳定,因高速公路切坡,降低了滑坡稳定性,极端降雨条件下存在滑移的可能;成灾模式属基覆界面滑动模式。建议采取“搬迁避让+抗滑桩+排水沟+跟踪监测”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安康市区某膨胀土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通过现场勘查、数值模拟、经验分析等手段,对该典型膨胀土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滑坡体所处位置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是其发生滑动的基本条件,排水系统的损坏失效是灾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季节性的强降雨是滑动发生的激发因素。在滑坡成因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该膨胀土滑坡的治理方案,通过桩板墙的强支护结合坡面+坡体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对膨胀土滑坡进行根治。结果表明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拟以湖南衡东某风电场公路切坡为例,对比分析了公路切坡稳定性评价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即滑坡稳定性计算和滑坡稳定性量化评分,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案例,依据公路切坡引发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应用两种方法对该切坡可能形成的滑坡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勘查程度较高的大型滑坡稳定性评价,采用滑坡稳定性定量计算方法,结论较为准确;对于勘查程度较低的中小型滑坡稳定性评价,采用滑坡稳定性量化评分法,可减少工作量,结论较为准确;对于为大型且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建议用两种方法相互论证,结论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4.
某高速公路路线通过古滑坡前缘,工程建设需要对滑坡前缘进行开挖可能导致滑坡复活.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变形理论对滑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状况、应力环境和变形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滑坡在前缘开挖和运行期暴雨状态下可能产生复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排抗滑桩的治理设计方案,并基于变形理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对该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改善坡体应力条件并控制坡体整体变形.  相似文献   

5.
陇南地区是甘肃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充分研究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资料基础上,根据两当县显龙清真寺滑坡的野外调查及勘察成果资料,采用折线滑动面分析方法对滑坡在重力、降雨及地震等情况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基于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提出"抗滑+桩后反压+坡面截排水+坡面防护"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工程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渗流是冲洪积卵石土层分布区发生滑坡的主控因素。安溪县某安置区的北侧边坡就是处于这种地质环境并受此影响,自2010年6月以来变形持续加剧、范围逐年扩展。目前,滑坡后缘整体下错达1. 5 m,坡体纵横裂缝密布,前缘挡墙鼓出,坡体正处于强变形阶段。文章以此为例,着重讨论冲洪积卵石土层分布区形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变形破坏的控制因素和滑坡形成机理,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冲洪积卵石土层形成的渗流系统,在充沛、多源的地下水补给等因素作用下,也会导致高差小、坡度缓的边坡发生严重地质灾害;基于现状水位,采取工程措施后,将坡体地下水位再降低4 m,稳定性系数将由原先的0. 987~1. 048提高至1. 298~1. 388,边坡可达到稳定状态。针对致灾成灾的主控因素和稳定性验算结果,提出采用"盲沟盲管排水+定向敷管导水+竖井"为治水止滑的主措施。本文研究是对地下水渗流控制型滑坡治理方法的有益探索和挑战,可为类似滑坡机理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郭乐  王家鼎  刘涛 《地下水》2009,31(3):102-103,106
以不平衡推力法为基础,同时考虑不同烈度、不同地震力作用方向条件下黄土滑坡的稳定性评价,以宁夏西吉回回川滑坡为例,进行了滑坡稳定系数 K 与地震系数 KS,与地震作用角度β的关系及滑坡稳定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倾向坡外,且随地震系数增大而增大.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中应该考虑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吴虹 《安徽地质》2023,(3):239-243
本文分析的地质滑坡是贵州道真自治县暴雨引发的土质滑坡地质灾害的典型案例。通过野外实地勘察,结合工程地质原理,综合运用钻探、剖面测量等方法,查清滑体、滑带和滑床的岩土性质,分析滑坡的形成机理,认为二级陡坎临空面给滑坡创造剪出空间在降雨作用下导致坡体下滑。经稳定性分析,采取中部抗滑桩+坡体截排水+坡面修整+监测的综合防治方案。采用此方案治理边坡,其稳定性达到了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卡拉水电站上田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英 《地质与勘探》2012,48(2):359-365
[摘 要] 为了分析卡拉水电站工程区某滑坡体的稳定性,通过对其滑坡成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岩土力学参数敏感性等内在因素分析可知,滑坡体随着坡面隆起和坡内扩容加剧,在外界作用下易导致 边坡失稳破坏;其层面与节理裂隙的不良组合为边坡变形失稳提供了边界,陡倾坡内的裂隙,为地下水 的入渗创造了条件;滑坡稳定性随着岩土力学强度参数的提高而增强。通过对降雨、水位升降和地震等 外在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可知,库水位骤升骤降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短期降雨影响较小,但时间增 长滑坡失稳概率增加;地震峰值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对滑坡体进行了工况 及荷载组合,并对各工况组合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及评价,得出水位下降时滑坡稳定性处于极限状态,在 蓄水地震工况下失稳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0.
