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集数十年至百年金矿研究经验,认识到剪切带构造不仅是控矿因素,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含金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类既包括一些脉型矿床,也包括一些层控浸染型矿床的以剪切作用为成矿机制和控矿因素的金矿床。在构造控矿方面具如下特点:1.金矿床或金矿化带的空间分布明显地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尽管金矿化带的成因、物质来源以及形成时间等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成因模式,但其地质事实是金矿化带几乎都产在韧性剪切变质带内部或在其附近的后期(或晚期)构造裂隙中。如印度的科拉尔(Kolar)金矿。2.金矿化带的形成受特定的韧性剪切变质…  相似文献   

2.
沿甘孜-理塘断裂带发育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区内金矿化、金矿床(点)、金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剪切带内金矿床主要有糜棱岩型、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三种成因类型,它们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剪切带与金矿床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含金剪切带和剪切带型金矿床等新概念。何绍勋等(1992)按矿床特征将剪切带型金矿划分为“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带脉型金矿”两种基本类型。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是剪切带脉型金矿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4.
云南墨江镍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热(泉)水喷溢构造(成矿构造)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喷流构造岩石层序,脆-韧性剪切带(储矿构造)由近水平的纵张裂隙构造、左行共轭剪切裂隙及相对封闭的脆韧性剪切带组成。脆性张剪性X形微裂隙系统为富金矿脉的定位提供了构造空间。成矿演化过程为:①晚泥盆世热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黄铁矿硅质岩;②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③燕山-喜马拉雅山期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期形成富金矿脉。指出3处成矿远景区,认为红土型金矿很可能是本区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值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5.
抱板金矿带产于戈枕脆韧性剪切断裂带西侧中元古代花岗岩体内接触带上。有剪切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含金伟晶岩型三种主要类型的矿床,以前一类最为重要。经多年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不同,具多期成矿的特点。含金伟晶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海西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期岩浆热液;含金剪切带的糜棱岩型金矿化发生于印支期;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形成于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与燕山期安玄玢岩同源的深部岩浆,  相似文献   

6.
胶东大庄子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庄子金矿是我国首次发现赋存于胶东变质岩中大规模韧-脆性剪切带内的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化与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碎裂岩化有关。矿体受韧-脆性剪切带、黄铁绢英岩化、晚元古代晚期角闪岩相变质岩的共同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以自然金-金属硫化物-架状硅酸盐为主的组合类型。矿床属于在韧-脆性剪切作用下,与含金量较高的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的形成、演化有成因联系的蚀变、重熔、交代中温动力热液改造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早元古代变质砾岩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台山早元古代沉积盆地分布于五台-花岗绿岩带穹隆南翼,沉积了巨厚的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系,同位素年龄2306Ma(U-Pb),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可在该区寻找金-铀砾岩型金矿。随着五台花岗-绿岩带金矿找矿工作的不断进展,砾岩型金矿的寻找也有重大发现,已相继发现十余处矿床、矿(化)点。该类型金矿产在滹沱群的下部,即盆地较陡侧的冲积扇中部或底部,严格受层位控制。含砾变质砂岩为金矿的容矿岩石,自然金均为中粗粒,可能存在古砂矿,属太古宙绿岩带金矿的剥蚀搬运产物。金矿床受褶皱倒转和与之相关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是构造作用的变质热液活化、迁移和富集的结果,脆-韧性剪切带是其容矿构造。本文初步建立了砾岩型金矿的成矿构造模式。这种砾岩型金矿的新发现对我国早元古代砾岩型金矿的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德会  刘伟 《现代地质》1999,13(2):130-136
石板沟金矿是近年在豫西南发现的一个剪切带容矿的脉状金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金的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与热液蚀变作用有关,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则可能主要与岩浆热液与变质热液的混合作用有关。矿质主要源自晋宁期岩浆岩,成矿流体和热能主要来自海西期花岗岩。矿床为剪切带容矿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辽东地区金矿床主要分布在丹东、青城子、营口-盖县、清原等4个金矿化集中区(带)。S,Pb同位素特征显示金矿的成矿物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和上地幔。成矿流体中的CO2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在成矿过程中流体的盐度较低,且由弱酸性向弱碱性变化,金矿多为中低温矿床。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化的空间分布显示出多级有序的控制作用,同时对金矿的矿床类型和矿化类型也表现出显著的控制作用,构造应变场和地球化学场的改变,促使成矿元素迁移富集而形成金矿。研究认为,在元古宇分布区,在深部寻找脆韧性变形带中的金矿仍然具有较大远景,同时要注意寻找与BIF建造有关的金矿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
夹皮沟剪切带中金矿脉形成化学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夹皮为剪切带中存在着两种类型金矿化:(1)片糜岩型金矿化,(2)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脉)。在韧性剪切阶段,围压较大,△Vr<0,不能产生流体压力,也不能形成金矿化;随着剪切带演化,围压降低,产生了流体压力大于围压,即面△Vr>0,产生了流体压力裂隙,并有矿化作用形成。矿化早期形成片糜岩型金矿化主要由流体压力裂隙所控制,而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则是由流体压力及岩石应力性质所决定。由片糜岩型金矿化转化为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是一个漫长地质时期,但由流体产生的成矿裂隙时间较短,大约为40~80a。  相似文献   

