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铀矿床的勘探工作中,广泛地采用γ测井和γ取样来确定矿层的厚度和品位。特别是在深钻孔中,γ测井成为唯一的方法。然而,γ测井和γ取样所测得的直接结果仅代表镭含量的分布,并非是铀含量的分布。为了确定铀含量,必须知道矿体的等效平衡系数值(?)。矿体的平衡系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氧化带,原生带,不同深度层位和不同构造部位的铀矿体常常具有明显不同的平衡系数值。因此,在计算等效平衡系数值之前,必须了解整个矿床(矿  相似文献   

2.
王小冬 《地质与勘探》2020,56(4):759-765
本文以我国华南典型花岗岩型铀矿床-棉花坑(302)铀矿床的γ测井资料为对象开展γ测井解译方法的研究。成果表明:特征参数α是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合理解译铀矿层厚度及其含量的关键因素;当铀矿层厚度较大、铀品位较高时,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和平均含量法对矿体厚度及其铀含量解释结果接近;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译法解译矿段厚度具有截距误差,解译铀含量可能出现零值或负值;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译法在矿体(矿段)薄、铀含量低、矿体厚度变化大、铀含量变化大的情况下,解译华南花岗岩型铀矿需考虑邻近岩矿石产生的γ射线影响。  相似文献   

3.
宁堃 《四川地质学报》2013,(Z1):145-147
本文针对在碳硅泥岩型铀矿地质勘查过程中钻孔编录阶段出现的岩(矿)心采取率不足,岩(矿)心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无法开展有效的岩心地质物探编录工作的情况下,通过γ测井方法在某钻孔应用的实例,探讨如何利用γ测井在岩心采取率低的情况下确定放射性矿层位置的埋藏深度、品位和厚度以及进行初步的地层划分和岩性对比。  相似文献   

4.
山东苍山县兰陵铁矿为新发现的超大型隐伏沉积变质型铁矿,对该区的钻孔资料进行分析可知:矿区垂向存在矿化富集带及无矿带;平均品位沿垂向变化不大,走向上中部存在矿化富集现象;沿走向,矿体厚度品位变化无规律性,沿倾向,-1200m以浅厚度品位呈负相关关系,-1200m以深厚度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体平均品位总体变化幅度不大,沿倾向有向下延伸趋势。  相似文献   

5.
周明海 《铀矿地质》1989,5(2):102-107
钻孔孔径变化与矿床类型、钻进孔径、矿化岩性、矿层品位、矿层厚度、冲冼液的性质以及工程切穿矿层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径变化对γ测井解释含量、矿床储量的增减影响甚大。理论和实践证明,专门性的孔径测量,是提高γ测井质量、准确确定矿层品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提高矿床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筒状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区16号、32号勘探线剖面上主成矿元素以及其他常微量元素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16线ZK1620~ZK1618之间存在筒状钼铜矿体,其角岩中矿体最大厚度491.38 m,铜平均品位0.21%,钼平均品位0.046%,矿化中心位于ZK1616附近;同时,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层间构造带中产出巨厚的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厚度最大达252.2 m,铜平均品位0.75%,钼平均品位0.10%,金平均品位0.24 g/t,银平均品位12.26 g/t。在32线ZK3212~ZK3220范围内也存在筒状钼铜矿体,角岩型矿体最大厚度826 m,铜平均品位0.24%,钼平均品位0.054%,矿化中心位于ZK3216附近;角岩矿体下部为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最厚处超过127.9 m,铜平均品位0.72%,钼平均品位0.053%,金平均品位0.11g/t,银平均品位7.02 g/t。研究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存在一个以ZK1616~ZK3216一带为矿化中心的筒状矿体(角岩+矽卡岩型矿体),在筒状矿体的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相似文献   

7.
陕西南郑县马元一带发现大型层控型铅锌矿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陕西省南郑县马元地区碑坝穹隆周缘的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长大于60km、宽10-200m的铅锌成矿带。南矿化带长大于20km,宽20-120m,已圈出多条铅锌矿体;中矿化带长大于30km,宽20-200m,地表已发现多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km,宽10-100m。主矿体长2560m,平均厚度8.60m,平均锌品位4.14%。初步认为该铅锌矿带属层控型,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额济纳旗西部ZK0-1井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额盆地以古生界为目的层的钻井极少,获得的钻井岩心更是十分有限。对银额盆地西部路北凸起带ZK0-1井揭示的地层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下二叠统暗色泥岩层段岩心系统地采集烃源岩样品,并进行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银额盆地路北凸起带二叠系烃源岩厚度大(单层厚度大于43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有机碳含量为3.1%),为以Ⅱ型干酪根为主、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的良好烃源岩。通过与二叠系地表剖面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探讨了风化作用对烃源岩评价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铁 《地质与勘探》2015,51(2):275-283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位于龙陵-瑞丽大断裂南东侧的北东向上芒岗次级断裂北东端。该断裂长约20km,形成宽100—300m的破碎带,破碎带内发育硅化、粘土化、重晶石化及原生的卡林型金矿化。断裂上盘为中侏罗统勐嘎组泥岩、砂岩、钙质粉砂岩夹灰岩,下盘为下二叠统沙子坡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红色粘土位于断裂附近的沙子坡组岩溶浸蚀面之上,属风化坡积-残积成因,厚度20—30m,  相似文献   