降雨条件下酉阳大涵边坡滑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荣  张梁  余瑜  刘坤 《岩土力学》2013,34(10):2898-2904
以某厚堆积层滑坡为例,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雨水入渗条件下坡体的渗流及动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边坡稳定性的时间效应。结果表明:边坡堆积体结构松散,土体强度差,边坡前缘坡降大,坡脚的开挖,为滑坡形成提供了便利条件;强降雨条件下使得坡脚附近首先发生变形失稳,牵引坡体后缘产生张拉裂。雨水沿坡面入渗,在坡体内形成渗流场,弱化岩土体参数,同时坡面形成饱和径流,使滑坡体前缘产生向下的渗透力,促使前缘坡体发生滑动,进而引发分级坡体产生滑移;强降雨初始阶段,滑坡体安全系数降低较快,很容易发生滑坡。该研究揭示了降雨入渗诱发厚堆积层边坡滑动机制,并以此建议采取以截、排、堵措施对边坡进行排水,同时设置嵌岩锚索抗滑桩及进行削坡清方措施对边坡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稳定性计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低碳能源的推行,大量水电站的兴建引发了大量库岸滑坡问题。库岸滑坡与普通滑坡有着显著区别,但在实际工程的稳定性计算过程中,工程人员常将二者归为一体,采用同样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为了更好地治理库岸滑坡,根据库岸自身的特点,在长期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按结构面特征、坡体位置和滑体物质成分进行库岸斜坡分区的原则;针对库岸滑坡的特点,推导了被牵引段有推力+后缘拉裂面有剪力、被牵引段不存在推力+后缘拉裂面有剪力、被牵引段不存在推力+后缘拉裂面无剪力三种情况的水库岸坡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基于水库岸坡特征滑坡稳定性计算修正传递系数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究水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稳定的影响,以西南地区某库岸滑坡为例,在探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来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及滑动模式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水库天然状态、初期蓄水、水位上升和下降条件下滑坡体内塑性区分布和x方向位移变化情况。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和滑坡实际变形破坏规律综合分析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水库初期蓄水造成滑坡体变形开裂,使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水位上升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小,水位下降后滑坡稳定性大幅降低,极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水库蓄水后坡体滑动模式由推移式向牵引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6,(1)
由于府谷某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坡脚开挖诱发老滑坡复活,对坡脚的道路和保障性住房造成严重威胁。通过收集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查明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提出分级削坡减载、抗滑桩支挡加固、坡面防护、排水等多项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宁国市中溪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宁国市中溪滑坡是因工程切坡挖方而引起的大型滑坡。文章阐述了中溪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重点讨论了该滑坡的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形成条件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岩土的工程性质,计算了边坡的稳定性,最后对该滑坡的治理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岩口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岩口滑坡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及滑坡发育特征研究,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并用拉格朗日差分法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应力场、位移场及位移速度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从而验骨坡形成机制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张震  庄飞舟 《甘肃地质》2015,24(2):79-83
岷县滑坡灾害较发育,在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活动的扰动下,有些滑坡复活成为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滑坡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下选择岷县八步川滑坡为典型案例,研究老滑坡因人类活动、地震活动而引起稳定性的变化,并通过定量的稳定性分析、滑坡推力计算,提出坡脚挡土墙+预应力锚索框架+局部坡面修整的防治方案。该方案简单易行,防治效果显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某高速公路类土质边坡表层为坡积土,下伏强风化—弱风化泥页岩,公路营运巡检中发现该边坡出现变形破坏迹象。对该类土质边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成因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破坏形式为浅层牵引式滑坡,分别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瑞典圆弧滑动面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正常工况下和非正常工况I(暴雨)下边坡都处于不稳定状态,经综合分析结合稳定性计算,提出采用封闭坡表裂缝+预应力锚杆格梁+仰斜排水孔进行治理,加固后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和治理方案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类土质边坡滑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交坪滑坡位于四川首汉源县境内的流沙河左岸,分布面积约1km^3。由于该坡体存在层间错动带和局部变形碎裂体.且地表泉水点较多.造成坡体上游、中部及前缘出现了大量的拉裂缝,目前坡体局部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坡体的稳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坡体的结构及形态特征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演化机制,判定三交坪滑坡的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同时采用岸坡岩体地质分析及量化评价方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浅层计算滑面及基岩覆盖界面处的深部计算滑面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良好;但在天然+暴雨的条件下,浅部滑面的稳定性有少许弱化,处于临界不稳定状态。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行滩滑坡是汉江孤山水电站库首的重要滑坡之一,系发育在崩坡积土层中的堆积层滑坡,体积约70×104 m3,属中型滑坡。据野外调查,初步分析滑坡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分现状、暴雨和水库蓄水等3种工况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滑坡基本稳定;在暴雨工况和蓄水工况条件下两侧滑体稳定性较差,中段滑体稳定性较好,但两侧滑体若失稳对中段滑体稳定不利。滑坡失稳对工程危害较大,建议滑坡治理结合大坝围堰填筑用料采取清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台风暴雨型浅层滑坡失稳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台风暴雨耦合作用下浅层滑坡的失稳机理进行研究。在总结福建台风暴雨型滑坡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风荷载对斜坡变形失稳的影响机理是通过植被造成坡体开裂,从而影响坡体的入渗规律。应用GeoStudio软件计算台风暴雨入渗条件下裂隙坡体中暂态非饱和渗流场的变化,以及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裂隙坡体由于在裂隙处形成集中入渗点,雨水的入渗速度大于无裂隙的坡体,坡体达到饱和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大为缩短。裂隙深度、间距对滑坡稳定系数的影响较大,裂隙深度越大、间距越小,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系数越小,滑坡失稳需要的降雨时长越短。裂隙宽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