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提出基于原始含表层多次波数据实现叠前共炮集地震数据插值。相对于利用相邻道的信息变换或外推插值用于缺失的地震数据重建,本文方法利用表层多次波数据互相关构建准一次波,将蕴含在表层多次波数据中的,而在采集记录中表现为缺失的近炮检距信息提取出来,并在滑动时间空间窗内采用最小二乘匹配滤波和均方根振幅校正方法进行准一次波校正而后用于数据插值重建。本文方法适用于表层多次波比较发育,同时又存在数据缺失尤其是近炮检距数据缺失情况。方法易于实现,不需多次波和一次波的提取,利用多次波中蕴含的信息实现缺失的地震数据弥补,为含有表层多次波的数据进行近炮检距地震信息的插值重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自适应协方差的时频域极化滤波方法。该方法在广义S变换时频方法的基础上,构造时频域自适应协方差矩阵,通过特征分析计算时频域瞬时极化参数,设计极化滤波器,实现多分量地震极化分析和滤波。其优势在于协方差矩阵的分析时窗的长度由多分量地震数据的瞬时频率确定,可以自适应于有效信号的周期,在每个时频点计算极化参数不需要进行插值处理;结合时间频率信息,解决在时间域或频率域波形或频率重叠的信号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模型数据及实际三分量台站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极化滤波方法在台站地震资料分析和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直观性和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离心窗倾角扫描的曲率属性提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曲率属性作为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重要工具,在识别地层弯曲、地层不连续性,以及裂缝预测方面呈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如何高质量的提取该属性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体曲率属性提取质量的关键在于倾角扫描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心窗的倾角扫描方法,该离心窗是在空间为中心偏离分析点的四个旋转窗口,时间上为包含分析点的五个纵向滑动窗口,通过变换不同的窗口进行高精度倾角估计,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插值求取真实倾角.该方法避免了多窗扫描对小断层构造的忽略以及噪声的过大影响,同时在处理中对倾角数据进行中值滤波,去掉噪点影响.将由离心窗倾角扫描方法所计算的倾角数据体应用到曲率属性的计算中,在恢复构造细节和提高信噪比方面均展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地震前兆异常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为基础,结合平滑滤波、消周期及趋势项和从属函数等数据处理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地震前的11个有异常显示的前兆台项和7个无异常显示的前兆台项进行地震综合信息量S值的计算与提取。结果表明,岫岩地震前有异常显示的前兆台项S值计算结果异常显示更清晰突出,个别震前无异常显示的台项S值计算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综合时序曲线在岫岩地震前约19个月(1998年5月开始)出现高值异常(S值≥0.18),在岫岩地震前一年(1999年初)达到最高值;S值的空间扫描图像也在震中附近出现高值异常集中区,岫岩5.4级地震震前3个月的图像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马玉虎  王培玲  李永强 《地震》2007,27(1):95-104
一个地震前兆观测异常所提供的地震信息一般由异常地点、异常变化量、异常持续时间以及异常完成后的延续有效时间等诸多因素所决定,因此提出了用于描述地震异常的前兆信息量S值。根据地震前兆异常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充分结合平滑滤波、消周期及趋势项和从属函数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西北地区67个观测资料较为连续的前兆主要台项进行地震综合信息量S值的计算与提取。结果表明,S值综合信息量时序曲线在西北地区1986年5月至2005年3月间的10次MS≥5.0地震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S≥0.154)。  相似文献   

6.
