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针对市、县气象局光纤网络主线路出现故障时备用线路无法自动启用的问题,采取在市局3台路由器问配置OSPF协议的方法,使它们根据各自的链路状态互通路由信息,确保路由的可达性,从而实现主线路和备用线路的自动切换以及主线路优先使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一市和市一县通信租用两条2Mbit/s线路,电信SDH电路是主线路,移动SDH电路是备份线路。两条电路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当电信SDH电路出现故障,能够自动启用移动SDH电路,保证网络畅通。待电信SDH电路恢复正常,通信自动切换到电信SDH电路。  相似文献   

3.
燕东渭  杨艳  王垒  何林  李珍 《气象科技》2015,43(2):211-215
针对省级气象部门骨干网络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不同线路没有实现负载分担,备用线路往往带宽闲置;省市间"不对称路由"对远程视频会议等业务的效果有影响;没有针对不同的业务做带宽控制,不同业务间存在相互影响等,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引入策略路由对数据传输进行分流,同时发挥出多条线路的效益,实现了负载分担,并克服了"不对称路由"的现象,保证视频会议的效果。引入一系列QoS(服务质量)策略,对线路上不同业务占用带宽进行管理,既保证实时数据传输和视频会议`等关键业务的带宽,同时又为其他业务提供了动态的带宽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带宽。经过测试,整个网络的优化升级,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可以为其他部门网络设计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做好广西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无人值守改革工作,不断提高气象观测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结合广西区气象观测站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移动4G无线物联网的广西气象观测站备份线路的方案,通过对方案的具体设计与长期测试,备份线路方案能实现观测站主线路断开后,自动切换到备份线路并上传气象资料,可为观测业务无人值守的稳定传输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市级自动气象站资料传输组网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市级组网方案的设计原则 市级组网方案设计的原则:一是上传资料的时间密度加大。市级方案上传的数据文件为ZZ.TXT,理论上时间密度可达到每分钟上传一次。二是自动站资料直接由县局传输到市局,简化传输路由,提高资料传输时效。三是不影响省级组网方案的实施。我们开发了独立的自动站资  相似文献   

6.
于仁成  高瑞华 《山东气象》1996,16(A00):14-18
主要介绍地极气象台数据传输系统的开发与研究结果,包括省一市、市台局域网、市-县及服务终端等四个部分。传输介质有四线制专线、细同轴电缆、拔号电话线路和无线HUF等形式。开发了一套自动传输程序,在业务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电接风备用直流电源的设计是利用自动控制原理,采用12V蓄电瓶、LM324集成电路继电器、变压器等主要原件,设计了一个能自动充电并在市电停电时能自动供电的备用直流电源,用来解决市电停电时,保证电接风能正常供电。电接风自动充电直流电源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该设计所采用的电子原件数量不多,市场上均可买到,自动充  相似文献   

8.
李军  李光  邸永强  陈百江 《气象科技》2017,45(2):281-284
目前陕西省气象宽带通信网省、市、县3级连接中,区县局出口是以单台路由器连接双运营商线路接入市局,这一架构造成明显的路由器单点故障风险,同时也不能有效解决台站各业务之间带宽竞争的问题。据此改造市-县级网络拓扑,在区县局出口部署双路由器,分别对接电信、广电运营商线路。启用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并配置VRRP的负载分担模式,对台站业务根据带宽消耗和时效性高低进行分流传输,在链路冗余的基础上实现了双机热备和负载均衡。同时配置BFD(双向转发检测协议)和VRRP联动,通过BFD监控VRRP路由器的上行链路状态,实现主备路由器的快速切换。经过在西安市多个区县局的广域网建设实践和一年多的业务运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方案可为同级气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陕西省气象局宽带通信网络中移动、电信和广电等3家通信运营商线路并存,IP地址使用杂乱等现状,以及无法方便地实现多链路负载均衡和链路之间自动切换等突出问题,采用了规范3家运营商链路接入的连接方式,应用全国统一的新IP地址,特别是在全网范围内部署OSPF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OSPF协议的特点,合理地划分区域,并根据需要针对不同链路配置了不同或相同的OSPF代价,使得不同链路间自动切换和流量自动负载均衡得以轻松实现。经过测试,整个网络的设计和实现,充分发挥了多条链路的效益,提高了网络系统的稳定性,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可以为其他部门网络设计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ADSL modem内置PPPoE自动拨号及路由功能配置,实现无代理服务器共享一条ADSL宽带高速冲浪。  相似文献   

