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贵金属地质》1999,8(3):183-183
Koryu矿山位于北海道南西部,为一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石英脉型矿床,矿床产于中新世黑色泥岩中的东西向剪切带内,矿床含有8个主要脉体,总体呈东西走向,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发生结构,构造的变化,1号脉和3号脉部冰长石K-Ar年龄为0.8~1.2Ma表明矿化时代为更新世,根据矿脉体的穿插关系和脉内矿物共生关系得出矿区有2期矿化,早期矿化可分3个阶段(即E-1,E-Ⅱ,E-Ⅲ)晚期矿化可分成7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古利库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利库金(银)矿床为冰长石-绢云母型,产出与燕山中期"减压-剪切"环境下中心式火山喷发活动有关;矿床(体)受火山穹隆和爆破角砾岩筒及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容矿岩石为早白垩世龙江组、光华组安山岩、英安岩和新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群糜棱岩化的长英质片岩、片麻岩;矿床划分出矿化早期、主期和晚期3个矿化期,6个成矿阶段,3类组分矿体(Au型、Au-Ag型和Ag型)和脉状、网脉状两种形态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冰长石化、绢云母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等,硅化和冰长石化与矿化关系最密切;成矿温度185~255℃;成矿压力13.5 MPa (平均);成矿溶液盐度0.564% NaCl (平均);成矿深度500~600m.文中对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亦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小于赞金矿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矿体受火山-次火山岩体与NW向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呈脉状产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Au-Ag-Hg-As-Bi组合。该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小于赞金矿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矿体受火山-次火山岩体与NW向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呈脉状产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Au-Ag-Hg-As-Bi组合。该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尔泰萨热阔布-铁木尔特地区两类矿化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尔泰南缘萨热阔布-铁木尔特一带的矿床均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的变质岩系中。早泥盆世的海相火山形成了Zn--Pb ( Cu) 矿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碰撞造山相应形成了Cu--Au 石英脉矿化; 前者以铁木尔特VMS 型Zn--Pb ( Cu) 矿床为代表,后者以造山型萨热阔布金矿为代表,与造山有关的脉状矿化还叠加在铁木尔特等VMS 矿床中。通过对比两类矿化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矿化的变形变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了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萨热阔布金矿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晚期发育的含黄铜矿石英脉中均富含碳质 ( CO2--CH4--N2 ) 流体包裹体,可能与碰撞造山的热液流体作用有关。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中代表VMS 期的浸染状矿石中硫化物δ34S 为-26. 46 × 10-3 ~ -19. 72 × 10 -3,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无机还原和细菌还原作用; 而代表后期叠加改造的脉状矿化硫化物值与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中δ34S 值接近,硫主要来源于造山过程中的深源流体。萨热阔布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和铁木尔特Zn-- Pb ( Cu) 矿床晚期含黄铜矿石英脉的δDH2O 值和δ18OH2O 值,均反映了碰撞造山期热液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萨热阔布金矿硫化物石英脉中碳质流体包裹体CO2 体系中δ13 C 为- 21. 15 × 10-3 ~ -7. 51 × 10 -3,CH4 体系的δ13C 为-34. 11 × 10 -3 ~ -28. 38 × 10-3 ; 铁木尔特Zn--Pb ( Cu) 矿床含黄铜矿石英脉中碳质包裹体测得的δ13C 为-8. 02 × 10 -3 ~ -6. 99 × 10 -3,δ13 C 特征与海相火山沉积无关,具岩浆源或深部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毛登锡铜矿床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刘玉强 《矿床地质》1996,15(2):133-143
内蒙古毛登锡铜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该矿床是与阿鲁包格山花岗斑岩(Rb-Sr等时线年龄149×10^-6a),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05)有关的具中等成矿深度和成矿温度的热液脉型锡铜矿床。矿床中主要产出锡矿体,它们分别以微脉、细脉和大脉的形式充填于自接触带向外的NW向断裂裂隙系统中。钾化(磁铁矿矿化)、云英岩化(锡石或辉钼矿矿化)和硅化(硫化物矿物)三个蚀变-矿化阶段流体的温度和  相似文献   

