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拥挤感知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客心理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以拥挤感知为游客心理容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建立游客拥挤感知程度与游客不同接受程度的回归方程和构建游客拥挤规范两种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回归方程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为729人、6个旅游团;以构建拥挤规范方式测算,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为500~800人、6~10个旅游团;基于拥挤感知的两种方法的测量数据具有相对一致性,测量的瞬时心理容量落于拥挤规范数值区段;游客心理容量取决于游客数量、游客之间的相互影响、园区休息设施的设置和其他方面的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2.
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因此游客环境行为的治理尤为重要,通过对景区情景的控制能够对湿地公园游客环境破坏行为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了景区设施、景区氛围、自然环境、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政策5个方面情境因素与游客环境破坏行为的相关性,基于景区情境视角提出了西溪国家湿地游客环境破坏行为的治理对策。结果表明:景区氛围、自然环境、服务质量和管理政策均会对游客环境破坏行为产生影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可以通过加强景区管理建设、营造干净舒适的景区氛围、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宣传以及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游客环境破坏行为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解说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湿地公园游客中心、解说标识、游客对湿地公园解说内容与解说方式的需求,分析了湿地公园解说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解说队伍建设、增加体验式解说活动、统一解说标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湿地公园发展迅速,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游步道是联系湿地公园公共空间的主要纽带,游步道的设计不仅影响湿地公园的视觉美观和游客的行为体验,也影响湿地公园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回顾了游步道设计的发展,探讨了湿地公园游步道设计在生态、艺术、功能3个方面的体现,提出了湿地公园游步道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84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样本,通过对游客评论的网络数据分析,从游客使用的角度评价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现状。结果表明: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文化资源,尤其是风景、空气和水质是湿地公园的符号。拍照、散步是游客偏好的活动方式。门票及其他开销是游客的主要关注要素,也是引起游客负面体验的主要因素。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完善、项目开发单调、人工痕迹重、服务和管理质量有待提高是目前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游客对湿地公园关注的要素来看,影响游客体验的因素包括:门票价格与湿地公园整体水平不符,时间成本与湿地公园整体水平造成的心理落差。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湿地公园为对象,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分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湿地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便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湿地公园价值认识的提升,更多游人参与到湿地公园的游憩活动中,以游人的行为活动以及设施需求为出发点建设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以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行为观测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游憩者的结构特点、行为特征、游憩偏好和设施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学生是公园的主要游憩者,多数利用节假日与朋友结伴而来;公园的吸引半径为100 km以内,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摩托车及私家车;游人最喜欢的游憩活动是欣赏自然风光以及徒步健身;期望增设垂钓、野营、空中观鸟等游憩项目。建议开发有教育价值或有经济收入的游憩项目,根据游客的需求,丰富设施以及完善现有游憩设施,加大管理、保护与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67位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旅游动机和保护性旅游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都市湿地保护区进行旅游的旅游者多数为城市大众休闲观光游客,以中青年和女性居多,喜欢结伴旅游,受过较好的教育,但环境保护意识仍需要加强.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公园内环境解说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学习和教育功能,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双赢的旅游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在分析其湿地资源的特征、存在问题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庆错湿地资源保护对策和具体措施,以期为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公园是践行“节约型园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以苏州市虎丘湿地公园为例,系统梳理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分期建设、休养生息的建设理念,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开展虎丘湿地公园和虎丘风景区一体化区域设计和圈层渐进开发建设模式,采用低干扰的多样化生境营造、低成本维护的植物景观设计等技术,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和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应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本文对阅海湿地公司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做出了系统测算,并提出了旅游调控策略。最后还对旅游承载力这一概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土壤依靠孔隙而发挥水源涵养功能,广义的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湿地土壤内多个水文过程及其水文效应的综合表现,而狭义的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仅指湿地土壤蓄水。主要从土壤水源涵养的机制、计算方法、土壤蓄水量及其对径流调节、影响土壤蓄水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涵养水源是由于水分能在土壤孔隙中的存储、持留和运转。从力学的角度看,水分主要依赖于吸附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而持留。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的3种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计算时应结合湿地水文波动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蓄水能力因土壤本身性质而异。湿地土壤蓄水能力受土壤粒径组成、结构、孔隙、有机质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调控。