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通过大量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期整体属于局限台地沉积,可划分为台内滩、滩间洼地以及潟湖亚相。以台内滩颗粒含量、沉积构造以及单层滩体沉积厚度为基础,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将台内滩划分为滩核、滩翼以及白云岩坪等微相,并建立了台内滩的3种典型沉积序列:滩翼—滩核—白云岩坪、潟湖—滩间洼地—台内滩,以及滩间洼地—台内滩。层序格架内台内滩的纵横向发育特征表明:SQ_2时期较SQ_1时期更为发育,滩体单层厚度和总厚度均较大,层序界面附近的滩核—白云岩坪沉积序列上部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结合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区域沉积背景,本文对川中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响应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磨溪地区主要位于局限台地内,包括澙湖、颗粒滩和云坪三个亚环境,沉积产物以晶粒云岩及颗粒云岩为主。纵向上,龙王庙组由两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构成,旋回底部以澙湖沉积为主,中上部以颗粒滩沉积为主,顶部以云坪沉积为主。其中,颗粒滩亚相根据不同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颗粒岩累计厚度、单滩体颗粒岩厚度等可划分为滩主体(滩核)、滩翼以及滩间洼地三个微相。平面上,龙王庙组上下两段的沉积相展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较龙王庙组下段而言,上段沉积时滩体的沉积范围、规模均有所扩大,同时颗粒滩具有向东迁移的趋势。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的展布主要受沉积期微古地貌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本文最后建立了磨溪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相 及与储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北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露头、测井及岩心等资料,探讨了川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并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认为:川北地区在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的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台地,发育潮坪、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等3种相带,这些相带又进一步细分为混积潮坪、台内点滩、潟湖和滩间海等4种亚相。其中,混积潮坪亚相主要发育砂质白云岩坪、白云岩坪等,部分地区可见潮道;台内点滩亚相以砂屑白云岩最为常见,沉积厚度不大;潟湖亚相以白云质潟湖沉积和白云质灰质潟湖沉积为主,分布面积大;滩间海亚相沉积物以深灰色块状石灰岩为主,局部夹白云质豹斑灰岩。纵向上,大部分地区龙王庙组沉积由2次海退旋回构成,潟湖主要发育在单个沉积旋回的中下部;台内点滩主要发育在沉积旋回的中、上部,单个滩体厚度较薄;混积潮坪发育在旋回顶部,即旋回末期。平面上,由于受古陆影响,研究区自西向东具有物源供应减少、沉积水体逐渐变深,以及沉积相从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过渡的特征,台内点滩主要围绕局限潟湖分布。结合不同沉积相带储层物性的分析,认为台内点滩的颗粒白云岩储集性能最好,晶粒白云岩次之,膏盐岩最差。龙王庙组储层发育的最有利沉积环境为台内点滩。  相似文献   

4.
利用磨溪地区龙王庙组钻井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开展了沉积相、高频层序和储层成因研究.识别出潟湖、滩间海、颗粒滩和云坪等4种亚相;将其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各层序又包括3~5个五级层序,四级层序及体系域可良好对比.储层整体孔隙性较好,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溶)孔、溶洞和裂缝,储集岩类主要为细晶云岩、粉晶云岩和颗粒云岩.沉积相和高频层序明显控制着有利储层的发育:颗粒滩和云坪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四级层序高位域的孔隙度明显优于海侵域,在四级和五级层序界面附近发育的早期岩溶对云坪和颗粒滩储层物性改善起到关键作用,也为埋藏岩溶和表生岩溶改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准确建立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模式和精细刻画颗粒滩时空分布规律,是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依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精细刻画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建立沉积模式,揭示颗粒滩发育规律,指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结果表明: (1)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发育典型浅水碳酸盐岩镶边台地沉积体系,自盆地西缘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颗粒滩、云坪和咸化潟湖等微相类型)、开阔台地(颗粒滩、灰坪等微相类型)、台地边缘和斜坡—盆地等沉积相类型;(2)建立了“一凹两隆,双滩成带”的沉积模式,颗粒滩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和相对海平面升降,具体表现为垂向上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海退时期,平面上沿台地边缘带和围绕咸化潟湖的相对隆起区呈带状分布。由于颗粒滩是优质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因此该结果可为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沉积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准确建立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模式和精细刻画颗粒滩时空分布规律,是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的关键。依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精细刻画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建立沉积模式,揭示颗粒滩发育规律,指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发育典型浅水碳酸盐岩镶边台地沉积体系,自盆地西缘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颗粒滩、云坪和咸化潟湖等微相类型)、开阔台地(颗粒滩、灰坪等微相类型)、台地边缘和斜坡—盆地等沉积相类型;(2)建立了"一凹两隆,双滩成带"的沉积模式,颗粒滩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和相对海平面升降,具体表现为垂向上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海退时期,平面上沿台地边缘带和围绕咸化潟湖的相对隆起区呈带状分布。由于颗粒滩是优质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因此该结果可为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沉积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格局、沉积相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演化。认为本区飞仙关组以堆积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两者的混合沉积为特征,属于混积台地类型,主要由潮坪、泻湖、台内滩相等组成。指出以鲕粒灰岩为代表的台内滩有利储集相带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层位性,主要产于飞一段和飞三段,平面上集中分布于泸州古隆起区。  相似文献   

8.