7.
江西于都老虎头锌,铅(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虎头锌铅(银)矿床产于北东—北北东向逆冲推覆断裂上盘的与之配套的次级北东向压扭性断裂(隙)中,断裂承袭了上施组千枚岩与硅质岩-硅质白云岩的“异性”界面;矿化体呈脉状、透镜状断续出现,与围岩界线清晰,具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床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8.
会昌县淘锡坝锡矿地质特征、成因初探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淘锡坝锡矿发育有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等锡矿化,(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锡矿化是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化产于密坑山侵入杂岩体、北西部分鸡笼嶂组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外接触带微细裂隙带中,矿体呈缓倾斜似层状、脉状,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浆岩、构造。矿化对火山岩岩性有一定的选择性,矿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构造是矿床重要的赋矿构造,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火山活动期后次火山(隐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同时,矿床兼具广义的斑岩型锡矿的特征,该矿化类型的初步探明,进一步拓展了赣南中生代火山岩区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马厂箐Cu-Mo-Au矿床花岗斑岩成矿地质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内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之一,其铜钼(金)矿(化)体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紧密相伴,且主要位于花岗斑岩脉(体)的上、下盘。花岗斑岩内发育有具斑岩型矿化特征的细网脉状、浸染状矿化,其上盘的(似)斑状花岗岩和下盘的向阳组围岩内均发育有脉状、细脉状矿化,且总体表现出向接触带附近花岗斑岩倾斜的特点。(似)斑状花岗岩中的矿化脉体北倾,围岩地层中的矿化脉体南倾。花岗斑岩脉(体)上、下盘的矿化脉体表现出越靠近接触带(花岗斑岩脉体)蚀变矿化越强、矿化体的规模越大、出现的频率越高,而远离接触带(花岗斑岩脉体)则蚀变矿化越弱、矿化体的规模越小、出现的频率越低。铜钼(金)的成矿时代与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较为一致,其同位素年龄集中在34~36 Ma。花岗斑岩含有源于富集地幔的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并发育浸染状的黄铁矿化、磁铁矿化。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花岗斑岩)具有同源性,且与壳_幔岩混合作用及成分分异有关,具有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基础。因此,该区的铜钼(金)成矿与花岗斑岩有关。  相似文献   

10.
粤东宝山银(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粤东宝山大型银(锑)矿床产于早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中,银、硫(锑)化物矿体呈脉状,沿下侏罗统金鸡组上段碳质页岩和粉砂岩的层间断裂中分布。矿床深部具青磐岩化蚀变,中部以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主,上部以硅化为特征。矿区自西向东锑矿化减弱,银矿化增强,在垂直方向上,60m标高之上为锑矿化富集带,0m标高以下为银矿化富集带,研究表明,区域早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可能是矿源层,矿床是与燕山中一晚期火山-次火  相似文献   

11.
黄典豪 《矿床地质》1999,18(3):244-252
通过对热液脉型的铅-锌-银矿床(3个)和银矿床(1个)和闪锌矿中硫化物包囊体的特征研究表明,石英-硫化物阶段富铁闪锌矿(主矿物)的硫化物包裹体十分发育:沿生长带产出的乳滴状黄铜矿与主矿物为共同沉淀成因;沿穿切主矿物的黄铜矿或石英细脉两侧,和受粗粒黄铜矿溶蚀的富铁闪锌矿近接触部位发育的乳滴状黄铜矿为渗透-交代产物;沿解理(裂隙)或粒间、粒内产出的各种形态磁黄铁矿是充填-交代的结果;沿解理分布的脉状毒  相似文献   