针对当前湿地土壤蓄水能力研究的不足,指出应加强对湿地蓄水能力的定量研究及计算方法的探讨;同时,土地利用对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影响的研究也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71,自引:28,他引:71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土壤、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湿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湿地具有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要加强对湿地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湿地的概念、性质、功能,以及湿地科学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与湿地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概括介绍了湿地的重要性,详细论述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湿地的影响,以及湿地作为温室气体的库、汇和源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包括:开展湿地资源清查,收集全球各种类型湿地的数据和信息,建立更加完善的气候变化模型,以便将气候变化纳入保护和管理活动;保护、维持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区域的气象数据、1986~2002年间8个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及2006年的SPOT4影像数据和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a来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比1951~1980年的年平均气温高出1.2℃和1.8℃。与1986年相比,2002年扎龙湿地的湖泊及水库面积减少了15.17%;明水面面积下降了49.36%。这一期间,扎龙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产量、渔类产量、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减少,湿地退化程度十分严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同时,扎龙湿地上游地区也建设了60余座水库,并在湿地内部兴建了大量的人工沟渠、堤坝和道路。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不仅截留了大量本应直接流人湿地的水体,使湿地蓄水量明显下降,也使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根据扎龙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现状,就扎龙湿地保护与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园林湿地——一种独特的人工湿地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园林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一种独特类型。定义园林湿地为:在以隔离物为边界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具有协调建筑物和文化装饰的人工水景湿地,并具有审美、文化娱乐、休憩与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自然—人文复合湿地系统。园林湿地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结构,按风格可分为欧美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园林湿地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郗敏  张晓云  袁军  孔范龙 《湿地科学》2012,10(3):371-377
山东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中,湿地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多,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该湿地公园中的湿地为典型的人工湿地,在经历了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干扰后,人工湿地明显退化,亟需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通过分析区域现有湿地水文、水质条件以及湿地类型、资源现状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水源地,以湿地资源有效保护为根本出发点,运用生态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水系贯通、湿地功能恢复、水质和动植物生境改善等一系列生态重点工程和措施,优化该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环境,使该公园的湿地充分发挥它的多种功能,为该公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景双 《湿地科学》2005,3(4):302-30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这一核心内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分析,阐述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的内涵、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明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气温、水文、植被、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关系;论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对相邻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分析了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响应。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信息的提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将成为湿地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模拟的时空尺度转换,碳、氮、硫、磷、等营养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将成为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核心内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将成为湿地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评价、湿地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湿地系统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9.
The Dajiuhu wetland,a famous sub-alpine wetland located in the the Shennongjia Mountains,north-subtropical region of Central China,has suffered from adverse impacts of unsustainable human practices over the past 60 years.The Dajiuhu wetland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at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human activities.Based on field survey data,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historical records,the present paper provided a review on exploit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wetlan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jiuhu wetland degraded quickly from 1950 to 2005.During that time,bog shrinkage,lake disappearance,biodiversity decline,sphagnum reduction,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 from wetland communities to terrestrial communities in the Dajiuhu wetland,which were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wetland degradation.Human activities,such as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drainage works,have been the main factors resulting in ecological degradation of the wetland since 1986.Poverty and the short-term economic benefits had been the driving forces for wetland drainage and reclamation over the past years.  相似文献   

20.
广雅小学在开展绿色科技教育,推进"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教育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特点、地域特色、以及当前的人才需求,应用人工湿地这一种以生态处理水污染为主的科学技术,侧重其湿地的科技功能与文化功能,即在校园内建设人工湿地科普园,还原湿地生态景观,使湿地的天然景观和原始野趣与校园建筑相得益彰、完美结合,使湿地科普园成为融生态环保、地貌气象、科技教育的特殊"课堂",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