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中低纬度区变化地磁场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然正交分量法(MNOC)分析了我国部分地磁台的变化磁场资料,得到了组成中低纬度地区变化磁场的几种主要成分,它们是电离层风发电机电流产生的Sq变化,磁扰电流产生的SD变化,与UT有关的DUT变化.这些成分的相对大小随季节而变,场的变幅有特定的纬度分布.  相似文献   

2.
多个火山岩地区找水的勘探实例表明,地表观测到的自然电位异常(简称SP)与地下非饱和区厚度相关。本文认为这种自然电位异常是由于雨水垂直向下流经非饱和区(渗流区)到达地下不透水界面引起,并提出产生自然电位异常的地下极化模型,进而根据静电场理论建立了水文地质模型与自电异常之间的理论关系。这一理论能够实现把一种波数域反演技术引进自然电位异常的反演,以便计算地下水的位置和深度。模型算例和勘探实例表明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勘探火山岩地区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测磁场确定面极化和体极化介质中二次极化电流的新方法.它与以往测电场的方法有所不同.当时域单向长脉冲激发电流通过面极化和体极化介质时,便在其表面和内部产生激发极化效应.在通电时间内和断电后的放电过程中,若极化介质内产生了二次极化电流,它必将在周围产生二次磁场.我们通过观测二次磁场可靠地确定了介质中二次电流的存在与否和量值大小以及矢量方向等重要内容.本文除给出一些实验结果外,还给出了实例.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体极化介质中二次极化电流的存在问题是有争议的,本文对此给出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验结果,有利于统一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行星际磁场B2分量变化时内磁层和中低纬度电离层的响应.指出B2变化引起的磁层大尺度对流电场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透入内磁层,并沿磁力线映射到中低纬度电离层,在那里产生电场和电流体系,从而使Sq电流体系发生畸变,并在地面磁场中反映出来.数值计算表明,当△B2<0时,Sq电流体系的焦点向东和向高纬移动,地面磁场会观测到数伽马的变化.这就为中低纬地磁观测诊断磁层和太阳风状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此外,本文还用上述物理过程解释了赤道地区一些高空物理现象,如B2倒转时电离层漂移速度的变化,赤道磁场异常以及赤道q型偶现E层的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5.
火山地区二维自然电位异常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线性反演理论与正则化法相结合,提出一个火山地区二维自然电位(SP)异常反演方法.地下岩浆活动(对流体)是引起自电异常的极化源,反演的目的是计算地下视极化强度分布和极化源中心位置.可以通过用已知的各种资料改变地下极化源区域(简称源区)的方式来进行多次反演,以便获得一个比较合理的地下视极化强度分布模型.最后,分别给出意大利和墨西哥的两个火山地区的自然电位异常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ATTEM系统中电流关断期间瞬变电磁场响应求解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瞬变电磁法中,由于发射电流关断时间不为零、接收线圈的谐振频率有限,早期瞬变电磁信号发生畸变,只能舍弃,因此存在着探测盲区.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瞬变电磁方法中发射电流关断期间总磁场的形成过程,论证了一次场、二次场和总瞬变场的关系,分析了接收线圈的频率特性和关断时间对瞬变电磁场的影响,提出从总磁场中剔除一次磁场影响的方法,从而获得电流关断期间和电流关断后的早期瞬变电磁场. 采用吉林大学自主研制的瞬变电磁测量系统(ATTEM)在长春市伊通河活断层进行勘探,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缩短了瞬变电磁法的勘探盲区,实现了近地表4 m以下的勘探,可以清晰地分辨近地表的低阻异常,提高了浅层探测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四川及其邻区地磁台站数据进行垂直强度极化方法计算, 使用5~100 s周期发现震前地磁极化计算结果存在如下的显著异常特征: ① 2017年3月震中附近地磁台站同步存在极化超阈值异常, 时间上显示为短期异常; ② 同步异常台站出现最大幅度的时间较一致; ③ 九寨沟地震发生在异常阈值线附近, 对该方法预测地点有一定指示意义; ④ 对比异常时段内的Dst指数, 认为此次同步超阈值异常不是空间电流体系所造成的; ⑤ 3月18日地磁台站出现极化异常的台站数量较多, 异常分布区域面积较大, 异常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可能反映了该区域的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均匀磁化多面体的磁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均匀磁化多面体的磁场,建立了总磁异常(△T)及其各分量(Hax、Hay、Za)的规格化解析表达式。这是由平表面围成的任意磁性体磁场的一般式。由它可以简化出各种规则磁性体的磁场公式。文中以有限长倾斜板状体磁场为例,说明了这个简化过程。 本文的多面体磁场解析式是由角点坐标和磁参数值表示出来的。鉴于它是边和面的二重累加和式,因此,在电子计算机上计算将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9.
