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這四顆小行星(1)是紫金5號(P.O.5),共有七次的觀測。但是在1957年12月份裹所觀测的兩次,從軌道計算結果,證明這最後兩次的,是屬於另一顆小行星的。(2)是在觀测久已失蹤的小行星(1125)China時拍攝到的。觀測的弧長有七十天。很有可能它就是失蹤的中華號。但還有待攝動計算,把前後相距三十年的觀测,聯系起來才能够作最後的肯定。(3)是紫金6號(P.O.6)。經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號數為1957 VA。觀测弧長約六十天。從短弧初軌算得的星曆表,曾發表在國際天文協會天文電報组的快報No.  相似文献   

2.
小行星(116)Sirona在小行星星曆表中的位置是根據1929年卡斯德特(Kahrstedt)所算的軌道根数推算的,到1949年這顆星的O—C(觀测減計算)值便達到一度多,且很不均匀。因此有必要計算这顆星的攝動和軌道根數的改進。在蘇聯科學院理論天文研究所所編製的小行星星曆表中查得該小行星的卡斯德特氏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第497號小行星Iva在1902年為Dugan所發現.在1933年以前Berberich和Kopff都曾經先後計算它的軌道.從1934年起德國天文計算研究所和以後蘇聯理論天文研究所歷年所推算的小行星星曆表便是採用Kahrstedt的軌道根數計算了,一直到現在還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在這個工作的第一段里,我求得對於任何厚度的球層大氣在表面上昏暗的定律,表为吸收與發射兩種係數的函數。這個公式比通常所用的多項式更要普遍一些,應用到太陽的情形,改進了日輪中心附近昏暗的計算法。第二段因討論到球面的曲率和輻射在這球層內的折射,對於星輪邊綠的影響,听引出的修改,我們討論了一般的情形和對於太陽辐射的特殊情形。這個修改數,即使在太陽的情形,也是不可忽略的,雖然折射的効應,因缺乏實驗的數據,尚难算出,可是球層的曲率的効應(純粹是一個幾何學上的问题),是可以算出的,縱然有時须得使用一些外插。我研究了這個効應對於表面層的溫度和在這些層裹的“能源函數”(fonction-source)的变化所生的影響。最後在第三段里,我舉出在里昂天文台使用的色度學的方法,對於太陽求出的色温度的結果,更用一種光譜法,證明赤道帶和極區有一種色温度的差異的存在,這差異是在第一方法里已經表示明白了的。  相似文献   

5.
這裹發表的小行星(包括二次彗星)位置是在1958年上半年內所作的照相觀测。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反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射望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測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測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与計算之差一欄係與蘇聯理論  相似文献   

6.
這裏發表的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7年下半年内所做的照相觀測(個別幾次是上半年的)。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测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测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與計算之差一欄係与蘇聯理論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曆表比較而得的數值。觀測者欄中“鈺”表張鈺  相似文献   

7.
紫金山天文台发見的小行星紫金一號的初步軌道和跟踪觀測的星曆表,已經發表於本學報的三卷一期第1-3頁。這軌道祇根據從一月廿日到二月三日十四天觀测的弧长來推算,準確性當然不會很高,我們按照這星曆表所給的方位,繼續着作攝影觀测,一直到三月廿三日为止。以後星光變得太弱,我們便再也觀测不到了,起先觀测所得的位置和星曆表很相符合。但越到后來,观测與計算之差,很快的加大,  相似文献   

8.
太陽輻射熱的觀测是本台舊有的工作之一,查自1932年開始,至1944年為止,1944年以後,停止中斷,直至1949年解放,才重新恢復工作,維持迄今。使用的儀器:(1)G10型露光計(actinometer),(2)垂直輻射及自記儀一架,(3)叠輻射及自記儀一架,後兩種是舊有的儀器。全年的熱量和日照時數成正比,陰雨之日不記在內,我們熱量的統計,祇以有记錄的時數為限,1957年内直輻射儀的日照時數共980小時,全輻射儀記錄時數共1108小時,全年各月份各日的時平均值,不能全載,故在本稿内已約縮從略。我們用露光計為熱量標準儀,從直輻射和全輻射自記儀的記錄紙上量出之偏度(時平  相似文献   

9.
下列二表所載的月掩星觀测,是1954年內利用佘山觀象台40厘米折光望远鏡(焦距700厘米)所得的观测結果:這是繼續天文學報第2卷第2期的观测報告。表內所載時刻,仍係利用停錶(估計到十分之一秒)記錄下來的;而停錶每日兩次與徐家匯觀象台所播時號校正,所有歸算方法,與往年一樣。  相似文献   

10.
這項工作是對10顆軌道確定的小行星作精確的定位照相觀測,用來决定星表上恆星的赤緯的系統差,是我們參加蘇聯微星星表編製工作中的一個項目。1955—1956年的觀测已經發表在天文學報5卷2期。至於觀測和歸算的方法在那一期的報告裹已經說明,不再重述。表1是我們觀測的結果,觀測者欄中簡號:翟表翟書文,張表張孝順,年表張難年,馬表馬宗良,童表童光褡,胡表胡坤林;表2載依據D_i的數值。  相似文献   

11.
佘山觀象台的太陽耀斑觀測是用太陽單色光觀测鏡進行的。該儀器的敍述,登在天文學報第3卷第1期。譜綫寬度的求得藉助於譜綫移位器。譜线移位器為厚約6毫米的玻璃片,平均每轉10個刻度,可使譜綫移位0.5A。移位器的轉動可由0至±140,故可使譜綫移動達20A。譜綫寬度的誤差主要並不是决定於刻度讀數的是否準確,而是决定於觀測者對日面精細物的辨認經驗。比如,當觀测者正注視日面精細物的時候,轉動移位器使此精細物在視場消失,如此來回數次所得譜綫移位的讀數,往往不一致,對我們說來,各次的讀數差不大於10個刻度,即是譜綫寬度的精確度可達0.5A。耀斑面積的求得,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