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徐仁 《地质论评》1946,11(Z3):405-406
作者曾于三十二年赴滇西一平浪采得植物化石三十余种;并得张祖远态秉信陈光远诸君在该三处所采之化石,合并研究所采之植物化石,除一部份之枝叶保存不太完整,及近十  相似文献   

3.
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生态系统,缺水、少土、富钙是岩溶生态系统无机环境的基本特征,植物与岩溶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演化出独特的岩溶植物。岩溶植物具有喜钙性、石生性、旱生性,其多样性表现为少属科、寡种属和特有种,更有岩溶生态系统中特有的洞穴弱光带、天坑植物群落。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肩负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任,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修复,需要根据中国岩溶生态系统发育特色,探索发展具有仿自然特色的生态产业,走出岩溶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完善中国岩溶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4.
甘肃中生代植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在植物的世界里,到处可见年龄达数百、数千岁的老树;而在动物的世界中,即使是被视为长寿象征的乌龟,顶多不过能活几百岁。为什么看似脆弱的植物的寿命反而远比动物的长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泥盆纪植物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中国的泥盆纪植物分布广泛,内容丰富。但在解放前知道得很少。解放初期,晚泥盆世植物群首先在我国东南部有所发现。近年来,在西南和西北广大地区采集和积累了大量早、中泥盆世植物化石,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展了我国泥盆纪植物群的系统研究,初步弄清了某些植物的地史、地理分布规律,建立了早、中、晚泥盆世的三个植物群和几个植物组合。为有关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古生态环境、古生物地理分区等,提供了古植物学上的  相似文献   

7.
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克勤 《地学前缘》2002,9(3):73-84
文中研究的焦点是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并论证了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古植物地理再造。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华夏植物区和欧美植物区皆位于具热带气候的赤道区 ,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 ,这两个地区的一些植物具有形态上的相似性。此外 ,华夏植物群含有一些与欧美植物群共有的分子 ;因此 ,这两个植物群的关系比较密切。尽管华夏植物群具有相当数量的分子是与欧美植物群所共有的 ,但是在大羽羊齿类植物中 ,在种级上两者并没有相同的成分。华夏植物群是以热带雨林气候为特征。在二叠纪 ,华夏区的气候比欧美区的气候更为湿润。华夏植物群的分子不同于安加拉植物群的分子 ;此外 ,安加拉植物群代表了温带气候条件。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冈瓦纳植物群分布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不同于分布于北半球低纬度的华夏植物群的组成分子 ;因此 ,这两个植物群没有必然联系。在石炭纪和二叠纪 ,在北半球华夏植物群与欧美植物群的一些植物在形态上的相似性以及在南半球 (西藏、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新几内亚和伊拉克 )一些华夏型分子的分布可以是起因于类似的气候条件、大陆位置、板块运动、洋流作用、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华夏植物群与其同期植物群的差异反映了植物群成分、古气候、古地理位置和陆地生态系在时?  相似文献   

8.
以晋祠段为代表的中国斯蒂芬期植物群与欧美同期植物群有许多相同分子,但其中地方性植物分子比重较大,应属早期华夏植物群的一部分.该植物群与以太原组中上部为代表的Neuropterispseudovata-Lepidodendronposthumii组合也存在一定差别,表现在典型的华夏植物群的重要成员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9.
10.
在意大利进行了关于超积累植物布氏香芥(Alysumbertolonii)对超镁南土壤中镍的植物潜在采矿作用的实验,在托斯卡钠区穆洛(Murlo)特定的现场实验小区,在两年内以不同的方式施肥,最优化的化肥处理方式(N+K+P)使可再生产的生物量增加了两倍,增至9.0t/ha(吨/公顷),未施肥时的镍含量没有稀释,于物质中0.8%(灰分中11%)的镍含量在不需重播而收获的情况下将会产生72kg/ha的  相似文献   

