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大别木子店石榴辉石岩的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泽明  钟增球 《地球科学》2000,25(3):295-301
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岩石化学和变质作用温压条件计算表明, 大别变质地体北部角闪二辉麻粒岩是石榴辉石岩在其抬升过程中经历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的产物, 峰期变质作用至少是发生在高压榴辉岩相条件下, 而且地温梯度较低.石榴辉石岩的退变质作用p-t轨迹以早期的近等温降压、中期的近等压升温和晚期的降温降压为特征.这一结果表明北大别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作用并非仅达麻粒岩相.   相似文献   

2.
豫西花山花岗岩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花山花岗岩岩基是燕山期在华北地台南缘发生的陆内挤压俯冲作用的产物。组成该岩基的万村、蒿坪和金山庙岩体的矿物学、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可以与Ⅰ型(或华南同熔型)花岗岩相类比,反映出该地壳重熔成因的花岗岩对源岩──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太华群)的继承作用。因此,在划分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时,应考虑到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源岩性质及成岩方式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相山铀矿田基底变质岩中角闪石榴(斜)黝帘石角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山铀矿田变质岩区的云母片岩中,发现有脉状岩石产出,定名为角闪石榴(斜)黝帘石角岩。其原岩是基性脉岩。形成该角岩的热变质温度约为640℃,属于低压相系,与本区早一中元古代变质岩的形成条件相当。该热变质作用使早一中元古代变质岩叠加了一次热变质作用,形成了第2期的十字石、铁铝榴石和黑云母等变质矿物。它们依第1期变质矿物的晶格发生连生,也使第1期变质矿物发生了重结晶和自净作用,并趋于自形。这一角岩化基性脉岩的发现,揭示在古生代相山铀矿田变质基底仍然遭受着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三者相伴随的较为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金矿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祖伟 《矿产与地质》1996,10(3):155-158
通过小秦岭金矿带不同地质体岩石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太华群岩石的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素活化迁移的主要因素。不同地质体具有继承性演化特点和成因联系,且成岩、成矿关系密切;晋宁期和燕山期等后期花岗岩体为太华群在地壳深部部分熔融形成的;金矿床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时代在晋宁期以前,为熊耳期。从而为本区某些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对宿松群变质岩的宏观地质调查,结合室内岩石与矿物的镜下鉴定,测定全岩及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认为该变质岩系曾经过二次变质与变形作用。第一次是加里东期褶皱及变质作用,形成绿帘角闪岩相,其时限为470~448Ma;第二次是印支期,表现为岩石片理化、塑性变形、推复构造及退变质作用,形成低绿片岩相,其时限为231~211Ma。  相似文献   

