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了一些新的实时诊断和钻压优化模型建模方法———神经网络法,它们可以克服传统方法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的缺陷,满足钻进过程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给出了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网络) 进行实时诊断和建立钻压优化模型的方法。实际应用和计算机仿真研究表明:采用这些新方法可以实时地实现钻进过程的事故诊断,建立的模型不但能够满足自动送钻实时优化钻压的要求,而且也可以用于离线的钻压参数优选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钻压优化模型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史玉升 《地球科学》1999,24(4):432-436
提出卫种新的钻压优化模型建模方法--神经网络法,它可以克服传统方法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的缺陷,满足自动送钻对实时性的要求。给出了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网络)建立钻压优化模型的方法,计算机仿真研究表明:利用这种新方法建立的模型不但能够满足自动送钻实时优化钻压的要求,而且也可以用于离线的钻压参数优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风险,以滩海地区某油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油藏进行实时跟踪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应用地质建模、随钻测井、地质导向等技术,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地质导向模型,并根据随钻测井数据和综合地质信息,实时验证构造和储集层信息,对导向模型不断校正,使模型与实钻结果一致,还以该模型为基础,优化水平井钻井的前进轨迹。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的应用降低了海上油田开发风险,能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网络在实时卡钻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BP模型对现场的钻井工况进行卡钻预测 ,并开发了人工神经网络实时卡钻预测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海西部海域部分油田的下第三系地层机械钻速较慢,严重影响了勘探开发进度,为了降低钻井成本,增加钻井时效,必须掌握该海域难钻地层的特征及破碎机制。首先开展了岩屑矿物组分测定,结合录井资料,掌握了南海西部海域难钻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对难钻地层的破坏强度、硬度、塑性系数、可钻性、研磨性等相关参数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层岩石力学参数的预测模型,并基于30口测井的资料建立了难钻地层抗钻特性剖面和南海西部海域三维可钻性剖面,揭示了区域难钻地层的分布情况及抗钻特性;为解决难钻地层的工艺技术难题,还进行了难钻地层PDC钻头的破岩机制试验研究,研究了PDC钻头牙齿齿形、钻压和转速对破岩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北部湾盆地建议提高钻头的攻击性,并采用高转速的动力钻具复合钻进方式;珠江口盆地应提高钻头复合片的耐磨性,采用较高钻压和合理顶驱转速,为更好地控制钻井成本和提高钻井综合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实时确定地层界面是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考虑到泥浆电阻率、井眼在一定范围内对随钻电磁波影响较小,把三维地层模型简化为一维地层模型,大大减少了正演计算量。利用马奎特方法对其进行了实时反演计算,获得了仪器与地层界面之间的距离。实验表明,所确定的地层界面位置与实际相吻合,能够控制仪器的运行轨迹,使井眼保持在期望的地层内,有效提高了水平井的随钻地质导向能力。  相似文献   

7.
岩石的研磨性是钻井过程中钻头的磨损预测及优化的重要因素。为了预测钻遇地层岩石的研磨性,建立了钻井过程中PDC复合片的磨损计算模型,从而得到了岩石研磨性的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复合片与地层之间的受力分析并结合岩石的破碎条件,建立了不同钻压条件下地层对复合片的作用力计算模型。根据石英含量的概率密度分布情况,获得了岩石中参与磨损的颗粒与复合片底部的真实作用力。然后,根据PDC复合片磨损的几何原理,建立了地层对钻头复合片的磨损计算模型。通过室内实验对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了岩石各种属性对复合片磨损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各参数影响复合片磨损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弹性模量>石英含量>内摩擦角>表面粗糙度>泊松比>内聚力。基于该磨损模型建立了岩石研磨性评价指标,对制定了岩石研磨性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胜气田刘家沟组钻井井漏频发,钻井液漏失量大,井漏治理效率低,导致钻井周期长。借助地质和测井资料、电镜扫描等方法,分析刘家沟组裂缝宽度,明确裂缝型井漏机理。统计刘家沟组漏失数据,基于漏失速率与压差关联性,经数据拟合建立漏失压力预测模型,绘制东胜气田漏失压力横向分布剖面,为钻井防漏技术优化提供定量依据。基于循环压耗、激动压力计算模型,形成井筒压力预测方法,分析循环排量、机械钻速、下钻速度和钻井液性能对井筒压力影响规律,进而优化钻井参数。优选刚性颗粒、纤维材料和片状变形材料,优化粒径级配和组分配比,开发随钻预承压堵漏体系,砂床承压能力可以达到7 MPa以上。经现场应用,东胜气田水平井漏失率由57%降至25.7%,平均单井钻井液漏失量减少80.6%,平均单井漏失次数减少88.1%,助力钻井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9.