微地震信号的变速FK滤波-自适应极化滤波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微地震信号的特点,研究了变速FK滤波-自适应极化滤波方法.在设计FK滤波因子时,通过计算相邻道滑动时窗内信号的互相关系数,确定时窗内信号的视速度范围,实现变速FK滤波;对时窗内的信号进行二维FFT变换时,分别在时窗的纵横向上补零充位,消除信号在二维变换时造成的时空域的混跌和泄漏;在设计自适应极化滤波因子时,针对复杂波场中波的偏振方向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通过计算相邻道信号偏振投影的最大互相关系数,确定波的跟踪分量;把波的跟踪分量作为极化滤波因子里的期望方向,改进常规滤波因子,实现自适应极化滤波.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正确,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在数据管理安全性和数据利用便利性上存在的冲突,基于现有系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采用B/S架构,设计基于Web的地震前兆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不影响现有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较好实现了应用数据库和原始数据库的同步和分离。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震数据中包含的噪声在不同频率或者频带数据中的分布强度存在差异,使得全频带数据上进行的噪声衰减处理改变了地震反射波信号的动力学特征,干扰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等问题,提出边界和振幅特性保持自适应噪声衰减方法。首先应用小波包变换对全频带地震数据进行多频段划分,然后对分频段数据进行非线性各向异性倾角导向边界保持自适应滤波处理。在该方法中,由结构张量计算的扩散张量实现自适应地确定平滑滤波方向,加入的不连续结构置信度量和不连续性算子自适应地控制不连续结构特征的保持程度,引入的去相关滤波迭代停止准则自适应地确定滤波迭代次数。这些参数的引入具有减少处理人员的干预和人为的主观性,且执行简单的特点。对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记录处理结果表明,提议的方法能够自适应地衰减地震数据中噪声,同时既能保持地震反射波中有效的不连续性信息,也能有效地保持有效信号的频率分布规律。能够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分析提供高品质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共反射点道集中的噪声与剩余时差影响着偏移剖面的质量和叠前反演的精度.本文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地震数据对地层倾向进行估计,并基于结构中值滤波方法对共反射点道集进行优化处理.在计算时窗内,对道集中每一个样点的二次多项式拟合系数进行精确扫描以确定样点所在同相轴方向并在同相轴方向进行中值滤波即结构中值滤波,滤波后道集信噪比得到提高同时保护了地层边缘特征.由于相关性在叠加剖面中要优于存在剩余时差的道集间,因此本文在叠加剖面上通过建立模型道来进行剩余时差校正即通过计算滑动时窗内待校正地震道和模型地震道间的互相关值,以最优化原则逐道估计剩余校正量,得到每个共反射点道集的剩余校正量模型,然后对剩余校正量模型在空间上做平滑处理,最后对共反射点道集进行时差校正.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道集中的信噪比和剩余时差问题,提高了共反射点道集和叠加剖面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曹凤娟  王海燕  王安东 《地震》2006,26(1):79-86
一个地震前兆观测异常所提供的地震信息一般由异常地点、异常变化量、异常持续时间以及异常完成后的延续有效时间等诸多因素所决定,因此提出了用于描述地震异常的前兆信息量S值。根据地震前兆异常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充分结合平滑滤波、消周期及趋势项和从属函数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辽宁地区的22个前兆主要台项进行地震综合信息量S值的计算与提取。结果表明,S值综合时序曲线在辽宁及邻区(37°~44°N,117°~127°E)1980年以来的12次ML≥5.0地震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S值≥0.12),通常在高值异常出现后1~6个月内辽宁及邻近地区有发生ML≥5.0地震的可能;S值的空间扫描图像也在震中附近(约150 km范围内)出现高值异常集中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因果滤波器的多次波匹配相减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多道匹配滤波方法中的滤波器是物理可实现的因果滤波器,只能实现地震信号序列延迟的滤波。本文提出了最小二乘意义下的非因果多道输入多道输出维纳滤波方法,通过比较多道匹配相减中因果和非因果滤波方法之间的差别,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解决了模型数据滞后于实际数据的情况。而且,通过定义长度随偏移距和层速度变化的滑动时窗,解决了匹配时窗内同相轴数量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加的问题。并将上述方法应用到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去除多次波的方法中,利用Pluto1.5理论模拟数据,对非因果滤波器和变长度时窗的匹配相减方法进行测试,取得了很好的去除多次波后的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a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filtering method for the enhancement of coherent reflections and for attenuation of noise. The method is applied in two steps. First normal move‐out (NMO) correction is applied to shot or CMP records, with the purpose of flattening the reflections. We use a spatial SVD filter with a short sliding window to enhance coherent horizontal events. Then the data are sorted in common‐offset panels and the local dip is estimated for each panel. The next SVD filtering is performed on a small number of traces and a small number of time samples centred around the output sample position. Data in a local window are corrected for linear moveout corresponding to the dips before SVD. At the central time sample position, we sum over the dominant eigenimages of a few traces, corresponding to SVD dip filtering. We illustrate the method using land seismic data from the Tacutu basin,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Braz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is able to reveal reflections masked by ground‐roll and other types of noise.  相似文献   

1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地震前兆台网数据库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普遍使用冷备份方法。给出数据泵逻辑备份的新方法,并结合地震前兆数据库特点,介绍数据泵备份在地震前兆数据库中的应用以及备份与恢复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晓琳  李盛乐  刘坚  刘珠妹 《地震研究》2020,(2):412-416,418
