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3维建筑物模型的数据描述及采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概念的不断深化,作为“数字城市”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3维城市模型数据的制作已经成为数字化测绘的新技术亮点。本文介绍了一种3维城市建筑物模型的数据存储结构,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3维建筑物的采集方法,由此总结出3维建筑物模型数据的生产、存储、表述的完整方案。  相似文献   

2.
一种获取大比例尺建筑物立面影像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获取建筑物大比例尺立面影像的一种理论与方法。根据数字相机倾斜影像,利用建筑物外观的几何条件与约束条件,按照透视变换原理,导出相应关系式,直接获取相同主距的“平行影像”。随后,依据最少的实地控制,将平行影像放大到给定比例尺数字城市中。该方法加快了车载系统大比例尺建筑物立面影像的获取过程,不受建筑物高度的影响,并可用于机载、固定站和人工方式等多种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的建模是数字城市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城市建筑物的特点和分类,提出了利用CSG技术表达城市建筑物;通过分析建筑物组成对象层次,提出利用CSG基本对象的六个方位来建立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拓扑关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倾斜摄影技术,提出了真实还原和表现建筑物属性的解决方法,并结合某区域建筑物三维实景数字档案管理需求,设计了建筑物三维实景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LIDAR数据的建筑物轮廓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洋  张永生  马一薇  胥亚 《测绘科学》2010,35(3):203-205
建筑物轮廓的准确提取是建筑物三维重建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文在研究已有建筑物轮廓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针对LIDAR离散的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自动快速提取建筑物轮廓信息的方法。首先通过点云数据生成城市的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地面模型(DTM)相减计算得出规则化的数字表面模型(nDSM),进而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进行分类;其次,考虑到地物的几何特性,提出一种8邻域搜索的方法对非地面点点云进行分割,得到建筑物表面点云;最后运用基于梯度图的边界跟踪的方法来获取建筑物的轮廓信息。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建筑物轮廓。  相似文献   

6.
三维快速建模在实现三维数字城市建设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JX-4G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得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线划图(DLG),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主要对建筑物底部的DEM和道路DEM处存在的不匹配问题进行修改,并对DLG数据中建筑物高度信息的缺失进行改进。改进后的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能生成更高精度的数字表面模型(DSM),为高效率、高精度地建立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激光雷达技术在城市三维建筑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字城市中三维建筑物建模问题,在介绍并比较了传统城市三维建筑模型的建立方法后,着重阐述了如何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进行数字城市中三维建筑物建模,如何使用纹理映射的方法进行模型纹理粘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从LiDAR点云数据中快速提取建筑物的方法路线。首先通过滤波去噪从点云数据中获取数字表面模型DSM,再通过地面点数据分类获取数字地面模型DTM,将DSM与DTM相减得出对应实体主要为建筑物和植被等地物的规则化nDSM。再利用激光扫描线方向X变量值与高度函数值Z的导数值来确定LiDAR点云是否为建筑物类型,基于此理论对建筑物提取参数进行设置,从而快速提取出建筑物信息。通过实验数据论证并进行成果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起步,尤其是数字城市三维仿真的实施,建筑物立面测量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测量工作中经常会需要测量出原有建筑物的立面图,立面上的点都处于一个竖直面上,常规测量方法很难测量。本文重点阐述了利用Leica 3D Disto,通过无接触测量来完成建筑物立面图构建的过程。该测量方法简单快捷、省时省力,精度也能满足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城市”项目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发展,城市景观重建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首要步骤和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对基于航测的三维建模方法进行研究。航测法三维建模通过立体采集建筑物平面几何高程数据,并结合测区DEM成果、影像数据等,使用Dibud软件自动生成三维模型,然后,使用3DMAX软件参考外业采集照片精细修模,给模型贴图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三维模型库的原理、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兴起,如何实现城市景观的精确三维重建正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数字化三维表达的复杂性,为实现城市景观的快速三维重建,本文提出建立城市景观三维模型库的思路。基于城市地物人工构造所具有的相似性特征,将其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归纳,为不同地物的建模服务。本文设计了由建筑物特征库、建筑物纹理库、地面覆盖纹理库和独立地物模型库组成的城市模型库结构,并通过在若干三维数字城市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具体构建方法及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超  魏占营  王锐  陈学霞 《测绘科学》2012,37(5):190-193
建筑物模型是大规模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讨论了大规模数字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的建模方法,包括批量建模方法和重点区域建筑物精细建模方法。文中介绍了建模的基本思想,使用AutoCAD二次开发的插件和OSG(Open Scene Graph)渲染引擎实现了基于DLG(Digital Line Graphic)的模型批量生成和精细模型生成。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大规模建筑物批量建模,并支持重点区域精细模型的编辑与生成,在最终的三维场景浏览中,模型美观,空间地理坐标精确,量测精度高,符合数字城市的建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JX4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得的DEM在建筑物地基和路面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凹凸,以及DLG数据中建筑物高度信息的缺失,提出一套改进的DEM和DLG生产办法.该方法将建筑物地基和路面DEM铲平并将建筑物的高度信息添加到DLG中.改进后的DEM和DLG可以与DOM结合生成更高精度的DTM和建筑物模型,为建立高效率、高精度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方案的提出,大家都开始关注“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数字镇江”的建设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辅助栅-矢混合数据结构以及自动建筑物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在地图缩编中因周围多条道路符号加宽而无法通过移位来维持建筑物与道路符号的正确关系时必须采取的建筑物受限变形所涉及的数学原则,给出了实验结果,并用目视法和数字法对变形结果作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数字国土”的产生背景,提出了“数字国土”的概念、研究内容,给出了“数字国土”的技术体系框架,并就实现“数字国土”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数字国土”的作用和地位做了结论和展望,并简要谈了江苏省“数字国土”与“数字江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任自珍  岑敏仪  张同刚  周国清 《测绘科学》2010,35(6):134-136,141
激光雷达技术(LiDAR)已广泛应用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快速获取和三维城市模型的建立中,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建筑物提取方法,称之为Fc-S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等高线特征进行滤波,从LIDAR数据内插的数字表面模型(DSM)中提取出DEM,利用DSM与DEM的高差阈值和DSM边缘特征参数去掉地面点和汽车等矮小物体,获得主要包含植被和建筑物的地物点群,然后对地物点群进行分割,利用二次梯度和面积等参数去掉植被点,并采用迭代逼近的方法精化建筑物。文章通过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借助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对建筑物提取结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地形起伏的区域中较准确地提取出建筑物。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实践及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温宇斌 《测绘通报》2002,(11):37-39
近年来浙江省的地面下沉呈愈来愈快之势,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保养等,很有必要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本文介绍运用数字水准仪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实践与若干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统一的总体框架下建设“数字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正在兴起“数字省市”、“数字行业”、“数字工程”等建设工作,这些都是“数字中国”的组成部分。为了建设“数字中国”,这些数字化领域的建设必须在国家统一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下进行。从“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基本概念入手,叙述了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中的地理空间基准和地理基础框架数据的内涵及其在建设“数字中国”中的作用,最后阐述了必须在统一的总体框架下建设“数字中国”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筑物的三维建模是数字城市基础建设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对建筑物测绘和三维点的计算进行了论述和对比,并介绍了使用ACAD中的CAL函数构建的基础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