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山东省金刚石矿中的绿色钻石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山东绿色钻石在金刚石原生矿、次生矿中的含量及绿钻的相关特征,阐述了含绿钻的砾岩层层位特点、松散层中具工业价值的四大矿段特点及绿钻含量。综述认为:山东绿钻既有纯正的绿色,也有复合的绿色、绿斑,透明度好,是宝石首饰业的珍宝,价值极高。初步探讨了次生矿中绿钻的形成时代,为前寒武纪。钻石绿色成因既有地质辐射作用所致,也有含铬引起,或塑性形变产生。山东绿钻无辐射性残留,琢磨后绿色不消失。  相似文献   

2.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学研究,首次发现湖南褐色天然金刚石中存在籽晶金刚石.该金刚石晶体呈菱形十二面体,其同步辐射X射线劳埃图上大部分斑点分别分布在5条主晶带上.经分析发现,该金刚石晶体首先由晶核发育成菱形十二面体金刚石籽晶,再由此籽晶生长成菱形十二面体金刚石晶体.该金刚石晶体中晶体缺陷很少,仅存在部分由塑性形变产生的应力场以及由籽晶生长界面产生的面缺陷,表明该金刚石晶体所处的生长环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陈美华  陈征  狄敬如  路凤香  巫翔 《地球科学》2005,30(2):187-190,194
同步辐射白光形貌术具有射线强度大、准直性好、摄谱时间短、分辨率高等特点,是无损研究晶体缺陷的有效工具.采用该方法对产自山东蒙阴、辽宁瓦房店和湖南沅江3个矿区的31颗典型金刚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白光形貌像揭示,金刚石中普遍存在晶体结构畸变的特征,并且变形程度不等,部分严重变形晶体具有异常劳埃衍射式样;其衍射斑点的形态、衬度及条纹变化反映了金刚石晶体结构变形的程度和复杂性.晶格的完整性与金刚石的褐色强度无明显相关性.该类结构缺陷与金刚石的复杂形成过程和深部保存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金刚石的优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刚石宝石名:钻石,化学式:C,空间群:Oh~7Fd3m,属立方面心格子,C-C以共价键相连,化学成分以碳为主,此外还含Si、Al、Ca、Mg、Mn、Fe、Ti、B、N、Ni等杂质。金刚石常因含各种带色离子而呈各种颜色。金刚石的颜色一般有:黄、蓝、绿、灰白、天蓝、金黄、红、粉红、紫、褐色、无色等。我国金刚石以无色、淡黄、浅棕色为主,偶尔也有绿、灰、桔黄色。产地主要有山东、辽宁、贵州、湖南等。湖南沅江流域金刚石的颜色有黄色、黄褐色等。金刚石常含有包裹体,这不仅影响其透明度,而且还会降低其宝石品级。包裹体一般  相似文献   

5.
软玉中的一种绿色斑点——钙铝榴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我国软玉市场上见到一种比较罕见的局部带有翠绿色矿物的软玉,其矿物组成及绿色斑点还没有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应用高倍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绿色矿物的晶形较完整并呈斑点状分布,再利用拉曼光谱仪和能量色散荧光光谱仪对样品及其绿色矿物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该软玉样品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呈斑点状分布的绿色矿物为钙铝榴石,钙铝榴石的主要致色元素为Cr元素,因此含Cr绿色钙铝榴石是使玉石局部呈现绿色的原因之一,与青海翠青玉、碧玉的绿色成因有一定差异.绿色石榴石多出现于碧玉中,在其他品种的软玉中一般没有见到,本文研究的玉石中出现一定数量并有一定晶体形态的绿色钙铝榴石对研究该类玉石的产地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津巴布韦金刚石独特的形态及其“指纹”特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太进  陈华  张健  宋中华  柯捷 《地质通报》2011,30(10):1638-1645
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高品位金刚石砂矿。对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产区的金刚石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宝石学研究。结果显示,津巴布韦金刚石的晶体形态、表面微细特征等与世界上主要产地的金刚石有较大差异。其中最新发现的“十字架”形熔蚀图像和红色斑点是该产地金刚石的典型特征。“十字架”是由大量大小不等的正方形熔蚀坑沿晶体[100]重叠排列而成的,红色斑点为铁质氧化物沿熔蚀坑棱线生长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的形态特征具有产地“指纹特征”的意义,对中国地勘单位赴境外进行金刚石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复县金刚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阴极发光图像揭示了辽宁复县金刚石的内部结构具有3种类型;(1)简单的生长环带结构;(2)多期生长的复杂环带结构;(3)稀少的似玛瑙状结构,这些内部结构特征反映金刚石的不均一性及生长具多期、多阶段特点、该特点与金刚石所处的流体-熔体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玛瑙状结构除多生长中心聚集形成复杂种晶形态所致外,局部不均匀熔蚀、混合的生长机制的变化的结晶条件三者综合作用亦是原因之一,阴有发光图像还反映了金刚石晶体  相似文献   

