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土壤水分深层渗漏是陆地近地层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利用土壤水分深层渗漏记录仪对毛乌素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渗漏水量连续进行两年定点监测。结果表明:(1)2016年生长季(4月1日至10月31日)降水量为2017年的1.93倍,但50、100、200 cm沙层的渗漏水量分别是2017年同期的4.53、5.53,5.22倍。同时,渗漏水量与降雨量及土壤蓄水量的波峰较一致。(2)强降雨对深层渗漏水量的影响较大,土壤蓄水量的变化也与深层渗漏水量密切相关;降雨量较小时,土壤蓄水量与深层渗漏水量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连续降雨过程中,越往深处,渗漏的产生通常是多次降雨过程累积的结果,将土壤蓄水量作为中间变量,能更好地分析土壤深层渗漏过程。(3)当天蓄水量与次日渗漏水量的相关系数较高,土层越深,深层渗漏水量与土壤蓄水量的相关系数增加,二者之间的线性拟合的R2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
威连滩冲沟砂黄土的风蚀与降雨侵蚀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风洞与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风力与降雨对青海省贵南县威连滩冲沟砂黄土的复合侵蚀作用。实验得出:①风蚀后的降雨使砂黄土表面在风干过程中形成了一层较为坚硬的结壳,增大了土壤的抗蚀性,降低了第二次风洞实验后期的风蚀率;②土壤水分与人为扰动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两个重要因素。当土壤水分较小时,风蚀率受人为扰动影响巨大;当土壤水分较大时,人为扰动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较小;③在持续降雨的实验条件下,砂黄土的产流、产沙量随着雨强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与表土的侵蚀率、可蚀性物质的多少、土壤水分以及土壤的入渗率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降水-植被耦合关系及其对黄土高原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炯心 《地理学报》2006,61(1):57-65
降水、植被与侵蚀过程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地表过程领域中重要的科学问题,迄今未能完全解决。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森林覆盖率和降雨侵蚀力随年降水量的非线性变化。发现了森林覆盖率随年降水变化过程中的临界点,即当年降水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很小且基本上不随年降水而变化;当年降水大于450 mm以后,森林覆盖率随年降水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同时还发现,降雨侵蚀力随年降水量的变化过程也存在着两个临界点。当年降水量小于300 mm时,降雨侵蚀力很小且基本上不随年降水而变化;当年降水量超过300 mm时,降雨侵蚀力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年降水量大于530 mm以后,降雨侵蚀力随年降水量增大的速率进一步加大。从分析与上述各临界点相联系的植被抗蚀力和降雨侵蚀力的对比关系入手,解释了黄土高原地区侵蚀强度随年降水变化的非线性图形,即随年降水的增大,侵蚀强度先是增大并达到峰值,然后再减小。并讨论了上述各个临界点对于黄土高原侵蚀治理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与地表水的蓄水相反,水文研究过程中对降水在土壤中暂时蓄水量和蓄水时间考虑得很少。这是因为获得数据比较困难之故。现在,应用奥地利耕水试验设施进行的一系列观测,都为求某些土壤水的蓄水系数提供了可能。土壤中水的蓄存及消耗与地表水域的情况相似。当然,土壤的水力过程不易观察到。  相似文献   

5.
收集广东省环保局发布的2003―2012年水库蓄水量、水质指数和供河源市的饮用水供水量,并根据逐月数据计算了逐年、月均和干湿季3指标。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供河源市的饮用水逐月供水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2年年供水量是2003年的3.3倍之多;各月水质均无任何超标项目,多年平均1月水质最差,年均水质指数总的趋势是下降,水质有所好转。与干季相比,湿季水质更优,供水量更多。统计分析显示,干湿季间供水量差异极显著,水质指数差异显著,而水库蓄水量差异不显著。逐月供水量与水库蓄水量呈极显著正线性关系,与水质指数呈极显著负线性关系。而干湿季和年供水量分别与水库水质指数间的负线性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同期水库蓄水多寡没有显著关系。总体上近10年来新丰江水库的供水需求和供水能力在不断增加,而水库蓄水量却比较紧缺(10 a间58%的月份水库蓄水量处于紧缺或比较紧缺状态);虽然水质很好,但流域内存在多个污染隐患(如养殖、采矿、生活污水、林业结构不合理等)。因此水库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供水安全存在水量和水质的双重隐患。水库供水调度中需要充分考虑供水需求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流域污染,才能切实保障水库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0~2002年春季中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序列和1979~2002年地面气象台站记录与卫星观测同化处理的格点降水资料(CMAP),分析了中国北方春季强沙尘暴活动与其前期大尺度降水异常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春季(3~5月)强沙尘暴活动与东亚中纬度地区前期年(前一年6月至当年5月)平均降水有较高相关,其中蒙古西南部和东南部,中国新疆北部局部地区和内蒙古中部为高相关中心,是重要的沙尘源地。前4个季度中前一年夏季(6~8月)降水与来年春季强沙尘暴活动负相关最高。另外,通过春季强沙尘暴活动与其前期土壤湿度和同期地表植被覆盖状况这两种和降水有关的下垫面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前一年6月至当年5月的年平均土壤湿度及春季平均植被指数均与春季强沙尘暴序列有较高的负相关,而且高相关区的分布与降水场高相关区的分布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7.
