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大陆有很多火山,如五大连池火山、长白山火山、腾冲火山、海南火山、大同火山和昆仑山火山等,其中五大连池火山、长白山火山和腾冲火山被认为是活火山(刘嘉麒,1999;刘若新,2000).人们对这些火山区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深部起源问题还一直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2.
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说,喀斯喀特的火山喷发通常与墨西哥的火山喷发发生在同一时间。在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所增加的地震活动,通常也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球物理学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安德森说:“这个研究结果不一定能帮助预报哪里能发生大地震,但是能够帮助预报何时发生大地震。安德森说:大地震和火山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能证实地震活动的区域性质。加利福尼亚中强地震数量的增加提出一个新的认识:即地震表示地壳有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新近的测量、统计分析和模型都支持大地震可以在出人意料的大距离和时间尺度上触发后续火山喷发的猜想。  相似文献   

4.
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火山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起浩 《华南地震》1999,19(3):66-71
简述了1995年1月17日日本7.2级阪神大地震的震害,地震断层以及1891年浓尾级地震根尾谷地震断裂、北伊豆地震旦那断层和大室火山、伊豆大岛火山的一些特征,最后论述了这次考察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大地震预报研究的系统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地震预报研究开始得较晚(日本从1923年在东京大地震后就已开始了),但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七级以上大地震预报成功。以当时的技术、设备、仪器等条件与美、苏、日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为什么中国能率先突破大地震的预报呢?其原因一直为国内外大多数地震预报学家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资料,目前世界上有500座活火山,其中50座位于美国。地球上半数以上的火山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其弧形岛屿地带,形成太平洋火山环。每年大约有50起火山爆发。这些火山活动往往与地震活动发生在同一时间里。如美国喀斯喀特火山活动与加里福尼亚州的地震活动、墨西哥火山活动与墨西哥的地震活动通常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里。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与加里福尼亚州英佩利尔山谷、墨西哥北部、马默斯湖地区的地震和加里福尼亚的中等地震大致发生在同一时间。其他地区的火山爆发与大地震的发生也是有关系的。 意大利、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堪察加半岛、墨西哥、智利、夏威夷群岛等多火山的国家和地区,伴随着火山爆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一些大地震如2014年4月1日智利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分析结果揭示,一些大地震是有可能被预测的。大地震之前是否有可测量的、明显的前兆异常来警示我们?一直以来,前震被认为是地震预测最有希望的指标。至少一半以上的大地震有前震,但这些前震很难从非前兆地震活动中区分出来。2014年4月1日智利地震及近期其他大地震的前震活动表明,大地震前可能存在可观测的前兆异常。地震相互作用的统计模型表明,当区域  相似文献   

8.
陈洪洲  吴雪娟 《中国地震》1999,15(3):290-294
火山喷发史料是研究近代火山的重要基础资料。对于具体的火山而言,喷发史料了解的越全面、越准确,对该火山研究就会越深入。因此,火山喷发史料一直为火山工作者所关注。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属于近代活动的火山(五大连池火山群中另有12座火山属于更新世火山(王允鹏等,1...  相似文献   

9.
陈昊  冀战波  王琼  苏金波 《中国地震》2020,36(3):442-459
本文从库仑破裂应力与动态应力触发原理、观测事实与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等3个方面介绍了动态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其中,在主震对余震活动、强震对后续远场地震活动、不同破裂类型的地震之间及强震对火山(泥火山)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一次大地震中子事件之间的动态应力触发关系以及动态应力触发的时间延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认为,动态应力触发理论在解释震后余震分布、远程触发以及对火山触发性喷发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动态应力触发可能会受断层破裂方式和方向的影响;大地震中子事件之间的动态应力触发关系对震源研究有重要意义;动态应力触发现象普遍存在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0.
第四纪火山区活动构造的识别和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一鹏 《华南地震》1997,17(4):19-25
在第四纪火山区作活动构造研究时需要仔细地区分岩浆原生构造,火山区非构造变动和真正的活动断裂。第四纪火山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不再活动的断裂不宜看成危险性断裂。第四纪火山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极少可能发生大地震。  相似文献   

