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道德 《地球化学》1972,(3):i001-i009
锡矿区位于某中生代拗陷带内。区内三迭纪地层(以石灰岩为主,白云岩次之)广泛发育,并普遍受到不同程度褶曲作用。锡矿区一级褶皱构造有背斜与向斜,褶皱轴方向为北东。一级背斜构造又为次一级背斜构造(走向北西)所复杂化。同时在隐伏花岗岩体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部二迭系菊石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中生代的三迭纪至白垩纪的划分都是以菊石做为主要依据,已早为地质学工作者所熟知的事实。晚古生代的地层依靠菊石划分的时间较晚,在近三十年来有许多古生物学家试图用菊石做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的依据,划分成为若干化石带,并已取得良好的成果。二迭纪是菊石目在古生代发育的一个最高阶段,由于它的种属繁多,演化迅速,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3.
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物质成分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床地质简介矿区位于下扬子坳陷带东部.出露地层有志留系中、上统坟头群,泥盆系五通石英砂岩,石炭二迭系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二迭系上统海陆交替相沉积岩层与上覆的侏罗系象山群碎屑沉积岩层成不整合接触(表1).除在矿区北部边缘见到少量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外,区内至今尚未发现火成岩体侵入.围岩蚀变弱,仅局部有硅化.  相似文献   

4.
某地锡矿是重要矿区之一.本文主要着重阐述矿田、矿床的分布规律,与锡矿床有关的火成岩及岩浆期后作用过程的特点.一、某锡矿区及其中矿田矿床的分布规律该锡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滇桂台向斜之西缘.区内主要的地层为中三迭记灰岩、上三迭纪页岩和石灰岩,其中以前者分布最广并为区内锡矿床的围岩.该地区主要的地质构造轮廓(图1),由三个北北东向的一级褶皱构成,由西向东,依次为向斜、背斜和向斜褶皱,南部深断裂以南则有变质岩系出露.  相似文献   

5.
三迭纪(Trias)的命名,最早为德国人对欧洲阿尔卑斯(Alps)山的三迭纪地层作了研究以后,发现它可以明显地分为三部分,于是便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三迭".1834年中,阿尔别尔齐(?)确定了三迭系,1840年费利浦斯确立了中生界.1900年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承认了三迭系.欧洲三迭系标准分层是根据菊石类化石的分带划分的.我国三迭纪地层,早在二十至三十年代,曾有黄汲清对贵州大定县玉龙山石灰岩和王钰对贵州遵义狮子山石灰岩进行调查研究.解放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三迭系分布最广的祁连山南部、青海湖以及南秦岭和川西  相似文献   

6.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珠峰地区是我们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以后相继在陕西汉中,湖北、云南东部、四川、广西西部,贵州、安徽和江苏等地络续发现。其中尤以西藏、云南和四川三省牙形刺最丰富,自下三迭统到一上三迭统有出露;贵州省主要分布在下、中三迭统中,而其他各地均仅见于下三迭统地层中。综合上述各地的牙形刺,我国目前可建立21个化石带,其中下统有十三个,中统有四个,上统有四个。三迭纪的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东南部的赣南、湘东南、湘南、粤北、桂东北是全球罕见的世界级多金属成矿带—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区内有色、贵金属成矿事件集中于中生代,明显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密切相关。近年来,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已成为我国地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但尚未取得共识。南岭地区构造层可分为南华纪-志留纪地槽构造层、泥盆-中三叠纪地台构造层、晚三叠纪-新生代地洼构造层三个部分。大量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证实南岭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9.
个旧矿区以产锡为主,同时伴生有色、稀有金属及贵金属。金和银与有色金属可构成伴生、共生矿床。银可达大型矿床规模,金可达中型矿床规模。 (一)地质概况个旧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中三叠统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和法郎组砂页岩夹泥质灰岩、白云岩。区内有印支、燕山期的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岩侵入体,锡多金属矿床主要与燕山晚期的斑状与粒状黑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二迭纪地层,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含煤地层,亦是世界二迭纪地层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南方二迭纪地层,不仅在二迭纪地层学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认识与评价南方二迭纪煤炭资源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地区阿德格哈善图萤石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三岩段底部的结晶灰岩中,属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层控型矿床,严格受层位控制,其成因为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区位于西里庙向斜南东翼,区内呈单斜构造,矿区内大石寨组二、三岩段间发育层间断层,是矿区内的控矿和容矿构造;矿区矿石按矿物组分划分属于石英-萤石型,按结构构造划分主要有纹层状、细晶块状、网格状、晶簇状萤石矿石。  相似文献   