8.
人造金刚石聚晶体,由于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及切削性能,近十多年来,在地质、石油钻探中,作为金刚石钻头、扩孔器的保径材料及软岩钻头的切削具而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这种聚晶体呈柱状,因而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作为钻头保径材料,一般柱状体母线与钻头轴线作平行镶嵌,抗磨损工作面很小,钻头使用完后绝大部分聚晶体浪费了(体积利用率仅20%左右);作为聚晶表镶钻头的切削具,其碎岩机理以研磨磨削为主,影响了钻头机械钻速。随着人造金刚石及其钻进技术的发展,人造金刚石聚晶体也有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近年来,美国GE公司研制了一种称之为吉奥赛特(Geoset)的人造金刚石聚晶体,英国戴比尔斯金刚石研究试验室也研制出一种Sindax系列的人造金刚石聚晶,这类聚晶体呈三角形或正方形。在地质、石油钻头上的应用试验表明,钻进效果显著。我国于1983年研  相似文献   

9.
山东蒙阴褐色金刚石的颜色由多个原因导致,为了验证褐色与塑性变形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为了分析褐色金刚石在透射电镜下的特征,本研究选取采自山东蒙阴胜利1号岩管的褐色金刚石样品,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褐色金刚石的位错组态、位错密度以及矿物包裹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存在片晶氮,一定意义上表明山东蒙阴褐色金刚石中的位错组态以及位错间的相互作用、位错反应的类型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些都是以位错的运动为前提的;位错密度从一定意义上表明该类金刚石样品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为褐色与塑性变形的关联提供一定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沿苏鲁造山带南缘江苏省东海县至山东省荣成县,伴随超高压变质带显著地发育着一条超基性岩带,可进一步划分为许沟岩带(北带)和毛北—岗尚岩带(南带)。在南带的芝麻坊石榴二辉橄榄岩中通过人工重破获取了一颗金刚石,粒径2.13mm×1.42mm×0.83mm,重9.4mg,呈阶梯状八面体,晶体浅黄色,表面略带绿色斑点,透明,X射线下发天蓝色光,紫外射线下不发光,拉曼光谱谱线峰值出现于1330cm~(-1),强度与标样一致。金刚石的存在证明芝麻坊石榴二辉  相似文献   

11.
山东金刚石资源分布规律与结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我国金刚石资源的重要产地,分析了成矿分布规律及结晶学特征。原生矿体产出于金伯利岩体中,具成带成群特点;次生矿赋存于粗碎屑沉积岩中及河流阶地的松散砂矿层中。金刚石由单晶平面晶体、溶解形态的曲面晶体、再生形态的带壳晶体等组成,以浅色为主,尤以盛产彩色金刚石为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山东蒙阴金伯利岩型金刚石晶体中氮片晶的分布特征,采用红外光谱仪对116粒宝石级金刚石晶体样品中的氮片晶进行分析,并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氮片晶在金刚石表面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表面微细结构。结果表明,80.2%的金刚石样品中具有氮片晶;在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111}面上观察到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像,这些蚀像相互平行,大小不等。显微红外光谱对具长条状蚀像的金刚石样品{111}面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类晶体均具有较强的氮片晶的吸收峰(1359~1375cm-1)。综合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的红外光谱及其表面微形貌特征,推测长条状蚀像是由氮片晶的出露点受优先选择性腐蚀而致。  相似文献   

13.
名称典型产地最小尺寸(毫米)高质量标志允许缺陷(对低品级而言)明隙,10可石透裂的过,宝不有体超者端光、包小米平透的和大毫作深绿色,》20毫米祖母绿乌拉尔2 XZ火2颜色浅,有小裂.隙,少数包体一翠榴岩乌拉尔1。5又1。5又1草绿色,大小为3又3、3毫米颜色发白,具黄色,褐色色调有少数包体黄玉乌克兰6 X 6 XS蔚蓝色,酒黄色,鲤乳二}赢蔺夏瓦-芜蔺 ,人Q,、1口l贵橄榄石库格达一{丝峻米 !鲜绿色、金黄一绿!颜色发白3丫3又3色,>8 XS火6毫米普通绿柱石乌克兰深绿色、浅黄一绿4 X4,4色,毫米>15又15 x 12 克色难评 0蓝极独 1蔚石单 量上松, 重以绿得…  相似文献   

