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地下水》2021,(4)
利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资料,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含煤远景区进行了划分,对重点含煤远景区开展地质调查、地震、钻探工作,对含煤远景区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侏罗纪成煤环境最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可采煤层,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陷盆地,是该区今后找煤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室内遥感地质解译和野外调查验证,结合聚煤规律研究分析,对四川省盐源地区各时代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及赋存规律进行了总结,最终圈定了8个含煤远景区,即盖祖-桃子含煤远景区、盐塘含煤远景区、梅雨含煤远景区、营盘山含煤远景区、小高山含煤远景区、大坡-白乌含煤远景区、巴折含煤远景区、白马-金河-藤桥含煤远景区;其中,盐塘、梅雨及白马-金河-藤桥含煤远景区为资源潜力较好区域,为该区进一步开展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地矿局受地矿部委托,对吉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所与长春地质学院合作完成的《松辽盆地东缘含煤盆地分析及含煤远景》研究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该成果中收集了大量前人地质、物探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编制了一大批图件。其中有一整套反映含煤岩系的岩相古地理图、地层柱状对比图及羊草沟、石碑岭、新立城、刘房子等盆地含煤沉积分析图。对该区主要含煤盆地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阐述了各沉积相的特征及含煤盆地演化过程,提出了区域盆地的构造格架、演化模式,划分了盆地类型、指出了最好的聚煤古地理环境,划分了含煤远景预测区。  相似文献   

4.
梅河盆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断陷型聚煤盆地,应用盆地分析原理和方法研究梅河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预测含煤远景。采用相模式研究与测井曲线、煤岩、砂岩粒度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梅河组垂向沉积序列及含煤岩系沉积聚煤环境、盆地构造格架、富煤带赋存规律,分析矿区外围含煤远景,为老矿挖潜服务。  相似文献   

5.
平庄盆地充填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层和构造形迹发育特点,简述了平庄盆地诞生、成长及消亡的演化历史。从岩性、粒度分析、垂向层序、沉积断面结构、砂砾岩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论述了盆地晚中生代充填沉积相的5种类型、各沉积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盆地含煤地层——下白里统古园组、元宝山组的沉积环境。指出了聚煤构造、沉积环境拉煤的规律及找煤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卫星图像解译,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对新疆克孜勒陶调查区地质构造形态和主要控煤构造的分布及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区含煤盆地类型为一断陷型内陆盆地,其煤层聚集和赋存与盆地基底构造、区域构造及后期构造活动等综合作用密切相关;控煤构造以褶皱断裂组合为主要特征,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变形对煤系改造最为剧烈;并圈定了同由路克、昔里必里、阿帕里克及库斯拉普含煤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域区古近纪含煤盆地与煤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纪和古近纪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中国古近纪聚煤盆地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区,是全球性环太平洋聚煤带的组成部分。中国海域区含煤沉积盆地虽然也属于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类型,且成群出现,但总体构造背景有利于含煤沉积的持续发展,盆地群连续性好,含煤沉积厚度大,如琼东南盆地、东海海域西湖凹陷,含煤沉积厚度达1 km以上,这是陆上区古近纪含煤盆地所不能相比的。研究表明,海域区的聚煤盆地内大多由若干凹陷组成,为聚煤凹陷,可分为两大类,即半地堑凹陷和地堑凹陷。根据成煤盆地的水体深浅又可分为深水半地堑凹陷和浅水半地堑凹陷,地堑凹陷均为深水凹陷。盆地内表现为明显的两个聚煤带:缓坡聚煤带和陡坡聚煤带,缓坡聚煤带占绝对优势。在潮坪体系的潮上带和潮间带沼泽,利于聚煤作用的广泛发生。泥炭的堆积可能存在两种形式:原地堆积和异地堆积。由于盆地构造的频繁活动异地堆积可能是海域区聚煤盆地成煤作用的重要形式。海域区巨厚的含煤沉积为海域区煤成气成藏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又由于含煤地层埋深大,煤的变质作用程度相对较高,成为良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天然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王国司 《贵州地质》1997,14(4):337-345
六盘水地区的13个含煤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主要集于煤岩及致密砂岩之中;发育两套大的生储盖结合;而多各圈闭类型并存;保存条件较好,综合上述特征分析评价表明:亦资孔、格木底、岩脚盆地为I类天然气远景区;六枝,郎岱盆地为Ⅱ类天然气远景区;其余8个盆地为Ⅲ类天然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潮水盆地东部地质条件及找煤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屏幕解译、计算机自动识别、人机交互方式等手段,提取了潮水盆地地层、构造等影像信息,结合野外填图、物探、钻探等综合勘查成果,全面分析了潮水盆地成煤地质条件,指出了盆地东部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预测可能含煤区和预测远景含煤区等有利含煤区块。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地处陇、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近三十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有远景的聚油(气)盆地,更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聚煤盆地。盆地内有两个重要聚煤期,下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聚煤期,上为中生代三叠、侏罗纪聚煤期。本文仅对盆地内的早、中侏罗世聚煤规律作一些探讨,谬误处请指正。