气象站和卫星降雨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时存在无法反映空间异质性且精度差的问题,基于CLDAS多源融合降水,利用EI60模型从不同的时空尺度对中国的降雨侵蚀力进行评估,并结合降雨量、侵蚀性降雨次数、侵蚀密度等指标,探讨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1) CLDAS降雨侵蚀力与地面实测数据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均有良好的回归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与CMORPH降雨侵蚀力相比,其相对误差显著降低,可以准确反映全国范围的降雨侵蚀力季节性变异。(2) 在2001—2020年,不同雨量区的降雨侵蚀力、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次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雨量区的年际变化波动剧烈,侵蚀性降雨次数和暴雨过程协同影响降雨侵蚀力的大小。(3) 空间上,中国的降雨侵蚀力值的特点为东南沿海地区高、西北内陆地区低。时间上,侵蚀性降雨集中在5—8月,夏、秋两季对土壤造成的侵蚀影响更大。(4) 通过对年降雨量、年侵蚀密度和年暴雨量进行分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暴雨量与侵蚀密度成正相关关系,即年降雨量一定,暴雨事件越多,降雨侵蚀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砒砂岩地区降雨与植被耦合关系对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旺  秦奋 《地理研究》2016,35(3):513-524
研究降雨--植被耦合关系对侵蚀产沙的影响,为侵蚀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基于TRMM降雨数据和MODIS 250 m NDVI,分析降雨和植被的年内分布模式和匹配关系,并构建降雨--植被耦合指数RV,用于反映侵蚀产沙状况.进一步利用年降雨量,NDVI以及其分布参数(峰度系数和偏斜度)与输沙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雨的集中,偏斜程度和波动性要比植被更为明显;RV与实际输沙量的相关系数为0.84,可以很好地反映侵蚀产沙的相对大小;年输沙量与降雨的分布参数相关性最高,达到0.94和0.87,对提高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影响也最大;考虑降雨量,NDVI及其分布参数的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好,Ra2达到0.9232.因此,降雨与植被的年内匹配模式对侵蚀产沙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先以机械沙障固沙、再进行生物固沙,是常见的治沙模式。近年来传统材料沙障与新型材料沙障的固沙效果差异一直引人关注。用中子水分仪分别测定流沙、高密度聚乙烯(HDPE)蜂巢式沙障和半隐蔽草方格沙障内的土壤含水量,通过对比流沙和两种机械沙障铺设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对降雨的响应关系以及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下的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评价其固沙效果。结果表明:(1)两种机械沙障对土壤水分都有较好的蓄积效果,且HDPE蜂巢式沙障蓄水量高于草方格沙障(P < 0.001);(2)在较长的干旱时间里,草方格沙障的土壤蓄水量变化比新型HDPE蜂巢式沙障滞后;(3) HDPE蜂巢式沙障和草方格沙障都有较好的保水效果,但HDPE蜂巢式沙障因高度持久的优势,保水效果更高;(4) HDPE蜂巢式沙障60~1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草方格沙障土壤含水量且固沙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从铺设中期开始HDPE蜂巢式沙障60~1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7%的情况连续出现,有时部分土层会出现土壤含水量在8%以上的情况;(5) HDPE蜂巢式沙障对植物个体生长的间接作用比草方格沙障大。  相似文献   

10.
江西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水源涵养能力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的总和。本文根据江西泰和县 2003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合文献收集,从3 个作用层评估了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林龄、海拔、坡度下的林冠降雨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林冠层平均截留率为16.31%,枯落物层持水率为2.14%,土壤层蓄水率为81.55%,3 个层次总截留和蓄水量为1.41 亿m3。各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 混交林>经济林。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分别为17.58%、65.39%、14.18%、 2.48%和0.37%,涵养水源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力表现出从东西两侧向中部递减的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的合理经营与管理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2012,(6):23
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历时6年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会议提出,要将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良好人居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制度,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加快形成国家土壤  相似文献   

12.
