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2002,20(6):757-760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的滥采乱挖不仅引起了资源的迅速衰竭,而且还破坏了当地的草地资源,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随之渐趋恶化。从产权制度、许可制度、保护制度等资源法律制度入手分析了滥采乱挖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并进而提出了加强资源法制建设的多种途径和对策:(1)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实现资源产权的具体化、实体化;(2)依法行政,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法制化管理;(3)重新审视资源的价值,合理确定资源的保护级别;(4)加强资源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大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桂林这样一个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地来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直接到其旅游业发展的兴衰。文章在对大桂林旅游资源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基础上,首先对桂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并对桂林资源的区际比较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接着找出了其在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培  秦子晗 《地理研究》2013,32(5):952-964
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应用问卷调查和登门访谈的方法,对地质公园内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和意愿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认知态度,明确他们在资源开发中的利益诉求。调查表明,在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参与度低,参与机会有限,有强烈的参与决策、规划、商业经营的愿望,并希望在参与中分享资源开发的利益,参与过程得到政府、企业的保障。本文在现有的经营体制下,从资源保护(含环境保护)、规划决策、商业经营、利益分配、社会参与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居民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社区参与模型体系,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作鐤 《福建地理》2003,18(2):31-33
本文应用旅游学的理论,分析了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阐明了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和协调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绩  王灵恩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05-2117
协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冲突是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利用质性研究方法,在系统总结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阶段特征与模式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及其矛盾本质,并从多维视角探讨冲突的形成机制,从生态保护、社区发展、理论逻辑等方面分析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从建立利益主体权责明确的一体化资源利用机制、加强对旅游资源利用活动资源环境效应的评估、因地制宜探索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动态模式、建立更加精准化的自然保护地分区利用方案、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类型等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合理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各界从系统性视角深入理解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同时对合理推动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邵武市将石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景观资源丰富,景点秀雅、幽深、曲折、奇特、壮观等,独具特色。它的开发利用,将促进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实践,提出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多种功能,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地质公园建设原则;分析了保护与利用、主景与配景、科普宣传中的科学性与通俗性、地质遗迹景观与生态环境等需要协调的七大问题,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资源态势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料,通过中国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揭示随人口增长,中国的人地关系将日趋势紧张,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缺乏和土地退化两方面,对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潜力作出分析估算,并提出扩大耕地基础,提高耕地高产,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草地及加强土地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邵武市将石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景观资源丰富,景点秀雅、幽深、曲折、奇特、壮观等,独具特色。它的开发利用,将促进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旅游学的理论,分析了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阐明了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北黄姜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了湖北黄姜资源的分布,生态,利用两头及存在问题,针对湖北具有发展黄姜生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湖北今后对黄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通过中国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揭示随人口增长,中国的人地关系将日趋紧张,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缺乏和土地退化两方面。对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潜力作出分析估算。并提出扩大耕地基础。提高耕地单产,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草地及加强土地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的滥采乱挖不仅引起了资源的迅速衰竭.而且还破坏了当地的草地资源,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随之渐趋恶化.从产权制度、许可制度、保护制度等资源法律制度入手分析了滥采乱挖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并进而提出了加强资源法制建设的多种途径和对策:(1)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实现资源产权的具体化、实体化;(2)依法行政,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法制化管理;(3)重新审视资源的价值,合理确定资源的保护级别;(4)加强资源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南方山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海林 《山地学报》2000,18(2):129-133
从制度、资金、经营模式及生态环境等制约南方山地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出发 ,探讨了南方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途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南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途径作为切入点 ,将草地资源的利用与山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多途径地开发南方草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莆田市秀屿区海域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莆田新区划正式生效。在新区划中,如何用好秀屿区的海域资源。成为莆田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本文在分析莆田市秀屿区海洋资源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了秀屿区海域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等各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慧  田亚平  彭补拙 《山地学报》2001,19(5):392-397
从土地空间结构、土地数量结构、土地质量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演替结构等方面对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地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土地结构独特,垂直分异现象明显,宜农、宜牧、宜林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该区合理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为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保护森林资源和加强草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海南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刘小航  唐卉 《热带地理》2002,22(2):151-155,170
海南是一个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胜地,集热带海岛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于一岛。文中评价了海南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从资源景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海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实现海南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有利条件,并从三个方面(资源开发、资源管理、资源建设)提出了保证海南旅游资源保持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皖西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皖西地区资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产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和资源评估,核算体系等项任务,成立新的资源产业经营管理机构,加强资源产权管理,建立资源帐户以及护林管林,保持水土等加快皖西丘陵山区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观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文指出我国西部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不总是对立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知识经济在我国初见端倪,21世纪初自然资源仍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阐明新老资源观是连续的,并不是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