6.
据近期成果,贺兰山—阿拉善地区出露的巨厚变质杂岩可划分为中太古界贺兰山群和叠布斯格群(其全岩Rb—Sr等时年龄为3108.3和3218.8Ma),上太古界阿拉善群和下元古界的赵池沟群、阿拉坦敖包群;它们具不同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太古界变质岩属低压高温变质的麻粒岩相;下元古界为低—低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的绿片岩相岩石。太古界有较强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并蕴藏有铁、石墨、矽线石、刚玉等多种矿产。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金矿田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与金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金矿田变质岩是由表壳岩经过区域变质、深部重熔、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典型特征是低钾富钠,具有太古宙TTG岩石特点.Au元素在太华群岩层、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多重母体分布是造成现今太华群金丰度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Au元素在太华群地层和侵入于其中的花岗质岩石遭受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曾经历了非均一化作用并产生早期活化转移,在一些部位贫化,在一些部位富集,富集部位就可能形成矿床.硫、铅同位素的对比研究,证实了成矿物质来源于该套古老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8.
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杂岩组成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第五春荣  刘祥  孙勇 《岩石学报》2018,34(4):999-1018
太华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其组成复杂,记录了几乎所有早前寒武纪各阶段重要的地质事件;此外,由于其所处特殊地理位置,研究太华杂岩对于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构造单元划分和基底拼合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科学价值。本文综合已有的岩石学、变质作用、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诸多研究工作,得到以下阶段性结论和认识:1)将鲁山地区太华划分为以深成侵入岩为主的片麻岩系和以变质沉积-火山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前者形成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后者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而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中变质深成侵入岩形成时间跨度较大,为中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而其上覆的火山-沉积岩可与鲁山太华杂岩的表壳岩类比,形成时间亦为古元古代晚期。2)中太古代-新太古代(2.91~2.50Ga)为华北克拉通南部大陆最主要的地壳形成时期。提出太华杂岩在太古宙经历了两期明显的地壳生长时间,一期发生在2.85~2.70Ga,以鲁山太华片麻岩系中的深成侵入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代表;另一期发生在~2.50Ga,以小秦岭华山和崤山地区太华杂岩中各类花岗质岩石为代表。3)太华杂岩在所谓的全球陆壳生长"沉寂期(2.45~2.20Ga)"岩浆活动异常发育,推测这一时期的岩石形成于古元古代俯冲-汇聚环境,可能是与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陆块和其他陆块汇聚-碰撞相关。4)太华杂岩在古元古代晚期普遍遭受了强烈的变质和变形,其变质程度主体为高角闪岩相,局部可达麻粒岩相,且记录了包含近等温降压退变质片段的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质演化过程(1.97~1.80Ga),变质作用的时限跨度可达150Myr。5)提出华北克拉通南部曾经为一个统一基底,称之为"南部太古宙地块",此地块形成时间为新太古代末期(~2.5Ga)。该古老陆块经历了如下5个构造-演化阶段:(1)冥古宙-始太古代初始陆核形成;(2)中太古代-新太古代陆壳快速生长;(3)古元古代早期(~2.3Ga)岩浆活动异常活跃;(4)古元古代(2.30~1.97Ga)陆内拉伸-破裂;和(5)古元古代末期(1.97~1.80Ga)陆块最终拼合。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属华北大陆板块南部的盖层推覆体,主要包括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其时代主要为震旦纪—早古生代至泥盆纪。变质作用主要为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在靠近变质蛇绿混杂岩带附近的部分(佛子岭群)可能曾经因卷入变质蛇绿混杂岩带而有过麻粒岩相或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复理石推覆体中岩石变形强烈,但不同地段变形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属华北大陆板块南部的盖层推覆体,主要包括佛子岭群和卢镇关联。其时代主要为震旦纪-早古生代至泥盆纪。变质作用主要为觚闪岩相-绿片岩相,在靠近变质蛇绿混杂岩带附近的部分(佛子岭群)可能普经因卷入变质蛇绿混杂岩带而有过麻粒岩相或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复理石推覆体中岩石变形强烈,但不同地质变形程度秒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4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大别洪庙榴辉岩相岩石Sm-Nd年龄:峰期变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人工作认为北大别榴辉岩在榴辉岩相变质后,经历了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因此获得的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时代.本文对北大别安徽洪庙百丈岩榴辉岩相岩石(辉石石榴石岩)的研究表明,该岩石经历了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作用,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所研究样品在峰期变质之后是否经历了麻粒岩相退变质尚不能明确界定.结合矿物氧同位素体系平衡判据,辉石石榴石岩在峰期变质时达到了Sm-Nd同位素体系的均一化和平衡,并且在后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中该同位素体系未出现明显的扰动,因此其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225±14)Ma和(229±13)Ma]代表了榴辉岩相变质时代.同时,样品中矿物的同位素组成表明,在俯冲板块折返和退变质过程中,岩石受到外来和内部流体的不均匀作用,造成退变的单斜辉石在同位素组成上的不均一.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高压榴闪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主体早前寒武纪太华群中,发现了溜闪岩包体。对其岩石学,岩相学的初步研究及主要矿物石榴石和角闪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榴闪岩包体属高压变质榴辉岩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榴闪岩是在印支期陆内A型俯冲造山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河南鲁山太华变质杂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卢俊生  王国栋  王浩  陈泓旭  吴春明 《岩石学报》2014,30(10):3062-3074
太华变质杂岩("太华群")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包括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出露的华山、洛宁、鲁山、舞钢等四个出露区。鲁山地区太华变质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类,变质演化历史记录得相对最为全面,其中普遍保留了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第一阶段变质矿物组合(M1)为进变质组合,以石榴子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组合(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单斜辉石±钛铁矿)为代表,形成于约710℃/7.8kbar的条件下。第二阶段变质矿物组合(M2)为变质高峰期组合,以石榴子石变斑晶和基质矿物组合(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单斜辉石±钛铁矿)为代表,形成于约730~810℃/8.1~11.7kbar的条件下。第三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退变质组合,以环绕石榴子石变斑晶发育的后成合晶矿物组合(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单斜辉石±钛铁矿)为代表,形成的温度与压力条件约为730~740℃/3.5~5.7kbar。这些斜长角闪岩类记录了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其中包含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过程,其中变质峰期变质条件达高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过渡区。二次离子质谱(SIMS)探针锆石U-Pb定年表明,变质锆石年龄介于1.93~1.87Ga之间。结合其他学者发表的资料,推测华北中部造山带的中段和南段似乎在~1.95Ga即已开始了俯冲-碰撞的造山过程,而且该造山过程几乎延续了150Myr之久。  相似文献   