一、含煤建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主要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厚度达300—600米,自下而上有: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境内冰川成冰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是由降雪积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且运动着的自然冰体,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器。从雪演化成冰的过程、机理和结果统称为成冰作用。成冰作用的研究可以揭示冰川的发育条件、形成过程和物理特征等;成冰作用的空间变化又是冰川变化的一种反映,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中国境内冰川的成冰作用研究开始于1962年谢自楚等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开展的成冰作用研究,随后不同学者对祁连山等地区冰川的成冰作用亦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现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冰川成冰作用概念。主要回顾了冰川成冰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境内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西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藏东南地区和横断山区冰川的成冰作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展望了今后冰川成冰作用研究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以前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今后在成冰作用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建设对广州夏季降水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秀洪  刘丙军  李源  邓程予  陈刚 《水文》2017,37(1):25-32
城市化造成城区下垫面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广州市近30年土地遥感数据,分析了该市城市化历史进程,并用城区上风向、城区和城区下风向1984~2015年夏季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城市化建设对城区及周边降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对城区和下风向降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对城区上风向降水过程作用不明显;(2)与城市化前期对比,城市化后期城区和下风向夏季降水总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等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城市化后期大雨以上级别降水明显增加,强度增大,极端降水向短历时演化,过程雨量分布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13.
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溶质迁移试验,对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浸过程中溶质铀主要以铀酰、硫酸铀酰为主要存在形式;铀迁移经历了溶解迁移、沉淀、再溶解迁移的多次旋回;浸出铀浓度最大值和浸出速度与浸出距离和浸出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从煤储层在构造抬升过程中异常压力的成因机理入手,通过沁水、塔巴庙地区抬升过程的定量模拟研究,分析在整个抬升过程中煤储层流体体积的变化所引起的流体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反映储层压力在整个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抬升过程是异常低压形成的重要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在复杂地层中进行定向钻孔施工发生卡钻事故的风险也在急剧增加。采用套铣打捞技术进行卡钻事故处理,能够提高事故处理的成功率,并起到保护原钻杆的作用,降低经济损失。文章分析研究了套铣打捞钻具的选择、冲洗液选择、工艺参数以及工艺方法,结合在玉溪矿和临涣矿打捞实例,优化了套铣打捞工艺及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土中水流入渗和气体排出过程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孔隙介质力学分析方法,把土体骨架、孔隙水和孔隙气分别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结合孔隙水和孔隙气在气液交界面上满足的力学条件建立耦合方程,求解非饱和土中孔隙水的入渗和孔隙气体的排出过程。对标准砂进行的一维有压水流入渗试验和计算表明,孔隙气的排出过程影响孔隙水的渗流运动。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中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植物生态系统中汞的环境过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植物中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进展,包括汞对植物的生物毒性、植物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转化、植物大气间汞的交换过程及其研究方法,以及植被在生态系统间汞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简要介绍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坡地天然降雨入渗-产流的实测资料分别对考虑滞后效应与不考虑滞后效应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滞后效应加快入渗速率,减少径流量;滞后模型使土壤含水量、产流过程更加接近实测值.由此可见,土壤水滞后效应对土壤含水量、入渗速率、产流过程及产流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水量转化研究工作中考虑滞后效应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曹妃甸某排水管道的招标文件,概要介绍了曹妃甸厂区待修复排水管道的运行状况和修复实践,并分别就不同CIPP工法(软管翻转法、软管拉入加热固化法、软管拉入紫外线固化法)遵照ASTMF1216—05规定,计算出内衬层厚度,并与招标文件对比,指出其不足。希望引起排水业界对CIPP工艺适用范围的关注,在应用中加强技术评价工作,以进一步促进管道非开挖修复事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刚  张义杰  姜林 《地质科学》2014,49(4):1314-1326
为明确陆梁油田储集层排驱压力对油气成藏及分布的影响作用,基于油田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设计实验模型,运用成藏物理模拟方法,模拟断层输导下的油气成藏过程,观察现象、 分析结果,揭示了陆梁油田不同储盖组合成藏性能受排驱压力控制,即在注入一定压力下,与断层对接储集层排驱压力较小的储盖组合优先成藏,且含油饱和度较高;与断层对接排驱压力较大的储盖组合成藏较晚难度较大,含油饱和度较低。未与断层对接的储集层,无论其排驱压力大小,均难以成藏。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陆梁油田侏罗系-白垩系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