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松梅  邵晓旭  颜明 《江苏地质》2013,37(4):639-641
介绍了江苏徐州占城地区首次发现的蓝田玉的特征,与陕西产蓝田玉作了对比。江苏蓝田玉的发现,填补了江苏矿产种类的空白。通过对江苏产蓝田玉的空间展布、岩石学特征及成因的分析,指出了占城地区针对蓝田玉矿找矿具有的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蓝田玉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田玉,古今中外,举世闻名。源于秦,盛于唐、宋,传至当今。然文字记载不多,产地知者甚少。数年前,地质部门在京展出蓝田玉,且有艺人用蓝田玉琢一玉器,售价数百元。外商慕名,争相洽购蓝田玉器。蓝田玉名声再起,复又传扬,已引起各界关注。蓝田玉产地安在,玉质如何?古往今来,争执不休。笔者有幸亲赴陕西蓝田,实地概略考察,并涉猎部分记载蓝田玉之古籍。  相似文献   

3.
通过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激光拉曼光谱(laser Raman spectroscopy,LRS)等技术对现代陕西蓝田玉进行成分、物相和结构分析,并且计算了部分玉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可分为两类:第1类主要矿物为蛇纹石,其中大部分样品主要矿物为叶蛇纹石,其拉曼特征峰位于231、373、458、527、648、681和1045cm-1处;另外有1块蓝田玉的主要矿物为利蛇纹石,其拉曼特征峰位于226、344、379、462、623、690、1098cm-1处,这是在蓝田玉中首次发现利蛇纹石。第2类主要矿物为蛇纹石、方解石或斜辉石,并含少量白云石、滑石、透闪石。两类样品的蛇纹石化程度不同。微量元素中,Mn、Zn和Zr的含量较高。这些特征为考古学和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西北某些地区宝、玉石及彩石原料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西北某些地区所产出的海蓝宝石、托帕石、蓝文石、哈密翠、绿松石、蓝田玉、丁香紫、商洛翠玉、五花石等宝、玉石及彩石原料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多种手段所测试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西北某些地区所产生的海蓝宝石、托帕石、蓝文石、哈密翠、绿松石、蓝田玉、丁香紫、商洛翠玉、五花石等宝、玉石及彩石原料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多种手段所测试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蓝田直立人化石以来,陕西已经发现了8处更新世古人类化石地点,成为中国人类化石资源分布密集区之一。陕西古人类化石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至晚期智人的人类演化阶段,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连续的人类演化序列。在蓝田公王岭、蓝田陈家窝子、洛南龙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在大荔甜水沟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早期智人,在志丹、黄龙、长武、南郑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陕西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对于研究直立人在欧亚大陆早期人类扩散和迁徙过程、早期现代人多地区起源、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关键阶段等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明镇 《地质论评》1965,23(4):326-326
1965年5月31日,在北京举行了“蓝田中国猿人初步研究成果学术报告会”,二百余人出席了大会。会场内还展出了蓝田人和国内外对比的头骨、下颌骨化石标本,及部分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蓝田人的下颌骨和头骨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在1963年和1964年分别在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  相似文献   

8.
浅析汉中玉宝石学特征、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中玉是继和田玉、岫岩玉、蓝田玉、独山玉之后国内尤为难得的玉石新种,其玉质温润细腻,色泽丰富艳丽。按矿物种类将汉中玉划分为蛇纹石玉、透辉石玉、花玉和云母玉四大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矿物学角度讨论了陕西蓝田高岭土开发应用的基本特征和性能,文中有较充实的分析数据,为开发蓝田高岭土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骊山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之南,西距西安市区二十余公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骊山冰期”之名称首次出现于李永昭等的《中国第四纪冰期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中。该文并把它安排在其所划分的秦岭地区冰期序列中,代表着晚于“公王岭冰期”,早于“太白冰期”的一次冰期,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大致与庐山冰期相当。 《探讨》中有关“骊山冰期”的论述甚为概略,其命名显然是以王淑芳等的《陕西蓝田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述要》(以下简称《述要》)的有关资料为依据。而  相似文献   

11.
王翔  张维吉 《沉积学报》1991,9(3):74-79
本文通过对陕西蓝田地区丹凤群中风暴岩的初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该区风暴岩的三种剖面结构,并对其形成环境以及整个丹凤群上段的沉积演化趋势进行了阐述。本区风景岩属远源风暴岩,其形成位置大致处于斜坡带上部-陆棚环境,整个丹凤群上段沉积地层为-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2.
皖南兰田残留向斜不是构造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心起 《地质论评》2000,46(4):337-346
兰田地区翔实的1:5万区调填图工作,收集了丰富的前震旦系实测地层剖面资料、震旦系休宁组底界角度不整合资料及后期构造变动的证据,证实了皖南属晋宁期造山带,并存在元古宙地层的完整层序,而震旦系-寒武系则为原地沉积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的盖层。加里东期区域伸展体制条件下兰田地区产生滑覆断层体系,震旦系-寒武系盖层残留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形成向斜构造。中生代的构造作用对兰田地区构造轮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改造,但未  相似文献   