11.
江西金山金矿床两类矿化及其石英热发光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山金矿床为一大型剪切带型独立矿床,主要矿化类型分为含金石英脉及硅化岩型两种,前者分布于金山剪切带上盘粉砂质千枚岩中,受顺层剪切裂隙控制,规模较小;后者主要受金山剪切带内R型剪切裂隙控制,规模大。研究表明,两类矿化是性质相同的含矿变质流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构造位置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石英热发光特征是评价两者含矿性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丁宝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8-141,159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将控矿断裂分为四类,即NW向压扭性断裂、NE向扭性断裂、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和NW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受NW向断裂控制的金矿化属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化属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祁连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及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关系等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韧性、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控制了金矿的产出.韧脆性剪切带构成了该矿床的富矿和储矿构造,为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是深部流体的通道.位于中、下地壳中的超临界流体能够以硫络合物形式溶解大量金和其他成矿元素,这种含金的超临界成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浅部迁移.流体中金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金大量沉淀而形成金矿.北祁连地区的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床产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中,是该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阶段性产物.红土沟川刺沟金矿是一种典型的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其主要的矿石类型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14.
新疆青河科克萨依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科克萨依金矿床为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它与克孜勒它乌推覆构造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其变形作用以韧性变形为主,具典型的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特点,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中期的变形分解阶段和晚期的液压致裂阶段,从而建立了该剪切带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仅具微弱的金矿化;中期变形分解过程中,含金流体的渗流导致水热蚀变和金在递进缩短应变域的大规模沉淀,形成了主成矿期的金矿化;在晚期液压致裂阶段,含金流体涌入张裂隙,形成高品位、小规模的含金石英脉。  相似文献   

15.
Jun Deng    Liqiang Yang    Bangfei Gao    Zhongshi Sun    Chunying Guo    Qingfei Wang    Jianping Wang 《Resource Geology》2009,59(2):140-152
The Jiapigou gold bel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ld-producing districts in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gold bel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berian Plate (SP) in the north, Yangtze Craton (YC) in the south and Pacific Plate in the eas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the tectono-fluid-metallogenic system,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ectonic regimes, fluid evolution and metallogenesis.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corresponding spatial–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e-controlling tectonic regime and hydrothermal fluid evolution in the Jiapigou gold bel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disseminated ores that are distributed within the NW-trending main ductile shear zone and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and minor disseminated ores that are distant to the ductile shear zone.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contain a large amount of CO2. Metamorphic fluids of middle to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nd meteoric waters of low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mixed together during mineralization. A proposed ore-forming model is as follows: in the pre-ore phase, the collision of SP and NCC resulted in the NS-trending compression of the ore belt. This formed the NE-trending and NW-trending shear faults and EW-trending folds. During the ore-forming phase, the collision of YC and NCC resulted in dextral shearing of the NW-trending Jiapigou fault and the NE-trending Green faults. High-pressure fluids caused by the compression flowed into the dilatant zone. This may have caused both phase separation of CO2-bearing fluids and the mixing of meteoric waters, metamorphic waters and magmatic source fluids and finally resulted in the disequilibrium of the ore fluids and precipitation of ore minerals.  相似文献   

