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数据共享中,保护重要高程数据的信息安全十分重要,提出了一种针对DEM重点区域进行多分辨率伪装和分权限还原的信息保护方法。结合传统信息保护技术的特点,分析DEM数据重点区域多分辨率伪装的流程和特点,介绍了重点区域数据置乱以及原始数据高程漏洞填充等进行信息伪装的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方法。结合DWT算法能够进行多分辨率分解的特点,实现了DEM重点区域的多分辨率信息伪装与还原。通过实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以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适当精度的高程数据,能够保证DEM数据特别是重点区域在存储和传输中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2.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多层次模型进行的DEM信息伪装算法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证DEM数据在存储和传输中的安全。结合影响因素,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思想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根据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构建用于DEM信息伪装的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该方法对4种算法进行实例评价并做简要分析,得到的结果真实可靠,可以为DEM信息伪装算法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DEM是地形的真实表达,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如何保证涉密DEM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传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三维混沌序列,对DEM文件先后进行高程置乱、位置置乱和文件头置乱,可使置乱后的数据失去高程变化的空间连续性与数值连续性。置乱数据经网络传输后,接收方仅凭用户密钥就可以实现置乱DEM数据的无损、盲式还原。基于ASCII格式DEM的置乱与还原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破坏原始DEM数据的空间形态特征和空间连续性,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外,在无原始数据参与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将置乱数据恢复至初始形态,且不会造成任何精度损失。本文算法特性基本满足了DEM数据在安全传输、封装存储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DEM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经济价值,格网DEM是其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本文通过探讨席尔宾斯基垫片的一些性质,结合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特点,给出了席尔宾斯基垫片应用于DEM数据信息伪装的方法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实现了n维席尔宾斯基垫片情况下的DEM信息伪装。通过实验分析了伪装效果与各种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DEM伪装算法迷惑性强、安全性能良好,可以为DEM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DEM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经济价值,格网DEM是其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本文通过探讨席尔宾斯基垫片的一些性质,结合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特点,给出了席尔宾斯基垫片应用于DEM数据信息伪装的方法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实现了n维席尔宾斯基垫片情况下的DEM信息伪装。通过实验分析了伪装效果与各种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DEM伪装算法迷惑性强、安全性能良好,可以为DEM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同一研究区不同时相且无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下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差异来计算冰雪覆盖体量变化的方法。设计实现了两种DEM主要表达形式(规则格网DEM和TIN)的冰雪覆盖体量变化计算方法,提出基于三维道格拉斯-普克算法的DEM数据综合方法,减少离散点数量,从而提高建立TIN网的速度以及体积变化计算速度。最后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数据为例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可以应用于DEM信息保护的3种策略:DEM数据加密、DEM信息隐藏以及DEM信息伪装技术,研究了其具体原理和实现方法。最后分析了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可为地理信息服务中的DEM信息安全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伪装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伪装技术.首先利用SHA-256单向Hash函数产生由种子控制的伪随机序列,扩充序列后再用经验模态分解生成用于伪装的DEM数据,伪装后的DEM数据具有较高的视觉欺骗性.针对DEM数据提出了直方图的概念,通过修改直方图,在伪装的DEM数据中可逆地嵌入水印.本文方法可在提取水印后完全恢复伪装DEM数据,以及使用种子可完全还原秘密DEM数据,算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机载Li DAR数据是进行矿山高植被覆盖区地面塌陷调查的有效工具。利用湖南某矿区的机载Li DAR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分割的渐进三角网滤波构建DEM的方法。首先,对原始机载Li DAR点云数据进行重新组织,以提高邻域点计算效率;其次,结合高程差计算区域统计值,按照地形情况分割测区内的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利用地面点构建初始稀疏TIN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其他点与TIN的距离,渐进加密三角网,提取地面点;最后,剔除孤立点,生成格网间距为1 m的DEM。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分割的渐进三角网滤波构建的DEM能够较为精细地表达地形信息,特别在高植被覆盖区域,能够提取出高精度的真实地表DEM,可更加准确地表达出矿区高植被覆盖区的地表塌陷位置和范围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DEM数据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价值,需要进行重点保护。本文分析了信息加密、信息隐藏和信息伪装技术关系,突出了DEM信息伪装的优势,重点分析了伪装算法设计、伪数据迷惑增强及算法评价等三个关键技术与解决思路,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组合图像模拟和精配准的星载SAR图像正射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种采用DEM模拟出的影像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精配准策略的正射校正方法。首先根据DEM数据采用距离-多普勒模型和经验公式模拟出SAR图像,然后分别采用Harris算子和互信息匹配的方法提取模拟图像和实际SAR图像上的同名特征点,并根据这些特征点构建的不规则三角网(TIN)实现模拟SAR图像和实际SAR图像的精确配准。最后将星载SAR图像通过实际图像和模拟图像的精确配准关系以及模拟图像和DEM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校正到DEM所在的地理坐标中,实现SAR图像的正射校正。  相似文献   

12.
