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优化方法在库岸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峡库区归州老滑坡在库水位从175m下降到145m过程的滑坡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黄金分割方法优化计算时步,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库水位下降时岸坡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岸坡稳定性变化,确定了库水位下降量与库岸斜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将优化方法用到库岸斜坡稳定性分析中,可提高计算效率;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斜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不是单调降低,而存在一个极小值;三峡库区归州老滑坡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库水位涨落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 库水位在175~145m之间周期性波动, 滑坡地下水渗流状态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可能导致滑坡失稳.因此, 研究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下滑坡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土水特征曲线的多项式约束优化模型和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型.以赵树岭滑坡为例, 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了库水位在175~145m之间波动下地下水渗流场, 将计算得到的孔隙水压力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 探讨了库水位上升和下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多项式优化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库水位上升时滑坡稳定性系数总体逐渐增大, 库水位下降时滑坡稳定性系数总体逐渐减小; 无论是库水位上升还是下降到库水位155m时, 其稳定性系数最小; 同一库水位下, 库水位上升时的稳定性系数比下降时的稳定性系数大.   相似文献   

3.
何健保  杨何  缪信 《探矿工程》2015,42(12):84-87
每年的库水位下降期间,三峡库区的许多滑坡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形。从三峡库区枣子树包滑坡的结构和变形特征出发,分析了其成因机制及其稳定性状况;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库水位下降时滑坡地下水渗流场,并将所得孔隙水压力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探讨了水位下降速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和规律。研究表明:该滑坡是早期岸坡岩体产生滑移-弯曲破坏后堆积并经漫长改造形成的,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预计在加大库水位下降速度后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稳定性系数随库水位下降而降低,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大,稳定性系数降低越大;相对于库水位下降速率,强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更明显;为提高滑坡整体稳定性,提出了抗滑桩的加固措施。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滑坡的评价与治理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水位变动下的库岸滑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岸坡滑坡稳定性主要受库水位涨落的影响。由于库区水位变化可概化为二维非稳定流,地下水位变化可采用有限元模拟。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时的水位涨落速度在0.6~4.0m/d、高程145~175m之间变化,通过有限元法对库区的马家沟滑坡模拟表明:库水位和滑坡体内的地下水位同步升降,水力梯度很小,因此水位涨落对滑坡的影响主要是浮托力作用。在此条件下,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表明,随着水位上升,滑坡稳定性降低,水位上升到165m时,稳定性达到最小,水位再上升则稳定性增大,当滑坡完全淹没在水下时的稳定性高于未被淹没的情况,滑坡最终的稳定性按最小稳定系数评价。  相似文献   

5.
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库岸边坡中的浸润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琼  唐辉明  王亮清  林志红 《岩土力学》2009,30(10):3025-3031
库岸边坡中的地下水对其稳定性有重大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公式用来计算岸坡中的浸润线。为此,建立隔水底板呈缓倾角的均质岸坡模型,采用稳定渗流情况下的浸润线作为非稳定渗流的初始值,推导出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该模型中浸润线的近似解析解。利用Geo-Slope中的SEEP/W程序,对浸润线的近似解析解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库水位升降和降雨的组合条件下,由近似解析解确定的浸润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对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赵树岭滑坡中的浸润线进行研究,利用实测浸润线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正确性,并预测了赵树岭滑坡在快速蓄水、快速蓄水+暴雨、快速泄水及快速泄水+暴雨4种工况下(库水位波动范围为145~175 m)浸润线的变化情况。最后,从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出发剖析了近似解析解误差产生的原因,为应用浸润线解析解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廖少波  黄承忠 《地下水》2009,31(1):132-134