莫116井区水平井钻井设计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琳  张斌  肖林 《探矿工程》2018,45(2):7-11
莫116井区在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面临着“缩、卡、塌、漏、喷、硬”等难题,为避免井下复杂事故、缩减钻井周期、降低作业风险,在该区开展了水平井优化设计与轨迹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工作。通过井区已钻井资料论证分析,针对性地对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控制提出了优化方案;根据前期实钻情况和钻柱力学分析,优化了水平井钻井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通过优化泥浆体系,解决定向作业井段了井壁稳定性差、定向施工摩阻大、粘附卡钻几率高等问题。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现场应用,实现了水平井优快钻井目标,二开定向段和三开井段平均机械钻速相比优化前水平分别提高27%、30%,其中M614等井实现了“一趟钻”完成了水平段钻进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口径瓦斯钻孔穿越煤矿采空区钻井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西省晋城市某煤矿10km范围内,3#煤层开采形成了采空区,且在采空区中富含浓度很大的瓦斯混合气。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瓦斯,运用地面钻井的方法穿越采空区,继续钻穿下部15#煤层,对采空区中的混合瓦斯气体以及15#煤层中的瓦斯进行综合排采利用。在钻进过程中,采用空气潜孔锤钻井和回转钻井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顺利的穿越了采空区。在空气潜孔锤钻井工艺穿越采空区时,采用大风量冲孔、憋压冲孔、空气泡沫循环等方法,切实有效的解决了钻孔施工中的掉块、卡钻等复杂情况,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提高钻效,缩短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锥体连接一字形钎头,主要用在单轴抗压强度σ≤150MPa的非磨蚀性完整岩石中钻凿直径Φ38 ̄Φ42nm、深度≤3m的眼孔。在破碎或坚硬的强磨蚀性岩石中,由于破岩效率低和几何形状稳定性差,导致眼孔不圆、钻速慢,寿命短,修磨频繁,重磨费用高,合金利用率低,机械故障和辅助工时增加,工人劳动条件恶化,因此,瑞典Secoroc,Sandvik公司的产品目录中,从70年代中期开始,就用锥体连接的十字和球齿钎头  相似文献   

12.
极地冰盖深部“暖冰”层钻进时,由于冰层的温度较高,接近甚至达到冰的压力熔点,回转钻进时产生的切削热量极易使冰屑融化,导致机械钻速慢、取心率低、卡钻事故频发。钻压、转速、切削具结构等参数均对切削热量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对切削热量进行测试,从而为设计切削具结构、优化钻进参数组合提供理论依据。以XY-1型岩心钻机钻进系统为平台,利用无线信号传输原理设计了冰层回转钻进切削热量测试实验台。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能够准确测量钻压、扭矩、切削温度等参数,可用来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大庆油田砂岩渗透性油藏为例,从砂岩油藏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出发,依据过滤电位形成机理建立了通用的压力解释数学模型,应用测井数据对油层进行孔隙压力解释。编制自动扫描软件,在测井现场打印孔隙压力剖面,也可以进行室内解释。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生成速度快、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为钻井工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压力资料,在油田开发调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了该坐标系下的边坡稳定分析瑞典圆弧法的积分表达式。以简单均质粘性土坡为研究对象,结合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建立了基于瑞典圆弧法的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实现了边坡稳定分析最小安全系数的自动寻优。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和对比,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车载钻机机动性强、工艺适应范围广,是救援钻孔施工的理想机型,传统的车载钻机均采用液控、液驱的方式,存在控制参数显示不直观、管线较多、难以实现闭环控制等难题,钻遇复杂地层时,司钻人员的反应速度往往难以适应工况的变化,不利于钻孔安全。为满足救援钻孔施工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的需求,ZMK5550TZJF50/120型救援车载钻机采用电控、液驱的方式。根据回转和给进两大主要执行机构的负载特性,设计具有无级调速和防吸空特性的回转驱动系统、具有防坠落功能的给进驱动回路;根据系统的控制、监控和驱动要求,设计集中操控和显示的救援钻机电控系统,实现分布式总线协议部署以及具有优先级的闭环散热调节;选取对钻压控制有影响的7个参数,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了训练、验证和测试,获取钻进参数与钻压控制的连接权值矩阵,实现对钻压的自适应控制(Weight on Bit,WOB)。该钻机在宁夏梅花井现场工业性试验中完成了预定的钻孔工作,电液系统运行稳定,温度控制系统可保证液压系统油温保持在40~60℃区间,柴油机冷却液温度保持在70~90℃区间,验证了温度闭环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工作效果。ZMK5550TZJF50/120型救援车载钻机初步建立了钻压自适应控制模式,但由于地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需要不断丰富样本数量、提高系统计算速度,使钻压自适应控制系统对地层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煤层底板高承压奥灰水治理中,地面定向井设计与施工优化,主要依托二维AutoCAD地质图件开展。