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穆星 《地质科技情报》2005,24(3):109-112
阐述了2类地震几何属性:①反映地震道空间变化量的属性;②反映地震属性空间相似程度及其衍生的各类参数.运用这些属性来判识地层或反射界面的空间连续性和倾向倾角等地质体的空间几何特征,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对这些属性进行自动分类来判别地震相.在山东东营凹陷永921井区的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是最近一个时期发展最快的一个地学分支。根据地震反射资料解释地下地质现象的领域在不断扩大。由开始只能识别简单构造的几何形态,逐步地可以认识一些复杂的地质现象,目前还可直接预示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以至对应地层的地质时代。这后一任务是由地震地层学来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震地层学”这个名称并不能完全反映它的内容,实际上,它所涉及的范围远比地层学的含义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3.
南海笔架南盆地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红芳  白志琳 《地学前缘》2000,7(3):239-246
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 ,在笔架南盆地识别出 5个特征明显的反射界面 ,划分了 3个超层序、5个地震层序 ,并探讨各地震层序的地质时代。通过地震相沉积相推测分析 ,认为地震层序E主要发育火山碎屑岩相 ;地震层序D主要发育半深海偏泥相 ;地震层序C主要发育半深海泥岩相 ;地震层序B主要发育半深海—深海泥岩相和浊积偏砂相 ;地震层序A主要发育深海泥岩相、深海三角洲泥岩相和浊积偏砂相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火山岩盆地充填模式及在无井或少井区寻找火山岩有利储层,需要对盆地火山岩地震相及其反射特征和地质内涵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基于盆内钻井和过井地震剖面,应用火山地层学理论和地震火山地层学方法将松辽盆地火山岩地震相单元划分为火山岩丘、火山岩台地、洼地火山充填、穿切等4类10种亚类。通过井震对比,结合野外火山地层研究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这些地震相单元的地质解释模式和响应关系。火山岩地震相单元通常对应于以某种盆地火山充填类型(相或相组合)为主的火山岩体,火山岩丘地震相多可解释为侵出岩穹、酸性简单熔岩流和酸性复合熔岩流等具有丘状外形的充填类型,火山岩台地地震相多代表中基性岩的简单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等具有席状外形的充填类型,洼地火山充填多代表充填在先存洼地中的简单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穿切地震相多可解释为岩席、岩墙。除了这些典型的地震相单元以外,对地震反射特征(外形、物理参数、反射结构)与火山岩地质属性的响应关系的分析可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地震相单元所反映的地质含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相的自动识别由两个过程实现:建立已知地震相的数学模型,基于这些模型用数学方法进行未知地震相的识别.地震相是某个沉积环境下所沉积的与周围单元相比具有独特状态的一组岩石在地震剖面上所形成的反射特征.不同的地震相,与含油气的相关性不同;地震相的特征描述和类型判别受解释专家的主观影响.因此,建立地震相的数学模型用以体现地震相的客观规律和众多解释专家所共同遵循的经验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构造和外部形态,结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反射结构参数,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4个四级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包括D1、D2、D3、D4四类亚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应用钻井/测井相等其他地质资料对地震相进行验证和约束解释,确定了区内目的层段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浅湖相,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7.
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构造和外部形态,结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反射结构参数,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4个四级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包括D1、D2、D3、D4四类亚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应用钻井/测井相等其他地质资料对地震相进行验证和约束解释,确定了区内目的层段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浅湖相,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8.
本所的前身地震地质大队是由李四光部长亲自组建的。我作为一名建所初期来所工作的老同志,与李四光部长有过多次接触。他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在建所四十周年之际,我不禁缅怀起这位我们所的缔造者和他对地震工作的贡献。一、地震地质1965年1月19日,李四光在与地质力学所参加西南地震地质工作同志的谈话中提出地震地质工作是否应采取这样几个步骤:第一,要摸清这些断裂带中哪几点或哪几段现今还在活动;第二,确定这些断裂带的伸展地区、方向和范围;第三,参考历史地震资料,看是否沿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地震特别多而且…  相似文献   

9.
河流相层序地层构成模式探讨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冲积-河流相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重要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由于河流相层序地层成因和相构成的复杂性,以被动大陆边缘地震地层学研究为基础、以三分体系域构成为地层预测模式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河流相储层。本文以河流相沉积学研究为基础,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河流相层序地层单元的构成,建立了主要储层的地质-地震解释模型,并以胜利油田垦东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为例说明河流相层序构成特征和地质-地震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沉积环境分析和储层预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大面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不断增多,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按照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处理,探讨出一种有效合理的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并在此格架下,进行多属性地震相体分析,从横向和纵向上同时进行划相,得到地震相体,利用地震相体进行地震层序的识别和解释,从而进行沉积环境的细致分析和储层预测。西南四川盆地的暗礁和浅层储藏特性描述中,此方法在划分地震层序和沉积层序方面,比以往的结果要精细和更加定量化。利用地震资料所做的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具有较明确的地质含义,一般可以直接转换成沉积层序和沉积相。  相似文献   

