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地理学报》2005,60(3):526-527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科技厅等长期资助国际河流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年10月在云南大学成立的。它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聚焦国际河流的学术机构。中心主要针对中国及亚洲大陆国际河流为主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是中国和亚洲大江太河河源集中区,中国的长江、黄河及亚洲重要国际河流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印度河均源于青藏高原。这里地势高亢、气温低、光照允足,降水和径流地医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河川径流补给主要源于降水、融水和地下水,河水含沙量低,水质良好,水力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优越。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青藏高原国际河流资源综台协调开发利用.必将为沿江各国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能源和充足的水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河流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我国因发育了亚洲大陆的主要国际河流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上游水道国。近30年来,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河流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变化与跨境影响、地缘合作与安全维护等,广受国际关注,成为地理、生态和地缘政治等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本文按“国际河流”、“跨境水资源”、“跨境生态安全”等关键词,从《地理学报》及其英文版J. Geographical Sciences中检索近3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以此为主要依据,回顾地理学对我国国际河流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判识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地缘合作等重大需求,展望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国际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云南省国际河流水资源在全国及西南地区的重要性,分析其主要特征、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区域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其综合和公平合理利用的思路及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2012,35(3):365-376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大国”,与四周比邻的国家均存在跨界水体联系,有44%的地表水来自邻国。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外交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分析哈国地表水分布特点,简要回顾总结了与其邻国在跨界河流方面的合作情况;对哈国所担忧的水安全问题及采取的主要对策,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跨界河流管理未来的合作路径、跨界河流利用未来的分水原则、哈俄跨界河流水污染未来的解决途径、中亚国家间解决咸海危机的前提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对共享水资源的管理既可以成为中亚地区和平的力量,也可能成为冲突的因素,管理这种相互依存的资源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关系人类发展的重大挑战。研究哈萨克斯坦跨界河流国际合作及其对核心利益问题的观点、认识、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对于处理好中哈跨界河流问题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河流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就我国国际河流合作开发利用的意义、优先区域与领域及管理协调机制、资源分配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际河流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1998年3月19 ̄21日,巴黎国际水资源部长级会议公布的数字,目前全球国际河流(湖泊)共有215条(个),涉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制约着全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国际河流的数量和出境水量,均居世界前列,影响着全国超过2.2×10^4km的内陆边境和近1/3国土面积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是我国国际河流最集中的地区,全省六大水系中,五大水系为国际河流。国际河流的可持续发展,在  相似文献   

8.
罗贤  李运刚  季漩  何大明 《地理学报》2023,(7):1703-1717
中国发育了亚洲主要的国际河流,丰富的跨境水资源在区域“水—能源—粮食—生态”安全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大规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驱动,国际河流区水文及生态过程变化与跨境影响等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水文及生态过程变化规律与变化归因、跨境影响与安全风险调控,探讨跨境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纽带关系,构建适应全球变化的跨境水资源协调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发成效。面对全球变化影响下日益突出的跨境水安全与生态安全风险问题,国际河流的水文地理研究,更需要借助空天地一体化精准监测技术、现代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等,通过提供可量化、可参与、可公开的研发成果,更好地为国家对国际河流的合理利用与地缘合作、健康维持与风险管控、跨境水外交与环境外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际河流流域国的合作——以红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对国际河流流域国的合作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国际河流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行动所具有的动力特征是多目标协调,最后,进一步分析了促成各流域国之间合作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并概括了通常情况下国际河流争端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与国际水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河流水资源在各水道国之间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已经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指出,根据联合国宪章等国际基本法,每个主权国家对其领土上的全部水资源享有充分永久主权,这应该作为各国协商解决水争端的法律基础,同时对现行国际水法的适用性及若干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案例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际河流长期合作开发的重要保障,国际河流流域组织这一联合制度安排备受关注,但参差不齐的绩效表现致使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引发学者质疑。我国拥有众多国际河流,与之相关的合作开发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抓手,但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未能得到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回顾、梳理了国际河流流域组织的定义与类型,然后重点研判其制度设计特征和有效性,并指明已有研究所面临的方法困境,最后为解开“流域组织如何促进国际河流有效合作”这一难题提出以下研究建议:1)整合国际河流流域组织有效性评价指标并进行全球范围的评价;2)探明国际河流流域组织制度类型所适用的范围与条件;3)厘清不同国际河流流域组织制度设计特征与治理有效性的关系;4)基于过程视角探求国际河流流域组织有效性达成路径;5)采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6)立足地缘文明激发国际河流流域组织成员国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向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国际山地中心中国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跨境流域与区域合作研究组于  相似文献   

13.
