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通过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大量研究,芝加哥大学的T.T.Fujita(藤田)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建议,摘要介绍如下。一、各类尺度的低值系统根据观测和研究,各类尺度的低值系统可归纳如图一所示。  相似文献   

2.
自动气象站远程监控及故障短信告警系统的研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晋良 《湖北气象》2006,25(4):26-27
为了实现对全省自动气象站运行状况的实时有效监控,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研制开发出一套自动气象站远程监控及故障短信告警系统.简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重点对该系统的开发技术作了介绍,最后指出了该系统的8项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多线程编程技术设计开发实时气象报文数据入库程序,二是对开源ZedGraph制图控件的修改和重新封装使用,并以Oracle10g大型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最终构建成由实时气象数据入库的程序和数据提取展示程序组成的监控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海量气象数据的存储备份,而且其监控展示功能可以更高效地为交通气象的监测预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具体应用,证明了该系统在减少气象灾害对交通的影响方面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受雷击损害原因及侵入途径作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躲一分流一均压一屏蔽一接地”系统(A.D.B.S.G系统)作为防止雷电及雷击电磁脉冲(LEMP)危害和解决雷电磁兼容(EMC)性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前,西班牙国家气象局(I.N.M.)已开始一项技术革新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设计气象监视系统(SIVIM),以增加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了解和满足用户对短期预报的需要。气象监视系统由国家电信系统(SINAT)、数值预报系统(SIPREN)、气象卫星资料系统(SAIDAS)以及天气雷达网综合  相似文献   

6.
在“七五”期间开始起步,并在90年代继续发展的省级气象台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STYS),是省和省以下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天气预报业务的实体.因此,对它的目标要求和技术路线应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才能具体设计和实施.本文对STYS以粗线条勾画一个轮廓,供参考. 一、为什么要建设STYS 一个系统要想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它必须做到“外适应、内协调”,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也不例外.外适应是指外部环境对系统的要求、影响和制约;内协调是指系统内部为  相似文献   

7.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6月期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展了一套自动的气相色谱系统和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此系统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对美国大气研究中心附近的大气进行了采样分析.作者简单介绍了此自动系统以及采样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人-机-环交互系统,临场感是遥操作的核心.如何评价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性能即临场感程度,目前大多采用基于人机工效学的主观评价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二端口网络模型,对操作者在遥操作过程的感知和控制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虚拟阻抗的定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定量评价系统操作性能即力觉临场感程度的阻抗比较法.利用阻抗比较方法对现有的4种不同反馈控制结构遥操作机器人的操作性能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台风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周毅  赵磊刚  李昀英 《气象科学》2009,29(2):173-180
采用数值模拟和带通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对一次台风暴雨过程中的大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离;推导出一个包含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涡度方程,对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和大中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中尺度系统发展增强、进而造成强降水的一种重要机制;当中尺度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中尺度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之间的相互配置所决定的散度项和扭曲项又会引起中尺度系统的减弱消散,这种中尺度系统发展演变的内在调节机制使得强降水在时间上也呈现出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PCVSAT单收站系统的配置、业务流程、软件应用、维护及故障检测作较全面的介绍,为各级气象台站使用PCVSAT系统的业务人员提供一份技术参考手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In a commentary paper, Bamber et al. (Nat Clim Change 3:424–427, 2016) respond to our recent assessment (De Vries and Van de Wal Clim Change 1–14, 2015) of their expert judgment based study on projections of future sea level rise due to the melting of the large ice sheets (Bamber and Aspinall Nat Clim Chang 3:424–427, 2013). In this response we comment on their remarks.  相似文献   

18.
R.W. Stewart     
Abstract

The physical mechanism that causes an interdecadal oscillation in a coarse resolution sector ocean model forced by mixed boundary conditions is studied. The oscil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fluctuations in convective activity and air/sea heat exchange on a decadal timescale. Changes in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salinity are essential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oscillation. It is shown that a large part of these variations can be explained with the hypothesis of a constant ocean velocity field. This may easily lead to the erroneous conclusion that the oscillation is mainly a “nondynamical” phenomenon. In this paper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cean dynamic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explaining decadal oscillation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