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利用鄂伦春旗3个林业局森林松毛虫和阿里河气象站5个历史气象要素资料,结合统计分析理论和松毛虫发生发展理论,整理和分析出森林松毛虫与气象要素变化的相关关系。筛选出影响松毛虫发生面积的5个气象因子,并分别对其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松毛虫发生面积密切相关的因子主要有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积温(≥10℃),松毛虫发生面积同3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2、0.6445和0.6078。选择这3个因子利用多元回归建立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方程,通过试用此预报模式可以为林业部门的防虫、灭虫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省绿化荒山,保护生态平衡,减轻水土流失的主要树种是松树。松毛虫是这个树种的主要害虫,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危害林木生长。控制虫害蔓延是保证我省森林资源的当务之急。为减少防治的盲目性,准确预报松毛虫发生趋势是关键,为此需要进行研究,建立松毛虫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1预报因子选择资料来源:松毛虫发生程度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森防站,大气环流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气象台,气象资料取自辽宁省气候中心。松毛虫连年成灾的主要原因除以纯林为主的林分构成外,主要是气候条件造成的。松毛虫是跨年度害虫,前1年的气候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省绿化荒山,保护生态平衡,减轻水土流失的主要树种是松树。松毛虫是这个树种的主要害虫,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危害林木生长。控制虫害蔓延是保证我省森林资源的当务之急。为减少防治的盲目性,准确预报松毛虫发生趋势是关键,为此需要进行研究,建立松毛虫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Dendro 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森林害虫中发生地区最广,几乎遍及整个亚热带马尾松分布区,为害面积最大,经常猖獗成灾的大害虫。以广西柳州地区为例,常年发生面积3—5万亩,大发生时达数十万亩,1970—1980年间,全地区发生面积超过百万亩。虫灾此起彼伏,针叶常被吃光,如同火烧,严重的全株枯死,轻者材积生长量减少,损失巨大。马尾松毛虫的猖獗受食料、林型、地形地势、天敌、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但一定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气象因子对于落叶松毛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迁飞、栖息等是不可少的外界条件.在同一个林区内每年落叶松毛虫发生时期的早晚,发生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因此,当气候条件发生波动时也会使落叶松毛虫危害情况发生波动,气象条件对落叶松毛虫的发生和危害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近三十年来,在新疆阿尔泰山林区,落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内外利用陆地资源卫星TM资料监测森林松毛虫成功的经验,进行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监测松毛虫的试验,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试验表明,利用NOAA/AVHRR监测森林松毛虫危害是可行的.特别是在松毛虫初发阶段,虫源地的比值植被指数的突变显著,这对于在松毛虫发生的初始阶段进行防治和预测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随着松毛虫的蔓延,危害程度和面积扩大,导致较大范围的植被指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唐红艳  陈素华  牛宝亮  梁锋 《气象》2006,32(S1):138-141
对内蒙古阿尔山地区1990~2004年落叶松毛虫灾害监测资料和阿尔山市1989—2004年逐旬气象资料进行相关普查,筛选出对阿尔山落叶松毛虫发生面积影响显著。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量与松毛虫发生面积相关性最显著,得出幼虫越冬期(上年11月至当年4月上旬)降雪量多,隆冬(1月)平均最低气温高,春季幼虫上树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高温少雨有利于松毛虫的大面积发生,反之则不利于其大面积发生的结论,并建立了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模型。从回代和模拟结果看,效果比较理想。预报结果为林业部门提前了解松毛虫灾害的发生趋势,采取及时有效的趋利避害措施,从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森林健康发展提供参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形复杂多样,又处于环太平洋造山带,各种自然灾害多发生,其中农业气象灾害损失额占每年农业总产值的1—6%,平均为3%。霜冻害每年发生有4万多公顷,占农业气象灾害损失额的2.5%。日本霜冻害主要是发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的晚霜害,在北部发生  相似文献   

9.
宁强是全省的暴雨中心之一,平均每年有3—4场暴雨发生,最多的1981年出现14场.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9月,尤以7—8月最多,占全年总数约58.4%,大降水次数则更多.我站的解释预报,主要是与地台接口.在地台的分片预报中,我站被列为平川片,但由于我站地处汉中地区最西部的山区,每当西来系统影响时,我县首当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量激增,信息传递突飞猛进,作为科技信息载体的科技期刊的种类、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有科技期刊4000多种,数量不少,但质量和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的科技期刊还很少。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1994年我国科技期刊总数为4195种,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选用7种,仅占被选用的43个国家和地区总量的0.2%;被美国《化学文摘》(CA)选用363种,占被选用的140个国家和地区总量的26%;被英国《科学文摘》(SA)选用67种,仅占被选用总量的0.26%;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选用…  相似文献   

