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长期来看,在治理度达到70%条件下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减小50%左右,治理的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在治理的过程中,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变幅明显减小,但在短期内由于暴雨洪水侵蚀力大于工程设计标准而发生毁、垮坝或淤平后,仍可以将前期滞留的泥沙重新搬运而出现泥沙输移比大于1的情况。在黄土高原地区治理前后流域系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均可用径流深度比来定量计算获得,泥沙输移比变化的动力机制可用径流深度增与减时水流剪切力的变化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从长期来看 ,在治理度达到 70 %条件下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减小 50 %左右 ,治理的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在治理的过程中 ,与治理前相比泥沙输移比变幅明显减小 ,但在短期内由于暴雨洪水侵蚀力大于工程设计标准而发生毁、垮坝或淤平后 ,仍可以将前期滞留的泥沙重新搬运而出现泥沙输移比大于 1的情况。在黄土高原地区治理前后流域系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均可用径流深度比来定量计算获得 ,泥沙输移比变化的动力机制可用径流深度增与减时水流剪切力的变化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泥沙输移比影响因子及其关系模型 研究现状与评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泥沙输移比是目前预测流域产沙量的一种较实用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并总结了泥沙输移比与流域面积、降雨/径流、地质地貌及泥沙颗粒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关系模型。最后,结合我国泥沙输移比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今后一定时期内在泥沙输移比研究方面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4.
将泥沙输移能力公式与USLE公式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分布式小流域产沙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的空间分布模拟。得到的主要结论:1.该模型适用于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产沙的模拟;2.魏城河流域1980—1987年8 a平均土壤侵蚀量为16.8×104t,侵蚀模数为675.8 t/(km2.a),模拟得到的输沙模数为238.6 t/(km2.a),泥沙输移比为0.35;3.魏城河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占到全流域总面积的68%,强度侵蚀占流域面积的1%,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的流域边缘地带;4.相对其他因子,降雨与坡度对该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以河龙区间42个流域为对象,在流域地貌格局信息提取和侵蚀产沙过程特征指标计算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貌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河道系统水平,河流数量、长度等几何特征指标和河流分叉率(Rb12)、分级率(Rd32)、相邻级别间的河流长度比等形状特征指标与流域侵蚀模数显著相关;②在流域系统水平,坡度粗糙度、相对高差、圆度比、高长比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主要指标,其中坡度粗糙度是最根本的解释变量;③各地貌格局因子间相互作用复杂,且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要强于泥沙输移过程,其通径分析模型对流域侵蚀模数、输沙模数和泥沙输移比变化的解释度分别为65%、33%和20%。这对正确认识影响流域侵蚀产沙过程的格局因素和建立准确的过程模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瓯江河口输沙模式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河口塑造与输沙关系、流域泄沙与输移模式,以及口外来沙与潮流输移特征等三方面,探讨河口区的泥沙运移规律和补给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粗细不同粒级的造床泥沙按不同方式治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河口塑造与输沙关系、流域泄沙与输移模式,以及口外来沙与潮流输移特征等三方面,探讨河口区的泥沙运移规律和补给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粗细不同粒级的造床泥沙按不同方式治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景可  焦菊英  李林育  张世杰 《地理研究》2010,29(7):1163-1170
输沙量、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的流域尺度转换研究是当前流域侵蚀产沙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旨在通过尺度转换理论将坡面小区试验研究成果转换到流域的更大范围。以赣江流域实测输沙量和计算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数据为基础,探讨了该流域3个变量的流域尺度关系,进而研究分析了3个变量尺度转换的可能性。3个变量与流域面积的关系散点图和相关方程都反映了这3者与流域面积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相悖于前人反比关系的结论。文章还阐述了流域面积的内涵及输沙量、侵蚀量和输移比的影响因素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发现3个变量的影响因素与流域面积不存在尺度效应。由此推断在赣江流域输沙量、侵蚀量和泥沙输移比实现尺度转换存在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研究结论是否成立或是否具有普遍性意义还有待于更多流域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陕南河流泥沙输移比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分析陕南河流泥沙的输移比现状、输移比的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指出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泥沙中推移质比例较大,致使该区泥沙输移比远小于1,这是陕南河流泥沙运移的重要特征;输移比在空间上有明显差异并且沿程逐渐增大。