11.
腾冲火山区是中国最年轻的板内火山之一,岩浆活动频繁以及高温地热异常使其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腾冲火山区下方存在地壳岩浆囊,但其深部几何形态和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腾冲火山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结合相关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提出腾冲火山岩石圈尺度的多地球物理参数模型.我们的模型显示在腾冲火山区中下地壳内存在三个岩浆囊;腾冲火山区岩石圈上地幔可能存在岩浆囊,但需要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海口地区火山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口地区的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休眠火山群之一。通过对区域火山活动期次划分、深部岩浆囊探测以及对火山类型、规模、物质组成和溶岩覆盖面积的分析,总结了海口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强特征。结合对火山区地震、地磁、体应变和地热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对火山区深部岩浆活动的状态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认为海口全新世火山区最后一次火山喷发距今约4 000a左右,其现今火山活动已趋于平静,未来的火山活动可能向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震中区迁移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宽带地震仪短临异常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8.1级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对国家测震台网的40台宽频带地震仪在5月7日~5月13日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大地震前有明显的短临异常: 各台站在大地震发生前1~3天内不同程度检测到了低频异常颤动,颤动振幅逐渐增大,一直持续到大地震发生,信号周期范围为2~10 s.重力仪和倾斜仪也观测到了这类颤动信号.汶川大地震前的异常颤动信号几乎遍布中国大陆,但在西部较弱,东南部较强,尤其在华南地块靠近菲律宾板块的边界处颤动信号很强.因此我们的初步推测是:异常颤动产生的可能原因是地震爆发前华南地块可能开始了慢滑移,滑移时的摩擦产生低频颤动.  相似文献   

14.
东海大学星野通平教授说:“指出东海大地震危险后六年来,一直不能证明太平洋板块在向日本列岛下俯冲,是因为东海大地震学说是错误的。”这一新论点引起大家关注,给偏重于东海大地震学说的日本地震预报体制带来不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唐山大地震、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和我国台湾省集集地震中,城市园林开阔空间发挥了重要的抗震减灾作用。防火树林带是隔离园林内的避难场所与外部火灾的障壁,对提高避难场所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规划建设城市防灾公园是提高城市园林抗震减灾功能的重大举措。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持续时间长,从地震灾害发生一直延续到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公元1597年10月6日)在中国东部七个省记载了一次特殊的地震事件,事件的中心大致在渤海湾。 其特殊性表现在:1.影响范围大而各地的震动程度基本相同,2.没有记载房屋破坏和强烈的振动感觉,而伴随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活动,3.某些地方有地面裂缝,4.当天和第三天分别在中国长白山和朝鲜咸镜道发生火山喷发。 由历史记载表明,该事件引起的地震动具有丰富的长周期成份,可能为慢地震事件。 这次事件发生在1556年关中大地震后,这次事件以后的100多年华北紧接着发生4次M≥8级的大地震。是否它是十七世纪华北大地震活动高潮来临前的预兆,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根据跨越加利福尼亚州Medicine湖火山的台阵得到的远震P波相对走时残差值,揭示出一些高速异常,它们位于该火山下方的地壳、上地幔之中,从很浅的地方一直延伸到至少100km深处。这些初步的资料还表明,该火山东南翼年轻的熔岩流下方有一个浅的低速体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一些地质学家们说,如果充分利用现有的预测和防备诸如滑坡、洪水、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情报,则每年可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科学家们说,虽然尚没有很可靠的方法准确预报诸如大地震之类的灾害,但在大大减轻灾害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他们说,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一大大落后的认识行动是人们的愿望和力所能及的。在最近召开的纪念美国地质学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地质学家们说,目前已能非常准确地预测火山喷发和较大的滑坡,但却常常被忽视。最近,联合国大会宣布1990—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目的在于大大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霍尔泽(Thomas Holzer)说:“在了解灾害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他又补充说,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却在增加,这是因为新的认识尚未得到利用,并且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使居住在易遭灾害地区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德克尔(Robert Decker)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地震活动的自然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近三百多年来发生的7和8级大地震数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近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海原在1920年还发生过震撼全球的8 1/2级大地震,因此一直是我国重点监测的危险地区。该省地震活动带主要有三条:一是西部的河西走廊地震带;二是东部的兰州一天水地震带;三是南部与四川相连通的武都—马边地震带。根据《中国地震目录》,这三条带上自17世纪初到现在共发生过4次7级、3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但最近三十多年来,地震活动十分平静。1955年  相似文献   

20.
正卡斯凯迪亚计划(Cascadia Initiative,CI)以社区为基础,通过陆上和近海地震以及大地测量试验来研究诸类问题,如俯冲大地震、幕式震动与滑动、火山弧结构的形成与变形、下沉的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和戈尔达(Gorda)板块液化过程等[1-2]。2011~2015年,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CI项目完成了4年的研究部署,涵盖了对如下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