11.
玻利维亚多尔各市D铜矿地处安第斯褶皱带中段,西科迪勒拉构造带东侧南端。矿体主要赋存于多尔各组二段(E3t2)地层中。通过对多尔各市D铜矿矿物分带、主元素及微量元素组合分析,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粉砂岩型矿化(Ⅰ型矿化):近矿硅化增加,矿化范围叠加石膏脉,围岩泥质(脉)含量减少,方解石化(隐晶质)发育减弱;远离矿化硅化减弱,石膏脉消失,方解石化增强,泥化增强。(2)砂砾岩型矿化(Ⅱ型矿化):近矿硅化增加,矿化范围叠加石膏脉,围岩泥质(脉)含量减少,方解石化(隐晶质)减弱;远离矿化段,硅化减弱,石膏脉消失,方解石化增强,泥化增强。(3)石英脉型矿化(Ⅲ型矿化):内带主要发育矿化、硅化,最显著的特征为发育大量矿化脉及石英脉;外带发育泥质脉及石英脉。(4)Cu—Ag元素组合为矿区重要的矿化元素组合内带,Ca—Mn元素组合为矿区近矿围岩褪色蚀变元素组合中带,U—V元素组合为矿区含矿"红层"元素组合外带。通过矿物分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确定找矿靶区,并在靶区探获铜矿量770.08万吨、平均品位1.77%、金属量136304t。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尔金翁库尔·萨依西铅锌矿是2015—2018年新发现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铅锌矿主要赋存于蓟县系金雁山组白云岩内,中薄层状—厚层状构造,具典型沉积岩层状构造特征,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通过槽探工程揭露发现M1和M2两条铅锌矿体,M1矿体长1820 m,平均厚度37.97 m;锌平均品位6.45%。M2矿体长2742m,平均厚度7.11 m;锌平均品位5.35%。铅矿化不均匀,铅最高品位0.62%。对两矿体初步估算,推测铅锌潜在金属资源量279万吨,推测矿床规模为超大型。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总结找矿标志,认为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综合异常HS12-甲1内及外围同层位异常带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矿区加强地质-物化探-钻探综合找矿技术方法应用,有望实现较大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三道桥气田潜山的地层格架、岩石岩相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钻井岩心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野外地质露头地层对比研究,对这套潜山地层的时代进行了限定。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桥潜山是一套厚度在700~800 m,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3个碎屑锆石样品的最小谐和年龄为(1522±16)Ma,表明其沉积或成岩时代应不早于中元古代。该潜山是迄今为止塔里木盆地内获得工业油气的最古老的潜山。  相似文献   

14.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三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分别对应九佛堂组和沙海组;识别出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近岸浊积扇相、远岸浊积扇相及湖泊相。在层序格架内,利用钻、测井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对沉积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体系域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该时期沉积发育模式: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浊积扇,在盆地缓坡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在盆地深洼带主要发育远岸浊积扇和风暴岩。  相似文献   

16.
岩坝桥岩体外接触带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近年来在湘西鹤-锑-砷-金矿带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具有矿化厚度较大,品位较低,矿化较均匀的地质特点。它的发现进一步展示了本区元古宇及其中发育的剪切带的成矿潜力,具有一定的找矿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石城松岭矿区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岭矿区处于南岭EW向构造带与武夷山NNE向断褶带的复合部位。区内有石英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细网脉型三类锡矿体;石英斑岩型锡矿体1条呈脉状,长1200m,平均厚度3.55m,平均品位0.422%;隐爆角砾岩型锡矿化体5条,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平均厚度2.3m,平均品位0.282%;石英细网脉型锡矿体12条,平均厚度1.2m,平均品位0.310%。本文重点阐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建立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探讨了成因。对矿区进一步找矿及外围找矿等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通过大量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期整体属于局限台地沉积,可划分为台内滩、滩间洼地以及潟湖亚相。以台内滩颗粒含量、沉积构造以及单层滩体沉积厚度为基础,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将台内滩划分为滩核、滩翼以及白云岩坪等微相,并建立了台内滩的3种典型沉积序列:滩翼—滩核—白云岩坪、潟湖—滩间洼地—台内滩,以及滩间洼地—台内滩。层序格架内台内滩的纵横向发育特征表明:SQ_2时期较SQ_1时期更为发育,滩体单层厚度和总厚度均较大,层序界面附近的滩核—白云岩坪沉积序列上部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实验表明,根据γ测井曲线计算的铀矿层(或其他放射性矿层)品位-厚度乘积,与矿层和钻孔法线夹角的余弦成反比变化。本文论述在倾斜铀矿层的模型钻孔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它把γ测井的反褶积理论扩大应用于倾斜矿层。实验所得出的数据与简单的数字模型有很好的符合性,这种数字模型考虑了下述参数:钻孔直径、探测器长度和放射性矿层厚度以及倾角。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46-52
矿区处于中国特提斯成矿域,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之义敦-中甸岛弧多金属成矿带,稻城邓波-木里菜园子Cu-Au-Pb-Zn-Ag矿远景区,周边已发现多个大中型金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矿区存在多期构造,成矿物质来源较丰富,近南北向断层与背斜轴部、近东西向矿化蚀变破碎带在矿区交汇,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的地球化学异常经过工程验证,共圈定金矿体8个,金矿化体7个,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中Ⅰ号矿体规模最大,最具工业价值,矿体两端被浮土掩盖,长度大于170m,平均厚度2.25m,Au平均品位3.8×10(-6),银平均品位50.44×10(-6),银平均品位50.44×10(-6),铅平均品位2.59%,是一个金多金属矿体。矿区南部尚有较好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土壤异常未进行验证,加强研究和勘查投入,有望取得较大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