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际河流分布广,其流域占全球陆地面积的比例大,许多国际河流是多国大河,开发程度存在差异,且随国家经济边界的变化,其数目及其跨越国家数目相应变化。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相对于国家河流具有其特征,并由此带来跨境问题。随着流域系统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以及世界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从单一目标向社会、经济和生态多目标转变;从短期转向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商品价值目标转向包括非商品价值的目标;(2)不仅包括自然要素,还包括了与其相关的社会、人文要素。要求考虑开发和管理中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人文要素;(3)从单一国家的开发转向多方参与、多国联合开发,并提出整体开发方式,并且具有多方参与的特征,包括有影响力、奖金和技术能力的国际机构、学术组织、非政府组织、私人投资者和社区团体等;(4)管理对象从技术管理向人的管理方向转变;(5)管理范围从流域的一部分,扩大到全流域,甚至扩大到整个地区流域各国而不仅仅是沿岸国之间,从单纯的流域内考虑转向更广泛的区域范围;(6)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水与能源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其在国际河流区尤为复杂和敏感。中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为重要的上游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变化、水电开发影响及跨境水安全维护等,虽受关注,但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判识出1937-2010年全球国际河流水电合作开发的32个案例,综合分析其开发方式,揭示其投资—效益分配模式与特征。结果表明:1水电合作开发以河段和双边合作开发为主,缺乏流域层面的合作,形成了投资—效益等比分配、平均分配和差异分配三种模式。2跨境型河流水电合作的投资—效益分配以等比分配为主,上游国通过向下游国提供发电用水分享其发电效益,下游国则通过补偿上游国的方式推动合作;界河(含界河段)的水电合作开发以平均分配为主。3不同发展时期的分配模式差异较明显:1950年代前以平均分配和等比分配为主;1950-1980年代以平均分配为主;1990年代以后,因案例太少,主要分配模式难以确定。4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合作国家间主要采用平均分配模式;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国家间则兼顾采用等比分配和差异分配模式,并实施了更多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5.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5,60(6):1045-1045
第8届国际河流研讨会(8th InternationalRiversym posium)于2005年9月6日至9日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市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世界38个国家的约450名学者参加了大会。国际河流研讨会是由布里斯班市政府创办组织、昆士兰州政府资助的国际性专业学术会议,会议每年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国际河流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省所拥有的国际河流甚多,是全国最集中的地区,其流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以上。此部分流域区的合理开发和协调管理,对全省及中南半岛五国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影响。通过介绍全省四条主要国际河流的水文地理特征,水资源现状,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际河流研究的意义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德祥 《地理研究》1993,12(4):85-95
本文阐述了国际河流研究的迫切性和开发的主要方式及产生的问题,对开发国际河流的主要法规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阐明了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强这一研究对维护我国权益,发展边疆地区经济,推动地理分支学科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河流流域整体开发和管理的实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整体开发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国际河流与国家河流相比较,其开发和管理的特点,最后就实现国际河流整体开发和管理中的动力、合作层次、协议、制度协调等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冯彦  何大明 《地理研究》2014,33(10):1807-1816
水与能源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其在国际河流区尤为复杂和敏感。中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为重要的上游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变化、水电开发影响及跨境水安全维护等,虽受关注,但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判识出1937-2010年全球国际河流水电合作开发的32个案例,综合分析其开发方式,揭示其投资—效益分配模式与特征。结果表明:① 水电合作开发以河段和双边合作开发为主,缺乏流域层面的合作,形成了投资—效益等比分配、平均分配和差异分配三种模式。② 跨境型河流水电合作的投资—效益分配以等比分配为主,上游国通过向下游国提供发电用水分享其发电效益,下游国则通过补偿上游国的方式推动合作;界河(含界河段)的水电合作开发以平均分配为主。③ 不同发展时期的分配模式差异较明显: 1950年代前以平均分配和等比分配为主;1950-1980年代以平均分配为主;1990年代以后,因案例太少,主要分配模式难以确定。④ 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合作国家间主要采用平均分配模式;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国家间则兼顾采用等比分配和差异分配模式,并实施了更多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城市河流有复杂的生态系统,齐全的污染类型,污染危害极为严重。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城市河流的污染治理已不再是解不开的难题,发达国家的城市河流大部门已进入良性生态循环阶段,碧水游鱼使人留连忘返。本文以泰晤士河为例,总结了依法治污、区域性防治技术、污水处理系统、芦苇床治污、引水冲污、疏汲底泥等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并对苏州河的整治提出了若干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