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家寨基地管理处是根据《青海省地勘局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青海省地勘局基地管理组建方案》于2001年5月正式组建成立的服务管理机构,现有在册职工227人,常住户380户1230余人,基地占地面积74000m2。基地组建以来,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行八项职能,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  相似文献   

2.
《青海国土经略》2006,(1):F0003
苏家河湾基地管理处位于苏家河湾4号,成立于2001年5月,其前身为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院,隶属于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其主要工作任务为基地管理,单位性质为全额拨款正县级事业单位。苏家河湾基地分为南北两院,共有8栋住宅楼,有住户284户,2栋办公楼,基地有在职职工108  相似文献   

3.
《青海国土经略》2006,(4):I0006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原西冶八队、冶金八队),成立于1959年,为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后,现隶属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行业管理,上级主管单位为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全队现有职工618人,其中在职职工244人,退离休职工374人。现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厅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国土人的精神风貌,激发大家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5月6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在多巴体育训练基地举行了职工运动会。省国土资源厅朱小川副厅长致开幕辞,宋建国副厅长宣布运动会开幕。张辉副厅长、贾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地勘局尕庄基地管理处,组建于2001年4月,基地位于西宁市南川河中游,占地面47986m2,基地内现有地调院、测绘院、红星社区三家单位,常住户911户,人口3000余人,基地管理处现有工作人员35名,主要负责划入基地的离退休职工,抚恤人员的日常事务、政治学习、以及房产、水、电、暖设施维修服务及物业管理工作。基地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为基地服务的工作原则,先后投资近百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院区绿化、硬化、壳化、美化工程改造。现硬化面积22008m2,绿化面积13120m2,绿化率达37.3%。极大的改善了基地的生活环境,使之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树木成行,绿草如茵的温馨、祥和的花园小区.先后获得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卫生小区”城西区“安全文明模范小区绿化先进单位、庭院绿化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刚才,苏森副省长、马顺清厅长介绍了青海省情和国土资源工作情况,特别是苏森副省长对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体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鞭策和鼓励。借此机会,我代表孙文盛部长和检查验收组向出席今天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地矿局基地管理中心,是依据《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基本组建方案》,于2001年4月10日,由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成立的局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局胜利路、朝阳、尕庄、刘家寨、彭家寨、苏家河湾、平安、乐都、共和9个局属基地的管理工作。 基地管理中心组建成立后,加强了领导和组织建设,设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接受局党委领导。下设4个党委5个党总支,共管理党员930名,其中在职党员200名,离退休党员705名,家属党员25名。 基地管理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周到服务的工作理念,明确思想,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8.
《青海国土经略》2007,(1):F0003
青海省有色了质矿产勘查局七队,隶属于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现有职工563人,其中在职职工23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1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0人,下 设地质勘查公司、岩土施工、工程勘察公司、海北门源铜厂沟金矿、机修厂、测试中心、物业管理公司等。拥有各种型号、口径的钻探设备及辅助设备20台套,引进和添置GPS、GIS计算机成图等先进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热烈祝贺你局建局五十周年!借此机会,向你局广大干部职工和青海省全体地质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对青海省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地质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0.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集体”、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工作先进集体”、青海省“模范集体”、青海省科学技术“先进集体”、青海省老龄委“老龄工作先进单位”、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先进基层党组织”、青海省地矿局“找矿先进党委”、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环境美化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先进工会”、西宁市城中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西宁市城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单位”……这一连串令人艳羡的荣誉,既是对荣誉获得者以往工作的肯定和褒奖,同时也是荣誉获得者以往辛勤努力的明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地质找矿工作陷入低谷。自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地质工作重新转入高潮。地勘单位纷纷从高校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为地勘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就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而言,近几年已经累计招聘大学生有五十多人。青年职工数量逐年上升,且这些青年职工大多数都在野外一线工作,是促进地勘单位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青年员工的思想现状来看,他们胸怀创业的理想与激情,工作上进,求知欲强,干劲足,主流是好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以绿色勘查开发来落实‘生态立省’战略,促进边远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林亚松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青海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责无旁贷。而青海省又作  相似文献   

13.
乐都基地管理处是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基地管理中心所属事业单位。基地始建于2001年,前身是1967年组建的青海  相似文献   

14.
正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随着青海省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青海省基础测绘院2020年重点工作项目的复工复产也按下"加速键"。3月10日,基准中心的7名职工做好个人防疫措施,背上设备仪器,分别前往海东市、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23个乡镇开展青海省北斗卫星空间基准站网项目的前期踏勘工作,这也是全院积极有序复工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青海国土经略》2005,(3):i0007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成立于2000年6月,是经青海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县级事业单位,2003年7月11日青编委发(2003)359文件确定本中心加挂省测绘遥感信息中心牌子,主要负责全省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等工作,是从事科研、生产、资料管理为一体的专业测绘单位,现有职工7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6人,助理工程师30人。目前,本中心拥有先进的测绘仪器装备100多台(套),瑞士产徕卡全球卫星定位接收机4台、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站一座;高精度大幅面扫描仪两台、高精度大幅面彩色喷墨绘图仪4台、工作站七台和PC品牌微机70多台,计算机局域网(千兆网)联接全局。数字化采集、成图编辑、数据库建立、地理信息制作等各种软件齐全,是本省技术力量较强的一支专业测绘队伍。  相似文献   

16.
正4月17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召开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推进会,对全厅系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旨在全面贯彻落实《青海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施方案》和《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深入开展好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预防优先,打造健康环境,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实基础,提升全体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推广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于4月25日上午在地质调查院举办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厅机关和厅各直属事业局共15支代表队近470人参加了此次比赛。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山青,纪委书记郭开艳出席比赛并讲话。此次比赛的评委由青海大学体育专业老师担任。经过激烈的角逐,青海省第八地质勘查院最终获得了一等奖;青海省第二测绘院、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矿勘院获得二等奖;青海省第五  相似文献   

18.
2月10日上午,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办公楼前彩球高悬、鼓乐齐鸣,一派热闹喜庆的场面,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文明单位挂牌仪式"。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单位",标志着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精神文明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全体职工的光荣与骄傲。  相似文献   

19.
《青海国土经略》2006,(4):I0007
青海省第一测绘院是青海省编委批准,由青海省测绘局下属的五支专业测绘队伍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事业单位,成立于1997年,院下属两个测绘队,一个模型技术与工艺中心,现有职工144名,拥有固定资产520万元,是青海省测绘行业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23日,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建局五十周年庆典在西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场被鲜花彩旗和地矿职工簇拥着一片沸腾!一场聚焦青海地矿人50年光辉历史,全局职工翘首企盼的局庆盛典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