都汶公路沿线诱发泥石流的降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汶(川)公路是通往川西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地震造成该路段泥石流危害极为严重。选择都汶公路南段为研究区,收集了2008—2011年间的22次泥石流事件及其对应的降雨过程,分析了雨型、降雨强度、前期降雨等因子对泥石流的影响,并利用I-D模型得出研究区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分析时间和流域面积对阈值的影响。各种档次降雨雨型都可能诱发泥石流,降雨强度是泥石流的控制因子,降雨历时越长,需要的激发雨强越小;前期降雨对泥石流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超过14.8 mm/h时,较小的雨强才有可能诱发泥石流,且有效前期降雨越大,需要的激发雨强越小。地震造成泥石流的诱发临界降雨大幅减小,地震之后诱发泥石流的降雨条件逐年回升,2009年之后泥石流的降雨阈值较2008年大幅上升;流域面积不同,泥石流的频率也有所差异。该研究可为该区泥石流的监测预警与预测预报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0~2009年MICAPS常规资料、Tlop图、红河州24小时雨量等资料对造成红河州强降雨的南支槽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红河州强降雨的南支槽主要出现在10月至翌年5月,其中11月份南支槽造成红河州大范围强降雨的频率较高。南支槽影响红河州时,红河州中部及南部县市出现强降雨的频率高,最高在红河州的南部,北部县市出现强降雨频率较低。深南支槽与700 hPa急流配合,浅南支槽东移与700 hPa切变线配合,或与南海高压配合,易造成红河州全州性强降雨。  相似文献   

14.
1973年以来,黄河中游河口镇至吴堡之间未控区的实测径流量大幅减少,甚至1/4年份出现负值;基于1956-1972年的降雨--径流关系,1973-2014年降雨条件的径流量偏少84%.分析认为,1973年以后,黄河该河段干流水库蓄水运行导致天桥泉域与黄河之间的补径排关系发生了变化,此变化不仅大幅减少了左岸泉水对黄河的补给量,而且增加了黄河向右岸岩溶含水层的渗漏量,是河口镇至吴堡之间未控区的实测径流大幅偏少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降雨径流关系对比,以及林草植被,梯田,用水和坝库水面蒸发等其他下垫面因素减水作用分析,推算出因泉水--河水补给关系变化而产生的黄河径流减少量,平均每年约6~8亿m3.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涛  徐刚  夏大庆 《山地学报》2004,22(6):719-724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库区地质灾害的活动状况,不仅影响三峡水库的运行安全。而且还关系到库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防患于未然。在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库区蓄水后库岸再造过程和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地质灾害和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将相对增加,并呈现出阶段性。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岗缓坡地水资源状况与管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红壤丘岗缓坡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就整个区域而言,降雨总量能基本满足坡地农业开发的需求。然而,由于结壤区降雨的时空分配不均,土壤结构性差、保水能力弱,季节性干旱缺水将阻碍坡地农业的开发利用。以蓄水引水工程建设为基础,生态节技术与农艺栽培措施相结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持蓄水能力,实施农林草复合经营,提高坡地径流水的积蓄循环利用率,是降低红壤丘岗区季节性干旱危害,促进坡地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流域特性对产沙量与降雨关系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选择了16个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通过流域产沙量与降雨指标之间关系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流域产沙量-降雨之间相关曲线的斜率不同;在相同的降雨指标条件下,越往北部产沙量变幅越大.流域产沙量与降雨指标之间关系的上述分异,主要受流域下垫面环境特性和暴雨分布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流瑾特性对产沙量与降雨关系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金发 《地理学报》2000,55(6):737-743
在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选择了16个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通过流域产沙量与降雨指标之间关系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流域产沙量-降雨之间相关曲线的斜率不同;在相同的降雨指标条件下,越往北部产沙量变幅越大。流域产沙量与降雨指标之间关系的上述分异,主要受流域下垫面环境特性和暴雨分布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19.
陈世发 《地理科学》2016,36(10):1573-1580
选取1951~2013年韶关市分月降雨量数据,采用月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分析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韶关市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研究表明: 韶关市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较大,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雨侵蚀力与赤道太平洋SST距平值呈现极显著相关,降雨侵蚀力随SST距平值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ENSO冷暖事件发生时降雨侵蚀力较小,在其它土壤侵蚀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此时期的土壤侵蚀相对较轻;降雨侵蚀力与SOI存在显著相关,降雨侵蚀力随着SOI增加而减小; 降雨侵蚀力与MEI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贺敏慧  杨保  秦春  刘晶晶  康淑媛 《中国沙漠》2013,33(4):1117-1123
了解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区域特征是模拟或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如何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基础。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祁丰)干旱气候条件下与南部(林周)高寒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两条标准化年表分析发现,两年表敏感度均较高,样芯间一致性均较强,为分析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提供了保障。对祁丰和林周树轮宽度序列与其附近酒泉(1951-2009年)和当雄(1963-2009年)气象站上年5月到当年9月的气候因子(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温和月降水量)进行相关和响应分析发现,祁丰和林周树木的径向生长与当年5-6月平均气温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和-0.466;而与当年5-6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和0.623。祁丰和林周树轮宽度序列与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1951-2005年)的格网数据在每个月份均呈正相关关系,与5-6月的相关值分别为0.581和0.719。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与祁丰(r=0.529)和林周(r=0.667)树轮宽度序列的相关值也较高,推断干旱状况是限制高原东北部与南部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