为避免复杂地质条件下目标靶区钻遇率低甚至脱靶等问题的产生,提高精准靶向水害治理的效果,提出基于三维地震动态地质建模开展水害防治定向井优化的技术。通过对比分析钻井优化技术方法的现状与问题,以地面防治水钻探工程的特定需求为出发点,指出地质模型导向适用于靶向水害防治定向井优化。在建模理论分析基础上,研究以地震数据为中心的体模型建模方法,分析定向井轨道设计相关的地质模型关键要素,探讨模型动态更新与井轨迹调整策略。以唐家会煤矿6煤底板奥灰水治理地面钻探工程为例,定向井设计阶段,基于地震数据,应用体模型建模方法构建包含地层、断层、异常体的三维地质模型,在异常体三维几何形态和地层裂缝属性的控制下,拾取关键靶点,提供多分支水平井轨道设计;定向井施工阶段,跟踪随钻数据及时修正地质模型,提供靶向倾角调整建议,提高井轨迹目标地层着陆精度和异常体钻遇率。实践表明,基于地震动态地质建模的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优化,有利于提高钻探工效、创造良好的注浆条件,达到提高异常靶区治理效果的目标,为奥灰水害防治的智能化决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坚硬地层破岩效率低、钻具粘滑振动造成钻头寿命降低等问题,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全尺寸钻头复合冲击破岩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冲击频率、钻压和转速对钻头破岩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钻头破岩过程中,岩石内部既存在拉应力,也存在压应力,岩石破坏表现形式为“拉伸+压剪”的综合作用破坏。研究得出在扭转冲击频率为25 Hz条件下,此时轴向冲击的最佳频率为13 Hz,在这2种冲击频率的配合下机械钻速最快;钻压对机械钻速影响较大,两者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并回归出有无冲击载荷条件下钻头机械钻速与钻压的变化关系式;转速对机械钻速的影响较小,两者呈微增趋势,分析认为是坚硬岩层使PDC钻头变切削为研磨状态导致机械钻速变化不大;复合冲击在地层钻进中能明显提高机械钻速。全尺寸PDC钻头复合冲击破岩机理研究对于钻进效率的提高和复合冲击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靶纠偏轨道设计问题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大媛 《探矿工程》2009,36(5):25-28
在钻井监测过程中,当前井底接近目标点时,纠偏轨道一般采用“线段-圆弧”形式来设计。建立了近靶轨道设计的数学模型,对4种求解组合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解析解。阐述了解析解的一个应用:绘制解析解曲线图能够帮助计算机软件使用者做出更加合理的纠偏轨道设计。实际算例表明,解析解能够准确、快速地给出近靶纠偏轨道的设计方案,对于指导钻井监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Aquifer 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n as foreseen in the European Union’s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2000).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se systems demands the use of all available techniques capable of handling the multidisciplinary features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The formulation and resolution of an optimization model is described for a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roblem based on the Palmela aquifer (Portugal), developed to supply a given number of demand centres. This problem is solved using one of the latest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heuristic method, designed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s while avoiding falling into local optimums. The solution obtained, providing the wells loc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umped flows to supply each centre, are analys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bjective function components and the constrai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operation cost is the biggest share of the final cost, and the choice of wells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is fact. Another conclusion is that the solution takes advantage of the economies of scale, that is, it points toward drilling a large capacity well even if this increases the investment cost, rather than drilling several wells, which together will increase the operation c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