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GPS技术建立或改造城市控制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将GPS基线向量归算到原有地面网点所属的基准;为此应充分分析原有地面网的实际情况及不同的要求,并择用合适的平差计算方法。笔参与了绍兴市GPS控制网的验收工作,现以绍兴市GPS控制网为例,论述仅采用原地网的起算数据,在地面网坐标系统中进行差的方法,并对平差结果作多方面的分析较。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从浙江省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摆在全省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分赴湖州市、绍兴市等地,对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的责任、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土地管理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籍测量在国道拓宽中的应用@蒋海良¥绍兴市土地管理局数字地籍测量在国道拓宽中的应用蒋海良(绍兴市土地管理局312000)一、拓宽路段踏勘确权定界数字地籍测量的关键是国家、集体、个人对土地使用权和土地面积的认定。它包括了土地权属、界址、位置、数量、用途、...  相似文献   

4.
绍兴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仅0.7亩,是个典型的资源小市.禀赋不足,后天弥补.近年来,绍兴市始终坚持土地与资源是发展之本,节约集约利用是可持续之基的理念,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大力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径,节约集约用地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以“亩产论英雄”等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一项基础工作,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根据评价对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的特点,从新增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城市土地多用途适宜性评价两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运用等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下达106个重点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步任务,意味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入落地阶段. 作为今年国土资源工作的第一项重大部署,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如何开展?工作中有哪些要求?其他地区以及城市周边以外的区域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等工作如何衔接?近日,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活动特征,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对城市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行为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博弈模型,得出了投标人的最优报价策略;分析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利于合理、高效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各地汇总和提交的成果资料的数学基础必须是1980西安坐标系,而当前许多城市的土地调查工作是基于地方坐标系进行的.本文以厦门市为例,从技术路线、实现方法、精度检查等方面就地方坐标系下的调查成果如何转换为西安坐标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为其他地区的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市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浙江实际,提出了省市县三级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一体化建设模式,并在绍兴市进行了成功试点。基于试点,本文对推广一体化建设模式和深化省市县共建共享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列为绍兴市九四年实事工程之一的绍兴市GPS城市控制网于十二月十五日通过省级验收。该控制网由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处组织,由浙江省测绘局外业测绘大队及浙江省绍兴综合工程勘测院测量队联合实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结构与地价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阐述土地价格的特殊性,在分析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道路结构与城市地价关系密切,可据此进行城市地价评估预测。本文将进行城市形态分析的方法———空间句法,集成于GIS体系中,在Arcview平台下运行Axwoman模型,计算出各形态变量分析道路结构,寻求与地价之间的具体关系,并以济南为例,验证中心城区主干道与地价之间的关系,并对空间句法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提升长春市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新的飞跃,清晰、直观地反映城市国土资源地表、地上和地下空间土地利用状况,真正实现地表、地上和地下的土地使用权有效管理,构建集土地收储、土地审批、批后监管和面向社会服务为一体的3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管理城市和规划城市,提升经济快速发展,保障民生和城市综合配套管理等领域提供基础服务保障,为“数字长春”的建立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区域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分类可为生态系统模型、水资源模型和气候模型等提供重要信息,遥感技术为土地利用分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本文以西安市2016年Landsat-8卫星的OLI多光谱数据为基础资料,参考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和西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将西安市的土地类型分为建设用地、裸地、水体、草地、耕地、林地6类,采用监督分类中常用的最大似然分类法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解译,利用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等指标对各分类精度加以评价,并结合实际用地情况对分类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肥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对肥城市1994年、2002年的landsat TM和2017年的landsat OLI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近23年来,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4.22 km^2,林草地面积增加80.87 km^2,耕地面积减少107.02 km^2、水体面积减少17.28 km^2;同时表明在经济驱动、政策引导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肥城市土地利用程度会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建国后三个时期遥感资料的解译,结合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等信息资料,对无锡市区土地利用变化作了分析,论述了城市用地规模、结构、布局的发展演变特征和郊区土地使用变化特点,并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楼面价在基准地价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于单位建筑面积的楼面价的意义和定义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准地价表现形式,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城市建成区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楼面价应用方法。对于城市未建成区,仍然采用地面价作为楼面价的辅助价。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省南康市总体规划为例,综合各种因子,分别进行用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区位交通条件评价;借助ArcGIS软件建立用地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定量化的城市用地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与GIS的宁波市鄞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0年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和2006年SPO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能力,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转移矩阵、扩展强度指数分析了鄞州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鄞州区城市、建制镇、交通运输用地、工矿用地扩展的大部分来源于耕地;2)区各街道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大于建制镇;3)建设用地扩展以新城区及宁波城区周边的街道镇为主。  相似文献   

19.
纪亚洲  陈冬  李保杰 《测绘科学》2012,37(5):151-153,159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价是城市消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本文在研究火灾风险影响因素与空间及地类关系的基础之上,将GIS技术引入城市火灾风险评价领域,构建了基于地理网格的地类火灾风险扩散模型。并以徐州市区为例,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地类阻隔扩散分析与叠加分析,得出任意分辨率网格的火灾风险等级,为未来城市的火灾预警与资源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预警与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车学文  叶菁 《测绘科学》2007,32(1):58-60
本文研究目的是利用数学模型定量化地监控城市土地供给与计划管理,达到城市土地市场供求均衡和用地结构优化,以及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管理目标,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模型模拟法。提出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预警与供给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