14.
自从六十年代末我国研制成功人造金刚石聚晶以后,首先用作金刚石钻头和扩孔器的保径材料,不久又在油井钻头上用作切削具。随着我国人造金刚石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聚晶体的规格不断增加,抗磨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用聚晶体作切削具制作地质钻探钻头的条件日趋成熟。本文拟概略介绍一下柱状聚晶钻头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Ⅰa型金刚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刚石种类,约占金刚石总量的98%。利用大腔体压机通过优化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改善工业用途的Ⅰa型褐色金刚石的体色,是提高其经济价值并满足日益加剧的彩色金刚石市场需求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由于受金刚石原料的来源及实验技术条件的限制导致国内高温高压环境下对褐色金刚石的改色处理进展缓慢,并且改色后的金刚石很难达到宝石级别。本文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Ⅰa型金刚石高温高压(HTHP)改色处理的研究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已有的研究显示,在伴有塑性变形的基础上,不同结构的杂质氮是主要的致色元素。根据高温高压环境下Ⅰa型褐色金刚石内部杂质氮反应原理以及动力学机理,提出只要设计合理的样品组装方式以及恰当的改色处理所需的温压条件,我国普遍使用的六面顶压机同样具备对Ⅰa型褐色金刚石进行商业化改色处理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陈涛  韩文  李甜  皱倩 《地球科学》2012,37(5):981-988
对我国浙江青田山炮绿、福建寿山月尾绿以及西安绿3种绿色图章石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环境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形貌特征以及颜色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3种图章石的绿色部分均由具二八面体结构的2M1型多硅白云母组成, 属于云母型图章石; 它们的次要矿物组成中山炮绿含有白云石、黄铁矿和磷灰石, 月尾绿含有高岭石, 西安绿含有白云石, 次要矿物组成对绿色图章石的产地鉴定具有一定意义.3种白云母的微形貌特征揭示了西安绿中白云母结晶程度高于月尾绿中白云母, 而山炮绿中白云母经历热液蚀变后晶形不完整重结晶程度不高.另外, 白云母八面体层中杂质离子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月尾绿和西安绿中白云母的绿色是由Fe3+和Ti4+离子形成, 而山炮绿的翠绿颜色主要由白云母中Cr3+离子以及Fe3+、Ti4+离子共同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7.
苏北古沂沭河流域,通过近二十多年的工作,已发现100多颗金刚石。这些金刚石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关注。一、苏北金刚石特征到目前为止,苏北古沂沭河流域已发现了100多颗金刚石。最大者52.714克拉,最小者仅几毫克。笔者通过对其中的83颗金刚石镜下详细观察与统计,发现有如下特征:1.金刚石的结晶习性苏北发现的金刚石中见有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形晶体及上述晶体的双晶,连生体。八面体金刚石:本区规则八面体金刚石少见,一般都以不同程度的歪晶出现,或呈沿三次对称轴压平之八面体尖晶石律双晶(图4),或构成平行连生体和不规则连生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金刚石合成片断面的再结晶物质具有分带现象,金刚石晶体出现于再结晶片-板状石墨亚带和枝状石墨亚带中,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探讨金刚石的生长条件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对山东郯城砂矿中的金刚石开展了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红外光谱均可见C—C的本征峰;绝大多数可见氮的吸收峰:双氮的吸收峰、聚合氮的吸收峰和氮片晶的吸收峰;部分可见氢的吸收峰:C—H的吸收峰、C—N的吸收峰和H2O的吸收峰.郯城金刚石以Ⅰa型金刚石为主,有ⅠaA、ⅠaB、ⅠaAB型,而Ⅱa型仅1粒;氮类型包括双氮(A心)、聚合氮(B心)及氮片晶(B'心),说明金刚石中的孤氮(C心)已经转化为双原子氮,但部分双原子氮未完成进一步的聚形.金刚石拉曼峰值集中在1131 cm–1,拉曼位移漂移程度较小,说明金刚石内部应力发生小幅的变化.在郯城金刚石中首次发现柯石英包裹体,出现139 cm–1、152 cm–1、212 cm–1、272 cm–1、328 cm–1、356 cm–1、428 cm–1和529 cm–1左右的拉曼峰值.在1粒金刚石中柯石英包裹体数量多达十余个,直径几μm至几十μm,呈针状、哑铃状、浑圆状和短柱状等多种形态.郯城金刚石中柯石英包裹体的出现,可作为郯城地区存在榴辉岩型金刚石的可靠标志,也佐证了该地部分金刚石的来源可能和洋壳循环或者俯冲过程有关.镁橄榄石包裹体上覆分散的黑色石墨斑点,与山东蒙阴、辽宁和湖南金刚石中的镁橄榄石等不同种类包裹体具有相似特征,推测这些石墨斑点是晶体包裹体形成后,由于外部环境温压条件的变化产生.  相似文献   

20.
人造金刚石合成片中再结晶物质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金刚石合成片断面的再结晶物质具有分带现象,金刚石晶体出现了再结晶片-板状石墨亚带和枝状石墨亚带中,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探讨金刚石的生长条件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