11.
季节对生物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在很多情况下,用某些气象因素的变化导致生命的信号与反应是微妙的。因此用研究不同种生物之间生命活动的相关关系比运用统计方法,以纯气象因子预报生命活动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用物候预测松毛虫发生期即应用不同种生物之间生命活动的相关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造成前汛期河池地区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锋面(冷锋、静止锋)低涡、低槽、切变线、低空急流及台风等。诸类暴雨中以锋面类为主。因此河池地区前汛期暴雨预报十分强调锋面的影响。但急行冷锋(强冷锋)由于坡度大、移速快,在其南下时往往一扫而过,常无大的降水发生,因此,在预报中急行冷锋下造成的大、暴雨往往被漏掉。 我们在普查1967年以来前汛期急行冷锋10例中发现:急行冷锋下,河池地区产生局部暴雨的有3例,占30%;全区性的大暴雨有3例,也占30%。分析其原因发现:在与锋  相似文献   

13.
松毛虫越冬死亡率与气象条件关系试验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是我省森林重大害虫之一,繁殖力强,蔓延速度快,对我省林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松毛虫越冬幼虫是跨年关键虫态,它既是前一年种群数量变动的“暂时结束”,又是下一年种群数量变动的开始,在种群数量变动的时间序列过程中,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研究其越冬死亡率同外界环境的关系,可为发生程度的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淑琴  黄辉 《气象科技》2006,34(4):478-481
根据国家海洋局1990~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我国沿海赤潮的相关资料,分析了我国赤潮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近几年赤潮发生增长较快,几乎全年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沿海各省都有赤潮发生,浙江省、长江口一带最盛。对浙江舟山沿海发生赤潮时的气象要素研究表明,其主要特点是湿度大、气压低、日照时间长、风向偏东居多。赤潮发生时的3个天气形势特征:高空西北偏西气流;地面一般为均压场,气压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地层有很大的东西向温度梯度,并分析了这样的形势适合赤潮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高粱蚜虫是东北地区高粱主要害虫之一,历年均有发生。高粱是喀左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最高可占总面积27.6%;高粱的丰歉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昆虫、植保、气象工作者对害虫种群预测预报、昆虫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损害水平和经济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6~2015年成都地区国家站及区域站20时~20时24小时地面实况降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成都市区域性暴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这一时期成都地区共有43例区域性暴雨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在2013年,发生季节以7月为最多(占总次数的49%)。根据区域性暴雨影响系统的不同,将其简单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低涡型、高空槽和切变线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3种类型暴雨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均有不同,暴雨次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0%、46%、14%,持续时间大多为1天。同时选取3个历史个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区域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郑明倩  吴学宏 《气象》1988,14(3):46-49
西路冷槽是造成内蒙古自治区11—3月降雪的主要系统。由1963—1978年16年资料得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共发生96次大雪过程(至少有相邻3个站的日降雪量≥3mm),其中有56次是由西路冷槽与南支低槽相配合造成的,占总次数的58.3%。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强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2000~2002年春季(3~5月)中国北方有12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其中11次与蒙古气旋有关.作者从干旱气候背景、环流状况、沙尘源、沙尘路径及天气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集中对引发强沙尘暴的蒙古气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年中,春季我国北方强沙尘暴天气主要与蒙古气旋的发展移动有关,气旋冷锋后的大风是强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动力因子;蒙古国南部、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是强沙尘暴过程的主要沙尘源地;影响我国的强沙尘暴的沙尘路径至少可分为3种类型,即偏西路径、西北路径和南疆盆地型,以西北路径居多;我国北方春季的连续干旱、气温偏高及冷空气活跃是强沙尘暴天气形成的重要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9.
肖惠卿 《气象》1982,8(5):2-4
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后,其活动情形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登陆后很快减弱,在我国南方消失或重新入海;另一种是登陆后强度并不迅速减弱,维持数日不消,向北深入到较高纬度,消失于我国北方内陆,甚至从北方内陆再次入海。前一类占登陆台风的大多数,后一类虽然为数不多,但一旦发生,往往给我国内陆带来长时间、大范围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7503号台风从福建登陆后,一直深入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根据1950—1979年气象和农情资料分析,建国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为2.94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6%,受害成灾面积(减产30%以上)达1.01亿亩,占总耕地的6.7%。一、干旱类型根据干旱的发生季节,干旱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北方春旱;春旱影响北方冬小麦的生育及春播作物的播种,华北春旱尤为突出。北京3—5月春旱发生的频率为90%左右。河北全省春旱频率在40%以上。河南省春旱发生频率自南向北增加,黄河以北春旱发生频率在30%以上。北京、石家庄、衡水、邯郸等地到5月下旬春播作物因干旱不能下种的机率为50%左右。黑龙江省春季降水仅占全年的10%,降水变率大,春旱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