TIN模型通过从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生成的连续三角面来逼近地形表面,就表达地形信息的角度而言,TIN模型的优点是它能以不同层次的分辨率来描述地形表面。但在相关软件对离散数据生成TIN模型时会出现边缘失真现象,特别是当一些离散数据出现凹区域时,凹区域地形逼近失真现象相当明显。而在这些凹区域大多生成的三角网以钝角三角形居多,本文对离散数据TIN模型生成DEM时存在凹区域地形逼近失真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大钝角剖分与最小二乘法约束迭代算法优化TIN模型。首先对原始TIN模型中大于100°小于1800的钝角三角形进行遍历记录,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约束迭代算法进行优化,通过此算法优化后的TIN模型生成DEM数据,分别从小区域面积稳定性与剖面拟合实际地形进行了试验与精度对比,试验显示这种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航空影像获取的DSM在立面及局部地面、建筑物屋顶空间信息的不足,获取高精度DEM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倾斜影像提取高精度DEM的方法。首先对倾斜影像获取的点云DSM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DSM具有几何约束特点,能够在城区很好地区分地面点和地物点;然后指出对DSM滤波处理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法向量差值区域生长分割TIN的滤波方法;最后选取吉林省敦化市的倾斜影像数据进行了滤波试验和算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滤除不同尺寸的建筑物、植被和其他地物,获取高精度DEM。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三角形剖分方法只考虑三角网的形态最优,忽略了地形特征线的影响,导致构建的地形模型不能真实反映地形特征。文章提出既顾及特征线又满足三角形形态最优的TIN模型的构建方法。在研究了有关三角形形态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结构,对如何利用该方法进行三角形剖分做了具体研究。实例证明,利用该方法进行三角形剖分,构建的TIN三角网模型既能满足三角形形态最优,又能避免特征线穿越三角形,能够真实反映地形特征。该三角形剖分方法对于地形较复杂区域的TIN模型构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地形可视化仿真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中,TIN是构建DEM最常用的方法,为了使生成的TIN模型更具有真实感,提出了基于VB与DirectX表面绘制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地形建模中,TIN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地形信息,但由于TIN在数据结构和数据组织上的复杂性,采用通常的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评价方法是不完善的。文中列出了3维空间中TIN的几种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TIN的质量的作用和影响,并基于权重设计了一种根据质量影响因素评价TIN的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的DEM生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从扫描地形图中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了通过添加隔断线与多边形生成TIN表面,可以更好地控制TIN表面的形状,并生成湖北大冶市DEM图。实验表明,这种方法除了地形图的扫描外,其他过程都在ArcGIS9.2软件中完成,成本低、速度快、容易更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TIN和GRID自动生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鹰  林怡 《测绘学报》2002,31(Z1):86-91
在分析了数学形态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变换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TIN)和规则格网(GRID)的数字高程模型的算法,这种算法将离散的地面点的图像集合进行骨架化并自动构成Thiessen多边形,然后,通过序贯条件形态变换,自动建立TIN和GRID.在建立Thiessen多边形的过程中,提出了用逐点生成数字圆盘的方法来保证变换过程的各向同性;在建立Delaunay三角网的过程中,提出了利用正交结构元素进行条件膨胀,从而保证了相邻点之间的正确位置关系.该方法能保持Thiessen多边形和Delaunay三角网的拓扑关系,因而能保证DEM 的高精度,而且具有数据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并与有限元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用于建立DEM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Generalization of DEM for terrain analysis using a compound method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generalization of a grid-base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for the purpose of terrain analysis. The focus is on the method of restructuring the grid-based surface elevation data to form a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TIN) that is optimized to keep the important terrain features and slope morphology with the minimum number of sample points. The critical points of the terrain surface are extracted from the DEM based on their significance, measured not only by their local relief, but also by their importance in identifying inherent geomorphological and drainage features in the DEM. A compound method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the traditional point-additive and feature-point methods to construct a drainage-constrained TIN. The outcome is then compared with those derived from other selected methods including filtering, point-additive or feature-point algorith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und approach is capable of taking advantage of both point-additive and feature-point algorithms to maximally keep the terrain features and to maintain RMSE at an acceptable level, while reducing the elevation data points by over 99%. The analytical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the compared methods with better control in retaining drainage features at the same level of RM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