12.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内出露石炭纪及二迭纪地层.石炭纪地层全部为石灰岩,按岩石性质自下而上分为五层,最下的C_l层为硅质薄层灰岩,厚148米;其上C_2层为条纹灰岩,厚26米;再上逐渐变为C_3层,为致密细条纹灰岩,厚仅9米;C_3层之上为C_4层(主要合矿层),岩石为粗粒结晶白云岩,厚50米;最顶部C_5层为大理岩状及乱网状灰岩,厚16米.C_3层属中石炭纪,其上下的灰岩则分别属于上、下石炭纪.二迭纪地层共分四层,自下而上为P_1基底砾岩,厚83米;P_2为页岩,厚35米;P_3为灰岩层,厚250米;顶部P_4为玄武岩,厚600米.此外,尚有第四纪的残积、坡积及冲积层.  相似文献   

13.
缝合线构造在碳酸盐地层中发育是极为普遍的,如在宁镇山脉奥陶纪仑山灰岩、中石炭纪黄龙灰岩、上石炭纪船山灰岩、下二迭纪栖霞灰岩及下三迭纪青龙灰岩、浙西皖南一带寒武纪灰岩、杭州石炭二迭纪灰岩、赣南湘南泥盆纪、石炭二迭纪及下三迭纪灰岩、桂林附近泥盆纪、石炭纪灰岩等地层中几乎都有缝合线的发育(参看图版Ⅰ及图版Ⅱ)。发育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的镍矿床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成因类型:岩浆型、热液型、红土型和沉积型(佘传菁,1985)。玉古拉矿区处于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中段北部,呈北西—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区内出露长约80 km,宽0.29.1 km,向南东方向延伸至纳木错西岸,向西尖灭。与古生代地层,中生代地层多为断层接触关系,也见几处侵入接触关系,被新近纪地层所覆盖。该区蛇绿岩带岩石组合齐全,包括超镁  相似文献   

15.
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划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收集整理近年来全国锡矿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地论述了我国锡矿的成矿地质特征:一是成矿时代的多期性,我国锡矿在成矿时代上的演化规律与世界锡矿趋于一致,即随着时代的渐新,锡的矿化强度增强,锡的堆积量增大,至燕山晚期,锡矿化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富集;二是区域控矿构造的活动性;三是多数矿床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的活动有关,这类岩体是富硅、铅过饱和、富钾、贫钙镁,富含矿化剂及挥发分的中、浅成小岩体;四是有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五是具有明显的层控性,我国锡矿主要产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泥盆纪、三迭纪、侏罗——白垩纪五个层位,其中以三迭纪和泥盆纪的含矿层位为最主要。本文将我国锡矿划分为三个成矿区,下分八个成矿带,指出我国锡矿地质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华南锡矿带及藏南——三江锡矿带,但对一些新区的找矿工作应予加强,尤其是对川滇带、吉黑带、大兴安岭带及秦岭带。  相似文献   

16.
一个锡石多金属矿带中闪锌矿的成矿期与成矿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毓川 《地质论评》1964,22(2):111-128
本文所述的矿带,位于某小型拗陷中,其中出露有早泥盆世至中三迭世地层。泥盆纪地层主要是灰岩、泥灰岩、页岩的互层;石炭纪至二迭纪地层为灰岩;中三迭世地层为页岩、砂岩、灰岩的互层。它们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岩层总厚度大于7,000米。矿带内地层普遍受到了褶皱、错断的影响。发育有北西向紧密线型排列的短轴背、向斜,背斜常呈倒  相似文献   

17.
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拟于6月1日至6月8日在广州召开关于南岭地层现场会议。在南岭有前泥盆纪地层和其时代问题;泥盆石炭纪,侏罗三迭纪地层  相似文献   

18.
罗健 《地质论评》1960,20(3):120-120
一九五九年七、八月间,北京大学湘西地质大队为配合测区内二迭纪地层的分层对比工作,曾把当冲层的时代问题列为研究项目之一。八月下旬曾派人员前往当冲层标准地区——邵东县(邵阳)保和堂煤田,收集当冲层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在标准地点(保和堂煤田南端、邵衡公路南侧当冲)当冲层的中部采集有腕  相似文献   

19.
渭北石炭二迭纪煤田,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内侧与新华夏系第三巨型沉降带中段——陕甘宁盆地南缘的复合部位,南邻秦岭纬向构造带。澄合、蒲白矿区则位于渭北煤田的中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群及下二迭统山西组,可采煤层主要含于太原群。太原群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直接覆盖于下、中奥陶统灰岩之上。其岩性主要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其次为浅灰、灰白色石英砂岩,夹黑灰、深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煤炭资源丰富,成煤时期多而长久。从早古生代的“石煤”到近代泥炭堆积,基本上各纪都有成煤作用发生。以昆仑山—秦岭—淮阳山为界分我国成南、北两部,北方主要发育有石炭—二迭纪、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第三纪的四套含煤地层;南方则主要发育有早石炭世、晚二迭世、晚三迭—早侏罗世、第三纪的另外四套含煤地层。这些是我国境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它们常在大范围内形成相当可观的煤炭资源。也还有其它一些含煤地层,如北方的下石炭统、上三迭统、南方的下二迭统、中侏罗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