从时间上看,自50年代以来,输移比有不断减小的趋势,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区内河流径流量的减少和人为侵蚀作用的加剧,泥沙输移比仍会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陕西南河流泥沙的输移 比现状,输移比的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指出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泥沙中推移质比例较大,致使该区泥输移经远小于1,这是陕南河流泥沙运移的重要特征;输移比在空间上有明显差异并且沿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河“960719”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大量实测洪水数据对乌鲁齐河“960719”洪水的来源,特点及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场洪水的重现期,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山北坡中段春季融雪洪水及其灾害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山北坡是新疆多雪地区之一,其中乌苏至乌鲁木齐-带的山麓地带,和山前平原纳洪地区春季赖洪水及其灾害频繁。研究结果表明,这里的春季融雪洪水及其灾害除了与促进春季积雪强烈消融的气象因素有关外,还和这里的地貌条件与受地貌条件影响的冷期降雪有关。研究区玛纳斯褶皱前山及其纵谷是地域宽阔的中、低山区、在冷期形成较多降雪并大量积聚,导致春季融雪洪水灾害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川江流域洪涝频繁而危害大。兹以旬、两旬雨量分别为250—350,350—500毫米作主要洪涝指标。流域内洪涝频率、大面积洪涝频率的分布区域差异明显。洪涝的形成受暴雨和大地形结构控制,此外还受四川盆地地形、水系结构与森林遭破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洪灾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洪灾风险评价是洪灾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洪灾风险区划是在洪灾风险评价基础上的宏 观分区, 有助于更清晰的把握洪灾风险的空间格局与内在规律。文章首先对洪灾风险相关概念进 行了阐述, 试图达到理清和规范的目的。然后对洪灾风险评价常用方法和洪灾风险区划研究进行 了评述。目前主要的洪灾风险评价方法有地貌学方法、水文水力学模型与系统仿真模拟方法、基 于历史灾情数据的方法、基于水灾史料和古洪水调查的方法、遥感与GIS 方法、基于洪灾形成机 制的系统分析方法等。最后对洪灾风险评价与洪灾风险区划研究进行了小结, 并指出了未来在洪 灾风险评价与区划的数据基础、洪灾风险评价的时空尺度、洪灾风险区划的理论与方法、洪灾风 险评价与区划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可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洪灾损失评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该文分析洪灾损失评估方法,论述通过数据输入、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建立洪灾损失评估的地理信息系统途径,河道及行洪区洪水仿真模拟的计算方法,提出洪灾损失评估的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法和研究成果法,并以北江大堤为实例,验证该文提出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调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洞庭湖作为长江中游的一个吞吐式大型湖泊,调蓄荆江洪水并调节湖南省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水沙泄入长江。洞庭湖的调蓄相当于大型水库调节,然而又与水库调蓄有所区别。该文从分流分沙比、调蓄量以及削峰系数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洞庭湖调蓄作用。并提出了洞庭湖区以适度退田还湖,蓄洪区采用退人不退耕的单退还湖方式,增加其调蓄能力,缓解自身防洪压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洪灾风险评价是洪灾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洪灾风险区划是在洪灾风险评价基础上的宏 观分区, 有助于更清晰的把握洪灾风险的空间格局与内在规律。文章首先对洪灾风险相关概念进 行了阐述, 试图达到理清和规范的目的。然后对洪灾风险评价常用方法和洪灾风险区划研究进行 了评述。目前主要的洪灾风险评价方法有地貌学方法、水文水力学模型与系统仿真模拟方法、基 于历史灾情数据的方法、基于水灾史料和古洪水调查的方法、遥感与GIS 方法、基于洪灾形成机 制的系统分析方法等。最后对洪灾风险评价与洪灾风险区划研究进行了小结, 并指出了未来在洪 灾风险评价与区划的数据基础、洪灾风险评价的时空尺度、洪灾风险区划的理论与方法、洪灾风 险评价与区划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可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GIS的渭河下游洪水淹没面积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洪水淹没面积一直是灾害评估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GIS技术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的特殊功能,以渭河为研究背景实现了无需编程即可完成对洪水淹没面积的提取及计算。在地形图数字化基础上,分别对有源淹没和无源淹没进行分析,并运用ArcMap和ArcView软件自身的功能,对洪水淹没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并以2003年渭河下游洪水淹没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干旱区洪水灾害基本特征: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新疆自然和社会环境,分析了新疆洪水及其洪灾的形成,季节分布,年际变化,地区分布等主要特征,并提出对洪水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中游马莲河历史与现代洪痕沉积与水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莲河流域深入调查研究,在马莲河下游峡谷峭壁发现了一组4个显著的洪痕。洪痕沉积物分析看出,马莲河洪水悬移质泥沙以粉沙为主,粘粒和沙粒含量都较低,磁化率值也很低。将这些数据与流域内马家原剖面黄土土壤的的分析结果对比,可知马莲河现代洪痕沉积物是暴雨洪水对于流域内黄土和土壤侵蚀、搬运沉积形成。采用面积-比降法对该组洪痕所记录的4次洪水事件进行了洪峰流量恢复计算。表明高于常水位3.3 m、5.5 m、6.7 m洪痕洪峰流量分别为1 170m3/s、4 060 m3/s、5 690 m3/s。它们与雨落坪水文站观测2005、2003、1977年的洪水洪峰流量值相当,误差小于5 %。最高洪痕高出常水位10~12 m,计算恢复其洪峰流量为13 980 m3/s,洪水发生年代为1841年(清代道光21年)。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马莲河流域的防洪减灾、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