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强夯置换墩法处理公路软基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祥  闫澍旺  冯守中 《岩土力学》2009,30(12):3753-3758
近年来,强夯置换墩法以其工期短、施工简单等特点在软基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对其加固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工程实践,难以建立起符合强夯碎(块)石墩特点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为此针对海满高速公路实际工程,结合有限元分析,对该方法处理湿地软基的加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可供施工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离石—军渡高速公路下伏康家沟煤矿采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多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多煤层开采条件下,随着煤层累计采厚的增加,采空区"三带"覆岩下沉量和采空区地表沉降量、地表倾斜变形、地表水平位移及地表曲率变形都呈增大趋势,采空区上覆岩体更加破碎,地表变形更加强烈。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下伏多煤层采空区的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郑州--少林寺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少林寺高速公路穿越两个煤矿采空区,为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必须对采空区进行治理。本文分析了采空区特征和采空区对郑州—少林寺高速公路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全充填法对采空区进行治理的对策.并实施了治理工程。经检测,达到了设计所要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的质量对高速公路建设至关重要。在焦晋高速公路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中,为准确评价其治理质量和治理效果,应用钻探、岩土测试、综合物探和变形监测等方法对治理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各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在综合物探检测方法中,首次提出了高分辨率地震利用反射波品质因数评价注浆效果的新思路,并推荐了各种检测方法评价采空区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和针对不同工程特点的检测方法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鉴于浅层采空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目前缺乏针对浅层采空区塌陷危险性的有效评价方法。在对浅层采空区详尽客观调查探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定量评价方法评价采空塌陷危险性。首先,在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采空区塌陷机理和塌陷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采空塌陷评价因子体系及标准;其次,针对离散型和连续型变量因子的不同,分别采用专家评定法和适宜的隶属度函数模型构建隶属度评价矩阵,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特征向量法确定因子权重;最后,通过权重矩阵和隶属度矩阵的合成运算得到评价结果向量,按贴近度原则确定危险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评价浅层采空区塌陷危险性方面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按照双层采空区治理工程注浆施工的顺序,对晋侯高速公路双层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好的方法、经验进行了系统地总结。  相似文献   

7.
水伟厚 《岩土力学》2011,32(Z2):502-506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经济高效应用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但工程界对强夯与强夯置换的概念理解仍存在很大分歧。值此多个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修编的机会,有必要对强夯和强夯置换的概念进行澄清。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强夯置换区别于强夯的4个条件:有无填料、填料好否、夯锤静接地压力是否大于80 kPa和是否形成密实墩体。同时,根据68项工程或项目实测资料,首次提出了强夯置换墩长度与能级(最高达到18 000 kN•m)的经验关系,并做成表格供工程人员预估置换墩长度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某金矿区浅层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调查中,为准确圈定采空区的空间分布,根据对探测场地地质条件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采用探地雷达法和瞬变电磁法开展了野外探测工作.通过对典型断面图上采空区异常特征的分析,推测了采空区的规模和埋深,并结合钻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应用于浅层金矿采空区调查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张胜  蒋家龙  赵华宏  王辉 《安徽地质》2006,16(3):228-230,240
采空区存在对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由于采空区具有隐伏性强、空间分布规律性差、冒落塌陷难以预测等特点,因此采空区治理具有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文章结合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洪山小煤矿采空区的处治,阐述采用全充填压力注水泥粘土浆法治理采空区的设计要点,并提出工程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某高速公路下覆采空区的确定及危害程度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某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位于煤田浅部边缘地带,为有效评价煤矿采空区对高速公路路基及特大桥工程设施的潜在危害性,有必要查明区内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和空间特征,确定采空区需要治理的程度,进而为采空区的优化治理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综合物探测量结合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查明了煤矿采空区的分布规律和范围,首次在该区发现并确定了两条隐伏断层,详细分析了其在路基稳定性评价中的作用;明确了采空区的影响范围,从环境地球物理角度对煤矿采空区的治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石混填路基修筑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柴贺军  陈谦应  孔祥臣  董云 《岩土力学》2004,25(6):1005-1010