根据三峡库水位调控方案,在分析库水位变化与岸坡稳定性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兰陵溪场镇库岸边坡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四个剖面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蓄水时,各实测剖面的稳定性均下降,发生局部岸踏的可能性自北向南逐渐增大;汛期防洪库水位从高程175m降为145m时,稳定性最差,极有可能发生整体性塌岸事故。因此,只有在水位骤降这种极限状态下保持稳定,才能确保兰陵溪场镇库岸边坡的安全,这对边坡防治以及水库安全运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库岸有众多滑坡发育,受库水位升降和降雨影响,滑坡稳定性状态处于变化之中。为研究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以万州区下坪滑坡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法与概率分析法,分析了库水位从159 m降至145 m阶段该滑坡的稳定性状态。在设置库水位降速时考虑现状值与期望值两种情况,从降雨量和降雨持续时间两个角度考虑50年一遇降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1)在增大库水位下降速率的条件下,下坪滑坡稳定性降低,破坏概率变大。(2)在相同的降雨时间内,单日降雨量越大,滑坡稳定性降低越快;在库水位降速与单次总降雨量一定时,降雨持续天数越长,滑坡稳定性最差。(3)单次总降雨量一定时,滑坡破坏概率随降雨天数增加而增大,其速率表现为由快变慢,稳定性系数随降雨天数增加而减小,其速率表现为由快变慢。(4)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在1.2 m/d降速+14 d降雨条件下,下坪滑坡稳定性状态最差,处于低危险性、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库岸边坡中的地下水对其稳定性起决定作用,然而目前却没有统一的公式用来计算岸坡中的浸润线.为此,根据三峡库区广泛存在的隔水底板倾斜的层状非均质岸坡建立了基本模型,求得了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两种情况下,库水位下降时岸坡中浸润线的解析解.同时,结合算例进行了分析,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倾角顺层岸坡是在三峡库区内广泛分布,常发育大中型滑坡。在调查分析区内某变倾角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形成演化过程分为原始阶段、滑移阶段、弯曲阶段和剪出阶段。并用Geo-slope软件计算其稳定性。结果为该滑坡在145m工况与156m工况下基本稳定,在175m工况下欠稳定。  相似文献   

10.
唐辉明  章广成 《岩土力学》2005,26(Z2):11-15
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反演水文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对现有滑坡剩余推力法进行改进。以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为例,对库水位以不同速度下降时不同时刻的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会出现稳定性系数达到极小值的现象。下降速度越大,稳定性极小值越小,出现极小值的时刻也相对早。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后,在长江干流和支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边坡变形和破坏。有些变形缓慢并对房屋和道路造成损坏,有些产生高速运动并引发涌浪,造成惨重人员伤亡。本文从库岸边坡的结构着眼,以千将坪滑坡和树坪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现场长期观测、室内简易模型试验,分析库水位涨落条件下不同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库区运营过程中滑坡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顺层结构边坡在水位上升过程中易失稳,并产生高速滑动;而松散结构边坡受渗透力影响,在水位下降过程中易产生明显变形,且变形速率与水位下降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姜清辉  张煜  罗先启  郑宏 《岩土力学》2006,27(Z2):399-402
千将坪滑坡位于长江南岸支流青干河左岸,是三峡水库蓄水一个月后发生的水库新生型滑坡。通过千将坪滑坡恢复到原貌,采用三维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失稳下滑的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水库蓄水和连续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分析成果表明,水库蓄水后的浸泡软化作用使滑坡体稳定条件急剧恶化,蓄水和强降雨的联合作用最终导致千将坪滑坡产生大规模深层滑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高速滑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诗荣  刘德富  胡志宇 《岩土力学》2010,31(11):3531-3536
2003年7月13日,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至135 m高程30 d之际,在三峡库区秭归县发生了三峡库区的第一个水库滑坡,滑坡方量达1 500万m3,最大滑速达16 m/s,最高涌浪达24.5 m。滑坡造成10人死亡,14人失踪,摧毁129间民房以及4个工厂,致1 200人无家可归。千将坪滑坡发生后,为了预测三峡库区及世界其它水库工程可能发生的同类高速滑坡,持续数年研究千将坪滑坡的高速滑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探索了千将坪滑坡的高速滑动机制,认为千将坪滑坡具有孕育高速滑坡的典型结构特征,滑坡滑带的峰残强降差是滑坡高速启动的根本原因,高陡边坡蕴藏的高势能及滑带液化是滑坡加速高速滑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工程奉节库岸斜坡地下水渗流场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为175m,在蓄水过程中随着库水位的抬升,必然会引起库岸斜坡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本文运用3D-Modflow软件模拟了三峡工程蓄水过程中奉节库段边坡岩土体内部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为三峡工程奉节库区段移民迁建将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July 14, 2003 Qianjiangping landslide,Three Gorges Reservoir,China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The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occurred after the first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July 2003. Field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failure occurred when the reservoir reached 135 m, but the stability of the affected slope was already reduced by pre-existing bedding-plane shears, quarrying of mudstone from the landslide toe, and previous heavy rain.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rapid and long runout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is that movement on a bedding-plane shear ruptured the calcite cement and rapidly reduced the sandstone strength to residual shear strength.