在椭球座标系中对均匀外电流场中的面极化椭球体的电场进行了求解.在解拉普拉斯方程时一般解的系数是椭球座标的函数,因而解答不正确,这表明了面极化体激发极化电场分布和求正确解的复杂性.此解答和均匀外电流场中体极化椭球体的电场解答的明显差别,说明两类电场不具有相似性.因此,用面极化模拟解释通常为体极化的实际地质体的激发极化异常显然是不适用的.物理模拟证实了这一理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围岩电阻率相当高的地区,低頻感应法的异常场,是由一次交变磁場在良导电的矿体或地貭体内引起的涡旋电流所形成的二次交变磁場。当围岩电阻率不很高时,由于一次电场的作用,在矿体与围岩的交界面上出現电荷,使围岩内产生电流,这电流所形成的磁場迭加到涡旋电流的磁場上,就引起围岩对异常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甘青川地区的14个地磁台站秒采样资料,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前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2021年10月底出现了地磁极化超阈值高值异常变化,异常台站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异常出现后73天发生了门源地震,震中位于极化高值异常阈值线附近。研究还发现,此次地磁极化异常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时间上,不同台站极化异常具有较好的时间同步性;空间上,极化异常高值区呈现出沿震中附近出现后不断扩展最终再向震中收缩的特点。此外,各地磁极化异常台站的归一置零极化值、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异常台站距离地震震中越近,其归一置零极化值越高,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这一特征符合地震电磁扰动信号的衰减特征。根据极化异常和地震的时空关系分析认为,此次地磁极化高值异常对应了之后在异常高值区边缘发生的门源MS6.9地震。  相似文献   

12.
分形滤波(S-A)技术能够有效地揭示地球物理场的空间相关性,对背景场以及异常场进行分解。应用分形滤波(S-A)技术分解内蒙古某银矿区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结果表明:对研究区高精度磁异常进行了有效分解,获得了研究区背景场以及异常场特征,并剖析所获得的异常场,分解异常8处,并据此结合地质情况提出研究区的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传播矩阵方法,并把由联合反演得到的同时满足长波地形起伏、板块运动速度、重力位异常资料以及地震层析先验知识的全地幔三维异常密度作为载荷,以求取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计算结果显示:1.所求的核-幔边界起伏图像与Hager等根据格林函数方法所求得的核-幔边界的起伏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相符.2.核-幔边界处的环型场仅在数量上降为地表处的环型场的1/8左右,而极型场较地表处的极型场的流动图像有显著变化,数值也增为地表处极型场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传播矩阵方法,并把由联合反演得到的同时满足长波地形起伏、板块运动速度、重力位异常资料以及地震层析先验知识的全地幔三维异常密度作为载荷,以求取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计算结果显示:1.所求的核-幔边界起伏图像与Hager等根据格林函数方法所求得的核-幔边界的起伏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相符.2.核-幔边界处的环型场仅在数量上降为地表处的环型场的1/8左右,而极型场较地表处的极型场的流动图像有显著变化,数值也增为地表处极型场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5.
