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中日合作项目在华北平原设置的自动监测设备KADEC-MIZU Ⅱ型地下水水位自计仪,对2004-2006年39处浅层地下水水位监测的结果,结合区域影响地下水宏观动态类型的主要因素,如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程度、地下水漏斗以及河流湖泊等,叠加各影响因素分区图得到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综合分区图,结合观测孔地下水水位体现的动态特征,将华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点分为山前开采型、山前侧向补给-径流-开采型、中部河道带补给-开采型、中部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蒸发型动态、黄河影响带侧向补给-蒸发型动态和滨海平原区入渗-蒸发型6大地下水动态类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大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地下水水位年内及多年动态变化的特点,比较了不同类型区地下水动态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华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groundwater level of 39 observation wells including 35 unconfined wells and 4 confined wells from 2004 to 2006 in North China Plain (NCP) was monitored using automatic groundwater monitoring data loggers KADEC-MIZU II of Japan. The automatic groundwater sensors were installed for the corporation projec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ombined with the monitoring results from 2004 to 2006 with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dynamic patterns of groundwater, such as topography and landform, depth of groundwater level, exploitation or discharge extent, rivers and lakes, the dynamic regions of NCP groundwater were gotten.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features of groundwater in NCP, six dynamic patterns of groundwater level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discharge pattern in the piedmont plain, lateral recharge-runoff-discharge pattern in the piedmont plain, recharge-discharge pattern in the central channel zon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evaporation pattern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region of the central plain, lateral recharge-evaporation pattern in the recharge-affected area along the Yellow River and infiltration-discharge-evaporation pattern in the littoral plain. Based on this, the groundwater fluctuation features of various dynamic patterns were interpret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erent dynamic patterns were compared.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s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671034; No.40830636 Author: Wang Shiqin (1981–), Ph.D., specialized 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water cycle of watershed.  相似文献   

3.
基于氢氧同位素与水化学的潮白河流域地下水水循环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为了研究变化环境下潮白河流域地下水水循环规律,通过现场调查,结合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应用,对潮白河流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测定其氢、氧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其变化特征判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及各含水层的相互联系。降水和地下水中的环境同位素δD和δ18O组成分析表明,降水是山前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山区浅层地下水受蒸发影响非常强烈。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地下水水质以 Ca2+和 HCO-3为主,属Ca2+-Mg2+-HCO-3型地下水。山前地下水类型为Ca2+-Mg2+-HCO-3、 Na+-K+-HCO-3、Mg2+-Ca2+-HCO-3和 Ca2+-Mg2+-Cl--SO2-4。平原区地下水为Mg2+, Na+和HCO-3。滨海冲积海积平原为Ca2+-Mg2+-HCO-3型和Ca2+-Mg2+-Cl--SO2-4型地下水。水化学分析证实了越流补给的存在。Ca2+ 和 HCO-3离子均呈山区高、山前和平原低、而滨海增高的趋势。沿潮白河流向地下水类型变化为:Ca2+-Mg2+-HCO-3 Na+=K+-HCO-3 Ca2+-Mg2+-HCO-3。  相似文献   

4.
To study the groundwater dynamic in the typical region of Sanjiang Plain, long-term groundwater level observation data in the Honghe State Farm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seasonal and long-term groundwater dynamic was explored. From 1996 to 2008, groundwater level kept declining due to intensiv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for rice irrigation. A decline of nearly 5 m was found for almost all the monitoring wells. A time-series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model the groundwater dynamic. Modeled results by time-series model showed that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 this region would keep declin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xploitation intensity. A total dropdown of 1.07 m would occur from 2009 to 2012. Time-series model can be used to model and forecast the groundwater dynamic with high accuracy. Measures including control on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mount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ique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continuing declining of groundwater in the Sanjiang Plain.  相似文献   

5.
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马金珠 《中国沙漠》2002,22(3):242-248
和田地区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依地表水的开发程度不同而变化。如果地表水引水率维持现状,则地下水最大可开采量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的55.8%,截取的蒸发蒸腾量为604%,同时泉水的消减率为35.56%。若地表水的引水率达80%,渠系利用系数提高到0.55时,地下水最大可采量为天然补给量的59.7%,截取的蒸发蒸腾量为70%,而泉水的消减率为49.4%。地下水的开发必须与保护并重,首先应加强昆仑山区的冰雪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合理开发平原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其次应积极预防地下水的污染及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负效应;同时必须加强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6.
吴红燕 《干旱区地理》2013,36(5):883-888
在天山北坡以选取的典型区昌吉市和阜康市为例,利用动态相关法、典型流域开采模型法、可开采系数法分析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对这3种方法分别分析了其计算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将计算的结果和以往成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态相关法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成果可靠性高,且在以往的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中,至今还未采用过,故推荐动态相关法为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确定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平原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监测网观测频率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阐述石羊河流域平原地下水位动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水位进行周期分析,并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观测频率优化。结果认为:昌宁盆地水位动态存在4个周期成分,民勤和武威盆地水位动态存在2个周期成分,水位动态主要以年动态和月动态为主,动态类型主要有入渗径流开采型、开采型和补给开采型3种。昌宁盆地的水位监测频率每月可为2次,民勤和武威盆地的每月可为3次。  相似文献   