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为175m,在蓄水过程中随着库水位的抬升,必然会引起库岸边坡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运用3D-Modflow软件模拟了三峡工程的蓄水过程中奉节库段边坡岩土体内部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为长江三峡工程奉节库区段移民迁建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三峡库区高水位蓄水及水库试运行期间塌岸情况,在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2008年10月和2012年12月)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进行了2次塌岸调查,分别发现塌岸87处和88处,塌岸长度占干流岸坡总长度的0.62%,主要分布在秭归至巫山段。库区塌岸可归纳为4种单体形态和3种常见组合特征。塌岸发生模式上有独发式和群发式2种,塌岸发展模式有后退式、侧向发展式、邻近新增式和组合式等4种。库区塌岸主要受地层岩性及地形坡度控制,地形坡度30°以上、伸入河流的土质岸坡是塌岸易发区域。调查与分析得出,175米高水位试验性蓄水期间,三峡库区塌岸发育不多,且危害性较小。总体上,库区塌岸形势较为乐观,库岸防护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库水位上升诱发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库水位上升有可能诱发边坡失稳破坏,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库区的千将坪高速滑坡即是一例。库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隙水压力作用和滑动面强度参数的弱化上,采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描述了孔隙水压力对土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土体浸水后,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Mohr应力圆变小而向左移动并相对远离强度曲线。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在库水位由坡脚上升到坡顶的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作用使边坡的稳定性先降低后增加。指出水库蓄水初期,由于孔隙水压力使边坡的稳定性降低,加上滑动面强度参数的弱化给边坡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若边坡的安全储备强度不够,很可能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19.
龚家方4号斜坡涌浪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库区滑坡来说,不能只考虑滑坡体本身造成的灾害,还要考虑滑坡体引起的涌浪灾害,为了研究滑坡涌浪的传播、衰减规律,在Geo-wave软件的技术上,二次开发形成FAST软件。以三峡库区龚家方4号斜坡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75、156、145 m的库水位条件下,在长约23 km、宽约10.4 km的区域内进行涌浪数值模拟,获得涌浪传播模拟数据。经过模拟软件数据处理模块的计算分析,形成了分析涌浪传播规律的一系列图件。对不同水位下涌浪模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库水位的下降,滑坡产生的最大涌浪值和在对岸的爬高值都有增长的趋势,但其对航道存在威胁的时间逐渐变短。模拟区各位置的最大波高空间分布形态具有中间内凹、两翼沿岸坡延伸的特征。涌浪传播的急剧衰减区基本分布在涌浪源附近1 km的范围内,涌浪源处的波高越大,单位距离内的涌浪下降高度也越大。由于涌浪在岸边有叠加、壅高现象,建议航道内船只经过地质灾害点附近时应沿江中心快速通行。  相似文献   

20.
Reservoir landslides pose a great threat to shipping safety, human lives and properties,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hydropower s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24 June 2015 Hongyanzi landslide at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considered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initiation mechanism and landslide-generated wave process of a reservoir landslide.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ngyanzi slop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 deformation (about 358 mm) happens in the shallow deposits under intermittent rainfall condition, and the slope is in a limit state. At the same time, continuous rapid drawdown of the water level (about ?0.55 m/day during 8–24 June 2015) reduced the support and accelerated the drainage of the water for the bank slope. A coupling effect of intermittent rainfall and rapid drawdown of the water level was the triggering factor of the 24 June Hongyanzi landslide. Landslide-generated wave process was simulated using a fluid–solid coupling method by integrating the general moving object collision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slide-generated wave is dominated by the impulse wave, which is generated by sliding masses entering the river with high speed. The maximum wave height is about 5.90 m, and the wave would decay gradually as it spreads because of fric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To prevent reservoir landslides, the speed for the rising or drawdown of the water level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most importantly, rapid drawdown should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