15.
桐柏杂岩中印支期变质岩包体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桐柏杂岩位于桐柏地区两条印支期高压变质带之间,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体。由于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资料的缺乏,对其构造属性和变质演化过程一直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桐柏杂岩中发现了含有石榴石的斜长角闪岩和片麻岩包体。对这些包体的变质作用研究发现,其主要矿物虽然受到晚期低温扩散的影响,但变质反应结构并不发育。变质作用温压估算结果显示,这些包体的峰期变质条件达到了高角闪岩相,其T=560~670℃,p=0.57~0.90 GPa。年代学资料表明,桐柏杂岩的主体为强烈变形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其中变质岩包体的变质时代为印支期。然而,由于在这些变质岩包体中尚未找到高压或超高压变质的证据,它们是印支期高压/超高压岩石的退变产物,还是只经历了中下地壳变质作用影响的中压岩石,尚需今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佛子岭群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北缘,处于华北和扬子板块结合部位,是获取两大板块耦合过程和信息的重要岩石单元。由于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典型的“浅变质”复理石建造,故研究多是从沉积学角度展开,并籍此对其构造归属和动力学机制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为此,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变质地质学),解析佛子岭群岩石构成和变质作用,为充分探讨佛子岭群形成机制提供变质岩石学的支撑。野外调查和全面岩相学分析表明,佛子岭群主体是由各类片岩、石英岩和少量石榴云母片岩构成,但因后期构造作用,裹挟有少量的其他岩石单元的花岗质片麻岩和变基性岩块。对特征性岩石(石榴云母片岩)的主期变质PT条件估算显示,佛子岭群普遍经历了中-高压角闪岩相变质,温压范围为T = 550 ℃~620 ℃和P = 0.6~1.0 GPa。细致的野外露头观测和精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佛子岭群各类岩石均是由新生的变质矿物构成,普遍发育变晶结构,不具备任何沉积结构和构造。所谓的“沉积韵律”,可能是由不同变质矿物含量差异构成的成分层所致。对比前人研究成果,佛子岭群与庐镇关群存在一个0.9 GPa的压力差异,暗示了两者并非形成于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其可能为一个独立的微陆块。  相似文献   

17.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 与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孟家屯岩组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九地质队张连峰等人1992年进行1∶50000新汶、放城幅区调时,在新泰市孟家屯一带发现的一套石英岩组合的表壳岩,并将其划归为泰山岩群的底部[1]。前人认为孟家屯岩组总体上发生了3期变质作用?:第一期区域变质作用,使孟家屯岩组泥质岩中出现了斜长石、蓝晶石、铁铝榴石,基性岩中出现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等新生矿物,变质作用达中级变质,岩石的形成温度为T=530~630℃,压力p=0.58~0.72GPa,属中压相系中的低角闪岩相;第二期区域变质作用为泰山岩群地层发生的退变质作用,形…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主期变质作用的温压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贺兰山脉北部的贺兰山群变质杂岩的主期变质作用达角闪麻粒岩相,其矿物组合特征与低压相系麻粒岩相似、利用共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对的温度计、压力计估算主期变质温度740—764(?),压力460—501MPa。温度压力条件与低压相系的地热梯度线较接近,变质作用强度具面型分布的特征,与东部密云、冀东等地的麻粒岩相区相似,但变质压力明显低,压力类型也不同,应属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变质产物。  相似文献   

19.
造山型金矿中金的来源是目前广泛争论的问题,尽管变质成因模式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研究实例还不多。加里东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金矿成矿期,浙江诸暨陈蔡杂岩发育了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岩石组合,变质时代为加里东期,同时,其变质温度和压力等都已经得到精确厘定,为研究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形成与变质作用的关系提供理想的研究剖面对象。通过系统采集陈蔡杂岩岩石样品,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黄铁矿中的金及亲硫元素进行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陈蔡杂岩角闪岩相岩石岩相学特征中有绿泥石,角闪石退变质为黑云母,反映退变质作用中有变质流体的回流。华南加里东期变质过程中,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相变过程中金及其他亲硫元素从主要赋存矿物黄铁矿中释放出来,进入变质流体,为江南造山带造山型金矿提供了金属来源。利用硫化物单矿物进行金的含量原位分析是解决变质过程中金活化迁移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华南加里东期变质过程中金的来源模式图。  相似文献   

20.
邵世才  汪东坡 《地质论评》1994,40(6):520-525
本文通过太华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地质体的含金性评价,认为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矿床的的金等成矿元素大多来自太华群,且太华群是主要的矿源层,对矿床的硫,铅,氢,氧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硫,铅及碳等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而成矿流体则主要为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结合晚太古代至元古宙的区域变质作用,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和成矿时代,作者认为该类金矿床是一种复杂的改造型矿床,燕山期的构造-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