11.
<正>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Cd污染一直是科学界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查明Cd污染源并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对实施污染治理改变环境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拓宽了Cd同位素的应用范围,Cd同位素已成功应用到陨石样品、海洋样品和岩石样品,研究行星演化、海洋体系的物质与循环,也逐渐的用于现代环境科学领域示踪Cd元素的污染来源,而对于植物中Cd同位素分馏特征研究报道较少,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Cd同位素的分馏、分馏大小及主要影响因素均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淋洗  相似文献   

12.
超积累植物与找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和它在地质找矿中的意义,回顾了国外超积累植物的研究历史,并对应用超积累植物进行找矿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砷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砷的毒性和"三致"效应,砷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之一.文章总结了砷在土壤和砷超富集植物中的形态、砷污染条件下超富集植物的生长、砷污染的植物修复以及植物超富集砷的相关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文章就砷的植物修复研究做了展望:寻找、筛选更多砷超富集植物;深入研究砷超富集机理;砷富集相关基因识别和克隆;砷超富集植物应用研究;砷超富集植物用于环境修复工程时的环境影响评价;砷超富集植物后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雾凇凝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稳定积雪期长,多雾凇天气.通过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沙漠南缘的定位实验观测,发现植物雾凇凝结水总量平均为5.8 mm,占冬季降水量的21.8%,其中,沙漠区垄间和垄上植物雾凇凝结水总量分别是3.8 mm和9.1 mm,各占冬季降水量的14.4%和34.3%;植物雾凇凝结水量是雪面凝结水量的5倍;荒漠植物的雾凇凝结水可以增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植被分布区域水资源量.雾凇形成的最大风速一般小于3m/s;-15℃~-20℃是雾凇形成次数最多的气温区间,占全部雾凇日数的24.3%,气温低于-30℃时雾凇凝结量显著减少;观测期雾凇形成时大气最大相对湿度小于80%的日数占冬季雾凇日数的41%.低温、高湿、低风速的气象条件,加之梭梭枝条的细直径和针状叶特征,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具有丰富植物雾凇凝结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44,9(Z2):139-150
自一九三一年余之中国里阿斯期(即下侏罗纪)植物化石发表以後,先後接各国古植物学者来信,详论中国中生代植物之s地质时代,如苏联之Krystovofich,印度之Sahni英国之Harr.,南非之du Toit.日本之Oishi诸教授;而Krystovofich及Oishi且时时来信讨论,後者更邮寄日本标本百馀块,以作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盐渍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全球性土壤退化问题。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有益土壤微生物,在盐渍土壤中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且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丛枝菌根,从而提高植物耐盐性,进而改良盐渍土。在分析盐胁迫对植物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AMF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相关机制:(1)通过重建植物体内离子平衡,缓解盐离子毒害和改善植物体内营养平衡;(2)通过扩大植物根系吸收范围和提高渗透调节能力,缓解植物体内水分亏缺;(3)通过激活植物抗氧保护体系,抵抗氧化胁迫对植物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护植物细胞膜系统和光合系统的完整性,提高植物耐盐性。最后,提出了AMF改善土壤盐渍化研究的不足与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以期为我国西北干旱区盐渍土的改良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服务于国家建设"西部生态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古植物研究,并结合现代植物地理、板块构造及古地磁学等理论综合分析,提出古植物地理分区应根据:(1)古植被本身性质、(2)古地域分异性、(3)古“三向”地带性等三项原则。据此原则,并综合前人部分分区意见,作者提出我国晚三叠世植物应划分为三个植物区:北方植物区(Danaeopsis-Symopteris植物区)、南方植物区(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区)及雅鲁藏布江植物区;并推测后者晚三叠世植被可能属于冈瓦纳地区Dicroidium-Lepidopteris植物群性质。  相似文献   

18.
19.
1987年我队在某锡矿区的4个钻孔试用了PW植物胶,完成钻探工作量共598.36m,技术经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