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石油和地下热水储集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层序划分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明确奥陶系层序地层特征与各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鲁西豫东地区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19口井岩心观察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层序界面类型和最大海泛面发育位置,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SSQ1-SSQ2共2个二级层序和SQ1-SQ4共4个三级层序; 沉积相类型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灰坪、颗粒滩、泥灰坪、灰-云坪、云坪、潟湖、含膏云坪和膏云坪8种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出陆表海的沉积建造特征,各期旋回性沉积为储集层叠置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是区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1)
以本溪组标志层及沉积旋回为基础,将本溪组划分为本1段和本2段。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本区本溪组的相标志,进行单井相分析,确定该区沉积相类型,综合分析其沉积特征。本1、本2期均以潮坪沉积为主,并可进一步划分出砂坪、混合坪、泥坪等微相。沉积物主要为灰白—深灰色细砂岩、泥岩、灰岩及煤层。砂坪砂体作为研究区天然气储集的骨架砂体,沉积相带的展布控制其发育。因为研究区本溪组的砂坪中主要发育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砂岩,其储层物性好,所以预测的含气有利区就分布在该区的大型砂坪砂体上。  相似文献   

10.
川西泥盆系观雾山组沉积相研究缺乏横向对比,沉积模式还存在争议。根据川西北部白家乡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实测成果,对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认为: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观雾山组为碳酸盐镶边台地沉积,期间发生短暂的碳酸盐缓坡化;桂溪剖面观雾山组同属碳酸盐台地边缘,观雾山组中段发育开阔台地深水沉积,并不是前人认为的潟湖沉积。研究区碳酸盐镶边台地包括台地边缘和前缘斜坡两种亚相,前缘斜坡亚相发育于何家梁剖面,以塌积岩沉积为标志。碳酸盐缓坡包括深水缓坡和浅水缓坡两种亚相。随着海平面变化,观雾山组碳酸盐岩发育三个沉积旋回,第一、第三沉积旋回为镶边台地沉积,第二沉积旋回为碳酸盐缓坡沉积。观雾山组沉积微相对储层的分布起控制作用:生物碎屑滩和上斜坡微相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生物礁中在油气运移之前形成的溶蚀孔洞已被白云石和方解石充填,滩间微相泥质(泥晶)白云岩不利于溶蚀孔洞形成,这二者均不是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1.
川中—川南过渡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划分为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开阔台地相3个相,8个亚相(开阔潮下、台内滩、台内雏滩、局限潟湖、台内洼地、局限潮坪、蒸发潟湖、蒸发潮坪)和18个微相。区域上嘉陵江组二段纵、横向沉积相对比结果表明: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横向上较均一、相变化较小;沉积相垂向上变化在较大范围内具有同步性。嘉二段共分5个作图单元,采取单因素法和优势相法相结合,并融合了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较精确地展示了嘉陵江组二段不同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和演化。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碳酸盐台地内隆坳相间古微地貌共同控制着沉积相带展布和演化。嘉陵江组二段以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为主,储集体有利发育相带是台内雏滩亚相和局限潮坪亚相,台内雏滩发育于潮坪与潟湖的过渡区附近相对高能带,局限潮坪则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其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及若干亚相和微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栖霞组发育2个Ⅱ型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格架内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各相带储集物性特征,认为台缘滩和台内滩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尤以SQ2-HST滩相颗粒灰岩经过白云岩化改造后更具储集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利用岩芯、录井、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的沉积相类型,首次提出运用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来绘制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综合探讨了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及空间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深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砂体为欢喜岭地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持续发育,主要发育于盆地缓坡部位;湖底扇主要发育在SQ3和SQ4沉积时期,主要分布在广阔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内;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可以弥补传统的沉积相作图方法精度低的不足;沙河街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的旋回性明显,自下而上分为两个水进旋回,分别为SQ2~SQ5沉积时期和SQ6、SQ7沉积时期;每个水进旋回初期,盆地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水体较浅,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湖底扇沉积规模较小;每个水进旋回中后期,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大,湖盆水体加深,扇三角洲规模减小,而湖底扇沉积规模明显扩大,形成非常有利的储集砂体,在研究区广泛发育,是研究区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为研究对象,结合钻井、测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龙王庙组颗粒滩特征、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区内颗粒滩岩石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具有明显颗粒结构的颗粒云岩,以砂屑云岩或鲕粒云岩为主;另一类为具有残余颗粒结构的晶粒云岩。