16.
张忠义  肖文进  杨国龙  高军辉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11-2023030011
东天山晚古生代康古尔塔格构造—金矿带的中段南带开展构造控矿研究,为区域金矿定位预测与勘探提供依据。采用区域构造分析和构造解析方法,在雅满苏北部厘定出一类已发生变形改造的大型面状脆韧性—韧性剪切带,构造恢复表明,其形成于晚古生代造山早期向北的分层剪切或低角度逆冲剪切(S1//S0)作用,并作为区域金矿的一级控矿构造而成为俯冲带深源成矿流体向上运移成矿的主通道。在造山过程中递进变形的分层剪切或低角度逆冲剪切晚期、向南北向横向缩短转换阶段,伴随区域抬升和断褶作用,拆离剪切带分支断裂开始成生并向上突破,导致封闭在拆离带内运移的深源含矿流体以断层阀方式分流排泄,成矿流体沿分支断裂向上运移,在断裂上盘或上盘背斜枢纽处的低序次的断裂、破裂中聚集卸载,形成充填石英脉和交代蚀变岩型(造山型)金矿,并有时限为276. 5±2. 9Ma的石英闪长斑岩侵入产出;晚期褶皱、断裂等叠加构造则对矿床(体)破坏、改造及保存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晚古生代康古尔塔格构造—金矿带的中段南带开展构造控矿研究,为区域金矿定位预测与勘探提供依据。采用区域构造分析和构造解析方法,在雅满苏北部厘定出一类已发生变形改造的大型面状脆韧性—韧性剪切带,构造恢复表明,其形成于晚古生代造山早期向北的分层剪切或低角度逆冲剪切(S1//S0)作用,并作为区域金矿的一级控矿构造而成为俯冲带深源成矿流体向上运移成矿的主通道。在造山过程中递进变形的分层剪切或低角度逆冲剪切晚期、向南北向横向缩短转换阶段,伴随区域抬升和断褶作用,拆离剪切带分支断裂开始成生并向上突破,导致封闭在拆离带内运移的深源含矿流体以断层阀方式分流排泄,成矿流体沿分支断裂向上运移,在断裂上盘或上盘背斜枢纽处的低序次的断裂、破裂中聚集卸载,形成充填石英脉和交代蚀变岩型(造山型)金矿,并有时限为276.5±2.9Ma的石英闪长斑岩侵入产出;晚期褶皱、断裂等叠加构造则对矿床(体)破坏、改造及保存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尔金北缘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控矿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阿尔金北缘地区不同层次剪切带发育,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在区域上,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韧性剪切带及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韧脆性剪切带既是唯一的赋(含)矿构造,也对矿化带、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特点决定了金矿化类型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交代蚀变作用发育。含矿构造裂隙以P型为主,少量D型和R型,个别为R~1型和T型;构造变形所引发的动力分异作用及其形成的动力变质热液是金矿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与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的大平沟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流体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变质水的特征相吻合。结合糜棱岩磁组构研究,发现磁各向异性度P值与金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构造变形早于金矿化蚀变作用,这种时序关系进一步佐证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即大面积的韧性变形构造动力分异作用形成的含金热液不是就地原位矿化,而是向上迁移并集中到范围比较窄小的韧-脆性或脆性裂隙中才发生金元素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韧性剪切带中金成矿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刘继顺 《地质论评》1996,42(2):123-138
在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床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业已得到公认,但在形成时间和成因关系以及物质来源诸问题上则争论颇大。本文剖析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混乱缘由,进而认为:韧性剪切带中既可存在韧性剪切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化,又可存在韧性剪切期后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既可有深部成矿物质来源,又可有浅部表层成矿物质来源,实际上为典型的多因复成金矿床。因此建议将其称之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南带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研究不同层次的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含金裂隙类型。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和磁组构分析。探讨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认为韧性剪切带的控矿作用表现为在区域上控制金矿床(点)的分布,在矿床范围内,它既是唯一的赋(含)矿构造,也控制着矿化带和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在矿床成因上决定了金矿化以蚀变糜棱岩型为主,同时韧性剪切变形及其形成的动力变质热液是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