8.
从地下水研究意义出发,综述了地下水研究现状,利用含水层结构对研究区进行离散剖分。利用观测资料确定潜水蒸发与地下水的关系,在界定初始地下水位的基础上,利用该关系模型对初始潜水蒸发空间化,结果表明,初始潜水蒸发(1990年7月)分布在7~80 mm之间,高值出现在研究区的河岸地带,低值出现在研究区的北部、南部和远离河岸区。研究区的潜水蒸发随着时间的变化也有显著的变化,一般在6—9月蒸发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下水化学及其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下游14个断面57眼地下水监测井样品离子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了塔里木河中下游地下水化学成分特点、水化学类型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中下游各断面地下水pH值变化不大,矿化度和各离子差异明显,地下水水样以Na+、Cl-占绝对优势;矿化度较低的断面其离子浓度变化较小,反之,矿化度高的断面其离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从塔里木河中游沙吉利克断面至铁依孜断面地下水化学类型由以Cl-SO4-Na、Cl-Na-Mg和Cl-SO4-Na-Mg型水为主,逐渐过渡为以Cl-SO4-Na-Mg和Cl-Na型水为主,在下游阿克敦断面至考干断面地下水化学类型由以Cl-SO4-Na-Mg、Cl-Na-Mg型水为主过渡为以Cl-Na、Cl-HCO3-Na和Cl-Na-Mg为主;时间上,2006年中游断面沿河道地下水化学类型由Cl-SO4-HCO3-Na型过渡为Cl-SO4-Na-Mg型再到Cl-Na型水,而2010年则由Cl-SO4-Na型过渡为Cl-SO4-Na-Mg型再到Cl-Na型水,在下游,2006年沿河道地下水化学类型由Cl-SO4-Na型过渡为Cl-SO4-Na-Mg型再到Cl-Na(Mg)型水,2010年则由Cl-SO4-Na-Mg型直接过渡为Cl-Na-Mg型和Cl-Na型水。塔里木河中下游水样化学组成均落在Gibbs提出的Boomerang Envelope模型上翼,暗示研究区水样化学组成受到蒸发/结晶作用影响。另外,土地利用变化、灌溉、施肥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环境现状及其演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5,他引:28  
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蒸发强度大、地下水循环速度慢,加之近年来地表水供给量的严重不足,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引发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盐渍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地下水位的下降与矿化度的增高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特别是流域下游地区地下水矿化度的增高趋势明显。根据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将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的动态类型划分为蒸发型、开采型、径流开采型、渗入型和蒸发开采型5种,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的实测资料,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下降趋势和亏空状况进行模拟分析,表明该区近40a来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亏空量不断增加,并且具有明显的加速趋势。1960年武威和民勤盆地地下水亏空量为174×108m3,1998年已达452×108m3,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治理,预计2010年将达到67×108m3,这将对该区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漠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腹地无地表河流分布,沙漠层面以下,广泛分布有浅层地下水,但地下水储存量大,动态补给量小;沙漠中地下水的分布与其南部区域的地表径流的形成及转化,有密切的水文循环关系,论文主要分析了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状况、水文循环特征、水量平衡计算。弄清了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为地方和油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准确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市地处半干旱区,水资源缺乏,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地区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鄂尔多斯市6个地下水位监测井2005-2014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本地区地下水位2005-2006年有所下降,2007-2010年逐年抬升,2011年受严重干旱影响,地下水位为近10年来最低值,从2012年开始至2014年,以每年0.14 m的幅度抬升,2014年为近10年最高值,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主要与煤炭开采和经济发展有关。(2)地下水位的年内季节变化明显,与降雨量、蒸发量和农业灌溉用水的相关性较高。3-7月,水位持续下降,7月地下水位为年内最低点;8-10月,水位逐步回升;11月至次年2月水位总体呈略微抬升状态,次年2月为年内最高值。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对土壤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塔里木河下游2000-2006 年11 次间歇性输水影响下沿输水河道两侧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的资料, 结合有关输水的基本资料和土壤盐分含量变化的适时监测数据, 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规律, 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变化与距离输水河道的远近、地下水埋深、河道径流量以及土壤盐分含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地下水埋深在5 m 及5 m 以下时, 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低, 水质较好。而埋深在5 m 时的水位条件能够满足该区域建群种植物的生存, 为输水条件下的理想水位;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阶段性特点和土壤剖面盐分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说明,在当前输水模式下配合面上输水将能更好地促进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4.
Drinking water supplies in Ulaanbaatar, the capital of Mongolia, are completely dependent on groundwater sourced from pumping wells located in an alluvial plain of the Tuul River which flows through Ulaanbaata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ndwater in the alluvial plain and river surface wate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hydrological and multi-tracers approach. The observed groundwater contour map clearly shows that the Tuul River recharges the floodplain groundwater and groundwater flows from east to west. The similarity of chemical and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suggests that groundwater is mainly recharged by Tuul River wate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iver.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groundwater contour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groundwater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ountain sides contribute to floodplain groundwater. Stable isotopic information suggests that winter season precipitation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groundwater, because groundwater in a specific region has a considerably lower isotopic ratio. Using the End Member Mixing Analysis applying oxygen-18, SiO2 and HCO3 - as tracers, the contribution ratios of the Tuul River, groundwater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ountain regions, and winter season precipitation to floodplain groundwater are estimated to be 58% to 85%, 1% to 54%, 0% to 16%, and 0% to 1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张士锋  徐立升 《地理研究》2007,26(5):949-957
本文针对海河南系平原不同时期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能耗增加问题,基于开采井与其影响半径区域内的地下水开采耗能等效的假设,首次推导了浅层地下水耗能计算公式。利用三个不同时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化特点,结合GIS技术方法,对典型年份 (1964、1984和2001年 )春季农业生产季节地下水开采耗能及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制了海河南系平原农业春产期浅层地下水耗能空间分布图,分析获得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开采耗能大幅度增加的态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海积平原地区到太行山前平原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耗能以及耗能差值都呈递增趋势。研究结果对北方地区水价政策等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研究区南水北调后地下水水位回升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昆仑山前平原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地下水观测断面进行取样分析,利用Piper三线图及NETPATH水质演化模型,阐明了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水化学演化机理,旨在为研究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水质保护与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Na-Mg-Cl-SO4型和Na-Cl-SO4型;(2)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芒硝、岩盐、辉石的溶解作用,较为显著的Ca2+/Na+离子交换作用是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成的主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河岸林植被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塔里木河中下游74 个植被样地和74 眼地下水位监测井(2005-2007 年) 数据, 将 地下水位按不同埋深划分为0~2 m, 2~4 m, 4~6 m, 6~8 m, 8~10 m 和>10 m 6 个梯度, 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的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主要植物种分布频率与地 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地下水位2~4 m 时, 物种多样性最高, 其次为4~6 m, 再次为0~2 m; 当地下水位在6 m 以下时, 物种多样性锐减。塔里木河中下游主要植物最适宜水位在2~4 m 之间; 这些植物能够正常生长的地下水埋深区间为3~6 m。这表明, 塔里木河下 游植被恢复的地下水位应确保达到6 m 以上。  相似文献   

