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谈辐射变化规律与辐射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东奇 《气象》1996,22(2):56-57
浅谈辐射变化规律与辐射观测贾东奇(黑龙江省黑河气象局,164300)引言在实际观测中,常会遇到辐射观测仪器显现失真现象。其进入水汽、短路、断路、接触不良或受电源、电器干扰等因素无须赘述,现仅就如何能对仪器的错误显示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进而获取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2.
大气辐射     
Harshvar  魏丽 《大气情报》1991,(26):50-59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黑河地。太阳辐射及地面辐射平衡方面的若干基本事实;系统地阐述了黑河地区辐射气候特征;同时对这一区域的辐射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气短波辐射传输研究中的辐射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球  张肇先 《大气科学》1993,17(4):469-476
研究大气短波辐射传输问题时,必需考虑多次散射,在计算各次散射光的递推方程中存在一个对光学厚度的特殊积分.为此,本文定义了“辐射函数”,并研究了它的数学性质,从而使得平面平行大气中散射光的逐次计算既准确又简便.  相似文献   

5.
相对湿度对气溶胶辐射特性和辐射强迫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张立盛  石广玉 《气象学报》2002,60(2):230-337
采用已有的气溶胶折射指数等资料 ,计算了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特性。结合两种不同化学输送模式 (CTM )的模拟结果及LASGGOALS/AGCM模式 ,模拟估算了考虑相对湿度影响后全球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结果表明 :(1)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 ,硫酸盐气溶胶的质量消光效率因子在短波波段有所减小 ,单次散射反照率仅在长波波段有所增加 ,不对称因子在整个波段均有所增加 ;(2 )用两个CTM资料模拟辐射强迫的结果相差较大 ,其全球平均辐射强迫分别为 - 0 .2 6 8和 - 0 .816W/m2 ;(3)在考虑相对湿度的影响后 ,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分布类型与相应干粒子的强迫分布类型基本相同 ,但全球平均的强迫值减少了 6 %左右。  相似文献   

6.
关于总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伊宁市1993 ̄2004年的辐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总辐射和净辐射的日、季、年变化一般规律。同时对极值也进行了描述,并对总辐射和净辐射的特殊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9.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可丽  钟强 《气象学报》1995,53(1):101-107
地表净辐射为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大气层净辐射之差。对大气层净辐射作不同的假定,可将地表净辐射与大气顶辐射收支之间的关系表示成不同的形式。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地面辐射收支观测资料及同期NOAA-7辐射收支资料,用统计方法讨论了大气顶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月平均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格尔木辐射站是青海省唯一的太阳辐射观测一级站,地处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及地表反射辐射均较强.1993—2011年19 a的观测结果表明:反射辐射时总量的变化规律与总辐射时总量同步,只是量值比较小,总辐射瞬时最大值为1 596 W/m2,反射辐射瞬时最大值为383 W/m2;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的年变化曲线呈不规则的正弦波曲线变化过程,两者变化趋势完全一致;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的年变化、年际变化与日照时数相同,说明日照时数是太阳总辐射、反射辐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反射比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反射比分布主要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反射比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地面被积雪覆盖时,各时及日反射比值明显大于晴天和土壤潮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五道梁地区的太阳紫外辐射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江灏  季国良 《高原气象》1996,15(2):141-146
该文利用1993年9月-1994年8月五道梁站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太阳紫外辐射年平均日总量为0.73MJ/m^2,小于拉萨地区、而大于高原东北侧的河南走廊地区;紫外辐射的瞬时极大值较大,7月份可达56W/m^2,大于河区而略小于拉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紫外辐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简化型辐射传播模型计算了南京地区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辐射(UV辐射),同时根据地面紫外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紫外辐射的年变化、晴天与阴天的变化规律及与太阳总辐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掖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本文利用HEIFE期间在临泽(FOP)和张掖(BOP)取得的太阳分光辐射资料,分析研究了张掖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结果表明:张掖地区晴天PAR在太阳总辐射中所占的比例在0.419-0.426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多云天气条件下比值大于晴天,且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大。冬季小。文中还根据实际观测资料拟合得到了张掖地区PAR的经验公式,据此估算和讨论了张掖地区PAR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五道梁地区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分析了1986年中美联合考察期间五道梁站的地面辐射平衡的气候学特征。五道梁地区夏季直接太阳辐射强,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削弱以分子散射和臭氧吸收为主。总辐射中以散射为主。光谱反射率中太阳短波反射率为0.13,太阳红外反射率为0.25,雪面上二者接近;反射率受土壤湿度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各波段反射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地表比辐射率约为0.90。地表净辐射和地面热源强度大。太阳紫外辐射大,占总辐射的比例也大。  相似文献   

15.
太湖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 1998年 1— 12月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得到此间太湖地区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及其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该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年平均日总量为 0 .73MJ· m-2· d-1,大于临近的上海 ;紫外辐射瞬时极大值为 5 0 W· m-2 ;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年平均值为 6 .2 % ,也比上海要大 ;其年变化特征与上海相同 ,夏季大冬季小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雄 《气象科技》2003,31(2):105-108
文章分析了南宁市紫外线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阳总辐射和云量的关系。指出南宁市紫外线辐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4月下旬开始紫外线逐渐增强,5~9月长达5个月时间紫外线强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0月上旬开始紫外线迅速减弱。日最大值出现时间多数在12~14时。紫外线辐射量与太阳总辐射量相关系数达0.67,与部分月份云量也有较好的相关性,晴天的紫外线日变化曲线最为平滑,多云天气次之,少云天气下日变化曲线有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7.
HEIFE绿洲区的太阳紫外辐射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江灏  季国良 《高原气象》1994,13(3):346-352
  相似文献   

18.
曹丽青  高国栋 《气象科学》2004,24(2):185-192
本文采用太阳短波辐射分光谱模式计算了我国太阳辐射收支各分量。模式中主要考虑及计算了大气中各种成份在不同谱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衰减作用。如水汽、均匀混和气体的红外吸收,紫外和可见光区的臭氧吸收、雷利散射及大气气溶胶的削弱作用等。给出了大气中各种成份在不同波段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并且分析了我国太阳辐射收支各分量1月、7月的分布特征。模式误差在4%~10%,比较理想。为无辐射观测的高原、沙漠、海洋等地区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作者提出的地表净辐射各分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73站的净辐射和其各分量的年,月平均通量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指出高原主体为总辐射,有效辐射的高值区,地表净辐射场在冬,夏季有较大差异。冬季为一弱正值区,相对低中心呈块状散布在祁连山区等几个地区;夏季因夜雨及地表湿润的缘故,高原大部地区的地表净辐射反有加强。各地净辐射年变化基本形式与总辐射相似。有效辐射年变化一般呈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