11.
利用洛阳市环境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洛阳市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预报方法、污染潜势预报方法、CAPPS模式预报方法对洛阳市3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级别进行了24 h和48 h预测,并建立了气象局与环保部门共享的气象和污染数据库平台,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洛阳市环境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洛阳市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预报方法、污染潜势预报方法、CAPPS模式预报方法对洛阳市3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和级别进行了24 h和48 h预测,并建立了气象局与环保部门共享的气象和污染数据库平台,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的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凭借现有的2M业务宽带和Internet网络,建立一个各市、县局雷达资料共享平台,实现了广西各市气象局和桂林市各县气象局都能够实时调用桂林雷达产品。  相似文献   

14.
凭借现有的2M业务宽带和In ternet网络,建立一个各市、县局雷达资料共享平台,实现了广西各市气象局和桂林市各县气象局都能够实时调用桂林雷达产品。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与广元市气象局在宝珠寺水力发电厂的主要蓄水区—白龙湖水库建立了资源性人工增雨蓄水作业基地,从2006年开始,每年5~10月在该地区实施增雨作业。本文选取2007年9月29日较为典型的作业个例,从天气系统、作业条件及作业时机的把握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多年实践,对白龙湖库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基本天气形势、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了较深入的总结,为在该地区长期开展资源性人工增雨蓄水作业积累了较好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贵州省防雷安全监管模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参照防雷相关法规、监管体系建设相关论文研究,就贵州省基层防雷监管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市(州)县局的防雷监管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一是统筹市(州)局技术优势弥补县局短板,促进市(州)和县局资源互补;二是要强化学习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成效考核,解决学用结合率不高、重视不够的问题;三是优化监管岗位、人员和权责分配,在权责法定的基础上用制度进一步予以规范;四是探索基层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加强基层法规预算管理,解决专业人才不足、法规预算不足的困难;五是要全面加强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在履行好法定监管职责的同时,提升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增强基层基础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丰富且数据量大,为了使距离雷达站较远的省局和省台等都能及时的使用雷达资料,雷达传输非常重要。传统的软件操作烦琐。不符合业务使用的要求。为此。我们利用编程语言VB6.0编写了一个传送软件。使用简单方便,并经业务使用,效果很好。本文主要介绍太原雷达站与省局和省台之间雷达资料传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它的主要技术特点,主要内容以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指标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瑞江 《气象科技》2003,31(1):50-53
文章根据1965~2000年河北省日光温室试验观测资料及各地历年低温寡照对蔬菜的影响程度,确定了低温寡照灾害等级指标,分析了低温寡照的时空分布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北省各市低温寡照发生次数比60、70年代明显增多;随着纬度增高,河北省低温寡照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危害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9.
A long-lived and loosely organized squall line moved rapidly across Urumqi, the capital ci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on 26 June 2005, generating hail and strong winds. The squall line was observed by a dual Doppler radar system in a field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2004 and 2005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d 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e 3D wind fields within the squall line were retrieved through dual Doppler analyses and a 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 (VDRAS). The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quall line as well as the genesis and evolution of embedded convective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its life period, the squall line consisted of six storm cells extending about 100 km in length, and produced hail of about 25 mm in diameter and strong surface winds up to 11 m s-1. Radar observations revealed a broad region of stratiform rain in a meso-β cyclone, with the squall line located to the west of this. Two meso-γ scale vortices were found within the squall line. Compared to typical squall lines in moist regions, such as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hanghai, which tend to be around 300--400 km in length, have echo tops of 17--19 km, and produce maximum surface winds of about 25 m s-1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about 8oC this squall line system had weaker maximum reflectivity (55 dBZ), a lower echo top (13 km) and smaller extension (about 100 km), relatively little stratiform rainfall preceding the convective line, and a similar moving speed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 at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梧州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资料,对2012年4月12日夜间发生在贺州市的一次致灾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的中小尺度天气环流背景下,配合高空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是这一次降雹天气过程产生的主要原因。此次降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图上呈现出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