18.
将轮台天山南麓山前平原中下部自北至南分为4个地貌带:洪水剥蚀带、溢出带、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带。并以土壤电导作为积盐程度的指标,分析了天山南麓山前平原4个地貌带土壤盐的分布特征:溢出带和三角洲带土壤盐分含量高,两端洪水剥蚀带和两河交汇区带盐分含量低。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自北至南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数量都在下降,洪水剥蚀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琵琶柴群落,溢出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盐节木群落、盐角草群落,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均为柽柳群落。通过相关性分析,土壤盐分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土壤盐渍化的变化明显影响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和演替。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件式GIS的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该文根据地下水动态管理现状,结合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在分析组件软件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组件式GIS技术,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集成方式等方面来完成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管理中多源数据的整合、图层的建立以及专题图的制作,完成了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组件式GIS技术应用于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方便的对目前已有的大量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进行管理,有利于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盐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分析额济纳盆地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盐化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额济纳盆地地下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潜水的盐化自沿河主要补给区到蒸发排泄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由河流主要补给区向北和向东西两侧,至居延海,进素土海子和古日乃湖中心洼地地下水,地下水由淡水,逐渐过渡为微咸水、中度咸水及极度咸水、盐水;承压水属于微咸水。依据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的比值特征的分析结果,控制本区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因素为硅酸盐矿物溶解和蒸发沉积作用,硅酸盐矿物溶解主要发生在沿河的地下水补给区;蒸发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水径流-排泄区。深层地下水埋藏较深,蒸发的作用大大减弱,因而含盐量少,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