土石混合料作为一种填料,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工程实践,尤其是公路路基工程中.国内外学者对土石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压实特性和土石混合路基修筑技术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这些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而,仍不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笔者对不同石质类型、不同比例土石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石混合料的分类、工程分级和性能评价,土石混填路基的均匀性及其强度与变形规律,土石混填路基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土石混填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皖南山区某高速公路红砂岩特性及其路基施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鲜红砂岩暴露在大气环境下或受到干湿循环作用,易崩解破碎,工程地质性质降低.如果用它作路基填料,必须进行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处理,才能使其路用性能得到改善,达到各项标准.在分析先前科研工作者对红砂岩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本高速公路标段出露红砂岩的特点,本文通过试验,在填筑、施工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用于本高速公路的红砂岩路基施工工艺.其研究成果对相似工程的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评价,其应用效果有新的突破,是今后遥感工作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研究,通过对大比例尺彩红外航片的解译,从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入手,对高速公路地质评价程度有了新的提高,为公路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PHC管桩通常为挤土沉桩模式,因而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研究对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PHC管桩打桩前后原位地基土变化情况的测试、打桩的监测以及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的监测等试验研究,分析了PHC管桩沉桩挤土效应,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和平  王静  湛文涛  李艳艳 《岩土力学》2011,32(Z2):359-365
拟建南宁外环路穿越膨胀土分布区,若实施刚性支挡难以保证开挖边坡稳定,沿用弃土换填方案填筑路堤至少需废240万方,使工程投资大增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此,研究运用膨胀土处治新技术进行路基工程设计。通过系统土性、填料性质试验,论证了物理处治技术修建膨胀土路堤的可行性;采取FLAC和极限平衡分析,获得实施柔性支护前后典型膨胀土堑坡的稳定性。基于试验、理论分析并借鉴交通部西部膨胀土项目的成功经验,提出两种封闭包盖措施填筑南宁膨胀土下路堤、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路堑边坡柔性支护设计方案。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新技术效益明显,能实现南宁外环高速路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的修建目标  相似文献   

16.
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系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涉及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交汇的问题,是一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在系统分析岩质高边坡赋存的地质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评价、综合集成的方法应是研究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和最佳方法。针对漳龙高速公路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工程,在系统分析边坡工程地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有限单元(FEM)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分析,获得的稳定性结论,已正常运营使用若干年,反映了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是成功和有效的。它表明,综合评价、系统分析应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的重要途径;它的综合内容和集成方式及其完善与工程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运用及其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阳城—济源高速公路阳城—蟒河段CK3合同段采空区地基不稳定,用全充填压力注浆法治理。由于限制使用泥浆,以及卵砾石层成孔困难等问题,选择采用高风压潜孔锤钻进成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注浆孔的设计、施工设备的选择、钻具组合以及钻进工艺、除尘污染控制等总结了高风压潜孔锤钻进技术在采空区注浆钻孔施工的经验,对同类型工程的采空区治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地基处理效果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磊  刘汉龙  陈永辉 《岩土力学》2006,27(11):2066-2070
以既建高速公路地质资料为背景,通过通用的有限元程序,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路堤的堆载会引起老路基一定程度上的瞬时变形,新路基采用复合地基法处理能较好地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且新路基施工前老路基的固结度对复合地基法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开敞式TBM在掘进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断层破碎带,目前业界已经有相应的处理方式,但是在遇到类泥石流洞段时,单独依靠目前TBM自身条件及已有的处理方式很难实现顺利通过,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处理措施相互配合才能通过。本文依托吉林引松供水项目三标段类泥石流不良地质洞段的处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开敞式TBM过类泥石流不良地质洞段施工处理技术,即在碎块石夹杂断层泥段采用超前管棚支护,在类泥石流不良地质洞段采用堵水灌浆加固技术并配以喷锚喷网 钢拱 模筑混凝土的联合支护技术。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