11.
用地震数据更好地约束井间储层模型已成为地震解释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提出一种从地震资料求取软地质信息的方法,并通过刚果海上的一个实例来讨论其应用。该方法将地震相分析和统计标定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储层段的属性特征道。我们建立了地震属性和属层特性间的统计关系,而储层特性是根据井及相邻道组成的标定总数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12.
安好收 《江苏地质》2022,46(2):152-157
时深转换是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法进行定量解释的关键一步,其转换结果直接影响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误差的大小。为尽可能减小此类误差,提高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的可靠性,根据多年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经验,结合地质解释工作,从速度参数的提取、时深剖面的转换到地质解释剖面图编制3个方面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时深转换方法,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分析,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油藏描述中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伟锋  金强 《沉积学报》1995,13(1):94-101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是油藏描述技术中的基础工作。在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所进行的沉积相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勘探阶段以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开展沉积盆地地震相、沉积相和构造岩相带分析;滚动勘探阶段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进行沉积亚相、砂体做相与油乞富集关系研究,开发阶段以地质、测井、钻井和油田生产动静态资料为依据,研究油藏内不同开发小层的砂体大小、形态和分布。  相似文献   

14.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利用以90°相位转换、等时地质切片等最新的三维地震信息,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东部C25井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和沉积发育史研究,详细厘定目的层西山窑组煤下各砂体的接触关系,识别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穿时体现和砂体发育位置,并准确定位出优质储层发育区位于工区西、西南和西北部,其砂体沉积厚度大,也是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勘探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层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辅助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对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6个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楔状地震相、充填状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乱岗状地震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将地震相转变为沉积相,划分出了湖泊沉积环境的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相,预测出了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中部隆起地震层序地层的识别及其地质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近几年新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共识别出6个地震层序。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地层速度分析、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对比,推测这些层序的地质时代属性分别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以及新近系—第四系。研究区的沉积地层分布广泛,厚度较大,整体呈NNE向和近EW向展布。对中部隆起地层的属性分析结果,不仅能为盆地的结构和地质演化研究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而且对中部隆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波形建立地震相就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即对波形进行分类.利用该技术对研究区的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并作出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图.综合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各种资料,识别出滨海沉积体系,并详细研究了每种沉积亚相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垂向序列.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该区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换关系,作出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18.
地震岩性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张万选 《地质科学》1993,28(4):365-377
模式识别技术引入到地震岩性预测领域,实现了地质、测井和地震综合资料的自动解释。地震岩性模式识别同时采用了统计模式识别和结构模式识别两种技术,并将两者合理地结合为一体,通过地层岩性-地层速度-地震反射波形的模式匹配、地震岩性特征抽取、以及句法分析和判别运算,完成地层岩性的分类和识别。在辽西凹陷北洼应用地震岩性模式识别进行了模式训练和钻前岩性预测,所获结果均表明该法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渤海海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是石油勘探的必要和必须技术,对高风险、高投入、钻井少的海上油气勘探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核心是地震和地质的紧密结合。与勘探进程上由构造油气藏向隐蔽油气藏勘探转变相适应,地震-地质结合也必须由宏观、描述、类比层次向精细、成因、动态层次延伸,注重由分析不同沉积相带砂泥岩波阻抗关系出发,通过建立正演模型来确定不同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注重将不同体系域地震反射特征的变化与A/S比值、现代三角洲类型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地震剖面及其平面特征刻画不同体系域砂体特征,为寻找不同类型隐蔽圈闭指明方向。储层预测从层序地层学应用到地震沉积学充分体现了地震与地质结合的两个层次。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为渤海海域近年来探明的储量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沉积储层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主振幅参数,通过与钻井岩性参数相关拟合分析,排除地震调谐影响,确定地震数据中所包含的岩性信息,结合钻井沉积图,测井相研究成果和区域沉积特征,把地震主参数有效地转化为沉积相,实现了从角度研究古沉积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有利的储层分布区,经后期钻探获得高产油气流证实,该方法的沉积相发结果是准确的,从而为地震资料的地质应用了一个新的方法,为沉积微相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