颗粒滩主要发育向上变浅、粒度变粗的沉积序列,垂向上,与下部细粒沉积物可构成滩间海—颗粒滩、局限潟湖—颗粒滩等沉积相序;横向上,颗粒滩连续性较好,具有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特征,自西北—东南向发育程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后认为,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和沉积水体能量高低决定了龙王庙组颗粒滩的发育特征和叠置样式,不同级次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使颗粒滩发育层位和发育程度得以定型,而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则最终决定了龙王庙组颗粒滩平面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基于野外露头、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以三级层序体系域为单元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分析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主要沉积环境为局限—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内发育潮间上带、潮间下带、局限潟湖及台内滩。蒸发台地内发育潮上带和蒸发潟湖。古地理格局由SQ1时期的西高东低,演变为SQ2-TST时期的东西高、中间低,最后在SQ2-HST时期转变为西低东高。岩相在雷口坡组沉积的早、晚期以云-膏岩组合为主,中期以灰-膏岩组合为主。川西广汉斜坡北部是雷四3亚段发育藻云坪岩性圈闭有利目标区,川西梓潼凹陷西北部雷三2-3亚段、泸州古隆起周缘雷一1亚段是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川东北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之下是构造叠合不整合面岩溶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含气层系。根据露头、岩心、分析化验、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受古地质背景和海平面升降旋回的控制,四川盆地在中三叠世雷口坡期是一个水体浅、盐度大、范围广阔的障壁型碳酸盐岩台地,由于受周边古隆起和盆内水下古隆起障壁作用的限制,台地内外海水交流不畅,台地内水动力条件偏弱、生物不繁盛、干旱气候为主是其基本特征。雷口坡组在平面上表现为自西向东台地边缘—潟湖边缘坪(台内滩)—潟湖—潟湖边缘坪(台内滩)—潟湖—混积潮坪的沉积相展布特征,纵向上表现为蒸发岩、白云岩与石灰岩互层的演化特征。绘制了盆地雷口坡期岩相发育演化图。预测盆地西部龙门山白云石化台缘滩、中部泸州—开江水下古隆起及其周边的古地貌高处台内滩和潟湖边缘白云岩坪是有利的储集岩相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赤水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沉积相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本文结合野外露头及井下钻遇情况,划分出了多种沉积相类型,指出滩亚相及云坪微相是本区有利于嘉二1-嘉一和嘉五1 层段油气储层发育的沉积相带,并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参考,得出嘉二1层段的分岩类厚度百分含量分布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嘉二1-嘉一和嘉五1层段等储层有利层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除去宝元构造东南部、五南构造、太9井区及雪1井区外,区内大部分地区嘉二1-嘉一层段都发育较为储层有利的云坪微相,部分地区同时发育嘉一段顶部的滩亚相.嘉五1云坪微相的发育情况显示出南东方向较北西方向为好,其中宝元构造中南部最好,旺隆构造次之,雪柏坪构造推测应较好,太和、五南构造较差.台内滩沉积则仅局限于旺隆构造的旺12、旺6井附近.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相、沉积模式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沉积特点,将其分为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碳酸盐斜坡相、盆地相和蒸发台地相等7个基本的相带。由于期间经历了一次二级海平面的升降过程,使得长兴组广泛发育海侵生物礁滩,形成了两类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礁滩沉积相带在纵横向上不断迁移、抬升,主要发育于台盆的两侧,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带控制。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有生物粘结云岩微相、亮晶颗粒云岩微相、角砾云岩微相、云泥岩微相、生物粘结灰岩微相、灰泥岩微相、亮晶颗粒灰岩微相和介屑灰岩等,其中对储层最有利的微相类型是角砾云岩微相、生物粘结云岩微相和亮晶颗粒云岩微相。在详细研究分析各沉积相带沉积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期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利用钻井、野外露头、岩心和岩石薄片等资料,对目的层进行了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以及对沉积模式的演化进行了研究,最后编制了沉积相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芯和薄片观察,结合常规、成像测井和试气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五_5—马五_(10)亚段白云岩储层为典型相控型储层,储层类型主要是白云岩晶间孔及晶间溶孔型。其沉积相分为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两类,且开阔台地主要发育滩间海及台内滩亚相,局限台地则发育潮坪及颗粒滩亚相,其中砂屑滩、台内滩、云坪等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微相带。通过对不同微相的常规测井曲线和成像测井图像对比分析,建立起一套适用于马五_5—马五_(10)亚段台地相的成像测井沉积微相识别模式,包括块状模式、条带模式、层状模式、线状模式、斑状模式和暗斑-线状组合模式等6种成像测井相模式。通过常规、成像测井组合特征实现了单井纵向上沉积微相的连续识别与划分。结合测井解释结论及生产试气资料,进一步验证了有利沉积微相对储层有效性的控制作用,深化了奥陶系马五段碳酸盐岩沉积相成像特征及有利储层的认识,对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梁积伟  李文厚 《沉积学报》2006,24(2):251-258
依据4个露头剖面、35口井的岩心和302口井的测井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的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作为晚古生代长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的组成部分,山西组构成一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2),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短期旋回(SSC1、SSC2、SSC3、SSC4、SSC5);探讨了各短期旋回的层序结构、叠加样式和空间变化;建立了研究区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通过对基准面旋回期间体积分配和相分异的分析,讨论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和控制因素;指出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早期的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形成最有利储集砂体,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应用单因素综合作图法,研究了储集砂体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