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尤其是专属经济区概念的引入,使沿海国的海洋管辖范围扩大,全球约30%的海洋被划入沿海国管辖海域。沿海国的海洋扩张产生了"新的"潜在的海上政治边界。海洋划界问题涉及国家之间重大海洋权益的划分,沿海国单方面划定的管辖海域边界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叠,海洋划界无疑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世界性难题。我国与邻国之间存在的海洋划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洋边界划定主要是指相向和(或)相邻沿海国之间进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划定。国际法并不要求国际海洋划界在所有海域必须遵循一个特定的划界方法,但是在划界技术上对任何沿海国的要求却是严格一致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之后,沿海国海洋管理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对本国管辖海域海洋边界的划分。国家实践表明,一条位置准确,精确度高的海洋边界的划定不仅能够促进沿海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进展,而且还能够发展相互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海洋划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政治、法律制度和技术问题。每个沿海国划定一条海洋边界,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这个扩大海洋管辖区域范围的时代中,对于大多数沿海国家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海洋政策方面是边界划分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区域边界管理。加拿大与法国就纽芬兰南部海域的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两岛及附近小岛名称缩写:SPM,下同)周围的海洋空间划分争端已长达两个世纪,随着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及国家实践进展,两国关于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地球上与“大陆”相对应的巨大水体及其底土,而“海”是大陆边缘区较浅的“洋”,也是沿海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和海洋资源开发的主要区域。由于海洋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因此海洋管理和海洋科学研究中,常以“近海” “近岸海域”“浅海海域”等概念表示特定的海洋区域,尤其是在海洋管理中,这些特定的海洋区域往往指向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目标,如《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主要量化目标即是针对“近岸海域”。然而,在海洋管理中,目前尚没有公认的海洋的区域划分方案,这也对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构成了阻碍。文章以海洋地理学和海洋地质学中的海洋区域划分方法为基础,结合国际海洋法规和国内海洋管理实践的研究,尝试提出一个兼顾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海洋区域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以往国内海洋文化研究基本情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海洋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以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和海岛为地域单元,论述了海洋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指出今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沿海国纷纷推行缓陆重海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的复兴必须实现海洋事业的振兴。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利益前景巨大,开发活动高技术密集,法律地位特殊,是未来国际社会经济、科学甚至政治、军事竞争的重要场所。国际海底区域开发产业化研究是我国争取海洋权益、发展高新技术、振兴海洋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条文虽然涉及到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有关海洋区域划界理论和划界法律原则,但其论述毕竟是笼统简单的。1982年该《公约》签署以来15个年头过去了,许多沿海国进行了海域划界实践,海洋划界理论与方法有了新...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开局之初,全国首部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提升,预示山东省新的海洋时代的到来。《规划》的批准实施,对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生效,这个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世界海洋权益与范围的再分配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际海洋边界将由沿海国陆续划定,200海里之内海域将脱离公海性质。这个占世界海洋面积近五分之二的海域划为国家管辖海域,使沿海国将面临新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13,(2):24
调查显示,约有四成国民对海洋专属经济区概念不了解。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5条规定:"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受本部分规定的特定法律制度的限制,在这个制度下,沿海国的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