13.
近2~3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科研人员再次对蓝田县的新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过清理整理,发现于新街遗址灰坑、探沟和探方中的全新世鸟类骨骼共70件.鸟类化石均为分散保存骨骼,但此次发现的鸟类骨骼保存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也较完好,是国内全新世鸟类化石发现记录所罕见的.本文记述了对这批鸟类化石开展形态解剖学的鉴定,并系统完成分类学研究的成果,新街遗址中总计鸟类所属8目、8科、8属,共9种,其中以水生鸟类居多.此外,根据鸟类的生存习性及鸟类骨骼上残存的人工痕迹,还针对新街遗址全新世时期的环境和古人类的生活行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推理,为新街遗址在传统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信息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过去认为涝池河—阳郭动物群的时代相当或稍晚于泥河湾动物群,早于公王岭动物群,厚镇涝池河动物群的时代与公王岭动物群的一致。但各动物群的层位及在动物群演化上所处的位置表明涝池河—阳郭动物群的时代应与公王岭动物群的一致,比泥河湾动物群的晚,而厚镇涝池河动物群的时代应与陈家窝动物群的相当。重新厘定了公王岭期与陈家窝期的涵义,认为蓝田黄土地层中、早更新统的界线应划在S8与L9交界处。  相似文献   

15.
蓝田铀矿田是我国第一个进行地下堆浸开采的铀矿田,笔者对其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空间上位于古近—新近系断陷盆地边缘,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北北东向断裂与北东向复合断裂以及矿区内出露大量的基性岩脉是主要控矿因素。其成矿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牧护关岩体第二次主侵入体的形成。②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使岩体中的铀预富集。③伴随基性岩脉涌入的地幔流体使岩体副矿物中的铀活化释放,并且为铀的迁移提供了丰富的矿化剂∑CO2。④以铀酰碳酸络阴离子的形式运移的铀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沉淀富集成矿,⑤潜水氧化淋滤改造叠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蓝田灞河谷地第三系碎屑岩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钻孔资料和供水勘探成果,从岩性、构造、地貌和含水层出露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蓝田灞河谷地第三系孔隙裂隙地下水的一般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该文运用多种沉积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地质事实,对埃迪卡拉纪晚期沉积于皖南蓝田地区的皮园村组硅质岩进行 了综合研究,揭示了皮园村组硅质岩具有海相沉积硅质岩典型的微晶石英结构和较高的 SiO2 含量,同时具有 Fe/Ti > 20, Al/(Al+Fe) < 0.4 和 Eu 正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 Al-Fe-Mn 图解认为,硅质岩含有来自海底热液流体的组分,而接近现 代开阔洋海水的 Y/Ho 比值和海水型稀土配分特征则显示沉积水体主要为海水。硅、氧同位素在地层序列上无趋势性变化和 较高 δ30Si 值指示硅质岩是由海水中的溶解态硅化学沉积形成,而不是由海底热液直接沉淀形成。氧同位素温度计也表明硅 质岩形成于当时常温的海水环境。上升流使得混合了海底热液而富硅的底层海水上涌,运移至离喷口较远的相对偏酸性海域, 导致局部海水硅过饱和而发生二氧化硅沉淀。皮园村组产出大量藻纹层和微体化石,并在顶部见有保存完好的埃迪卡拉纪 微体化石Palaeopascichnus jiumenensis,表明本海域生产力旺盛,生物和有机质降解作用产生的酸类物质可能降低了海水中 溶解硅的溶解度,间接促进了硅质岩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
对黄土高原南部边缘公王岭黄土剖面的磁组构的研究发现,该剖面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更具有其特殊性.几乎所有样品的磁面理值F都大于磁线理值L,各向异性度P与磁面理值F相关性较高,磁化率椭球体表现为压扁状.水成黄土的P、L和F值均大于典型黄土古土壤,而混合黄土或古土壤则介于这两者之间.且典型黄土的P、L和F值也比典型古土壤高.另一方面,水成黄土的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为SW方向,与现代灞河水系的方向一致,其次要的方向为NNW方向.典型黄土的方向表现为SWW方向,而典型古土壤则为NNW方向,这是由于秦岭山脉的阻隔作用造成的.混合黄土或古土壤受到季风和坡面流水的共同作用,其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表现为EW方向.不同类型沉积物代表了不同的古环境古气候条件,这一切都可能受控于秦岭山脉阶段性抬升等构造运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也将为进一步了解蓝田直立人的生存环境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皖南上震旦统蓝田组Ag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应 《地质通报》2001,20(2):209-215
皖南地区上震旦统蓝田组,由黑色炭质页岩、泥灰岩和含Mn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厚120~160m,是皖南Ag、Pb、Zn、Cu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研究结果表明,蓝田组Ag有明显富集,丰度493×10-9。蓝田组存在3个富Ag层段,且与Ag多金属矿床中的矿体分布是对应的;Ag的富集受制于缺氧环境或热水作用;Ag来源于陆源细碎屑以及热水沉积物;Ag的赋存方式与含Bi、Sb、Hg等矿物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陕西关中蓝田县城附近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孢粉图式分析了该区植被的演替,进而分析了该区10 000 aB.P.的古气候演化特征。从陕西蓝田东城水库剖面17个样品分析发现孢粉和藻类十分丰富,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3个组合带,分别代表全新世早、中、晚3个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蒿属优势带;Ⅱ带乔木花粉激增,早期发育温带阔叶落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晚期是以温带阔叶树或与松混合的疏林草原或森林草原;Ⅲ带是以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结果表明:早全新世气候寒冷而干燥,发育以蒿为主的大片草原;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晚全新世渐变为干冷,发育以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