12.
孟营子银多金属矿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斑岩侵入体与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内接触带以及侵入岩体内部,少数赋存在火山碎屑岩地层中。矿化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出,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脉石矿物为绿泥石,次为硅化石英,方解石等,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星散状、角砾状、裂隙充填构造,矿化体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硅化等。研究认为,本矿床成因为斑岩型以及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胶东中生代两期金矿化作用的对比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生代,胶东地区存在燕山期和燕山晚期两期金矿化作用。燕山期金矿化与陆内碰撞(俯冲)的挤压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形成中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以玲珑型和焦家型金矿床为代表,与区域花岗岩浆活动存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的紧密联系。燕山晚期金-多金属矿化与陆内拉张火山裂谷带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形成浅成蚀变岩型(或脉型)金-多金属矿床,以蓬家夼金矿床为代表,与青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有关。本就两期金矿化的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指出燕山晚期金-多金属矿化作用是胶东地区与燕山期金矿化作用同等重要的成矿阶段。加强燕山晚期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对于扩大胶东金矿床的找矿远景,保持胶东黄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井边矿床位于庐枞盆地中部,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铜(金)矿床。矿体沿断裂和构造破碎带呈陡倾脉状产出。矿石构造主要为细(网)脉状、晶洞(簇)状,次为角砾状;矿石结构为交代和结晶作用形成的各种结构。黄铁矿成分标型Co/Ni、Fe/(S+As)、S/Se等比值特征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中低温岩浆热液。黄铜矿单矿物、巴家滩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与盆地砖桥旋回火山-次火山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总体类似,矿石稀土元素继承或保存了含矿岩浆岩的源区信息。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资料以及矿体和正长斑岩脉均产于与火山_次火山安山玢岩相同的构造体系中等现象,推测成矿热液可能来源于火山喷发之后的次火山-侵入岩的岩浆期后热液。断裂构造是控制井边矿床的重要因素。本区构造与中国东部中生代新华夏体系一致,在区域南北左行对扭力场中,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应变菱形解析”显示: 第一序次的NE向、NW向与第二序次NW向、EW向、NNW向断裂共同控制矿床的产出。井边矿化区的分布呈现出从虎栈—张榜总体沿NE40°成带、NW310°成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边家大院矿床成因类型根据目前勘查成果认为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脉状铅锌银矿床,主要矿化产于砂板岩、闪长岩中。平面上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有斑岩型锡(钼、铜)矿化→隐爆角砾岩型锌(铅、银)矿化→脉状充填型银(铅、锌)矿化;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隐伏的石英斑岩脉(体)是本矿床成矿热源中心,也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脉状铅锌银矿体受低次序密集裂隙(断裂)带的控制,并与岩脉、岩脉群密切相关,以脉状充填形式产于其中。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甲马喷流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马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第一个被确认的流型矿床。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中南缘的甲马--日多弧内局限盆地中段中部,矿床内已发现五类矿体,即层矽卡岩带(多底沟组碳酸盐岩与林布宗组细碎屑岩过渡带)似层状-层状矿体(A);多底沟组顶部似层状、脉状矿体(B):林布宗组底部似层状、透镜状矿体(C);斑岩脉(体)内外接触带矿体(D);及蚀变破碎带矿体(E)。A、C及B中  相似文献   

17.
热液脉型萤石矿床萤石气液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液脉型萤石矿床萤石气液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曹俊臣(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我国萤石资源丰富。除在河南、内蒙古、浙江省(区)发现有部分沉积型或沉积变质型矿床外,余者大多数为热液脉型充填式矿床。这些热液脉状矿床的大多数,又处于岩浆岩或火山宕出...  相似文献   

18.
赣东南地区火山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祥  徐贻赣  罗平 《江西地质》2001,15(4):282-288
赣东南火山岩区主要发育侏罗纪中、晚世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其中以爆溢相产出的流纹质晶屑凝灰溶岩分布最广;火山构造主要发育破火山口、岩穹、隐爆角砾岩筒等构造,且与成矿关系;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次火山岩广泛发育。区内主要矿化类型为斑岩型、(次火山)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蚀变花岗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成因均为与火山活动期后次火山(隐爆)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同时,矿床类型上具相互穿插性,隐爆层间裂隙带型、隐爆角砾型等矿床类型往往可以看作是斑岩型矿床的延伸;矿床空间分布上往往具有“一体多型”的特征。新矿化类型是赣南中生代火山岩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郎坪群蛇绿岩中多金属矿床属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加里东期火山作用早期形成铁(铜)矿层、中晚期随着酸性火山岩的增多和火山爆发作用的加强,形成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黄铁矿化层。矿床具有距火山喷发中心远近不同的分带性和厚层基性熔岩成铁(铜)矿、酸性火山岩赋存铜-锌型或铅-铜型矿的成矿专属性。后者伴有金银矿化。  相似文献   

20.
VMS矿床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矿床类型,在新疆中亚造山带(即新疆北部)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和东天山的阿舍勒、克兰、麦兹和卡拉塔格矿集区.含矿层位主要有下?中志留统红柳峡组、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下亚组和上亚组、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和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矿区发育喷流岩,如含铁碧玉岩、重晶石、硅质岩、铁锰质大理岩、黄铁矿层、绿泥石岩.VMS成矿系统中发育多种矿化类型,“双层结构”(层状或透镜状矿体和补给通道相脉状矿体)是其中之一,还有与火山热液有关的脉状矿化、与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脉状和浸染状矿化.VMS矿床形成于3个成矿期,即早?中志留世(428~438 Ma)、早?中泥盆世(379~413 Ma)和早石炭世(332~359 Ma).硫来自下伏火山岩、海水硫酸盐无机还原作用和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成矿流体以中低温(300~120 ℃)低盐度(2%~10% NaCleq)为特色,成矿流体为深循环海水混合不同比例的岩浆水.VMS成矿系统中由于受火山机构、岩相、矿化类型、矿化部位、成矿流体来源、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成矿元素组合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