实现横波(SH波)勘探的关键问题是震源。现有的SH波震源--扭力振动器的缺点是辐射方向性不好,能量集中在水平方向,而在垂直方向辐射的能量几乎为零,这样的震源对于反射波勘探是不利的。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用垂直力矩构成横波震源。理论推导结果(高频渐近解)表明,该震源在方位角θ=90°方向上辐射纯SH波,SH波能量辐射集中在垂直方向,而在水平方向几乎为零。显然,这样的震源对于反射波勘探十分有利。 文中还采用Cagniard-deHoop回路积分技术计算了波场的精确解及最大振幅随离源角的变化,结果与解析解一致.  相似文献   

16.
巨幅地倾斜异常既可能是地震前兆异常信息,也有可能是仪器问题或环境干扰所致的异常信号. 有效地厘清其性质,对地震前兆异常的及时识别与科学判定至关重要. 陕西韩城台金属水平摆EW分量自2010年以来连续两次出现巨幅东倾和西倾异常,幅度分别约达140″和180″,该巨幅地倾斜异常产生的根源至今尚未被厘清. 鉴于此,本研究依据韩城台所在区域的水文、构造和地震活动等特征,提出并分析了地下水动力变化、韩城断裂慢滑移和地壳应力场变动等3种可能的成因机制. 结果表明,第一种成因机制难以有效地解释巨幅地倾斜异常,第二和第三种成因机制则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证据还不够充分. 因此,更可靠的物理解释尚需更多的观测和更深入的研究. 尽管本文未能给出该巨幅异常的真正成因,但所采取的分析方法可为今后巨幅地倾斜异常性质的判定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伯利岩的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勘探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伯利岩是金刚石的成矿母岩之一.金伯利岩的分布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管状、脉状,具有成群、结带分布的特征;它具有磁性强、电阻率低、微量元素Cr、Ni 、Nb含量高的特征.地表物化探异常多为椭圆状、条带状且与断裂构造共生.综合物化探异常与矿体吻合较好;金伯利岩岩体形状空间分布与围岩的物性差别,决定了异常大小强弱、反映明显程度; Cr、Ni 、Nb的元素异常范围与金伯利岩管(脉)的形状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选用综合物化探方法、采用合适的测网寻找金伯利岩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extensive data about the local anomalies of recent surface displacements in the fault zones estimated from repeated geodetic observations in seismically active and weakly seismic (platform) regions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local, symmetric sags of the Earth’s surfac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aults are the predominant type of anomalies. The simultaneous recording of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shows that the local subsidence is accompanied by horizontal deformations of elongation along the lines that are orthogonal to the fault’s strike. Different kinematic types of faults are consider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revealed anomalies correspond to the recent activation of the local joints within the fault zones resulting in the subsidence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ree variants of the models describ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joint-type anomalies are considered: the block model, the dislocation model, and the parametric model. The comparison of the calculated distributions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ault with the observations shows that the parametric model fits the field data best. The parametric model describes a fault as a zone with varying internal parameters in two variants: as an inhomogeneity with a reduced stiffness or as an inclusion with anomalous strain according to the terminology of John D. Eshelby. By the example of regularly shaped objects, the equivalence of both approaches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9.
大地电磁二维对称各向异性介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假定垂直轴为二维对称各向异性介质主轴之一,构造走向与另一主轴方向成任一夹角,用伽勒金(Galerkin)有限元法和矩形网格,优化地合成总体刚度矩阵,使二维各向异性介质的基本方程形成有限元代数方程组,求出各节点场值,并利用MOM法求出辅助场,进而求出张量阻抗等响应函数.同时还对有关文献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检验  相似文献   

20.
Total field anomalies as defined from normal aeromagnetic surveys give good approximations of the anomalous component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 geomagnetic field, which is generally much larger than the anomalous field. Us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the field, the total field anomaly is related to any vertical or horizontal compon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rivatives. An example from the Siljan impact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such directional filters may be applied to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magnetic ma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