随着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加密、采样率的提高,地震前兆观测数据量也在快速增加。在进行地震数据共享服务时,需要快速获得大量数据集,无疑对前兆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Greenplum数据库的地震前兆数据存储设计方案。通过搭建Greenplum分布式数据库环境,实现了海量前兆数据的快速处理,并与传统Oracle数据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reenplum数据库读取前兆数据耗时更低,对于大批量数据的读取操作,Greenplum数据库的优势更加明显;Greenplum数据库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对应用编程接口(JDBC、ODBC)的支持,使得其在前兆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不同比例尺地震应急数据的融合与集成,在分析城市地震应急数据库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南京市地震应急数据库框架。论述了其中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转换方法,以及多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建库方法。接着阐述了地震应急专题数据库的设计和与多尺度基础数据的联接。最后通过开发南京市地震突发事件救灾应急平台,展示了多比例尺应急数据库在地震应急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震前兆数据库软件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述新  朱燕 《内陆地震》2003,17(3):252-258
新疆地震前兆台网中心通过远程拨号的方式采集各台点的数字化数据,运用前兆通讯、数据服务等软件实现数据的格式转换、入库及基本数据查询等前兆数据库的各种操作,方便了分析人员的使用。初步建立起地震前兆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采用3年累积频次滑动,组成低通滤波,按年序作变化曲线,讨论了广西历史上各次强震前曲线所含的震兆信息,得出地震频度增高时段与强震发生有对应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区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是东莞震害预测与防御系统建设的组成部分,该数据库共存储了50张基础电子地图或专题图、198个数据表,涵盖了地震地质、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及震害预测的各种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数据。在数据库建设中,针对其中35 km2的电子地图进行的成批更新处理技术,解决了无属性数据的空间数据更新的难题。由于引用了震害预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建库工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19.
Structural damage assessment under external loading, such as earthquake excit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tructural safety evaluation. In this regard, appropriate data analysis and feature extraction techniques are required to interpret the measured data and to identify the state of the structure and, if possible, to detect the damage. In this study, the recursive subspace identification with Bona‐fide LQ renewing algorithm (RSI‐BonaFide‐Oblique) incorporated with moving window technique is utilized to identify modal parameters such as natural frequencies, damping ratios, and mode shapes at each instant of time during the strong earthquake excitation. From which the least square stiffness method (LSSM) combined with the model updating technique, called efficient model correction method (EMCM),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first‐stage system stiffness matrix using the simplified model from the previously identified modal parameters (nominal model). In the second stage, 2 different damage assessment algorithms related to the nominal system stiffness matrix were derived. First, the model updating technique, called EMCM, is applied to correct the nominal model by the newly identified modal parameters during the strong motion. Second, the element damage index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element damage index method (EDIM) to quantify the damage extent in each element. Verif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through the shaking table test data of 2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es and a building earthquake response data is demonstrated to specify its corresponding damage location, the time of occurrence during the excitation, and the percentage of stiffness reduction.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综合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单参数地震对应概率谱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方法,用以定量识别地震前兆综合异常特征.首先,该方法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分析,将原始数据时间序列转换成概率时间序列;其次,采用多点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不同参数滑动平均概率Pij;再次,求解不同参数的多点滑动极值概率Mij;最后,求解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Pc.文中以新疆天山地区不同地震学参数的时间序列为原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考察时段为18个月时,利用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前兆综合异常,其异常对应比例和地震对应比例分别为13/13和22/27,异常信度较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